配音表演藝術家劉廣寧:銀幕背後永遠的公主

2020-08-27 民國年間那些事

6月25日上午,一位酷愛電影的朋友悲傷地說,配音表演藝術家劉廣寧去世,那個世上最美的聲音離開了。

我們這代人是聽著劉廣寧聲音長大的。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向國外敞開大門,引進了大批優秀電影,像《生死戀》《絕唱》《望鄉》《葉塞尼亞》《冷酷的心》《尼羅河上的慘案》《大篷車》《魂斷藍橋》等,劉廣寧均在其中塑造了主要角色,她的聲音清澈、柔軟、明亮、華麗、激情,滿足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一切嚮往——今天看來,這些影片之所以仍被人們記憶,除了電影自身魅力之外,劉廣寧美妙的聲音也是其中主要因素。

出身晚清民國世家

細心人也許會發現,劉廣寧祖籍福州,出生於香港,在上海長大,在當時那個時代,這種經歷說明她的家庭絕對不會是一般人家。劉廣寧之子潘爭曾在書中介紹說,劉廣寧祖父是晚清民國歷史上的著名外交家劉崇傑,而劉崇傑祖父是清末進士、曾任河南布政使的劉齊銜,祖母則是大名鼎鼎的禁菸名臣林則徐之女。劉家舊居就在福州三坊七巷的宮巷,三坊七巷是福州歷史之源和文化之根,包括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和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是晚清民國時期貴族和士大夫聚居之地,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名流林則徐、嚴復、林覺民、林徽因、冰心等均曾在此生活或者居住,三坊七巷如今已成為福州有名的文化和旅遊景區。

青年劉廣寧

劉崇傑早年留學日本,畢業於著名的早稻田大學,回國後到福建教育界任職,宣統年間進入外交界,擔任駐日使館參贊,民國後擔任駐橫濱領事,並曾代理過駐日公使。據潘爭介紹,當年他的外公也就是劉廣寧父親就出生在中國駐日使館,為其接生的是日本天皇裕仁的接生婆。1919年,劉崇傑奉派為出席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專門委員,後來相繼出任駐西班牙、德國及奧地利等國公使;1932年,劉崇傑隨同國際聯盟李頓調查團考察東三省被佔情況,同年出任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常務次長。

全面抗戰爆發後,劉崇傑攜家人避居香港,劉廣寧就是此間出生的。劉家是書香門第,劉崇傑又長期從事外交工作,家裡藏書頗廣,以中國傳統古典文學和國外文學、藝術名著居多。劉廣寧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裡,自然閱讀了無數國內外經典,也養成了知書達禮的書卷氣。她的上譯廠老同事蘇秀在《我的配音生涯》中這樣寫道:「大家就知道她的祖父很不一般,但是她不張揚,不挑剔,一點也沒有官宦人家嬌小姐的習氣,只有一種端莊氣質。」劉廣寧奶奶出生在北京,說一口流利的北京話,她常年隨丈夫生活在國外,對西方禮儀和文化相當熟稔,家庭的薰陶和影響,為劉廣寧日後從事配音表演藝術埋下了伏筆。

劉廣寧配音的電影《苔絲》

劉廣寧從小喜歡藝術,祖父與梅蘭芳、馬連良、徐悲鴻、胡蝶等藝術家私交甚篤,來往頗多,劉崇傑擔任駐德公使時,還與夫人在柏林接待過來訪的梅蘭芳博士。在這個環境裡耳熟目染,劉廣寧產生了學京戲的想法,但當時梨園行地位不高,官宦人家的孩子可以當票友,但真正下海從事這一行的畢竟不多。祖父身居高位,絕對不允許孫女去唱戲,但他頗懂策略,讓馬連良出面對劉廣寧說「學戲要天天壓腿,練功如何如何苦」,讓她自動打消了學戲的念頭。

初入上海電影譯製廠

1949年江山易手,劉崇傑留在了大陸,曾經擔任上海市和福建省政協委員,潘爭在其《棚內棚外——上海電影譯製廠的輝煌與悲愴》中這樣介紹劉家的風光:「我外婆家『文革』前一直住在上海一幢獨棟西班牙式洋房裡,外面的弄堂隔著院牆便是宋慶齡在上海的寓所。當年的宋宅深宅大院,高牆上安裝著電網,沿大院西牆外的弄堂裡有衛兵日夜巡邏。」

劉廣寧(前排左四)與上譯廠同事在一起

1950年代中期劉崇傑去世,家庭氣氛相對自由了一些,劉廣寧又萌生了從事藝術的想法。她偶然聽說上海電影譯製廠正在招人,於是便毛遂自薦寫了一封信,劉廣寧萬萬沒有料到,這封普普通通的信改變了她的命運,上譯廠很快覆信通知她參加考試。

上海電影譯製廠前身是成立於1949年11月的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1957年正式更名為上海電影譯製廠,是當時中國最好也是唯一的電影譯製機構。上譯廠建廠伊始,急需大批配音演員,當時來參加考試的一共7個人,劉廣寧先朗誦了一段詩歌,接著又讀了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合拍電影《聖彼得的傘》片段。劉廣寧讀書時就是學校廣播員,普通話講得好,讀書也多,有一定的基礎,這次考試發揮得很好。

幾天後廠裡通知她去複試,這時考生只剩下3個人,另外2個都是男生。複試直接試戲,試的是越南黑白電影《同一條江》,劉廣寧上中學時聽過這部片子的朗誦,一點都不陌生。但她毫無配音技巧,連對口型都不知道,只好跟著感覺走,銀幕上的人物開口她也跟著開口。此後不久,上譯廠又通知她去試戲,這次是蘇聯電影《伊利頓之子》。試完後很長時間沒有動靜,直到第二年初廠裡才通知她去體檢,劉廣寧終於成為一名配音演員。這一年,她剛剛21歲。多年以後,劉廣寧接受媒體採訪,談起了當年這段往事:「我的文科很好,老師說你幹嘛不考大學?可我就是想要進上海電影譯製廠,如果上大學,畢業後全國統一分配,便很少有機會進文藝團體了。所以我想放棄,冒這個險。」

劉廣寧與同事喬榛在一起

事實證明,這一步她走對了。

銀幕後的公主

上譯廠導演蘇秀比劉廣寧大十幾歲,劉廣寧來考試時她不在現場,事後聽了劉廣寧在《同一條江》中的配音,覺得這個女孩聲音真好聽。後來劉廣寧被上譯廠錄用,其中就有蘇秀一票。

劉廣寧(右)與日本影星、《生死戀》女主角慄原小卷合影

在當時那個年代,同事之間的關係非常純潔,他們之間不一定有私交,但在業務上卻都會互相幫助。劉廣寧進廠時年齡很小,和老演員們沒有什麼共同的話題,但他們卻主動來指導她。據潘爭回憶,劉廣寧開始配音時不敢笑,因為一笑起來就像「狗喘氣」,蘇秀告訴她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在運氣時要加入感情。潘爭在書中感慨地說:「在那個時代,這種事情很平常。……應該說這跟當年的社會氛圍和風氣也是很有關係的。」

1960年代,上譯廠主要譯製一些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電影,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形勢發展,上譯廠開始締造了1980年代譯製片的輝煌。這也是劉廣寧的輝煌時代,期間她先後為《葉塞尼婭》《絕唱》《吟公主》《生死戀》《白衣少女》《大篷車》《望鄉》《苔絲》《尼羅河上的慘案》《狐狸的故事》《天使的憤怒》等眾多譯製片配音,其中《苔絲》獲文化部最佳譯製片獎,劉廣寧也憑著在《天使的憤怒》中的成功配音,獲第五屆「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女配音演員獎。

晚年劉廣寧(左一)與同事聚會

劉廣寧嗓音優美甜潤,善於通過音量、語調和力度的變化來表達多種感情,尤其適合塑造純真、善良的少女形象。1980年代初期,我曾經看過一部動畫片《天鵝湖》,片中為公主配音的是劉廣寧,為王子配音的是童自榮,這對黃金搭檔的演繹滿足了孩子們對公主和王子所有的想像,劉廣寧也由此被譽為「銀幕後的公主」。

劉廣寧曾經說過,塑造人物一定要把握住基調。她以《尼羅河上的慘案》中傑基為例:「傑基是為愛未婚夫西蒙而動的殺機,這就是她的基調,所以一開始我並不是將她作為兇手來配音的。」劉廣寧說,像傑基這樣性格多面的人物,古今中外文學作品中都有現成的例子,比如《傲慢與偏見》中的伊莉莎白,《紅樓夢》中的王熙鳳等等,現實生活中更是隨處可見,這就需要演員「年長日久的積累,不斷地豐富自己,盡一切可能多聽、多讀、多看,並不斷地運用到創作實踐中去」。

潘爭曾經問過媽媽的「成功秘訣」,劉廣寧告訴兒子:「除了『用功』就是『喜歡』,第三就是『沒有經過專業訓練』。」潘爭覺得不可思議,為什麼「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也會成為成功的原因?劉廣寧告訴兒子,沒有經過專業訓練最大的好處就是減少了條條框框,減少了各種限制,這樣就不會有舞臺腔。1970年代進廠的喬榛、童自榮等人都是科班出身,開始配音時或多或少都帶著一點話劇表演的舞臺腔,而劉廣寧就很少有這種現象,她對自己這一點頗為自得。

小時候最難忘的一個鏡頭是日本電影《生死戀》中夏子的畫外音:「對不起,球太高了!對不起,球太高了!」聲音在空曠的網球場上空迴蕩,這個天籟般的聲音是劉廣寧的,將一直陪伴著我們。

劉廣寧配音的日本電影《生死戀》

向經典致敬!(本文已在2020年6月29日《海南日報》發表)


相關焦點

  • 配音藝術家劉廣寧今晨在上海逝世!永遠的「公主聲」,再次聆聽
    今天(6月25日)凌晨,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劉廣寧的兒子潘爭在朋友圈報信:劉廣寧於北京時間2020年6月25日凌晨1:02在上海逝世。因疫情原因喪事從簡,以後再安排追思會。劉廣寧,無數上海人記憶中那獨一無二的銀鈴般的少女之聲、公主之聲,從此去了天堂。劉廣寧1939年出生於香港,後移居上海。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1960年考進上海電影譯製廠,參與配音的中外影視片(劇)約千部(集)。
  • 紀念|配音表演藝術家劉廣寧:她就是為配音藝術而生的
    6月25日,端午佳節當日,深受幾代譯製片愛好者尊敬和喜愛的配音表演藝術家劉廣寧永遠地離開了。劉廣寧是在凌晨1:02去世的,其子潘爭證實了這一消息,並表示因疫情原因喪事從簡,追思會將在日後安排。在《魂斷藍橋》《葉塞尼婭》《絕唱》《吟公主》《生死戀》《白衣少女》《大篷車》《望鄉》《苔絲》《尼羅河上的慘案》《狐狸的故事》《冷酷的心》等經典譯製片中,她用自己甜美圓潤的音色和對影片人物細緻入微的把握,成功塑造演繹了各種不同的聲音形象,是一位聲音極具特色、技巧極為精湛的電影配音藝術家。
  • 配音藝術家劉廣寧逝世
    6月25日凌晨,潘爭在朋友圈告知,其母親,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劉廣寧於北京時間2020年6月25日凌晨1:02在上海逝世,享年81歲。因疫情原因喪事從簡,以後再安排追思會。劉廣寧曾為《生死戀》《望鄉》《葉塞尼亞》《冷酷的心》《尼羅河上的慘案》《大篷車》等影片培養呢,聲音優美甜潤,被譽為「銀幕後的公主」。
  • 著名配音藝術家劉廣寧去世,追憶她的「譯聲」情懷
    著名配音藝術家劉廣寧去世,追憶她的「譯聲」情懷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  2020-06-26 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劉廣寧
  • 「配音公主」劉廣寧永遠告別,世間再無如此天籟
    文 | 阿 暉據中國配音網消息,今天凌晨,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劉廣寧老師的大兒子潘爭在朋友圈報信:劉廣寧老師6月25日凌晨在上海逝世,享年81歲。據悉,因疫情原因劉廣寧的喪事從簡,以後再安排追思會。過往的流金歲月中在無數人心中留下難以磨滅記憶的「公主之聲」離我們遠去了,人間天籟從此永別!
  • 高小微:著名配音藝術家劉廣寧去世,追憶她的「譯聲」情懷
    據中國配音網消息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劉廣寧6月25日凌晨在上海逝世享年81歲劉廣寧之子潘爭在微信朋友圈表示因疫情原因喪事從簡以後再安排追思會曾參與近千部影片配音憑藉精湛技藝屢獲殊榮劉廣寧1939年出生於香港之後移居上海1960年考入上海電影譯製廠劉廣寧參與配音的中外影視片(劇)約千部(集)她曾為《葉塞尼婭》《吟公主》
  • 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劉廣寧去世她是苔絲也是《冷酷的心》中的莫尼卡
    紅星新聞記者獲悉:6月25日凌晨1:02,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劉廣寧在上海逝世,享年81歲。劉廣寧被譽為「銀幕後的公主」,她還是苔絲、《大篷車》中的「小辣椒」、《冷酷的心》中的莫尼卡、《生死戀》中的夏子……她用聲音塑造的眾多人物形象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
  • 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劉廣寧今晨逝世,上譯廠一代傳奇聲音陸續謝幕
    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劉廣寧今日凌晨在上海逝世,享年81歲。其子潘爭在微信朋友圈表示,因疫情原因喪事從簡,以後再安排追思會。劉廣寧1939年出生於香港,幼年移居上海。1960年,劉廣寧高中畢業後,由於對藝術的強烈愛好,促使她給上海電影譯製廠寫了一封毛遂自薦的信,經過考試,她憑藉自己獨具特色的嗓音、純正的普通話、一定的表演技能和藝術素養考進上海電影譯製廠。劉廣寧參與配音的中外影視片(劇)約千部(集)。
  • 「譯聲」情懷融入上千作品 配音藝術家劉廣寧在滬逝世
    著名電影配音藝術家、上海電影譯製廠國家一級配音演員劉廣寧25日凌晨在上海病逝,享年81歲。消息傳來,中國電影界和配音界為之扼腕。  劉廣寧為中國電影銀幕塑造演繹了眾多經典聲音形象,主要配音和參與配音的中外影視片有1000多部(集)。她的聲音圓潤甜美、富有表現力,與費雯麗、娜塔莎·金斯基等國際著名演員的表演完美融合,令中國觀眾難以忘懷。
  • 「銀幕後的公主」走了,她的聲音會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裡……
    從純真善良到灰心絕望,再到羅伊重歸後沉重的歡愉,最後到忍痛離去,掙扎的心碎,至今仍歷歷在目……這些曾經讓我們歡喜和憂傷的人物,這些人物背後的聲音,「銀幕後的公主」今天離開了我們。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上海電影譯製廠配音演員劉廣寧於今天凌晨1:02在上海逝世,享年81歲。劉廣寧今晨逝世
  • 老照片|劉廣寧「公主之聲」永不消逝
    我最著迷的是上世紀80年代日本影片《生死戀》中夏子的臺詞:對不起球太高了,太高了,太高了……《生死戀》中劉廣寧配音的夏子熱聲呼喚,音質「嗲」「美」到極致,堪稱譯製影片的絕配。劉廣寧朗誦中今日驚聞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劉廣寧在上海逝世。
  • 《魂斷藍橋》配音演員劉廣寧去世 享年81歲
    劉廣寧(資料圖)劉廣寧於6月25日凌晨在上海逝世,享年81歲。劉廣寧1939年出生於香港,後移居上海,是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她1960年考進上海電影譯製廠,參與配音的中外影視片(劇)約千部(集),包括《魂斷藍橋》《尼羅河上的慘案》《大篷車》《生死戀》《苔絲》《孤星血淚》《天雲山傳奇》等影片,被譽為「銀幕後的公主」。
  • 配音藝術家劉廣寧去世,參與配音的中外影視片(劇)約千部(集)
    據中國配音網消息,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劉廣寧6月25日凌晨在上海逝世,享年81歲。其子潘爭在微信朋友圈表示,因疫情原因喪事從簡,以後再安排追思會。1960年,劉廣寧高中畢業後,由於對藝術的強烈愛好,促使她給上海電影譯製廠寫了一封毛遂自薦的信,經過考試,她憑藉自己獨具特色的嗓音、純正的普通話、一定的表演技能和藝術素養考進上海電影譯製廠。劉廣寧參與配音的中外影視片(劇)約千部(集)。
  • 著名配音藝術家劉廣寧去世,她的作品你一定看過
    據中國配音網消息,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劉廣寧6月25日凌晨在上海逝世,享年81歲。其子潘爭在微信朋友圈表示,因疫情原因喪事從簡,以後再安排追思會。劉廣寧1939年出生於香港,幼年移居上海。1960年,劉廣寧高中畢業後,由於對藝術的強烈愛好,促使她給上海電影譯製廠寫了一封毛遂自薦的信,經過考試,她憑藉自己獨具特色的嗓音、純正的普通話、一定的表演技能和藝術素養考進上海電影譯製廠。劉廣寧參與配音的中外影視片(劇)約千部(集)。
  • 以聲傳情 此「聲」難忘——中外電影人追憶配音「公主」劉廣寧
    新華社上海6月27日電(記者許曉青 楊愷)「譯製片配音是我藝術上的母乳,參加一切語言表演的借鑑、靈感都來自這母乳的啟迪。」6月25日,著名電影配音藝術家、上海電影譯製廠國家一級配音演員劉廣寧在上海逝世,留給中外電影人和廣大觀眾無盡的思念。
  • 著名配音藝術家劉廣寧逝世,「在錄音棚,我感到最踏實安定」
    著名配音藝術家劉廣寧逝世,「在錄音棚,我感到最踏實安定」 2020-06-25 12: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配音公主劉廣寧逝世,享年81歲
    端午節這天凌晨1:02分,著名電影配音藝術家、上海電影譯製廠國家一級配音演員劉廣寧在配音工作崗位上度過了二十二個春秋,參加了近三百部影片的配音。她不變的聲音,清澈如少女,高貴如公主,正因為這不老的聲音,很多人稱她為「永遠的公主」。
  • 配音演員劉廣寧追思會將舉行 因疫情將在網絡直播
    來源:新浪娛樂劉廣寧新浪娛樂訊 上海電影譯製廠配音演員劉廣寧於6月25日凌晨在上海逝世,享年81歲。據悉,劉廣寧追思會將於11月30日下午2:00在上海舉行。由於疫情期間限制現場參與人數,主辦方將進行同步網絡直播。
  • 紀念配音藝術家劉廣寧
    據中國配音網消息,上海電影譯製廠配音演員劉廣寧於6月25日凌晨在上海逝世,享年81歲。因疫情原因喪事從簡,追思會將在日後安排。劉廣寧1939年出生於香港,後移居上海,是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
  • 再見了,公主之聲!配音表演藝術家劉廣寧在滬去世,兒子筆下的她:酷愛藝術的大小姐
    25日凌晨,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劉廣寧因病離世,這裡將她的兒子潘爭所著《棚內棚外——上海電影譯製廠的輝煌與悲愴》一書(解放日報曾連載)中有關她的片斷摘錄出來,以懷念她的「中國好聲音」↓↓↓1959年冬季的一個上午,一對母女走出位於上海原法租界高級住宅區淮海中路1857弄67號的一幢西班牙式洋房,一起走向不遠處武康路上的26路電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