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愛青
刁愛青,在1976年3月出生,是南京大學鼓樓校區信息管理系現代秘書與微機應用專業成人教育脫產班專科一年級學生。
刁愛青只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姑娘,一直在農村長大,直到考上大學後才剛剛來到南京,但是到南京不過百日的時間,卻使得刁愛青的命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根據刁愛青的同學講述,刁愛青的個子中等,在1米65左右,短髮、身材適中,並且有點近視,平時一般都會戴上眼鏡。就是這樣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大學生,甚至扔在人群中都不起眼的存在,卻在一夜之間登上各個媒體頭條。
意外遇害
在1996年1月10日,當天因為宿舍使用違規電器,作為宿舍長的刁愛青受到了懲罰,導致她當天心情極其不佳,於是在吃完晚飯後,刁愛青外出閒逛散心。
臨走之前,刁愛青鋪開了自己的被子,看樣子是準備在短時間內就回來,但是刁愛青這一出去,卻再也沒有回來。刁愛青住在鼓樓校區南園4宿舍,宿舍樓內人員複雜,流動性大,所以一開始刁愛青的失蹤並沒有引發多大的注意。
直到1996年1月19日,前幾天剛剛下了一場大雪,將所有的一切都掩埋起來,包括一個女孩的生命。
一名打掃衛生的阿姨在南京新街口附近的華僑路撿到了一個手提包,包裡面裝著很多煮熟的肉片,這位清潔工原本以為只是簡單的熟肉,在清洗的時候才發現裡面有3根手指狀的屍塊,感覺到事情不對勁的清潔工立馬報警。
分屍2000多塊
經過警方的初步勘察,手提袋裡面一共有被切割的500多片屍體碎片。警方立案後迅速展開了調查,經過進一步的搜查,在水佐崗路和龍王山又發現了兩包碎屍,均被包裹在床單以及提包之中。
隨後在華僑路工地、小粉橋、南大天津路校門、體育場、漢口路醫院等處也相繼發現屍塊,警方把刁愛青列為重點待定受害人,並當天通知刁愛青的父親來到來南京。
根據法醫監測,或許是為了消滅痕跡,犯罪嫌疑人將屍體煮熟後切割成2000多塊,每一塊屍體都被切割的十分仔細,擺放整齊,這一點使人十分震驚。
這件案件經過報導後,引發了全國民眾的震驚與恐慌,南京的警方引起了極大的重視,立即派遣專案組前往調查,持續了3個多月,將附近的居民全部進行了徹底搜查,最終才撤離南大。
但是很遺憾的是,警方並沒有找到任何關鍵性的線索,而兇手也沒有被抓捕歸案。因為當時技術有限,警方只能採取「人海戰術」進行搜尋,對於出現在拋屍地點的人都進行了調查分析,幾乎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是潛在犯罪嫌疑人。
當時南京所有的警察幾乎都不同程度的參與了案件的調查,有的是被抽調到專案組直接參與,更多的則是在所轄片區進行排查工作。
兇手是誰?
但是這個案件始終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在案件調查初期,原本以為能夠將屍體分割成2000多開塊的,一定是從事醫療或者屠夫相關的工作。但是根據刁愛青的舍友朋友講述,刁愛青性格孤僻、自閉,和人交往的時候十分溫和,幾乎不可能和人結怨。
不僅僅是警方,社會上對於這件巨大兇案的兇手身份更是議論紛紛。
2008年6月19日,在社群貼吧上,一個網名為「黑彌撒」的人寫了一篇《關於南大碎屍案的一點想法》的帖子,立即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在他的文章中詳細講述了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動機以及手法,並畫出了犯罪嫌疑人的犯罪畫像。
緊接著第二天,名為「很多的」的用戶在這篇帖子下進行了千字回復,並且從多角度分析,懷疑黑彌撒與案件的相關性。但是後來帖子被刪除,相關討論也慢慢沉寂。
不僅如此,在各個社交網站上對於案件進行分析的人數量不在少數,甚至有人前往刁愛青事發地自費調查。
2010年,陳九歌以這個案件為背景,以全新的案件推理,演繹還原碎屍案件並收錄在《血色天都》中。
2010年,網絡小說名人蜘蛛在他的作品《十宗罪》中,也以這個為故事創作背景進行描寫,但是書中的故事同樣和小說一樣,沒有結局。
2014年,作家周浩暉在《死亡通知單》中,採用黑彌撒對於案件的分析,創作了這個案件全部的過程。
小結
到目前為止,案件並沒有被偵破,兇手也並沒有被找到。但是警方一直沒有放棄搜尋,對於這起案件已經設立專門的部門進行調查。
對於公眾所懷疑的「追訴時效性」,南京警方回復,這起案件將永遠調查,直至水落石出。公安部刑偵局解釋道,「追訴期」是針對未被發現的犯罪,對於已經發現的犯罪,以及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真相永遠不會缺席,屬於受害者的公平也終將會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