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為什麼有的人看起來明明很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周國平在《風中的紙屑》中寫到,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願意忍受對方乏味,也不願意費勁使自己變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獨處時最輕鬆,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既然不能輕車熟路於人群熱鬧之中,那就在獨處之時享受孤獨。
有那麼一段時間裡,當我為數不多的朋友不在我身邊時,我總是獨來獨往。有的人會覺得我帥氣,能一個人做很多事:當然也有人會問,你會不會太過孤僻了。
並不,我知道的。
我喜歡我的朋友們,喜歡和她們待在一起,去探索那些無聊的項目,在操場揮灑汗水,在我的身邊她們就是溫暖我心裡的一縷陽光,但在我不熟悉的人面前,我總是很拘謹,並不是出於對他人的不喜歡,只是過於在乎他人的眼光,害怕她們覺得我即無趣又膚淺,我能感受到他人的善良和美好,卻也只覺得他們是天邊燦爛的星星,唯獨不能照亮自己,即使聊到同一話題,比如看過的劇,喜歡的動漫,同一風格的音樂,聊到最後的畫風,也不過是敷衍附和幾句罷了。
這樣的情況狂多了,我便開始厭倦了,我又開始回憶起大多數一個人的時候,果然,人類總是長此以往的不知足,我即覺得一個人很無聊,又認為那些沒有營養的交流毫無意義。但是這樣也挺好的,這避免了大多數熱情後的平淡,相互尷尬罷了。
在後來的後知後覺中啊,我發現,每一顆恆星都會有自己的衛星環繞,每個人都如此特別,合得來合不來都是常有的事,我們不能因為誰的個人品味去該變自己,即使想要做出改變,也要以成為自己心中更為完美的樣子為目的,在你完善自己的同時與你相仿的星球自然會出現。
一個看似高冷的人,也許並沒有那我們幻想的引以為傲的故事,沒有那開闊的格局,也沒有那憤世嫉俗性格。在這繁星滿天的世界裡,誰都可以是誰的星星,它們總會發出一閃一閃的微光,但又能有幾個是自己的月球呢。
高冷的人,有一個最大的特點便是看起來特別冷漠,孤僻。即使再多的文章都在強調交流的重要性,但我還是覺得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是好的,畢竟,又有多少人能擁有自己的世界呢,明白自己真正所需求的,了解自己真正合適的。而懂得這些的人往往更加的理智。或許我們會說這樣的人一點都不浪漫,沒有自己的脾性,或者說,過分清醒,本就不是一件浪漫的事。
說到這裡,你們腦海裡是不是也能聯想到那麼一兩個不合群的人。她們不愛與人交談,拒絕集體活動。即便是在你認知裡,吃飯一定要和朋友一起吃才會更有滋味,但總有那麼一個人會推翻你的觀點,似乎她們就是一個特別的存在。
在她們的世界裡,保留了骨子裡最原始的天性,不為常規所支配,換句話說她們都是自由的靈魂。
那麼問題來了,你是自己的月還是他人的星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