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才女品人生五味之【人生五味】3·怒——駱賓王《在獄詠蟬》 *附往期集錦

2021-03-05 桃花源文軒

喜是一種極其正面的心情,而怒剛好和它相反。

說到怒,頭腦裡立刻想起來一詞一詩。

詞是相傳嶽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詩是吳梅村的《圓圓曲》:「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一個為國,一個為身,表現出來的,卻都是怒髮衝冠。其實,古往今來,所謂憤怒,無非就是這兩種情況吧,一種是公憤,一種是私憤,可能境界不同,卻都是真切的情感,難以抑制,脫口成詩。

 駱賓王《在獄詠蟬》 

    李白的朝廷不用之怒與高適的軍旅不公之怒都很大,也很激昂。但並非所有的憤怒都有這樣宏大的時代背景和雄壯的英雄基調。怒生於不平,有的時候,這不平非常私人化,但是,僅僅針對私人的不平更讓人覺得冤屈,讓怒裡帶著怨,憤裡含著悲。比如駱賓王的《在獄詠蟬》。 

    在獄詠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西陸:指秋天。 

    玄鬢:指蟬的黑色翅膀,也用來比喻人正當盛年。 

    駱賓王大家都知道,是初唐四傑之一。神童出身,七歲就寫下那首著名的《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首詩入選了小學一年級課本,一舉成為所有中國孩子的童年回憶,知名度不亞於李白的《靜夜思》。事實上,駱賓王也是「初唐四傑」中留下詩作最多的人。但是,這首詠蟬詩很不一般,它是一首在獄中寫就的詩。有道是「文章憎命達」,詩人大多天真,又喜歡說話,有時候說多了,不免觸犯各種忌諱,常常被貶官,或者乾脆當不了官。但是,不得志歸不得志,一般還不至於達到身陷囹圄的程度。駱賓王何以至此呢? 

    說起來這和武則天息息相關。當時雖然還是唐高宗時代,但武則天已經晉升天后,在權力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武則天一路上位,不知打破了多少規矩,突破了多少底線。而這些規矩和底線,恰恰是駱賓王作為一個士人內心堅守的東西。駱賓王當時的身份是侍御史,算是監察官員。監察誰呢?他居然監察到武則天頭上去了,不斷上書武則天,奉勸她就此止步。這當然會觸怒武則天。於是就有人見風使舵,誣陷他貪汙。監察官員自己貪贓枉法當然是重罪,所以,駱賓王被抓起來,關在大理寺的監獄裡,等候命運的裁決。一旦到了這個地步,確實就是對人心志的極大考驗。達觀如蘇東坡,在獄中不是也會寫下「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這樣頹喪的詩嗎?那麼,駱賓王這首詩會怎麼寫呢? 

    先看首聯:「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所謂西陸,就是秋天。《隋書·天文志》講:「日循黃道東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東陸謂之春,行南陸謂之夏,行西陸謂之秋,行北陸謂之冬。」根據這個原則,春天可以叫東陸,夏天叫南陸,秋天叫西陸,冬天叫北陸。所謂「西陸蟬聲唱」,其實就是秋日蟬鳴的意思。那南冠又是怎麼回事呢?現在一般的唐詩選本也罷,乃至中學課本也罷,講到南冠,都直接解釋成囚徒。所謂「南冠客思深」,就是我這個囚犯思緒萬千。這個解釋沒錯,但是,南冠的含義,可遠比囚徒要深。為什麼呢? 

    「南冠」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裡。講的是楚國人鍾儀的事情。春秋時期,楚國官員鍾儀因為打仗失利,被俘虜到了晉國。他思念故國,當了兩年俘虜,都一直不改楚國人的穿著打扮。有一天,晉景公看見了他,很好奇,就問:「南冠而縶者,誰也?」(那個戴著南方帽子的俘虜是誰呀?)別人告訴他,是楚國人鍾儀。晉景公詢問鍾儀的家世背景,鍾儀回答說,是樂官。晉景公又問,你會奏樂嗎?鍾儀說,這是我父親的職業,我怎麼可能不會呢?晉景公於是讓他奏樂。結果,鍾儀奏出來的,都是充滿楚國風味的音樂。再問他怎麼評價楚國國君,他的回答也非常得體。晉國君臣都說,這個楚國人是個君子。為什麼呢?因為他不忘本、不忘舊,符合仁、信、忠、敏的四種美德。所以不僅把他放了回去,還讓他擔任了晉楚兩國和談的使者。明白這個典故我們就能知道,南冠也罷,楚囚也罷,確實是囚徒,但又不是一般的囚徒,而是有節操的囚徒。所以,駱賓王這一句「南冠客思深」,不僅僅是拿南冠來對西陸,還是在表明自己的德行操守。這也就給全詩奠定了一個基調,這不是認罪詩,而是一個被誣下獄之人的內心獨白,這是從情緒的角度說。那如果從寫法的角度說呢?劉勰《文心雕龍·物色》講:「情以物遷,辭以情發。一葉且或迎意,蟲聲有足引心。」人心有所感,才要發之於詩,而心有所感,又往往因為外物觸發。在監獄之中聽到秋蟬哀鳴,足以引起詩人對自身命運的感慨,所以起首一句「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其實是古詩中起興的手法,以蟬對人,以蟬引人。那接下來呢? 

    看頷聯:「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這還是以蟬對人。什麼是玄鬢影?玄鬢本來是一種髮式。蟬不是通體黑色,又有一對薄薄的黑翅嗎?古代婦女就模仿蟬的樣子梳成髮髻,稱為蟬鬢,又叫玄鬢。玄鬢本來就是對蟬的模仿,那反過來說,玄鬢也就可以代指蟬。以玄鬢對白頭,其實是說,秋蟬烏黑,但自己備受摧殘,華發漸生,兩兩相對,不禁內心傷感。但這只是最直白的那層意思。背後還有什麼意思呢?要知道,詩人先是聽到秋蟬吟唱,進而看到蟬影,然後才引發對自身遭遇的感慨。所以,這個「玄鬢影」背後,還有秋蟬的歌聲。詩人是說,當年,自己也曾經意氣風發,像蟬那樣高唱不休,可是現在呢?兩鬢斑白、一事無成也就罷了,居然還進了監獄,少年才子監獄老,這是何等諷刺、何等可悲呀!這是第二層意思。那還有沒有別的意思?還有。要知道,白頭吟不僅是白頭之人的吟唱,它還是樂府曲調。相傳漢代卓文君慧眼識英雄,嫁給貧賤之中的司馬相如,誰知司馬相如富貴後,用情不專,要拋棄卓文君。卓文君憤而創作《白頭吟》:「悽悽復悽悽,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詩人在這裡用「白頭吟」是什麼意思呢?要知道,古代有用男女關係代指君臣關係的傳統,詩人是說,就像司馬相如辜負卓文君的愛情一樣,朝廷也辜負了我對國家的一片赤誠啊。自己精忠報國,反倒身陷囹圄,不也讓詩人覺得悲憤不堪嗎?「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這麼複雜的意思,這麼深沉的感慨,就隱藏在這寥寥十個字裡,這不就是我們一直強調的唐詩的蘊藉之美嗎? 

    首聯和頷聯都是用起興的手法,以蟬引人,蟬人對寫。那頸聯呢?頸聯單寫蟬了:「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秋涼露重,蟬要想飛也飛不起來了;秋風蕭瑟,蟬鳴夾雜在風聲裡,也不再響亮。這只是在寫蟬嗎?當然不是,這是在用比的手法寫自己。所謂露重風多,其實是說政治環境險惡;所謂飛難進,響易沉,其實是說自己仕途不得意,言論被壓制,直至人身也失去自由。這秋日悲鳴的蟬,正如末路呼號的詩人,人就是蟬,蟬就是人,蟬和人融為一體,這就是詠物詩的精妙之處。 

    那怎麼結尾呢?看尾聯:「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這其實既是比,又是直抒胸臆。為什麼說它是比呢?因為「無人信高潔」首先仍然是在講蟬。蟬遠離世俗,高居樹上,餐風飲露,清心寡欲。可是,誰信它真的如此呢?同樣,詩人也立身修行,清白無玷,可是,世事汙濁,黑白顛倒,他居然會被誣陷貪贓入獄。他的高潔,又有誰信呢?這是以蟬比人。那為什麼又說是直抒胸臆呢?因為「誰為表予心」。蟬的高潔,有詩人替它表白;詩人的高潔,又有誰能代為表白呢?這就好比《紅樓夢》裡林黛玉的《葬花吟》:「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葬花吟》中,人和花是一體的,《在獄詠蟬》中,人和蟬也是一體的。可是,雖然人蟬一體,詩人畢竟不是蟬,不能真的在蟬那裡找到慰藉。所以,「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一聯,除了有清白被誣的冤屈不平,更有世無知音的寂寞孤獨。這冤屈和寂寞用一個問句問出,問得直白,問得悲憤。在這一問裡,詩人已經脫去了前三聯的「蟬身」,直接以詩人的名義發問:「誰為表予心?」這不僅僅是駱賓王的問題,更是千古忠誠不表,負罪含冤之人的共同心聲:「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它和杜甫《蜀相》中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一樣,不再是詩人自身的問題,而是具有了一種廣大的代表性,因此也就具有了長久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唐朝有三首著名的詠蟬詩,一首出自虞世南,一首出自駱賓王,還有一首出自李商隱。我們之前已經說過虞世南的詠蟬詩,「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按照清人施補華《峴傭說詩》的說法,那是「清華人語」,寫得高貴瀟灑。而這首「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則是「牢騷人語」,是感時傷世,悲鬱難平。不知「誰為表予心」的駱賓王一直在尋找知音,最後找到沒有?從歷史上看,似乎是找到了,就在寫這首詩六年之後,他參加了徐敬業反對武則天稱帝的「揚州起兵」,還為徐敬業寫了著名的《討武曌檄》:「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讓武則天本人都為之折服。但是,從另一方面講,他也沒有找到知音。因為徐敬業個人野心太大,他不光是反對武則天當皇帝,更是想自己當皇帝。換句話說,他的動機不純,他並不高潔。 

    無論如何,就是這次起兵葬送了駱賓王,讓他從此不知所終,消失在了歷史的煙塵中。我們常常講,唐朝這個偉大的時代成就了許多詩人,但是,同樣是這個偉大的時代,也吞沒了不少優秀的詩人。這就是歷史的複雜之處吧。

一, 來稿無題材限制。古詩詞、七言絕句、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五言律詩、美詩美文等均可。必須原創且沒有公開包括裸發各個文學群及朋友圈,必須做到一稿一投,專稿專投;

二 ,賜稿上註明作品標題、作者姓名、作品內容及300字以內作者簡介,醒目處標明原創首發專投桃花源文軒;

三,賜稿應認真校對,避免出現錯字、別字、漏字、病句、標點符號、語序及語言邏輯錯誤;

四,一周內沒有刊發的文稿,作者可自行處理;

五,作品發表後,點擊閱讀量達不到188人次以上,下一次賜稿不予採納;

六,閱讀量滿500,另加5元,不滿500按規定結算。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唐詩三百首 |《在獄詠蟬》駱賓王
    其實啊,駱賓王這首著名的《在獄詠蟬》詩是和王勃那首著名的《滕王閣詩》一樣的,兩首詩其實都是有一篇著名的序的,所以全稱應該是《在獄詠蟬詩並序》,王勃呢也同樣應該是《滕王閣詩並序》。可是有意思的是,雖然王勃和駱賓王都是駢文大家,也都是初唐詩壇四傑,可是他們這兩首連詩帶序的作品流傳到後世境遇卻大不相同。王勃傳誦千古的是他《滕王閣詩序》,而那首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 佩玉鳴鸞罷歌舞。
  • 《在獄詠蟬》唐,駱賓王
    《在獄詠蟬》是唐代文學家駱賓王的代表詩作。此詩作於患難之中,作者歌詠蟬的高潔品行,以蟬比興,以蟬寓己,寓情於物,寄託遙深,蟬人渾然一體,抒發了詩人品行高潔卻「遭時徽纆」的哀怨悲傷之情,表達了辨明無辜、昭雪沉冤的願望。全詩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語意雙關,達到了物我一體的境界,是詠物詩中的名作。「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 古詩詞文賞析之唐詩《在獄詠蟬》駱賓王
    《在獄詠蟬》是唐代文學家駱賓王的代表詩作。此詩作於患難之中,作者歌詠蟬的高潔品行,以蟬比興,以蟬寓己,寓情於物,寄託遙深,蟬人渾然一體,抒發了詩人品行高潔卻「遭時徽纆」的哀怨悲傷之情,表達了辨明無辜、昭雪沉冤的願望。  全詩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語意雙關,達到了物我一體的境界,是詠物詩中的名作。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 70.駱賓王《在獄詠蟬》
    在獄詠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 唐詩三百首 | 86駱賓王《在獄詠蟬》
    在獄詠蟬(並序)【唐】駱賓王餘禁所禁垣西,是法廳事也,有古槐數株焉。當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剛升為侍御史的駱賓王因上疏論事觸忤武則天,遭誣,以貪贓罪名下獄。聞一多先生說,駱賓王「天生一副俠骨,專喜歡管閒事,打抱不平、殺人報仇、革命,幫痴心女子打負心漢」(《宮體詩的自贖》)。這些話道出了駱賓王下獄的根本原因。他敢抗上司、敢動刀筆,於是被當權者以「貪贓」與「觸忤武后」的罪名收系下獄。此詩是駱賓王身陷囹圄之作。
  • 詩歌賞析:《在獄詠蟬》
    駱賓王,大家都知道初唐四傑,神童出身,七歲就寫下了那首《詠鵝》。   這首詩入選了小學一年級課本,一舉成為所有中國孩子的童年回憶,知名度不亞於李白的《靜夜思》。事實上,駱賓王也是初唐四傑之中,留下詩作最多的人,但是,這首《在獄詠蟬》很不一般,它是一首在獄中寫的詩。有道是文章憎命達呀!
  • 【唐詩三百首】駱賓王《在獄詠蟬》
    【詩詞原文】《詠蟬 / 在獄詠蟬》唐:駱賓王餘禁所禁垣西,是法廳事也,有古槐數株焉。雖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樹;而聽訟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陰,秋蟬疏引,發聲幽息,有切嘗聞,豈人心異於曩時,將蟲響悲於前聽?嗟乎,聲以動容,德以象賢。
  • 酸甜苦辣鹹人生五味
    酸甜苦辣鹹人生五味不記得經歷過多少次的背叛,不記得經歷過多少次父母的打罵,也不記的經歷過多少次的柔情似水,想不起來自己偷偷流過多少次的眼淚,多少次一個人獨處時撕心裂肺的吶喊。人生五味酸甜苦辣鹹。每種味道都是生活的調味劑。沒有背叛哪來的真誠。沒有打罵哪來的心疼。沒有撕心裂肺的痛苦,哪來的柔情似水的甜蜜。酸甜苦辣鹹人生五味。
  • 唐詩三百首鑑賞辭典系列||在獄詠蟬
    鑑賞在獄詠蟬》是唐代文學家駱賓王的代表詩作。此詩作於患難之中,作者歌詠蟬的高潔品行,以蟬比興,以蟬寓己,寓情於物,寄託遙深,蟬人渾然一體,抒發了詩人品行高潔卻「遭時徽纆」的哀怨悲傷之情,表達了辨明無辜、昭雪沉冤的願望。  全詩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語意雙關,達到了物我一體的境界,是詠物詩中的名作。
  • 茶一般的五味人生
    茶一般的五味人生□ 劉青純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的。白開水一般,寡淡溫吞的人生,如溫室裡的花朵,不受風霜之苦,但也少了許多樂趣;茶一般苦中有甜的人生,或許才是我們真正擁有的。小時候,家裡來客人,父親先給對方泡一杯茶。看著茶葉在杯中上下沉浮,客人的心情也會漸漸明朗。茶就像開場白,一次快樂的長談,是看著茶杯裡升騰的白霧開始的。
  • 人生五味,只有升華才能無怨無悔
    人生經歷酸、甜、苦、辣、鹹五味。精神統率五味,而心靈是五味的居所,品德是五味的根本。完美的人都不缺少酸、甜、苦、辣、鹹的體會,從而讓自己的精神、心靈、品德有所升華。酸,舊時用來譏諷讀書人,現在往往於窮酸、寒酸聯繫在一起。
  • 人生五味,酸甜苦辣鹹!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姑娘,總有一天,你的心上人,會身披土豆餅,腳踩棉花糖,手持烤肉大雞腿找到你,你要等!-摘自網絡我們中國的美食講究色香味俱全,其中又以「味」為中國菜的靈魂!有的人喜好甜食,有的人嗜酸如命,有的人無辣不歡…人生五味,酸甜苦辣鹹,我想每一個人都體驗過。酸中醫講「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強消化功能和保護肝臟的作用,常吃不僅可以助消化,殺滅胃腸道內的病菌,還有防感冒、降血壓、軟化血管之功效。
  • 人生五味,每一味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嘗,慢慢體驗
    人生五味,酸、甜、苦、辣、鹹,每一味都是體驗,每一味都是我們人生的一筆財富,更是能讓我們生活充滿樂趣的小驚喜。酸排在前面,就像是我們酸澀的青少年,我們帶著向外界的好奇之心,一種對自由的嚮往,總想著自己可以快點長大,可以到外面的世界去闖蕩,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可能這個時候的自己,連理想是什麼都還沒有明確的理解,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出去闖蕩的那顆不安分的心,因為這個時候的我們,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們擁有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青澀的年紀給我們勇氣,讓我們可以擁有探索世界的好奇之心
  • 人生五味,最重要的一味究竟是什麼?
    其實,「人生五味」應該是:一、童年的時候是美味:童年的時候,有父母呵護寵愛,要吃有吃、要穿有穿,是美味的人生。二、青年的時候是甘味:青年的時候,交朋友、談戀愛,前途充滿著無限的理想、希望,是甘味的人生。
  • 華子的《聽說》唱出世間百態、五味人生
    第六個,當時下崗說明年紀比較大的老人了,當然基本上都很節儉的,呼機沒用過很正常。08年左右應該大奔是爆發富們首選,我不一一解析了,基本上唱的詞跟當時很接。網友說吧:昊光 華子的《聽說》簡單的調調--樸實的詞語,唱出了世間百態,五味人生~聽說---現如今的人們啊都應該靜下來聽聽自己的內心~看還是不是最初那個真實的你了!
  • 高健:詠蟬憶人生
    我知道先生借用了唐詩中三首最著名的詠蟬詩意,作者分別是虞世南、駱賓王、李商隱,被稱為「詠蟬三絕」。其中,虞世南的《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一首自明心志的詩,蟬是品德高潔的化身,先生才思敏捷、信手拈來,實在令人折服!石泉縣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慕龍先生書法作品: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 來《五味人生》看看這些熟悉的老面孔們
    來《五味人生》看看這些熟悉的老面孔們《五味人生》圍繞著小酒館裡發生的故事告訴觀眾:人生只有嘗盡鹹酸苦辣,才會更加珍惜苦盡之後的甘甜。看到這些老面孔,是不是有一種久違的熟悉呢,一起來看看他們吧!後來,永禎知道雙春、九妹是兒時患難之交,前嫌盡釋。米雪飾演汪若嵐米雪,出生於香港,香港女演員。1975年參演《樓上樓下》而出道。1976年參演香港佳藝電視臺拍攝的《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飾演黃蓉一角而成名。在劇中,她是關家的大奶奶,因為受不了丈夫病故的打擊精神失常,心智停留在16歲。
  • 酸甜苦辣鹹,五味調和間,共存與相生,百味人生現
    受社會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樣,但是有一點是差不多的,那就是煩惱和快樂共存,痛苦和幸福相生,都幾乎有一個五味雜陳的複雜人生。物各有性,水至淡,鹽得味。水加水還是水,鹽加鹽還是鹽。酸甜苦辣鹹,五味調和,共存相生,百味紛呈。物如此,事猶是,人亦然。
  • 人生五味,品出來卻不知是哪一味
    柳葉隨風低撫眉,總是一味又蓋過一味,五味翻轉;初時相識是一味;相知熟悉又一味;歡歡喜喜添一味;吵吵鬧鬧算一味;別離末路加一味。心中是何滋味,品出來是生活,品不出是人生。人總是在為得不到的東西輾轉反側,不斷地幻想著改變已經發生的;未來是未知的,不去想,不去做可以創造的。人性很坦然,俗氣不可免。就是喜從前,就願扯舊緣。
  • 《五味子:走進你我的多彩人生》: 圍繞「酸苦甘辛鹹」人生五味而作
    《五味子:走進你我的多彩人生》這部紀實散文集定名《五味子》,源於全書65篇文章皆圍繞「酸、苦、甘、辛、鹹」人生五味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