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部平凡的世界

2021-02-08 為讀書而讀書

    清晰的記得中學的某段時光,每天中午放學後,我騎車飛奔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的打開收音機,期待著那熟悉的聲音:「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各位聽眾,現在是小說連續廣播時間,請聽小說《人生》....」後來,守著家中的小電視,我如醉如痴的看著周裡京、吳玉芳飾演的電影版《人生》,大罵著高加林是陳世美,心疼著巧珍的善良、隱忍。這是中學生眼中的《人生》。 

    三十多年後重拾《人生》,依然記得空曠遼遠的黃土地上,一曲悠長的信天遊翩然入耳,巧珍的歌聲清澈動情,含情脈脈的雙眼正凝望著遠去的加林,幸福定格在雙眸間,這畫面令我沉醉。路遙總是在淳樸中營造出浪漫與甜蜜,與故事的主人平凡而沉重的人生形成鮮明對比。篇幅不長的《人生》是部厚重的大戲,它展示了一個小人物的人生,淳樸中透露著路遙對百味人生的思考,我們每個人也會從中反思自己的人生路。 

正在讀路遙的另一部長篇《平凡的世界》,《人生》是穿插在其中讀的,不得不折服於路遙對黃土地小人物苦難的描寫,他的作品樸素不蒼白,簡約不簡單,從高加林、孫少平這樣的人物身上我總能讀到叛逆與安分、夢想與現實的碰撞,這對於當今渴望改變現狀的我們來說,無疑是一種精神的寄託,「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這樣的稱號,是對這位英年早逝作家的最高獎賞。 

    高加林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其實就是不斷的選擇與取捨,願我們的每一次選擇,都能無悔。 隨著閱歷增長,就會越客觀的看待事物,年少時總覺得高加林的負心選擇令人憎惡,總以一種單純、執拗的眼光去看人看事。人到中年,對高加林有了客觀的認識,他是一個有夢想的年輕人,他的夢想寄託於外面的世界,他放棄了和巧珍在一起的農村生活,選擇了回到城市當一名記者。關於舍與得我一直認為老天是公平的,有得必有失,就像高加林,他為了美好的前程與亞萍在一起,拋棄了金子般的巧珍,他捨棄的東西最終讓他後悔一輩子,他捨棄了農村單純的生活,得到了城市忙碌複雜的生活,然而城市不是伊甸園般美好,殘酷的現實讓他忘了初心,這個世界的功利衝昏了他的頭腦,那些所謂捷徑的選擇重新將他打回黃土地。 

    這種選擇想想在現實中常常會遇到,每到畢業季都會看到學生們糾結於是回到家鄉還是留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這不是現實版的高加林式的選擇嗎?海明威曾經說過「如果你足夠幸運,年輕時候在巴黎居住過,那麼此後你到哪裡,巴黎都將一直跟著你。」我想這就是大城市的魅力和氣質對人的影響。大學生選擇北上廣,高加林選擇縣城都無可厚非,追求美好生活沒有錯,只是任何的選擇都需要我們自己承擔。無論去大城市創造自己的命運,還是在小地方只求一份穩定安然,在每個人生岔路口我們都要去選擇,我們需要釋然的看待人生的得與失,需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小說發生的時代距離現在挺遙遠,但是悲劇是屬於每一個時代的,高加林的故事其實今天依然在上演。成功總歸屬於少數人,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平庸的,我想這就是路遙傳遞給我們的跨時代的、殘酷卻又現實的人生。 

    路遙筆下的愛情大多沒有完美的結局, 讓人唏噓不已,讓人感受到完全匹配、平等的價值觀、愛情觀真的難尋,這些愛情悲劇告訴我們最好的婚姻是需要精神上的門當戶對。 無論巧珍和加林,克南和亞萍,還是加林和亞萍,他們之間都存在著不一樣的價值觀和成長背景。巧珍喜歡加林的才華和抱負,而她自己沒念過書,只會和加林談家裡的豬下仔;克南有著和亞萍相似的家境,但是他們的追求和價值觀不一樣;加林和亞萍的才華相當,一起談文學、談國際局勢,精神上是如此契合,但卻沒有匹配的家庭背景,生活方式的截然不同決定了他們的愛情沒有結果。 

    不禁想到了在豆瓣上看過老妖的一篇《最牢固的感情,大多勢均力敵》,觀察周圍的和諧婚姻,比較認同此觀點。文中所舉的門當戶對的典範是錢鍾書和楊絳,裡面說到:「一段感情能否持久與牢固,很大程度上,是兩人之間的博弈,勢均力敵者方能走到最後。勢均力敵不僅僅體現在身家、背景,更體現在兩人的才學、性格、能幹、興趣和喜好上。最完美的結合莫過於夫妻之間精神上的門當戶對,精神上匹配的婚姻,才會真正的幸福而長久。 

    喜歡路遙的作品;喜歡他對黃土地的那份眷戀;喜歡作品裡具有傳統美德的家庭;喜歡每一個寬厚、淳樸的父母;欣賞作品裡在城鄉、貧富、底層與上層交織中帶來的碰撞;欣賞高加林、孫少平們對苦難的歷練;心痛巧珍的善良、堅韌、對愛情的真摯熱烈;感慨高加林在面臨人生抉擇時迷失了方向.... 人生其實就是一部平凡的世界,大多數的我們都是平凡的人,擁有的故事比小說簡單,小說是一面鏡子,折射出很多。人生是一本哲學書,不是每個人都能讀透,讀過了能看得更寬廣就好。特別喜歡小說開篇柳青的那段寄語,做為結束語,與大家共勉。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路的,有的岔路口,可以影響人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上刀山做自己

    在我二十幾歲的時候,對自己的人生充滿困惑,我迫切地需要交流與探討,直到有一天我看到毛姆的《刀鋒》,認識了拉裡,我知道了閱讀的真正意義——和相似的靈魂對話,超越時間和空間,我有了摯友,在真誠豐富的精神世界。 這是我偶然間讀到的一個年輕人的感悟。理解這種感受,就像十八歲的我遇到三毛。《刀鋒》是一部經典之作,毛姆以其詼諧幽默而又尖銳的筆調,直書人性,故事娓娓道來,引人入勝。世態炎涼,人間百態,都濃縮進書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中,在他們身上,每個人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們無論何時讀解毛姆的作品,都會心有所感,這是毛姆的價值,也是信仰的價值。 

    《刀鋒》講述的是一個參加一戰歸來的年輕人拉裡,在目睹了戰爭帶來的民不聊生、流離失所的慘狀,經歷了戰友為救自己而犧牲之後,開始思索生命的本質,為了尋找這些終極問題的答案,他放棄了與伊莎貝爾的婚姻,逃離了上層社會物慾橫流的生活,開始自己漫長的讀書生活,沉浸於大學圖書館中,流浪歐洲、印度求知求道。同時,他盡己所能救助生活中痛苦的人們,終於完成了自我救贖,過著風輕雲淡的踏實生活。 毛姆作品最吸引人的一點是,他筆下時常會有一個人物,這個人總是試圖追尋某種真諦,他可以拋棄一切,追求自己的詩和遠方。《刀鋒》中的拉裡讓人想起了毛姆的另一本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德放棄了優越的生活,拋棄妻兒,去實現自己的畫家之夢。其實這些作品都是在探討一個很大又很現實的問題,人該怎麼活著,這是個永不過時的主題。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會有一些爭議性的聲音,大多數人對此選擇忽略,不在意,但有些人能夠傾聽這些聲音,並跟隨這些聲音走。這些人,要麼就是瘋了,要麼就是成了傳奇。 拉裡顯然就是這樣一個傳奇,當所有人面對生活迷茫時,大多數人選擇了就這麼過日子吧,為了金錢、利益、婚姻、家庭等世俗理由,庸庸碌碌地生活。拉裡沒有被身邊的人左右,他選擇了截然不同的人生,以修行的方式,去尋找人生的意義,他確實找到了一些使自己更豐滿的東西,擺脫了一開始的空虛和迷茫。在我們看來他本可以迎娶白富美,開啟幸福人生,他卻四處流浪,過著艱苦的打工生活,甚至做過礦工、農夫、計程車司機。在他看來,只有做過世間最卑微的工作,才能體會到生命的真諦,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不由想到朋友講的一個故事,她們公司普漲工資,漲幅各不相同且背對背保密,但這種事情總是瞞不住的,於是漲的少的變的難受起來,滿臉的怨氣和不滿,一位臺灣主管不解的問道:「不是都漲了嗎?為啥不開心,應該感到幸福才對,要是在臺灣,大家會由衷的彼此祝福並開心的請客的」。是啊,我們的煩惱緣何而生?究竟什麼是幸福?真正理解幸福的人是少之又少,我們會陷於俗世瑣事,解決了問題後,又陷於自己挖掘的欲望,最終與幸福漸行漸遠。什麼是幸福?細想想其實很簡單,它無處不在,讀完一本書,寫出心得感悟,這也算是一種幸福吧。

    拉裡和伊莎貝爾的愛情觀讓我明白三觀不和的兩個人終究不會走到一起的。 

   伊莎貝爾,一個美麗而普通的女人。她想要的生活,就是世人眼中的榮華富貴。儘管她深愛著拉裡,但當拉裡不能給她想要的生活時,就嫁給了富家公子格雷。在《刀鋒》中,我們可以看到拉裡與伊莎貝爾展開了兩條不同人生價值觀的碰撞,這種碰撞對於今天的我們依然不陌生。拉裡的理想是:「我向你建議的生活要比你想像的任何生活都要充實得多。我真希望能夠使你懂得精神的生活多麼令人興奮」,而伊莎貝爾的訴求是如此簡單:「你難道看不出你在要求我做一件我不感興趣的事情嗎?我只是一個正常的女孩子,我現在二十幾,再過十年我就老了,我要及時行樂。」思考下來,拉裡和伊莎貝爾這背道而馳的價值觀註定是沒有結果的。 

    其實很多女孩子都是伊莎貝尓,當愛情與麵包衝突時,想當然的選擇了麵包,在她們看來沒有麵包談什麼愛情,麵包是我的,愛情在我心裡,也是我的。伊莎貝爾是一個精緻的現實主義者,儘管有些功利,但她明白利弊,權衡當下,有權做出自己的選擇。 

    「錢能給人帶來世上最最寶貴的東西,就是不求人。」毛姆的這句話太扎心了,耐人尋味。

   伊莎貝爾的舅舅艾略特對這話執行的最透徹。他赤手空拳,從不遠萬裡的美國來到英國,憑藉一副好皮囊加上好口才娶到富婆,舉辦和參加各種宴會,結交更多社會各界名流和王公貴族,得獲伯爵頭銜。錢權利譽全都有,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他樂享其中。

 

   前不久看到一篇文章,題目很抓眼球「成年人的底氣是錢給的」,文章說到看完《歡樂頌》和《都挺好》後,有人總結了一句話:有錢蘇明玉,沒錢樊勝美。《都挺好》中,蘇家發生的大部分事情,都是蘇明玉用錢來擺平的。我們很多人都想要趁著年輕多掙點錢,把自己的能量最大化,無非不過是想要自己、孩子、家人過得好點。只要錢包溫暖,人生不至於太寒。成人的世界裡,金錢就是尊嚴。這種價值觀儘管不敢苟同,但很現實和無奈,不禁想到了毛姆在《人性的枷鎖》中說的一句話:「人追求的當然不是財富,但必須要有足以維持尊嚴的生活,使自己能夠不受阻撓地工作,能夠慷慨,能夠爽朗,能夠獨立。」也許這就是最好的解釋吧。

    刀鋒是部上乘之作,毛姆對書中的所有人物,都進行了很客觀、不帶感情色彩的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豐滿立體的人物,結局中唯有拉裡是越過刀鋒之人,他將物質置之度外,得到精神上的解脫。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大部分人都過著高度相似的生活,人生軌跡千篇一律,。借用《月亮和六便士》裡思特裡克蘭德的話來說,「這世上大多數人都不會、也不敢跟著自己的心走,他們只是庸碌地過日子而已,成為這社會安穩渺小的一份子,默默無聞,碌碌無為。」其實人生本來是有無限種可能的組合,拉裡完全無視世俗的枷鎖,保持自己的自由,這種泰然與平和值得我們每個人去追求。 

   時間是一把利刃,最終會把每個人雕刻成自己潛意識裡以為正確的樣子,這也許就是書名的用意吧,我們只能決定自身生活的一小部分,誰也說不清楚什麼樣的人生是完美的,也沒有人知道你應該過怎樣的一生。《刀鋒》是毛姆講的故事,讀出來的,卻是你和我的故事。

相關焦點

  • 路遙: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對於路遙,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一部《平凡的世界》造就了他的文學地位,也影響了無數的人。他說過:「只有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 我們才有可能把握社會的歷史性進程的主流 ,才能創造出有價值的東西。」路遙一生窮困,去世之後尚有一萬多元的借條,他那時的工資每月四十左右,但是,當《平凡的世界》斬獲中國最高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的時候,他卻連去領獎的路費都沒有,這讓人想起來就是一陣唏噓,對很多人來說,覺得不可思議,但這就是事實,誰又能想到,一個影響巨大的作家竟會是這般境況呢?
  •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心動不如行動,昨日趕忙去圖書館借了幾本書,而首選的便是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想必很多人都讀過,雖然之前讀書較少,但這部書也粗讀過一遍,2015年由王雷、佟麗婭、袁弘主演的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也是看了兩三遍。
  • 路遙《平凡的世界》:9句人生道理,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精彩
    01、磨難和挫折是人生的必經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們活在這世界上,很多時候,就是去不斷解決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個又一個的困難,不論你是否成功,你總不可能逃避現實給你的問題。我們會失望對於一些事情,可這就是成長 ,我們都要經歷的成長。08、拿得起,放得下,你就能得到更多的快樂。不因一些小事而斤斤計較,有時候寬恕別人也是寬恕自己。不因那些小事讓我們憤憤不平。09、平凡的人生也有不一樣的精彩,過好自己的生活你一樣是英雄。
  • 路遙: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覺得平平無奇,讀不下去,於是退稿了。後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輾轉在廣東的《花城》雜誌出版,反響一般。《花城》和《收穫》《十月》《當代》是當年純文學的四大花旦。《平凡的世界》在《花城》出版後還在京城舉行了研討會,業內專家評價不高,周昌義聽說這次研討會後,暗自鬆了口氣,覺得自己退稿退對了。
  • 《平凡的世界》:一部值得被世界閱讀的巨著,為何有人卻讀不懂?
    還有人評價《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值得全世界閱讀的巨著,但很多人卻不並沒有完整讀懂這本書。01、《平凡的世界》是作者路遙嘔心瀝血的著作,更是處理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1981年,路遙創作的《觸目驚心的一幕》取得全國第一屆中篇小說獎。在此之後,路遙就拿起行囊,一頭扎進《人生》的創作中。
  • 人生很平凡,人生不平凡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世界地理二百多個國家、二萬多個民族、七十多億人口。翻遍史書你會發現,那種具有改朝換代、改天換地、經天緯地、戰天鬥地的真英雄屈指可數。就是能保一方平安、護一方百姓的大豪傑也為數不多。絕對多數的人包括你我,都是凡夫俗子,俗人一個。庸碌平凡是我們生活的真本色。
  • 《平凡的世界》6句經典,讀懂了便是人生,不要與自己的平凡為敵
    好書經得起考驗在路遙誕辰70周年的紀念會上,《平凡的世界》累計銷量已經達到了1800冊,成為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發行量最大、影響最大、受眾最多的一部偉大著作。1986年第一次出版,到現在已經有34年,想必人們都想去感受這世界的平凡。
  • 《平凡的世界》:「寒門逆襲」談何容易,廣闊的人生才是真理
    如果讓我選擇一部對我影響最大的小說,那必然是《平凡的世界》。因為這本書帶給我的意義非凡,讓我看遍了世間的美好和疾苦,雖然說書中有遺憾,但是更重要的是書給我帶來的意義,讓我悟透的事情,讓我明白的道理。這本書使我感動的是書中人物的情與愛,為裡面敢愛的年輕人而感動。
  • 《平凡的世界》:路遙,人生的一本書,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
    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一定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過去是,現在是,將來肯定還是。我小時候,記得那個時候基本上沒有什麼課外書,不像現在雜誌什麼的遍地就是。我小時候看過的,一是我很小的時候爺爺訂的《人民日報》,可惜那個時候看不明白。
  • 《平凡的世界》: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9條人生真諦句句扎心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小說,書中形形色色的人都在奮鬥著,故事虐心而又促人向上。那麼,這本書有何獨特之處,能讓賈平凹、潘石屹、董卿、馬雲都被這本書感動落淚,讓我們一起看看這本書最虐心的十句話。
  • 路遙筆下巔峰巨作,《平凡的世界》,帶你體驗平凡人不平凡的人生
    他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人生》等,曾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茅盾文學獎等榮譽,於1992年11月17日逝世,年僅42歲。其實你要是把這四個人出現的意義進行對比,你就會發現世界上每一個平凡的人,其實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不平凡,把這些不平凡的人放在大千世界,那就是《平凡的世界》裡的大家,路遙刻畫的人物不僅僅是一個個人代表,而是一個群體的縮影。
  • 平凡的世界為何能成為不朽?路遙一波三折的愛情,也是你我的人生
    我們都知道《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先生的一部偉作,也是知名度最高的一部作品,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為這部作品鋪墊的真實愛情故事。路遙的初戀林紅是一位從北京來的女知青,兩人通過朋友的撮合,迅速進入熱戀期,期間兩個人通過書信來傳達彼此之間的愛慕之情。
  • 紀念路遙誕辰70周年 | 那些平凡世界裡的人生片段
    他「不管漂泊到何處,心永遠貼著黃土地」他「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他站在陝北黃土高原用一部上百萬字的鴻篇巨著描繪一軸氣勢磅礴的社會歷史畫卷今天,是作家路遙誕辰70周年紀念日通過下面這些定格的時光一起緬懷路遙平凡世界裡的人生片段童年,是路遙人生中苦難的時光,一家十來口人
  • 從《人生》到《平凡的世界》,路遙的人生經歷值得每一個人深思
    路遙這個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同樣被大家所稱讚的還有他的兩大主要著作:《人生》、《平凡的世界》。就是這麼一位文壇巨星,他用他的人生經歷給了我們不可多得的三方面啟示。1.戰勝失敗是王者,超越勝利才是榮耀路遙曾說過:人,不僅要戰勝失敗,還要超越勝利。
  • 路遙《平凡的世界》告訴我們:不甘平凡、奮鬥的人生最美!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影響了幾代人的人生。孫少安和孫少平兄弟,還可以說是那個時代希望通過知識或者勞動來改變自我命運的代表,但是他們的努力最終卻成為一種徒勞。整體上來講,《平凡的世界》講述了一個讓人感到沮喪的悲傷故事,其中對於孫少安、孫少平兄弟兩的情愛描寫,也讓讀者讀來扼腕嘆息。她喜歡孫少平,他的身上有一種動人的質樸和真誠,而且他對苦難有著深邃的理解,這些都深深地吸引著田曉霞。
  • 你以為的平凡的世界,並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記得十一歲那年,他屁股上的補丁綻開了,露出個屁股蛋叫人取笑……」摘自《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是偉大作家路遙歷時六年所著的一部現實主義巨作,述說了孫家兄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社會大變革的背景下,如何與命運抗爭,改變人生的故事。
  • 《平凡的世界》原作中3句實際名言:不僅說透人生,而且戳中人心
    三十四年以前,一部《平凡的世界》出版發行了。是我國作家路遙寫作的一部上百萬字的小說集。關注路遙的閱讀者都了解,為了更好地寫《平凡的世界》,路遙真可以說鉥心刳形,盡心竭力。有關寫作《平凡的世界》的艱苦全過程,詳盡紀錄在其遺作《早晨從中午開始》中。
  • 《平凡的世界》裡最扎心的8句話,語句很短,卻道破「人生」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平凡的世界》裡最扎心的8句話,語句很短,卻道破「人生」1.如果你對生活感到痛苦,說明你對生活還抱有希望對生活絕望的人
  •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創作歷程
    製作方從取得《平凡的世界》版權後,歷時7年打磨才將該劇呈現給觀眾,回憶7年創作歷程,李娜認為關鍵詞應該是「溫暖」。《平凡世界》曾激勵一代青年成長,被搬上螢屏,引發社會熱議。 「市場需求是多元化的,時代還是需要這樣一類作品,比如,反映中國老百姓骨子裡具有的淳樸、善良、傳統、勤勞、夢想、追求等品質的作品,《平凡的世界》只是這樣作品中的其中一部。」李娜說。 李娜說,情懷是所有出品方與製作團隊自始至終的最大動力。這也是華視影視2008年買下《平凡的世界》影視版權的重要原因。
  • 《平凡的世界》:換一個角度看路遙,人生不只是苦難,也是幸運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創作的一部現實主義小說,展現了中國近代城鄉社會生活的百態,從中我們看到了各色的人生,看到了平凡的愛情和婚姻,看到了普通人的奮鬥,看到了小人物的堅持,看到平凡的人的不平凡。《平凡的世界》它全景式地描寫了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城鄉社會生活,深刻展現了普通人在時代變革中的成長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