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筆下巔峰巨作,《平凡的世界》,帶你體驗平凡人不平凡的人生

2020-12-23 一路的風景啊

路遙(原名王衛國,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出生於陝北榆林清澗縣,畢業於延安大學,曾任《陝西文藝》編輯,中國當代作家。他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人生》等,曾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茅盾文學獎等榮譽,於1992年11月17日逝世,年僅42歲。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路遙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這部著作凝結了路遙6年的靈感以及汗水才寫出了一百餘萬字的長篇小說,在1989年,中國文聯出版公司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第三部,自此《平凡的世界》三部全部面世,它深深地鐫入中國當代文學史和中國人的精神生活。

在2015年的時候,更是將《平凡的世界》拍攝成電視劇在電視上播放,我們來看看裡面的幾個主線人物的人物設定吧。

一,孫少安

孫少安那可是雙水村的能人,不管是名聲還是能力上都是出色的,在雙水村不僅僅是最年輕的大隊隊長,在最後的結局也是都一批致富的人,雙水村的第一個萬元戶,孫少安出生貧窮,所以深知自己沒辦法靠家庭,而應該靠自己 ,就算當了隊長之後,很多事他也是親力親為的,在勞動上沒有偷過懶,思想上也是不斷進步的。

回望孫少安的人生,不得不說他是成功的,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孫少安的敢拼敢闖的精神是分不開的,剛開始開放土地承包製的時候,孫少安就帶頭承包土地,到買騾子拉磚,再到最後的直接搬磚場。無一不是在冒著風險的,但是他都成功了,還成為了村裡的第一個萬元戶,孫少安能看到商機的同時,膽量也是令人佩服的。

路遙對孫少安的描寫,一直都是比較正能量的,也能看出,這樣敢拼敢闖的人更值得被尊重,也更值得學習,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都需要這樣的人才。孫少安的收穫與付出也是完全成正比,這樣的人活著就是創造價值的。

二,孫玉厚

孫玉厚一出場,以全村最窮的姿態,到故事的最後,孫玉厚變成了真正的贏家,雙水村最富裕的人家,全村第一個萬元戶,第一個大學生都出在孫玉厚家。

作為孫少安的父親,孫玉厚與孫少安截然不同,孫少安是敢拼敢闖的人物,但是孫玉厚則是一個安分老實,只求安穩的過日子的人物,雖然孫玉厚不願招惹人,但是對於自己的家事看的是十分重,就比如在家裡條件極其困難的時候,還願意將自己的積蓄全部借給自己的弟弟,孫玉亭娶媳婦,盡到了一個做大哥的責任,還將自己家裡的細糧全部留給自己的老母親,盡到了一個兒子的責任。在孫少安發財後,孫玉厚沒有出現在點火儀式上,孫少安落寞了,拿出孫少平寄回來的錢幫助孫少安,盡了一個父親的責任。

孫玉厚的形象,代表著廣大農民的形象,路遙筆下的孫玉厚結局,也是挺好的,進行了從最貧窮到最富有的逆襲。也說明了,踏實本分,勤勤懇懇的人,只要努力,也是會有春天的。

三,孫玉亭

孫玉亭這個人物的設定就是好吃懶做型,在合作社還未取消時,孫玉亭在村裡作為幹部,在村裡大家還是會給他一點面子的,但是自從合作社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時候,孫玉亭所謂的地位便一去不復返,再也沒人給他面子了,當大家都在努力讓自己變富的時候,他卻對自己的土地一點都不上心,有時候還是鄉親們看孫少安的面子幫忙張羅。孫玉亭給人的印象就是看報紙,愛出風頭,愛偷懶。一直都渴望恢復原來的合作社,自己的「才能」才有用武之地。

孫玉亭身上,路遙也告訴了我們,這樣的混吃等死是沒有好結果的,至始至終,孫玉亭都是貧困的代表,結婚的錢是孫玉厚給的,後來的活記是孫少安給的。

四,孫少平

孫少平是孫玉厚的二兒子,孫少安的親弟弟,他們雖然都是農民出生,但是他們的人物形象有著很大的區別,孫少安是當時典型的農民創業代表,而孫少平則是最早產生獨立意識、敢闖敢拼的「農民工」,孫少平是有知識有文化的農村知識分子,他不甘於被舊思想舊觀念束縛,他敢於背井離鄉到外面闖蕩,他身上洋溢著新時代年輕人的朝氣蓬勃,他獨特的人格魅力在他與困難挫折拼搏的過程中顯露出來,打動和感染著廣大讀者。

孫少平是那個時代裡一個平凡的人,因為他身上具備一些高貴的品質使他變成了一個不平凡的人,孫少平表現出來的捨己為人、奮鬥精神和闖蕩精神具有鮮明的代表性,他這種人在任何社會都會是道德的楷模和行為的規範,是我們大家學習的好榜樣。

其實你要是把這四個人出現的意義進行對比,你就會發現世界上每一個平凡的人,其實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不平凡,把這些不平凡的人放在大千世界,那就是《平凡的世界》裡的大家,路遙刻畫的人物不僅僅是一個個人代表,而是一個群體的縮影。

《平凡的世界》無疑是勵志的,裡面刻畫的人物也是當時那個時代的典型代表,通過閱讀《平凡的世界》,大家在日後的生活中,需要帶著少年瘋狂的夢想,想著在這個世界上要有一番作為,也許可能不會實現,但是回想起之前的我們,曾經拼過,曾經努力過,也是一段很美好的回憶。

因為最怕的就是,回想起自己年輕的時候並沒有努力過,白白浪費了自己的大好時光。

終歸結底,在這個世界上,其實每個人都是平凡的,在面對平凡的生活的時候,每個人的抉擇不同,在那時起就已經決定了每個人最終的人生走向,只有真正的和命運抗衡過,這樣的平凡才是最偉大,最值得無怨無悔的。

《平凡的世界》獲得社會各界的認可

馬雲:是路遙的作品改變了我,讓我意識到不放棄總有機會,讓我意識到不放棄總有機會,否則我現在還在蹬三輪車呢。潘石屹讀了7遍《平凡的世界》:每一次的人生低谷,覺得這個坎過不去了,我都要拿起來讀一遍。摯友賈平凹: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是一個氣度磅礴的人。但他更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

終其一生的著作,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有向前的力量。

每個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是有低谷,迷茫的時候,這時候我們就更應該振作起來,為自己加油打氣,或者拿起這本《平凡的世界》從中尋找新的動力,領悟對人生新的感悟!

全三冊原價199元,現在只需要99元,正版包郵,帶你感受平凡的人為自己理想而奮鬥出來的不平凡的世界。

相關焦點

  • 路遙: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覺得平平無奇,讀不下去,於是退稿了。也許由於專家評價不高,《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在更加邊緣的文學期刊《黃河》出版。1991年《平凡的世界》獲得茅盾文學獎。1992年11月27日,路遙去世,差16天43歲。如今,當年被專家普遍不看好的《平凡的世界》,在出版界長銷,成了傳世經典。
  • 路遙: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這是路遙的經典語錄。對於路遙,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一部《平凡的世界》造就了他的文學地位,也影響了無數的人。他說過:「只有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 我們才有可能把握社會的歷史性進程的主流 ,才能創造出有價值的東西。」
  • 《平凡的世界》路遙
    今天介紹的是一本長篇時代巨作,《平凡的世界》路遙。 路遙的書想必大家是非常喜歡的,在他短暫的一生,留下了很多經典名作。我介紹的第一本書,就是路遙的《人生》。 然而路遙的傳世作品中,屬《平凡的世界》影響最大也最深遠,此書1986年12月發行後便獲得矛盾文學獎。它所煥發的時代精神與人物形象,滋潤了一代代的青年人。
  • 路遙:我寫的是平凡的故事,但是我的人生卻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裡,很多人的命運都是「絕望而無奈」。比如田曉霞,在洪水中喪生孫少平,走進一個孤兒寡母家庭;秀蓮,好日子剛開始就得了絕症;田潤葉,對愛情苦苦守望並成了官場利益圈中犧牲品,最終守著李向前終其一生;郝紅梅,一心想走入上層,卻婚姻不幸嫁給軟弱的潤生。……而寫下這些人物的路遙,一生平凡而又悲壯,生而平凡,沒有神的光環,卻註定不平凡。
  • 路遙《平凡的世界》告訴我們:不甘平凡、奮鬥的人生最美!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影響了幾代人的人生。孫少安和孫少平兄弟,還可以說是那個時代希望通過知識或者勞動來改變自我命運的代表,但是他們的努力最終卻成為一種徒勞。整體上來講,《平凡的世界》講述了一個讓人感到沮喪的悲傷故事,其中對於孫少安、孫少平兄弟兩的情愛描寫,也讓讀者讀來扼腕嘆息。她喜歡孫少平,他的身上有一種動人的質樸和真誠,而且他對苦難有著深邃的理解,這些都深深地吸引著田曉霞。
  • 路遙《平凡的世界》:9句人生道理,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精彩
    01、磨難和挫折是人生的必經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們活在這世界上,很多時候,就是去不斷解決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個又一個的困難,不論你是否成功,你總不可能逃避現實給你的問題。有親人,人生的路上就有來路和歸途。在你失意、受委屈時,給你一方溫暖和擁抱。05、精神世界與有文化愛知識是同樣重要的,一個沒有精神世界的人是不完整的王小波說:"一個人僅僅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還應該有一個詩意的世界。"精神世界的富足更能夠讓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無懼風雨,充滿向上的力量。
  • 從平凡到不平凡,路遙究竟經歷了什麼?
    筆者有幸近距離聆聽這位文學大咖對已故著名作家人生軌跡的敘說與評價。人如其名,氣質非凡的張教授以她對路遙全方位、多視角、寬領域的了解,以紮實的理論功底、豐富的人生閱歷、銳敏的見解、磁性的聲音,超越時空與年代,用拂去對時間的封塵、掀開了神秘面紗的手法,向我們娓娓道來一位出身寒微卻不屈命運壓迫的人民作家復活於現實中,還原並顯現了路遙平凡而偉大的人生軌跡。
  • 平凡人的不平凡愛情----《平凡的世界》
    它描寫了在大時代背景下,一群平凡人的故事。平凡,又似不平凡。《平凡的世界》寫了許多平凡的小人物,但這些平凡的人,卻有不平凡的愛情。在《平凡的世界》裡,路遙給予愛情的潑墨是熱烈而純淨的。當潤葉通過紙條向少安表白心意的時候,少安猶豫了,他明白自己與潤葉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因此,他選擇了賢惠的陝西姑娘秀蓮。秀蓮是愛少安的,甚至可以說是用自己的全部去愛著少安,支持著他。這樣的女子,少安又怎會不愛呢?但少安對潤葉是不愛的嗎?我想不是,少安他曾不止一次在他和潤葉的坐過的小河邊流淚,只是在那樣的條件下,他沒有勇氣,去接受那份的愛情。
  •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之前有說過,以前沒條件時讀不上書,有條件時忙於工作又疏於學習,今年立志要多讀幾本書。心動不如行動,昨日趕忙去圖書館借了幾本書,而首選的便是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
  • 你以為的平凡的世界,並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才二十三歲,他就把保護一個家視為他的終生使命,然而,他也只是一個普通的莊稼人,有限的能力難以支撐他這股強烈的保護欲,安撫好家人後,少安一個人在院子裡急躁地走來走去,方才想起他聽少平說,潤葉讓他去一趟城裡,少安的腦子更亂了,他不知道這個許久未見的童年玩伴找他有什麼事,潤葉可是吃公家飯的小學教師啊,跟我一個莊稼人有什麼好說的?
  • 【文化評論】從電視劇《平凡的世界》論路遙精神與路遙創作
    平凡而崇高的人物電視連續劇《平凡的世界》秉承了路遙精神,通過影視方式成功塑造了「平凡而崇高」的人物群體,再現了原生態的陝北生活和陝北情懷,反映了20世紀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的時代面貌。愛的平凡而崇高。這主要體現在路遙筆下女性人物身上,電視劇更是放大了這種精神。你笑,我跟著你笑;你哭,我替你抹淚!
  • 《平凡的世界》:路遙,人生的一本書,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
    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一定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過去是,現在是,將來肯定還是。我小時候,記得那個時候基本上沒有什麼課外書,不像現在雜誌什麼的遍地就是。我小時候看過的,一是我很小的時候爺爺訂的《人民日報》,可惜那個時候看不明白。
  • 《平凡的世界》中「不平凡」的愛情:理想與現實撞擊下的溫情底色
    正是因為這樣,他開始了長達6年的艱辛跋涉,最終創作出了長達百萬字、感動億萬人的巨著——《平凡的世界》。到2020年,這本代表作家路遙文學最高峰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已經出版30年了。在我看來,路遙很像《月亮與六便士》裡的主角思特裡克蘭德,雖然不至於像克蘭德一樣為了自己的藝術夢想拋家棄子,但是本身有一個溫暖家庭的路遙,為了創造出高於《人生》的下一個巔峰,毅然決然地離開家庭並投入到「青燈黃卷」式的清苦寫作人生,而這讓他變成了失去家人關心和溫暖的可憐人。滿地都是六便士,路遙偏要去追逐月亮。
  • 路遙《平凡的世界》電視劇改編淺談
    他已經看過一些書,知道不論是普通人還是了不起的人,都要在自己的一生中經歷許多磨難。磨難使人堅強。             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強大起來的。很喜歡路遙先生《平凡的世界》這本書,這本書自己也讀了不下三遍。每一次閱讀都使我的心靈深深被震撼。之前在讀書時寫過一些感悟心得。
  • 路遙《平凡的世界》:孫蘭香和郝紅梅的兩種人生,令女人一生警醒
    路遙《平凡的世界》 插圖: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劇照 作品簡介: 《平凡的世界》是作家路遙所著的長篇小說
  • 充滿遺憾的《平凡的世界》,路遙筆下三段令人感到遺憾的愛情
    生活就是這樣,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總是坎坷多災,總是會上上下下,跌宕起伏。我們也要面對各種挑戰和不如意,一路風風雨雨,人生百態,才是真實的人生啊!《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遙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你讀他的作品會發現,書中所描寫的正是真實平凡生活的寫照,處處充滿了「遺憾」兩個字。
  • 平凡的世界為何能成為不朽?路遙一波三折的愛情,也是你我的人生
    有人說:一個成熟的男人一生要經歷四個女人,一個你愛她,但是她不愛你;一個她愛你,但是你不愛她;一個你愛她,她也愛你,但是最後不能結婚;一個互相談不上喜歡和不喜歡,然後莫名其妙地走完一生。《平凡的世界》似乎就是這樣,路遙用自己人生中最苦澀的經歷,撰稿成書,向後輩傳達著這個真實的平凡世界。潘石屹也曾經在採訪中說:這本書我一共看了七遍,為什麼一本書能夠看七遍呢?每一次在我人生低潮的時候、碰到困難的時候,覺得這個坎過不去的時候,我就讀上一遍《平凡的世界》。
  • 願你讀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能收穫一個不平凡的人生
    上學的時候先看了陳忠實的《白鹿原》又看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兩部小說雖然風格不盡相同,但是書寫的都是陝西一帶的故事,前者講述的故事是從晚清到解放,後者是從文革到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時間差不多可以銜接上,能夠看作是陝西世界的歷史性文學書寫。
  • 路遙自身的感情生活,註定了《平凡的世界》裡悲慘的愛情結局
    路遙大學畢業後,進入《陝西文藝》做了一名編輯,林達也被分配到西安電影製片廠,林達的生活從此也不需要過得那麼艱辛了。路遙在七年的時間裡,一直在創作《平凡的世界》。1991年3月9日,在全國最高文學獎「茅盾文學獎」評獎中,《平凡的世界》以榜首獲獎。《平凡的世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是一部當代中國人都該必讀的"超級勵志書"。
  • 《平凡的世界》被批低劣小說,路遙跪地大哭,專家:又慢又囉嗦
    1986年春天,路遙剛嘔心瀝血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適逢北京《當代》雜誌社派人來去西安組稿。路遙聽說,此次前來組稿的編輯周昌義,是一位出自底層的礦工子弟。路遙心裡暗自高興:自己寫的恰恰就是底層人民的生活,一般人可能難以產生共鳴,但同樣出身貧苦的這位編輯,一定可以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