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為他生活的那個世界而奮鬥。
人活著,就得隨時準備經受磨難。他已經看過一些書,知道不論是普通人還是了不起的人,都要在自己的一生中經歷許多磨難。磨難使人堅強。
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強大起來的。
很喜歡路遙先生《平凡的世界》這本書,這本書自己也讀了不下三遍。每一次閱讀都使我的心靈深深被震撼。之前在讀書時寫過一些感悟心得。乘著這次《平凡的世界》電視劇改編的分析,自己將這部分內容融入了這篇論文中。與喜愛《平凡的世界》的書友共勉。願我們都能從這本書中得到自己人生的啟迪。
【摘要】陝西著名作家路遙先生的百萬字嘔心瀝血巨著《平凡的世界》一經問世就引起當代文學界的極大關注,對於這本書學界總體上有很高的評價。路遙先生也憑藉這本書摘下了第三節「茅盾文學獎」的桂冠。近些年,根據路遙先生《平凡的世界》改編的影視劇也逐漸進入公眾視野,並在社會上再次掀起了「路遙熱」。對於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對原著的改編情況的研究還比較薄弱,而且也沒有形成系統定論。本文意圖通過對路遙《平凡的世界》原著與當下同名電視劇的改編情況進行梳理論證,從而對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改編情況做一個總結定論。
【關鍵詞】路遙小說;電視劇改編;影視鑑賞;改編啟示
一、《平凡的世界》電視劇改編情況簡介
《平凡的世界》的電視劇改編以陝西著名作家路遙創作的同名百萬字的原著而改編。《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是作者路遙先生經典之作,書中貫穿著作者關於生存、理想、愛情、人生的思考。被譽為「當代城鄉生活變遷的全景式小說」曾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平凡的世界》以 20 世紀 70 年代中後期到改革開放為背景,以陝北黃土高原上農民為表現對象,描寫了大時代背景下中國農民的生活和命運的變化,其優秀的戲劇結構使小說改編成為電視劇具有了可能。」
(一)《平凡的世界》改編的電視劇
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於1990年、2015年兩次改編為電視劇,都獲得了藝術與市場上的成功。
1.1989版根據榮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的路遙的同名小說《平凡的世界》而改編的電視連續劇。1990年三四月份在中央電視臺一套二套相繼播出。 由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製作。導演是潘欣欣,一共14集。
2.2015版由華視影視公司出品,著名導演毛衛寧根據路遙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啟用王雷、佟麗婭、袁弘、李小萌、劉威等著名實力派老將主演,一共56集。2015年2月26日登陸東方衛視、北京衛視首播,後在央視進行播出,觀眾反響巨大
以2015版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為主分析其影視改編。2015 年版電視劇改編是建立在當下的文化語境下對經典作品的藝術改編。不僅在主要人物的排序和故事情節的組合上有所調整,強有力地反映了當下時代的精神訴求,突出改革這一主題。從這一層面上看,電視劇不僅有效保留了原著的精神內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強化。「2015版電視劇文本也通過情節調度、聲音語言、畫面語言等手段對個體人物形象進行了多個向度的改寫,既對主要人物的人格魅力進行了提升,也對次要人物所體現的負面色彩加以渲染,在美與醜的對立衝突中強化改編者在人物形象上所投射的情感色彩」
(二)2015版電視劇與原著對比
1. 忠於原著體現在這麼幾點:
第一,開篇用了陝北口音的旁白,孫少平堅毅甚至帶點自卑的口音,味道非常純正。「人物的陝北方言對話是對於小說文本的遵照與強調,在現實主義書寫的觀照之下,不僅讓小說具有了貼近生活的真實性,同時對於地域特色的風情化書寫與人物形象的個性化塑造起到了重要的推動和強調作用」在2015版《平凡的世界》電視劇中塑造不同人物的演員基本上都能說出一口標準的陝北方言。這樣的說話方式在電視劇中表現效果不僅體現在能真實表達故事所發生的陝北農村人物的內心情感,而且還原路遙筆下的人物形象,使得改編能夠接地氣,成為大眾喜愛的作品。
第二,原著中故事細節的高度還原。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少平在曉霞離開世界後因為太過於思念以致於引來外星人並與其對話。在原著中這部分內容大概有一兩千字。可見路遙先生這樣寫是有他的考慮與原因的。雖然文學界有評論家認為這部分內容對於原著來說是雞肋般的存在,甚至有損故事發展。但在2015版電視劇中這部分內容依舊被還原出來,這也說明導演毛衛寧是真正讀懂路遙的人。此外,在劇中人物生活場景方面也是高度還原原著的。比如電視劇拍攝的場景就選在陝北小農村,劇中人們居住的窯洞,吃的高粱粗饃饃,玉米面糊糊,還有服裝,出行乘的七八十年代特有的汽車都較為真實的還原,這對於經典名著電視劇改變來說是基本的也是難能可貴的。
第三,導演率領導演組在服裝、造型、美術、選景這幾方面都竭力還原原著,現場的調度、鏡頭的運用也都是非常高的水準。攝製組運用廣角,特寫等鏡頭,用鏡頭語言來表現原著風貌。在劇中各大隊因天旱缺水灌溉時發生大規模衝突的場景表現上,導演用廣角鏡頭將那種「山雨欲來風滿樓」危急的氣氛表現出來,使得觀眾心理也隨著雙水村和其他村矛盾激化而急劇變化,讓觀眾真正進入劇中。
在描寫孫少平高中畢業來到黃原街頭攬工時的表情以及他在一個人思考的時候的狀態時,通過特寫鏡頭細緻入微的將人物內心情感世界心理活動皆以鏡頭語言顯現在熒幕上。觀眾很容易就體會到孫少平的堅毅不屈,卑微又不甘的心理。
第四,遵循原著一以貫之主題思想即對生存、愛情、理想的思考。2015版《平凡的世界》電視劇將原著中人物對待生活苦難不甘屈服,待人接物真誠的心態,純真的愛情,真摯的友誼,還有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都基本表現到位。劇中孫玉厚等老一輩人與黃土地的關係可以看作是生活在黃土地上的人們的原始的生存狀態,及固執中帶著愚昧,對生存的思考還只是停留在滿足人最基本的需求溫飽問題上。他們對生命的思考樸素而單純「人的一生就像一棵樹般從土裡來,末了還要到土裡去」而在少安少平等新一代年輕人身上他們對生存以及人生意義的思考就具有巨大進步性。比如少安敢於抓住時機進行創業,雖經歷挫折磨難但最終不僅讓自家過上了好日子,更重要的是他代表了農業合作化結束,土地責任制實行時期創業者的形象。他「先富帶後富的」做法也使得他真正在集體中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愛情與理想在孫少平身上得到了體現。劇中飾演孫少平和田曉霞的演員都能夠將主人公對愛情純潔自由的追求充分表現出來。「真正的愛情是利他的」這是他們對愛情的正確闡釋,熒幕上所表現的主人公之間愛情,對當今年輕人的愛情觀是一種有益的指引。面對苦難,孫少平隱忍堅強,始終沒有忘記「我要去更遙遠更寬廣的世界」的理想。劇中將人們淳樸善良的性格也很到位的凸現出來,即使很貧窮,他們依舊頑強生存,互相幫扶。在那渾厚的黃土地上像白楊樹一樣向下紮根,向上生長。
2.2015版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對原著的刷新
第一,人物主體地位的調整,敘事群體的轉變。在路遙先生的原著中,主要形成了三個人物群體。一是以孫少平為代表的青年知識分子形象。二是以孫少安為代表的農村勞動群體。三是以田福軍、田福堂等人為主的城鄉幹部主體。而在2015版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中弱化了孫少平等知識分子的形象,突出了孫少安實幹家的形象,並且增加了城鄉幹部的戲份。「這樣的轉變能夠更加深層次地解釋那個時代任何人都難以逃脫的人生。在電視劇中,更多地寄予了對那個時代的同情和理解,這樣便使得整部電視劇更加細膩和委婉,且電視劇也不再是簡單地去譴責,或者是憤恨孫少平式的『理想化』,而是傳達出孫少安式的深刻」劇中孫少安能清醒的認識到理想以現實的關係,在小學畢業後自知無法逃脫父輩們在土地裡刨食的命運,便踏踏實實以農村人的生存視角進行奮鬥,他十八歲就當上了生產隊的隊長。同時,他敢想敢幹,從為了讓社員多打口糧而私分飼料地到勇敢的向黃原領導反應農民生存的心聲,再到成為黃原地區第一批貫徹「土地生產責任制的人」,後來他又辦磚瓦廠,使得爛包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起來。他富裕了之後,又帶領著鄉親們一起走向小康之路,修路、建小學,在集體中實現了自我的價值。劇中城鄉幹部的代表田福軍被塑造成一個鞠躬盡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優秀人民公僕的形象,他為了黃原地區的百姓能夠過上好日子犧牲了很多。甚至在他最親愛的女兒田曉霞不幸犧牲時他仍舊在抗洪搶險的辦公室裡與上級領導商量災後重建工作。電視劇中著力塑造這樣一位好幹部的形象,我想也是對當今領導幹部的榜樣示範。
第二,更加揭示民族和國家的精神面貌推進社會反思。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以幾近真實的場面還原,將當時人們在遵循「農業生產合作化」「學大寨」時的矛盾衝突歷史事實進行揭示,整個民族整個國家在艱難的局勢中困苦前行。同時, 小說改編成電視劇的過程,也是對那個大時代的中國進行回顧與感悟的過程,這在電視劇中被展現出來,使得中華民族深深蘊含的勤勞、質樸與堅持不懈追求自我的精神能夠被當代人接受並傳承。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對小說作品進行了一定的改編,電視劇在對小說致敬的過程中,也融入了對時代的思考。劇中突出了整個社會的歷史背景,更多地加入人物在時代背景下的經歷,能夠促使觀眾在觀看電視劇時進行反思。電視劇通過對人物生活的描述,展現了當時整個社會的變遷與時代的改變,其中的人物,如主角孫少安、孫少平、郝紅梅等,都是社會底層不同生活背景的背景的人在時代中的生動再現。這使得那個時代社會對青年的改變與對青年生活的影響,以人物經歷的方式展現出來。劇中人物, 如郝紅梅,作為在當時政治上有「汙點」的人,其在生活中對未來、對人生、對愛情的態度,是時代造就出來的。電視劇通過對人物的刻畫,細膩地將那個社會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展現出來,並對當時整個社會進行了反思,人物命運與時代相結合,突出反映了社會的變遷。
當然,2015版電視劇也存在著對原著中一些內容的刪改,比如少平母親的戲份被完全刪減,少安的妻子秀蓮在原著中因病不治而去世,但在電視劇中秀蓮大有好轉的趨勢。但總體而言,2015版電視劇對原著的改編是成功的,再者影視劇改編或多或少都有與原著出入的地方,對於這點不足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三)2015版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改編藝術特色簡評
1.2015版電視劇《平凡的世界》較大程度上忠於原著,符合影視改編的基本原則。「忠實最根本的是對原著主題精神的忠實。主題精神是原著的內在深層意蘊,而不是表層框架。因此,在改編過程中,不必要對原著中所有情節、人物「忠實」,要聚焦人物命運,以此為中心」。
2.拍攝手法多樣,既有人物場景的特寫畫面,也有表現廣闊重大事件場景的廣角視角。比如對少平的特寫,黃土高原的廣闊視角的展現。
3.人物角色塑造到位。比如懷有理想、剛毅堅強的少平,嚮往自由,情感熱烈的田曉霞,一心一意響應毛主席號召的孫玉亭,為了黃原地區百姓能從黑饃饃吃上白饃饃披肝瀝膽,堅守原則為人民服務的田福軍。
4.較為真實地還原了原著中人物生活的場景。電視劇拍攝地選在陝西的一個農村,劇中人們居住的窯洞,幹活的樣式,服飾打扮等社會背景都與原著中描寫的相似度較高,這樣顯得電視劇的真實性更加令觀眾信服。
5.充分考慮當代觀眾對影視劇的審美要求,切合當代社會主流價值觀。對觀眾具有一定教育以及正能量的影響。改編中將孫少安作為務實勇於改變生活現狀的的主人公上升為第一男主角地位。此外,將「理想」與「愛情」這兩大主題,通過孫少安與田曉霞的愛情故事展現出來,體現出正確對待「理想」與「愛情」的態度,引人深思。
(四)2015版電視劇改編的啟示
1.根據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文化影視表現形式進行影視改編。人民大眾永遠是評判一部電視劇好不好的最有權威最有代表性的群體。電視劇改編要考慮到受眾主體的需求。
2.符合社會主流價值,不以單純追求收視率、票房為改編目的,而是更應注重對觀眾的正面的積極的教育。好的電視劇改編不是為了讓觀眾在看完之後只是獲得單純娛樂的感受,重要的是能夠起到教育作用,尤其是對精神世界對真善美,對倫理道德的正面影響。
3.改編一定要遵循原著。「同小說原著的情懷一樣,作為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電視劇,無論在場景、服裝、臺詞、劇情、人物關係上,都保持著樸素的審美風格和精神追求。」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的改編之所以成功,一是因為其尊重原著,每個戲中人物出場以及比較詳盡的職務介紹,讓整個電視劇顯現得更為合理。對於原著與電視劇的比較,整體而言還原性很大,大大超出了預期。唯一美中不足之處,則是導演整個電視劇中加入了旁白。第二個成功點則是細節,在場景設計和拍攝的過程中,從畫面色調中所含的復古暖陽的濾鏡處理,到大場景窯洞裡光從窗紙打進屋裡形成一道道光束。整部影片的細節處理很到位,黃土高原的味道很濃鬱。
4.具有世界眼光。電視劇版《平凡的世界》讓無數中國人重溫了那段農村青年的奮鬥史詩,這種史詩般的呈現形式正是電視劇改編尤其是名著改編的方向要向世界看齊,更多的突出中國影視改編的中國味道與中國特色。
參考文獻
[1]宋美琪.觀眾的現實訴求——基於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中文化交疊現象的研究[J].戲劇之家,2017(05):169.
[2]樓晴麗.從名著改編的關鍵論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孫少平塑造的不合理[J].大眾文藝,2017(03):195-196.
[3]蘇虹蕾.路遙《平凡的世界》的電視劇改編[J].西部廣播電視,2016(20):110-111.
[4]高陽. 忠實基礎上的再創造[D].河北師範大學,2016.
[5]吳丹陽.論《平凡的世界》電視劇改編的成敗得失[J].課程教育研究,2016(07):98-99.
[6]王佳蕙. 從小說到電視劇[D].上海師範大學,2016.
[7]孫宗廣.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對小說的升華與超越[J].當代電視,2015(1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