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
你笑,我跟著你笑;你哭,我替你抹淚!
因為平凡,它貼近每一個人;因為崇高,它升華每一個人。時代的脈搏,人生的豐碑,現實的迴響,陝北的畫卷,就在路遙留給我們平凡而崇高的世界裡。
將經典文學作品搬上舞臺和屏幕,改編成影視劇,往往很難成功,除了二者之間巨大的藝術跨度難以掌握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經典原作已經深入人心、內化為人們的判斷尺度,人們往往從已經定型的尺度評判新作「像不像」,並得出「好不好」的結論。小說原作對應的是讀者,讀者有很大閱讀自由和想像空間,還可根據自身經驗進行理解闡釋,得出判斷;而影視劇對應的是觀眾,觀眾面對的是物化了的場景、人物和事件等,這些都圍繞演員被直觀地呈現出來,觀眾只能跟著演員的活動過程欣賞理解,「像不像」和「好不好」往往取決於導演的挖掘和駕馭、演員的把握和表演。那麼,電視連續劇《平凡的世界》究竟怎樣呢?
我們認為,基本上是成功的。儘管許多朋友對電視連續劇《平凡的世界》提出這樣或那樣的看法,認為「不像」和「不好」,但我們認為它的主基調是忠實原作、忠實生活的,其主人公、主要事件、主要生活場景、主題思想是符合路遙精神的,值得肯定!
路遙原作是壯麗的時代畫卷,描繪了20世紀整個80年代陝北的歷史演變,通過鄉村與城市、經濟與政治、傳統與改革、家庭與社會的立體交叉結構,通過一個個孫少平和田曉霞這樣「熟悉的陌生人」,全面展示了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現實生活,其創作高度和藝術成就是不可跨越的,擁有驚人的審美底蘊,成為一個時代、一個世界的永恆記憶。
路遙創作的根本精神就是寫「平凡」,通過「平凡」展現「崇高」。由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世界,展示出崇高的愛、崇高的信念、崇高的追求,並由此通向人性的高峰,實現人生的價值,揭示生活的真諦,折射社會的脈搏,把握命運的崇高,即凡而聖,使一個個原型人物鮮活地、生動地承載著巨大的人生與社會容量。
平凡而崇高的人物
電視連續劇《平凡的世界》秉承了路遙精神,通過影視方式成功塑造了「平凡而崇高」的人物群體,再現了原生態的陝北生活和陝北情懷,反映了20世紀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的時代面貌。
愛的平凡而崇高。這主要體現在路遙筆下女性人物身上,電視劇更是放大了這種精神。你笑,我跟著你笑;你哭,我替你抹淚!電視劇結束時秀蓮的這句話,說出了路遙心靈深處的寄託,道出了陝北女性的內在底蘊,是高原精神與陝北情懷的真實寫照。
信念的平凡而崇高。這主要體現在路遙筆下的男女主人公身上,這些陝北的男人和婆姨們,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他們個個都有非凡的信念、執著的追求,並崇高地付諸實踐,為之不懈奮鬥!正是這種平凡而崇高的信念,支撐著人們的生活與社會發展,推動著歷史發展和時代進步,他們就像黃土高原地底下的層層石頭,是真正的民族脊梁!無論苦難有多重,他們都能承受;無論曲折的路有多長,他們都不會停下前行的腳步。就因為他們擁有平凡而崇高的信念!這就是路遙和陝北人的精神!
命運的平凡而崇高。路遙的原作和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共同揭示了平凡世界的人物命運,他們追求、他們勞動、他們熱愛,但他們的命運不由自己掌握,他們無法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黃土地,他們無法脫離他們的時代,他們被國家政治捆綁,他們被生活折磨,這些都有可能成為他們命運的魔咒,控制著他們的人生。黃土地決定了他們的生存方式,時代決定了他們的生活選擇,國家政治決定了他們的發展機遇,現實生活決定了他們的人生軌跡。無論農民父輩的代表孫玉厚,還是新一代農民孫少安;無論農村知識青年孫少平,還是城鄉交叉地帶的知識分子田潤葉;無論農民政治家田福堂,還是行政領導田福軍;無論充滿熱情的秀蓮還是蘭花,還是向前、曉霞、惠英等,他們的命運早已被時代、被社會、被國家政治註定了。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路遙不是寫人,是寫那個時代,寫那個時代的生活和那個時代的政治。準確地說,是通過人的命運來完成對時代和生活的再現,因此平凡人物的命運就具有了深刻的時代意義和社會意義,這即是一個偉大作家的非凡之筆。
用「平凡」生活展現「崇高」
生活是一切藝術的源泉,有的人願意寫帝王將相,有的人願意寫豪門富貴,有的人願意寫英雄豪傑,與之不同,路遙堅持寫平凡的人和平凡世界的平凡生活,正如前面所說,路遙創作的根本精神就是寫「平凡」,通過「平凡」展現「崇高」。
路遙是人民的作家,他寫人、寫人的生活,但並不著力麻辣婆媳的麻纏生活,也不關注小女人和小男人的家長裡短,更不突出蝸居者的煩惱往來,他寫的是整個的人、整個的中國農民、整體的中國社會、整體的時代變化。他將生活的苦難、時代的巨變、社會的發展、政治的動蕩,乃至沉重的自然災害融入平凡人物的生活,逼真地、豐富地給予藝術再現,釋放出巨大的審美能量,登上新中國現實主義創作的高峰。
電視連續劇《平凡的世界》出色地繼承了路遙精神,用優美的電視畫面和影視手段,藝術地還原和再現了路遙筆下的生活世界,立體反映了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大地波瀾壯闊的社會生活和時代演變,對陝北城鄉生活和陝北情懷表現得尤為淋漓盡致。生活面前人人平等,不論什麼人都會有愛情,都得有家庭,都要進入社會。
「平凡世界的生活」中愛情生活。有悲劇、喜劇與和諧三類,但不論哪一類,都以「善」為本質,都以「美」為理想,這是路遙創作的核心理念,電視連續劇在忠於路遙精神的前提下,予以充分的再現和審美表達。少安和潤葉、少平和曉霞、顧養民和郝紅梅、惠英和王世才、杜麗麗和武惠良的愛情,是悲劇性的;少安和秀蓮、蘭香和吳仲平、田福軍和愛雲、田福堂和老伴、少平和惠英、郝紅梅和田潤生的愛情生活是和諧的;而孫玉亭和賀鳳英、王滿銀和蘭花的愛情生活卻具有喜劇色彩。其中少安和潤葉、少平和曉霞的悲劇愛情最有社會深度、人生張力,最生動感人,審美價值也更大、更高,更集中、更強烈。
「平凡世界的生活」中家庭生活。家庭是社會的縮影,破譯了家庭密碼,就讀懂了社會。路遙的原作和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成功地刻畫了許許多多的家庭,我們這裡只分析三個有代表性的家庭,通過這三個典型家庭,基本可以把握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陝北城鄉家庭的真實狀況,把握那個動蕩歲月裡中國人民大眾的生存現實。
以少安和秀蓮為代表的普通農民家庭,他們的主題是克服貧窮。如果不是改革開放,任憑少安再能幹、秀蓮再勤勞,他們也不能改變貧窮,走出生活的困境。所以改革開放,特別是農村生產承包責任制就成了少安和秀蓮及千千萬萬中國農民家庭的救命符,也成了改變他們不幸命運的槓桿,這就使少安和秀蓮的家庭生活擁有了巨大的社會容量,並折射出豐富的時代意義。
以田福堂和老伴為代表的上層農民家庭,他們的中心是權利。家庭權利和村政權利的雙重喪失,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權利的喪失抹去了他頭上最後的榮耀和光環,福堂由政治的駕馭者變成了絆腳石,接著淪為政治的看客,最後又成為自食其力的出色勞動者。命運不僅捉弄少安、少平和潤葉,也把我們的厲害人物福堂書記捉弄了一把,這個人物形象擁有巨大的歷史穿透力和生活深度,塑造得非常成功,也非常出色。
以田福軍和愛云為代表的領導幹部家庭,他們的軸心是政治。他們婚姻基礎牢靠,相互恩愛體貼,工作單位好,田福軍又是核心政治人物,是中國老百姓最羨慕的家庭。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在平靜和諧又幸福的生活表層之下,卻始終波詭雲譎,湧動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時時左右著這個家庭的運轉。一波又一波,一次又一次,這個家庭成了社會政治的晴雨表,總是不能風平浪靜。擁有極高地位和權力,如此令人羨慕的家庭,卻無奈地把潤葉的婚姻作為政治殉葬品,不惜犧牲自己親愛侄女的終身幸福換取某種權力支持,甚至連愛雲自身也難以保全,這不能不讓人心酸嘆息,扼腕沉思!
「平凡世界的生活」中的政治生活。路遙是一位出色的政治活動家,更是位傑出的政治分析家。如果沒有政治力量的介入,沒有政治活動場景和畫面的深入刻畫,《平凡的世界》就不會有驚心動魄的感染力量,就不會有如此厚重的社會深度和挺拔的歷史高度。路遙的卓絕筆力和深刻功力,就在於他把神秘的政治元素融入平凡的世界,融入平凡的生活,予以真切的表達,能讓人於無聲處聽驚雷、平凡之處見神奇,成為我國新時期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平凡世界的政治生活主要通過如下方面得到體現。
鄉村政治生活。村一級政治機構處於中國金字塔權力結構的最底層,看似平淡無奇,卻是中國廣大農村地區的管理中樞,高層的所有政治指令和政策方針都在這裡得到最終實施,雙水村就是最好的縮影。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某一項政策的執行效果,往往取決於這幾股勢力的妥協程度,福堂「書記」能主持雙水村「政治局」30多年,肯定是位傑出的農民政治家。
縣鄉政治生活。縣鄉級政治機構是專業性的行政權力機關,位於中國金字塔權力結構的準基層,是中國社會矛盾的交匯處。這裡的幹部都是「公家人」,已經脫離了土地的束縛,但仍然和土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中央和上級指示到達這裡,被執行者總是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貫徹,因此幹部的個人素養和認識水平對這裡的政治生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原西縣就是典型。
省市及中央高層政治生活。在路遙原作和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中,中央高層政治生涯的出場人物只到國務院副總理和中紀委常委、副書記這一級,他們只是中央政策和政治符號的代言人,並沒有過多展示。路遙對省市兩級政治生活進行了濃墨重彩的描繪,省委書記喬伯年是改革開放的推動者,完全以正面形象出現,位高權重,大刀闊斧,工作重心圍繞政策路線和全省人事安排展開,展示得比較輕鬆自然。
平凡事業勾勒壯麗畫卷
平凡的世界要震撼人心,擁有審美力量,必須通過不平凡的追求,擁有不平凡的意義;而不平凡的追求和意義,必須要依託不平凡的事業才能得到展示,才能走向崇高,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路遙原作中,平凡世界和平凡人物的不平凡事業作為主線貫穿小說始終,跌宕起伏,波瀾壯闊,具有極大的藝術張力。而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將此轉換為一個個逼真的畫面,多捲軸、多層面、多方向予以「美」的再現,並注入大量的陝北習俗和陝北地方文化元素,濃墨重彩,激動人心,同樣擁有令人鼓舞的審美感染力,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
孫少安們的致富事業。孫少安繼承了父輩的兩大遺產,一是貧窮,二是美德,這是中國農民的歷史縮影,也是根本基因。勇於走出貧困,迎接挑戰,戰勝自我,是孫少安的個性稟賦;熱愛生活,對家人和社會擁有強烈的責任,並為之艱苦奮鬥,是孫少安的先天美德,二者雙重地集合在孫少安身上,將他構織成一個鮮活動人的形象。孫少安的事業就是改革開放以來千千萬萬中國農民的事業,孫少安的道路就是千千萬萬中國農民的致富之路。毋庸置疑,孫少安是新時期中國農民的典型代表,是千千萬萬中國農民脫貧致富的先行者,也是改革開放以來農民兄弟藉助農村生產責任承包製的春風,挑戰自我,迎擊市場經濟,走進新時代的模範。可以看出,路遙的思考和創作不僅擁有巨大的社會容量和現實輻射力,而且擁有卓絕的歷史穿越性和時代超越性,激勵了一茬又一茬、一批又一批農民創業者,前赴後繼,創造新生活,走進新時代,時至今天仍然光芒照人,激勵人心。
孫少平們的人生事業。孫少平的人生事業同樣曲折艱難,可以說也經歷了完整的三部曲。他先是到黃原市給遠房表親幫工,結識了黃原市郊區陽溝村曹書記一家人,並因此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讓他成為一名「準城裡人」。孫少安是第二代中國農民的代表,這一代創業者的最大特徵是離不開故土,始終在土地上刨挖、掙扎、奮鬥,故鄉和土地與他們的命運密切相連,並成為他們創業的基礎。與之不同,孫少平是第三代中國農民的代表,由於受教育程度較好,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和市場經濟的衝擊,故鄉和故土已經拴不住他們,他們要在更廣闊的世界尋找自己的人生、創造自己的事業,由之孫少平就成了千千萬萬打工族的先行者。
今天,攬工者即打工群體已經成為中國最龐大的勞動大軍,他們的命運已經和中國的城市建設、產業發展、工業生產密切相連,甚至成為「中國製造」不可或缺的主體力量,他們在創造自己人生事業的同時,也在改變著中國的命運。路遙在30年前的預見,30年前描繪的壯麗人生畫卷延伸到今天,獲得更加燦爛、更加濃重、更加壯觀的譜寫,而且是億萬人在神州大地的輝煌譜寫,路遙通過平凡的事業展示了不平凡的中國命運,可以說他是新中國成就的偉大現實主義作家,是新中國的託爾斯泰。
田福軍們的政治事業。田福軍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人物的典型代表,是中國改革力量和新一代政治家的象徵。他的人生核心是政治,他的事業歷程也是政治,始於政治,成於政治,這是他的命運歸宿。田福軍一出場就被置放在激烈的政治鬥爭漩渦中,無論在文化革命期間,還是在改革開放時代;無論在縣上,還是在地委;無論在鄉村,還是在城市;無論面對中央、省委領導,還是對待普通農民,田福軍總是真誠相待、無私無畏、直抒己見,總能提出符合實際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因為他心裡裝的是人民利益、想的是社會發展。他把握著時代腳步,駕馭著事業方向,一路前進,一路曲折,也一路輝煌。當然,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也有不少缺陷,有的還是嚴重的硬傷。
路遙的座右銘真實地概括了路遙精神「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他平凡,平凡得像牛;他普通,普通得像黃土;但他也像勤懇的牛一樣崇高奉獻,像綿延的黃土高原一樣崇高載物,像奔騰的黃河一樣崇高澆灌,深切地承載著平凡世界的社會容量和時代脈搏,厚重地承載著生活的苦難和人生追求,深沉地承載著國家命運與人民的希望,澆灌著人們的靈魂和精神世界,哺育著生活的花朵和幸福的明天。
賈平凹曾說過,陝西有兩個人將獲得永生,被歷史永遠銘記,一個是石魯,另一個就是路遙。原因就在於此,他將與歷史同在,永遠被人民銘記。
路遙是豐碑,也是燈塔,他的精神永遠照耀著我們這個平凡而波瀾壯闊的世界!
向路遙致敬!向《平凡的世界》致敬!
(摘自5月11日《榆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