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關文化系列之六:魚關婚俗

2021-02-17 丹江湖畔

俗話說: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俗。淅川地圖呈條形狀分布,綿延百餘裡。魚關位於這個條形狀的中心,是淅川文化的一個縮影。這裡說的婚俗與淅川婚俗大同小異,筆者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

娃娃親。舊時,這裡興定娃娃親。定娃娃親的家長一般是好朋友,或親戚,希望結親或親上加親。如果兩家商量好了,男方家就把生辰八字拿到女方,經算命先生合好後定日子。在定親這一天,男方帶上糖、面、豬肉禮吊子和油炸果子等四色禮兒到女方家,女方家大擺酒宴,請家裡的長輩過來作陪,猜枚划拳,一醉方休,特別是要讓媒人吃好喝好玩盡興。隨著婚姻自由的普及,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已經成為歷史,這種娃娃親早已經。

提親。一般的婚姻少不了媒人,就算是自由戀愛,也是談好後找媒婆提親。俗話說,是媒不是媒,也得兩三回,意思是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必須得去兩三回。給男方家提親時,男方先要給媒人拿條煙,另外每次去女方家必須帶上四色禮兒。三四回後,開始著手定婚事宜。

看點兒。訂婚前雙方男女還要親自去看一下對方家庭情況,俗稱看點兒。看點兒也是要選一個雙日子及吉利日子的。看點兒這天由女方帶上自己的伯母姐妹去男方家看點兒,男方家要擺上三桌宴席,請自家至近親戚來作陪。男方家要擺的宴席是十碗一架山,粉條要在山頂上,這是吃飯的菜。喝酒的菜是九個碟兒,必須要有四個果碟兒,裡面裝的是油炸的面果子,面果子是菱形,和織布的梭子是一樣的形狀,代表過門後女方要會織布。席上女方要和她最親近的人坐上席,媒人也要在另一桌上坐上席。席間,全桌的客人要相互敬酒,讓每個人都吃得盡興。宴席結束女方走時,男方家會給紅包和衣服。

認親。看過點兒,男方就要去女方家裡認親,男方要帶足夠豐富的彩禮,其中必須有禮吊子和酒。女方家也要擺上宴席,請自己家親戚和不出五父的家門作陪,新客和挑籃子的人坐上席,禮節和在男方家時一樣,作陪人敬酒、勸酒,特別是一定要讓挑籃子的人喝好喝醉才罷休。臨走時,女方家也要打發男方錢,用紅紙封面,以示吉利。雙方互請後就算是定婚。訂婚後,雙方要先找算命先生合八字,選個好日子結婚。

會親家。男方的父母通過媒人約定時間,帶上厚禮,到女方家裡會親家。其實就是互相見面認識,交換意見,但路數卻非同一般。女方要請家門族戶或相好的朋友等共同陪酒,熱鬧非凡。

送信兒。日子定好後,男方還要央媒人帶上四色禮兒去女方家送信,女方家開始提要求,要彩禮和嫁妝,這時男方家就要女方家折成錢,一次性拿清,由女方家去購置嫁妝。

下柬。結婚前,男方家要給媒人拿四色禮,其中必須有禮吊子,還要有酒和煙。同時,讓媒人再給女方家拿四色禮兒,算是正式通知,俗稱下柬。不僅如此,男方還要給自己的舅家拿禮下柬,請舅家按時來喝酒。下柬後,男方家要給媒人再拿四色禮,俗稱髮腳,意思是要媒人到女方家說話接人。

接親。在結婚那天,男方家會根據女方家的嫁妝和自己家的客人數量請好幫忙的人。特別是要請一個能說會道的大支客,大支客必須懂得農村的風俗禮教。結婚的前天晚上,男方家要請來吹鼓手,吹吹打打到深夜。還要宴請幫忙的人,菜需有三葷三素,且必須有豆芽以示紮根。結婚當天早上,大知客吃了飯後要開始分工,特別是抬嫁妝的人要帶繩子和槓子,繩子必須是紅繩,槓子也要用紅紙條封一圈。另外吹鼓手的各種樂器也要用紅紙條全部封一圈,女方家家用也都要如此。然後挑籃的人(男方家的姑父或是姐夫)挑上禮品,抬嫁妝的人抬上米、面和炸饃籃到女方家接新人。

在女方家要擺上幾桌宴席,每桌先六個素菜,讓接女方的人喝酒吸菸。如果再上八個熱菜,端上米飯,挑籃的要馬上告訴男方家長,女方已示意「帶飯」,那麼,這天女方不管去多少送親的隊伍,一律要住下,等到第二天和新郎新娘一塊回門。不上熱菜,則表示送親後就要返回。吃了飯,媒人和挑籃人要給女方家的神位燒紙祭拜,男方家點響鞭炮,女方給父母磕頭,男方給女方父母紅包(俗稱離娘錢兒),然後女方上花轎,一路上吹打嬉鬧,到男方家去。

送親。接親隊伍和和送親隊伍是不能同行的。當女方上花轎後,由女方的侄子侄女作為「把轎娃」伴隨新娘,其它送親人員要與接親隊伍隔一段距離。新娘到男方家時,就自然停在離家百米左右,等候大支客到來,一是先給「把轎娃」上封子(即紅包),安排人把「把轎娃」先領到事先準備的房間,與新郎家近一點的鄰居家裡坐下喝茶吃糖果。等新娘入門,大支客命人抬上桌子,拿上酒盅酒壺,擺上「接路桌」迎接貴客,送親隊伍中有一名「客頭」,即長者,立即走到桌前,與大支客互致三鞠躬,大支客把三杯酒遞過去,「客頭」接後放下,接路桌撤下去。然後大支客帶送親隊伍到把轎娃被安排的地方與他們一起喝茶吃糖果。

拜花堂。一般由支客做兼職司儀。新郎與新娘對拜,施三鞠躬禮,鞭炮齊鳴,新郎抱起新娘入洞房。接著開始拜堂,在堂屋中間鋪上蓆子,新郎的父母已進入堂屋,支客把新郎新娘從洞房中請出,並肩站立席上。支客叫到「一拜天地」,夫妻面向門外三鞠躬,喊道「二拜高堂」,夫妻面向二老三鞠躬,喊道「夫妻對拜」,雙方三鞠躬,然後進入洞房。男方要給女方行禮,才能進洞房。洞房內放有火盆,女方要從火盆上邁過去,寓示以後日子紅紅火火。過一會兒,每人送上一碗荷包蛋兌紅糖,新郎要和新娘在洞房內共吃一碗荷包蛋。

宴席。中午,男方家大擺宴席,宴請來賀喜的賓客。賓客在開席前要在禮單桌前隨上禮錢方去入席。一切準備妥當,大支客高喊開席,這時鼓樂升起,賓客入席。不論送客多少,這天只能有三個人坐上席,即「三輩人」。其它上席位置由男方外祖父家、姑家、姨家、乾親、姐家等坐上席作陪。無論一次擺幾桌,中間的主席只有大紅媒才能有資格坐上席。特殊的是,主席上只能坐六名,其它桌按八名安排。主席的下席口用一塊紅布倒掛,不擺凳子和餐具。

參廚。宴席開始一陣子,大支客喊道:「大廚房,小廚房,掌盤,酒飯鍋,刷鍋洗碗相忙的,貴客準備參廚,換上二薦碟子,菜要熱,餐具要淨,開始參廚。」大支客帶著送客客頭,把桌上菸酒拿到廚房,為廚房敬酒,獻上五個封子。炒菜的,做飯的,端盤子的,刷碗的,熱黃酒鍋的各一個封子。然後,第二薦菜開始上。

獻禮。客頭把事先用紅布包裹的梳子、鏡子等日用品交給掌盤的端到洞房,一路下來輪番敬酒,宴席熱鬧起來。大支客這時基本完成使命,看到主席口紅布撩起,示意支客可以坐下用餐,大支客自己拿上餐具做到席口。如果紅布不撩起,誰也不能夠做到主席口上。宴席結束後,客頭喚來新郎的父母,封上封子,交接開啟嫁妝的鑰匙。

切面。第二天早上,男方家要請昨天幫忙的人陪女方家的人來接新客。男方要讓新娘擀麵條、切面,最主要是切面時,男方家的姑父、姐夫要把擀麵杖上卷的面葉裡面裹上紅筷子或麻絲,表示常面有牽扯。這天早上的宴席也和頭天的一樣,但這次新年要做到正中的上席上。

回門。第二天,新人夫婦和挑籃的人要帶上豐富的禮品到女方家裡回門認親,女方家還要擺上三桌直到把挑籃的人喝醉為止。這時,桌上擺菜還是有講究的。有兩種擺法,一種是甜肘子放在上席,寓意「頂子帽」;接著兩碗肉,再接著兩碗酥炸中間粉條,下面是丸子和小炒四碗,俗稱「十碗一架山」。也就是說,頂子帽戴在頭上,肉長在身上,蛋(丸子)在下面。但有的人認為肉在頭上就不好聽了。第二種是把粉條擺在上席,接著兩碗肉,再接著酥炸排骨,中間丸子,下面是肘子,兩邊配小炒,意思是粉擦在臉上,肉長在身上,蛋夾在中間,柱頂石放在下面。總之說法很多,但卻都很有趣。飯前,新郎新娘吃過荷包蛋後,必須給二老磕頭認親才能入席。新郎如果不會喝酒,必須有一名酒量大的挑籃人替新郎喝酒。這一天,不論天氣怎樣,新娘必須隨新郎回婆家,不能在娘家過夜。離家時,女方家還要打發新郎錢以示四季來財。

婚後習俗。「住三還六,兩頭福祿」。女方從結婚那天起夠三天了,娘家人來接回去住六天。第六天娘家媽提個炸饃籃送閨女回婆家油婆子嘴。在婆家住六天就又要回娘家住九天,這就是傳統的「住六還九,兩頭都有」。九天後,娘家爹送閨女回婆家,帶上親家喜歡的禮品與親家敘話,這次要在婆家住夠十三天。這就是所謂的「住九還十三,騾馬兩頭栓」。在婆家住十三天後,再回娘家住一個月,這叫「住十三還一月,日子越過越紅火。」一個月後,回娘家就不會再有時間限制了。

魚關的婚俗雖然冗長,但為寂寞的山村帶來了熱鬧,增添了不少活力。

 

作者簡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五四文藝獎獲得者,南陽市五個一文藝工程獎獲得者,淅川縣文聯副主席,淅川縣作協副主席兼秘書長,在全國各大報刊雜誌刊發作品3000餘篇,《讀者》、《意林》籤約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禪谷禪韻》;長篇小說《淚落水中化血痕》;參與主編《魅力淅川》叢書(六卷),撰寫的《北京,不渴》微電影劇本拍攝後榮獲國家林業部「十佳影片」。

通聯: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人民路縣委大院一號樓3樓縣文聯 田野(收)

郵編:474450   電話:13569243979 0377—69229155

相關焦點

  • 鳳冠霞帔、長袍馬褂、花轎鸞駕,孝義最具傳統的婚俗—賈家莊婚俗
    參加孝義婚禮的朋友,看著隆重而有序的婚禮議程,感受了孝義獨特的婚俗。可以說,孝義最具傳統的婚俗是賈家莊婚俗。孝義賈家莊婚俗產生於宋元時期,發展定型於明清時期,具有古樸而豐富的內容。它以古代婚嫁六禮為基礎,結合當地文化與風俗的特點,演繹、細化並傳承為更為喜慶熱烈的婚嫁禮儀程序,為黃河流域的婚俗文化增添了色彩,是我國婚俗文化多樣化的見證。在長期發展過程中,賈家莊婚俗與當地的民間音樂、歌舞、文學藝術、手工技藝以及社會信仰、倫理道德觀念融為一體,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婚俗活動內容喜慶豐富,全程共有34項。
  • 民間婚俗禁忌.六月不結婚,原因在這裡
    中國民間婚俗文化裡有很多禁忌,在閩南一帶有忌六月結婚的說法,六月不結婚,原因在這裡。我個人覺得,六月的六,諧音流。流水,流鼻涕,流眼淚,流產等等,結婚是人生裡的大喜事,凡事都講一個吉利。趨利避害是人們處事的原則。避開六月結婚的目的是圖吉利。原因二,六月是一年的時間中點,一分為二的時間點。六月也稱為中分月,南方有半月夫妻的說法。
  • 通訊:探秘大瑤山奇特「嫁郎」婚俗
    通訊:探秘大瑤山奇特「嫁郎」婚俗 2020-10-06 15:28: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葉攀 責任編輯:葉攀
  • ☞【山西民俗】民間婚俗-太原新舊婚俗
    民國初期,通行新舊兩種婚禮儀俗。舊式儀俗大致將襲清代,最大的變化是「親迎」(即新郎到女家迎娶)。禮過程如次: 媒人作伐,雙方允請,擇日定親換帖,各送四色禮品,男家無非首飾之類,女家多為文房四寶之屬。男方定準婚娶時間,於兩個月前通知大媒並向女方下帖。
  • 女兒當家的婚俗——「女娶男嫁」
    女人當家,女孩是家族的血脈之根「我們家兄妹兩個,我和父母親生活習慣了,我比較贊同這種婚俗,我就不想嫁到別人家,想找一個男朋友到我家來生活,家人包括哥哥也支持我的想法。」在康縣岸門口鎮工作的女幹部馮娟這樣告訴記者。
  • 民俗拾綴之:川西壩子的婚俗
    四川盆地的川西壩子,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山水相依,壩灘相連,淳樸的民風民俗,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長河中不斷延續、衍生、變遷..............。星移鬥轉,年輪交替,川西壩子的婚俗的變遷,已成為民俗文化的一幅歷史畫面,不得不讓人們回憶過去、鑑賞現在、期待未來。
  • 洛陽婚俗 結婚前規則
    我們了解了當地婚俗,就不會鬧出笑話來。作為一名洛陽人,小編就給大家科普一下洛陽的婚俗。洛陽民間的婚姻成規,到周代「六禮之儀始備」。所謂「六禮」,是指婚姻程式中的六個禮儀階段。時至今日,洛陽民間婚姻程序雖有變異,但自始至終,「六禮」的實質內容無一缺少。今日所行婚禮,仍遵循著說親、合婚、定親、下聘、送好、迎娶等六個階段進行。今天要講的是「結婚前規則」——訂婚的程序。
  • 淺談卓倉婚俗婚禮歌
    淺談卓倉婚俗婚禮歌世居青藏高原的藏民族在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孕育了燦爛的民族文化藏民族婚姻文化同樣受人矚目藏民族婚姻文化內涵和意義的豐富性以及在藝術上的表現都體現了藏民族文化的神韻與魅力卓倉藏族作為藏族部落之一其婚姻形態和婚姻文化具有藏民族傳統文化中的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
  • 《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英國宗教色彩和婚俗文化的教科書
    英國的文化體系包羅萬象,各地風俗習慣也有差異,但是就婚禮文化而言,就有相同之處,從而使影片《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的內容豐富多彩而又主題鮮明。通過電影中的細節我們能夠了解到英國的婚俗文化,而通過四個婚禮中男女角色和影片創作者意圖的分析,我們更能了解到基督教在英國民間文化中的地位和影片所詮釋的婚姻的內涵。
  • 又到結婚季,這麼有趣的閩南婚俗,你知道幾條?
  • 玉屏婚俗之哭嫁
    微玉屏投稿郵箱:weiyuping1984@qq.com  哭嫁,是侗族的一種古老婚俗然而在侗鄉,卻流行著似乎與之相反,卻頗有情調的古老習俗——「哭嫁」。這是姑娘出閣之前,必須經過的一道婚俗程序。  其實,哭嫁的「哭」,與其說是哭泣,不如說是以歌傾訴,是嫁姑娘對父母和兄弟姐妹依依惜別的傾訴,對相好姐妹們和寨鄰父老鄉親難分難捨的傾訴,對婚姻是否如意的傾訴。因此,侗家哭嫁,就像唱山歌、酒歌一樣,是按一定音律、帶有哭腔的真情詠唱。
  • 正準備結婚的你,對漢族這些傳統婚俗文化,又了解多少呢
    結婚是人生一大喜事,結婚前後要準備的東西當然也繁亂雜多,因此在這麼重要的時刻,我們可別因為不懂得一些傳統婚俗文化而鬧出笑話來!今天村裡的一個小夥子「勝輝」便來到村東頭拜訪村子裡很有學問的一位老者,這位老者大家都稱呼為「陳老先生」,因為他是一名退休教師,對漢族文化很有研究,村子裡的小屁孩們最喜歡聽講故事!
  • 臨清舊時婚俗 ( 說媒提親 )
    「結婚」是先後依次通過「提親、落(lao四聲)帖兒、看日子、拉擔陪送、娶親和回門」等六項程序來完成的。其中「娶親」最為關鍵、隆重——因為需要本村的男女老少街坊們興師動眾地幫辦,才能完成。其他五項為過渡性程序。隨著時間、年代地推移和更替,全國各地均形成了各自體系完整、內容豐富、深受本地域鄉親們接受、認可、歡迎的婚俗。
  • 明媒正娶:潮汕的傳統婚俗之六禮
    當代人崇尚自由戀愛,早已擺脫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習俗,交換庚帖這一舊俗也已被廢棄,但不少人還是保留「合八字」這一環節。送聘定親後便於結婚前一至二個月內行送聘禮,聘禮多少,視各人經濟能力而定,古則以金銀首飾、喜糖、餅食、彩緞、豬羊、酒果、雞鴨等為主,潮汕人把潮州柑當作吉祥如意的象徵,這是甚有特色的必不可少的行聘之物
  • 議婚,訂婚,迎娶,截然不同的明清兩朝為何在婚俗是不謀而合?
    二是議婚在封建社會時期,雖然大多數的夫妻都是通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來定下自己一生的婚姻關係。但是還是有很多父母願意讓自己的兒女能夠有一個自己的命中情緣,所以選擇讓他們自己相親,互相了解自己的結婚對象。如果結婚雙方有一個很好的印象那就表明可以進行下一步的進程的,按照婚俗就是請媒人做代表去女方家庭中提親,商議婚姻結果,就是議婚的步驟。
  • 雲南石林:60對新人伉儷集體體驗彝族婚俗 千畝花海見證浪漫愛情
    9月30日,60對新人伉儷在雲南石林景區千畝花海中坐牛車娶親,體驗彝族婚俗 (人民網 李發興 攝)       9月30日,60對新人伉儷在雲南乃古石林千畝花海中體驗彝族婚俗,隨著畢摩的指令,60(人民網 李發興 攝)       畢摩是彝族文化的傳承者和守護者,陳潤是石林彝族畢摩的非遺傳承人,他告訴記者,傳統彝族婚禮流程很多,新人們會身著彝族傳統服飾騎馬相親,牛車娶親,在畢摩的主持下跨火盆、跨松枝、跨五穀,依次踏過九道門,拜祖、拜天地,最後正式結為夫妻。
  • 黑城堡168期.冰與火之歌中的七國婚俗考
    FROM《冰與火之歌》卷三《冰雨的風暴》七國婚俗考山胖引子「哦,我想起來,你的新娘騎龍飛走了。好吧,等她回來,記得邀請我們參加婚禮。——《冰與火之歌》卷五《魔龍的狂舞》這段話說的是風吹團團長襤衣親王告訴昆廷·馬泰爾,丹妮莉絲已同西茨達拉·佐·洛拉克共結連理,昆廷的婚約最終淪為笑談。細心的讀者或許會問,襤衣親王為何特別推崇維斯特洛婚禮,尤其對鬧洞房部分興致盎然?個中精妙之處,且讓本胖為諸君一一道來。
  • 甘肅合水青年人婚事簡辦 感受傳統婚俗收穫祝福感動
    劉玉桃 攝中新網蘭州8月18日電 (楊娜 劉玉桃)17日,來自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的徐濤帶著妻子參加家鄉舉辦的集體婚禮,他認真地完成中式婚禮的各個禮儀流程,感受中國傳統婚俗的同時,收穫了在場所有人的祝福。徐濤認為,他的婚禮簡單但是有意義。圖為新人獲得當地特色剪紙禮物。 劉玉桃 攝當日是農曆七月初七,中國傳統的七夕佳節。
  • 全州禁山裡傳統婚俗鬧洞房詩集錦
    全州禁山裡傳統婚俗鬧洞房詩集錦搜集/蔣財榮編者按:傳統婚俗離我們已越來越遠,或存在於笑談中,或存在於回憶中,嗩吶、鑼鼓鞭炮響起未下雨的天空,伴娘為新娘撐起一把紅色的雨傘,一步幾回頭,人生全新的起點從此拉開序幕,新娘入得新郎村前,全村老少搶著來看新娘子,評頭論足,談笑風生......傳統婚俗重頭戲當然要數鬧洞房了,此時歡慶的氛圍達到頂峰.....下面呈現的禁山裡傳統婚俗鬧洞房詩只是冰山一角,鬧洞房詩多為張口即來,並無什麼章法,只圖歡快。打炮洋,鬧洋洋,我接新郎坐中堂。
  • 走進惠吉東廣府傳統婚俗文化館,尋找屬於老廣州的婚禮記憶
    在一排排富有民國風情韻味的小洋樓中,還「藏」著一間剛剛建成不久的廣府傳統婚俗文化館。珍藏老照片、復古老物件、傳統婚俗用品、新穎改良產品等羅列其中,在這裡你既能置身於廣府傳統婚禮的場景中,又能感受到「傳統」與「現代」的交融,「新」與「舊」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