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還在上中班,晚上回來跟我們說,自己的皮球蟲死了,還專門舉行了一場葬禮。」江蘇常州市鐘樓區五星幼兒園的一位學生家長向記者透露,一開始還以為孩子開玩笑的,後來發現,這竟然是幼兒園的「死亡課程」。該幼兒園負責人表示,不談死亡的生命教育是不完整的,知道向死而生的道理,才能更好地珍惜生命。(12月9日《揚子晚報》)
幼兒園開設一堂生動「死亡課程」,用「皮球蟲之死」,讓孩子們近距離觀察生命,」是一次通過死亡課程,進行生命教育的好機會。」對此有家長不理解,「實話實說,我們還是很忌諱談這些話題,一方面是覺得不太吉利,二是擔心孩子萬一太傷心,不知道如何勸說。」王豔園長坦言,「死亡確實不是一個吉利的話題,不少人都很忌諱。但是我認為生命教育不應缺少『死亡課程』,不談死亡的生命教育是不完整的。既然大家都是向死而生,我們不妨大大方方地介紹給孩子們。」
筆者以為,幼兒園開設「死亡課程」,這是一次很好的生命教育。如今我們很多人都忌諱談「死」。其實人生就是從搖籃到墓地的過程。「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對每一個人來說,死亡都非常重要,因為這是每個人不願意面對卻又必須面對的現實。美國是世界上最早和最廣泛建立死亡教育體系的國家,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孩子都會接受內容、形式和水平不同的死亡教育,幫助他們建立珍愛自己、關愛他人的思想意識。
幼兒園開設「死亡課程」也是人生必修課。其實國外的「死亡教育」已經普及到中、小學校學生中,要學生們懂得人總要死去,路總會走完,所以要及早設計,計劃安排,從容應對,經常盤點,把握進程,平安到站。唯有了解死亡,對死亡有思考,才能更好的認知生命的價值。只有正確地認識死亡,才能面對死亡,從而對生命的敬畏。
死亡教育從幼兒抓起,很有必要。有利於讓孩子們從小了解死亡,認識死亡。其實,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死亡認識的無知。由於人類對死亡,缺乏足夠的了解,準確的認識,所以才是稀裡糊塗。有人認為,人死了以後,就一切都結束了,最終歸於塵土;有人認為,人死了以後,會變成鬼;要麼就是上天堂,要麼就是下地獄……。這些錯誤的生死觀,對死亡缺乏準確的了解,所以也很容易走向極端:害怕死亡,在死亡面前徹底絕望,卻不做任何準備。只是無可奈何、不知所措地聽天由命,坐以待斃。又非常恐懼,聽到這兩個字都不開心,不想聽、不想談,一直在逃避。唯有正確解讀死亡才不致於走極端。
【來源:湖南教育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