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斯,帶真槍上春晚,發誓要站著做人,還把這錢給掙了

2020-08-27 麥穗小魚

文/麥穗小魚

小品是每年春晚最讓人期待的節目,但自從趙本山和宋丹丹退出後,很多人寧願看抖音,也不看春晚了。不過幸好有沈騰和馬麗這對舞臺CP,他們完美接過了趙本山和宋丹丹的衣缽。

大家知道第一個把小品搬上春晚舞臺的是誰嗎?

不是趙本山,也不是鞏漢林,而是被稱為「小品王」的陳佩斯。「光頭陳」不僅上了春晚,還上了11次。更牛是,他還把真傢伙帶了上去。

1990年春晚,陳佩斯和朱時茂攥了個小品叫《主角與配角》,小品裡有個重要的道具——槍。

大家有所不知,這可不是街頭買的玩具槍,而是把真傢伙。

陳佩斯說,這個盒子炮是一九三幾年的玩意。

正是因為盒子炮過於老舊,當年在春晚舞臺上差點兒造成「演出事故」。

盒子炮的槍帶早不斷晚不斷,偏偏在春晚舞臺上,在十幾億個觀眾的眼皮子底下,斷了。

主角與配角》小品裡,這把槍大多數時間是斜跨在身上的,槍帶斷了,這可咋整啊,臨時換道具根本不可能。

最後,朱時茂硬生生地把小鐵片給窩了個卷,並迅速地把槍帶打了個結,扣在了鐵片上,否則真不知道怎麼收場。

可是,如此敬業的小品演員,在連續站上11次春晚舞臺後,卻在巔峰期就銷聲匿跡了呢?

這還得從一件事說起。

陳佩斯出生於一個藝術之家,父親陳強是「中國二十二大明星」之一,當年百花獎為其單設最佳男配角,經常天南海北地外出演戲。

1951年,陳強隨團赴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演出。剛演完《白毛女》回到後臺,家裡傳來了喜訊——妻子生了個大頭兒子。

為紀念這一時刻,陳強便給兒子取名為陳布達。三年後,二兒子出生,取名陳佩斯!後來,又生了個女兒,取名陳麗達,「麗達」是匈牙利一座島嶼的名字。妻子開玩笑的說:

「強哥,你這是給匈牙利免費做廣告啊。」

陳布達和陳佩斯兩兄弟,一個文靜,一個淘氣。哥哥一放學便安靜地在家看書,陳佩斯則到處帶著小夥伴掏鳥窩,戳馬蜂。

有一次,老師讓陳佩斯用「五彩繽紛」造句。

他站起來就說:「我放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豆花兒屁。」

結果,班主任把他父親請到了學校,要求陳強好好管教一下兒子。

回到家後,陳強拿起雞毛毯子對陳佩斯就是一頓猛揍,屁股都快揍開花了,邊揍邊說:我看你還能不能放不出五彩繽紛的豆花兒屁。

陳佩斯雖然調皮,但腦子靈活,母親經常帶他去看父親演戲,每次看完戲回到家,陳佩斯就能惟妙惟肖地模仿,那腔調,那神情,真有幾分父親的模樣。

多年後,陳佩斯的兒子陳大愚也得到父親的真傳,無論長相還是戲路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但那時候,陳佩斯可不想演戲,他只想儘快逃出父親的管教。

1969年,掀起了上山下鄉的高潮,此時還在北師大附中讀書的陳佩斯,丟下書本,就登上了開往內蒙古的新兵車。本以為自由了,可哪成想插隊的日子無比艱辛。吃不飽,睡不暖,成天累的腰酸背痛,上炕都得用手把腳搬上去。

插隊的那4年,陳佩斯常常半夜拿出與家人的合影,偷偷哭泣。

1973年,陳佩斯結束了4年的苦逼生活,恰逢八一電影製片廠招收新學員,父親便鼓勵他去試試。在這裡,陳佩斯遇到了一生的搭檔朱時茂

最初那幾年,由於長相太過普通,陳佩斯只能演一些小角色,但他卻十分用心,頗得領導喜歡。

陳佩斯的處女作是跟父親搭檔合作《瞧這一家子》。為了演好這部戲,他在床頭貼滿了人物分析,白天黑夜都在琢磨人物的心理特徵。在這爺倆的齊心協力下,此片獲得了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當時,廠裡很多人認為陳佩斯「有把人逗笑的天賦」,父親陳強也鼓勵他走這條路,對兒子說:「咱們老百姓太苦了,你可以演喜劇,多給大家帶去快樂。」

5年後,朱時茂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因為兩人都是1954年出生,又都很喜歡喜劇,於是很快就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當時,八一廠的演員時常要深入基層表演節目,陳佩斯和朱時茂這哥倆一商量,就搗鼓了個「吃麵條」的小短劇,每次表演都把觀眾們逗的前仰後合。

有一次,一個大肚便便的廚師,看他們表演《吃麵條》,愣是把扣子給笑繃了。

很快,陳佩斯和朱時茂就成了東北三省的小紅人。彼時,趙本山還在玩他的二人轉,宋丹丹還在搞她的話劇。

春晚導演黃一鶴找到陳佩斯和朱時茂,希望他們在春晚的舞臺表演《吃麵條》。但過審的時候,領導沒點頭,也沒搖頭。

因為沒有「身份」,每次排練,兩人只能「蹭」場地。吃飯的時候,也沒人招呼他們。陳佩斯好幾次都想摔帽子走人,最後朱時茂好說歹說才讓他堅持下來。

直到春晚當天,《吃麵條》能不能上,仍舊沒人拍板。最後,導演黃一鶴一咬牙:「你們上吧,出了事我來負責。但你們記好了,千萬別說錯話,要是出了重大事故,我就慘了。」陳佩斯永遠記得,黃導說這話時有多麼悲壯。

這哥倆沒讓導演失望,舞臺效果好的出奇,觀眾們連眼淚都笑出來了。

陳佩斯和朱時茂一夜爆紅,第二天他們的名字響徹兩岸三地。據說,當年的麵館生意大火,營業額比往年提高了三倍!

此後,這對黃金搭檔共11次站上春晚舞臺,每一部小品都堪稱經典,陳佩斯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小品王」。

小品《羊肉串》中,陳佩斯把新疆人烤羊肉串的表情演繹地惟妙惟肖。

《主角與配角》,那句:「隊長,別開槍,是我!」至今看來依然妙趣橫生。

還有《胡椒麵》、《警察與小偷》、《大變活人》,陳佩斯和朱時茂一次次地帶給人們歡樂,成為了春晚舞臺上的傳奇。

在陳佩斯1984年第一次登上春晚,整整過了6年,趙本山才與黃曉娟玩起了《相親》,所以把陳佩斯譽為「小品王」一點兒都不為過。

可是,1999年春晚,人們如往常一樣圍在電視機前翹首以盼陳佩斯和朱時茂登臺時,卻始終沒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當時,很多人認為陳佩斯膨脹了,耍大牌,已經不稀罕上春晚了。直到真相曝光後,人們在同情之餘紛紛為他豎起大拇指。

相比於趙本山和宋丹丹離開春晚,陳佩斯和朱時茂的退出蒙上了太多的悲壯色彩。

1999年初,陳佩斯發現央視下屬的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擅自出版並發行了他和朱時茂歷屆央視春晚小品的VCD光碟。通過合理訴求未果,兩人憤而訴諸法律。

當時,很多人勸陳佩斯息事寧人。

畢竟,「背靠大樹好乘涼」,春晚是多少人削尖腦袋都想擠進去的舞臺。上了春晚,就意味著得到了無限的曝光量,此後片約,代言足以讓你拿到手軟。

但倔強的陳佩斯一意孤行,執拗地想要個說法。他說:我必須與強權抗爭,不能讓後人嘲笑自己。

這就是陳佩斯做人的骨氣!

不像現在有些演員,為了得到角色不惜放低自己做人的底線,甚至甘願「被潛」。

後來他們獲得了33萬元的侵權賠償,其代價是春晚的大門永遠向他們關上了。得罪了央視,後果可想而知,作為小弟的地方臺紛紛對陳佩斯避而遠之。

事業從雲端跌入低谷,自己的影視公司倒閉,這種極大的落差讓陳佩斯徹夜難眠。儘管如此,陳佩斯依然硬氣的說到:「我可以接受經濟上的損失,但是我不能接受他對我的漠視。」

更是再三強調:

「我要站著做人,還把這錢給掙了!」

「站著掙錢」,這是一種骨氣,也是做人的底線!

在陳佩斯最落魄的時候,連女兒280塊錢的學費都拿不出來,身上只有147塊錢。

慶幸的是,妻子背著他用多年積蓄承包了北京郊區一片萬畝荒山。於是,夫妻倆向死而生,「土裡刨食」。

那段時間,他沉下身子,彎下腰,挖樹坑,種樹苗,除蟲害,每天從早忙到晚。腳板磨破,手生老繭,皮膚粗黑,鬍子拉渣......。

當別人提及他當年的種種艱辛,向其表達敬意時,陳佩斯卻說:我跟人家比起來,已經是上帝的寵兒了,我沒資格叫難!

後來,他把承包荒山的收入全都投在了話劇上。首部話劇《託兒》,在近50個城市連續演出多達120場,平均上座率80%以上。演到第30場的時候,就已經回本。

陳佩斯用自己的實力證明,即便是離開了央視的舞臺,照樣能發光發熱。即便是得罪了央視,還有很多觀眾願意掏腰包買他的帳。

再次翻紅之後,各種電影電視劇還有代言紛紛找上門,可都被陳佩斯一一回絕了:「對不起,我這邊還要忙話劇,一幫話劇演員要跟著我吃飯呢。」

楊瀾在節目中曾問過陳佩斯,「您帶上一兩個搭檔出去走個穴演個小品,一場下來,輕輕鬆鬆掙個幾十萬。現在搞話劇,帶著一大幫子,何苦呢。」

陳佩斯:「掙完了幹嘛呀?」

楊瀾:「買房子啊!」

陳佩斯:「買完了幹嘛呀!」

楊瀾:「再買車呀!」

陳佩斯:「買完了又幹嘛呀!幾個軲轆啊,多貴的車不也就四個軲轆嘛。」

把楊瀾搞得一愣一愣的,這就是陳佩斯。

浮躁的社會與他無關,他只在乎內心的平靜。

在這個處處求快的時代,陳佩斯對藝術的較真簡直讓人抓狂,他稱得上是真正的「匠人」。

當年,春晚舞臺的「封口之作」——《王爺與郵差》。從構思到完稿,陳佩斯花了十年時間

如今,開始搞話劇的他,每一場戲、每一句臺詞,都反覆推敲,追求極致。《陽臺》一場戲,陳佩斯改了十幾遍。就連演員僅僅只有十步的走位,他推敲了整整40分鐘。

有一次,上海戲劇學院排演話劇《陽臺》。戲結束後,大幕還沒完全合上,有個學生直接就下臺了。陳佩斯立馬叫住這個學生說:「觀眾還沒有退場,作為演員你怎麼能先下去呢?你是個演員,要懂得尊重舞臺!」

朱時茂也曾說:「他太倔,太認死理。」

然而,陳佩斯的倔強,是對藝術的敬畏,也是他和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

否則,他也不會不顧自己的「錢途」,把「國媒」告上法庭,從此與春晚絕緣。

藝術上有多較真,生活上就有多「摳門」。

老搭檔兼摯友朱時茂曾開玩笑地說:「佩斯,從沒請過我吃一頓飯,而且生活好了也沒請過。」在外面吃飯,他一定是吃完抹嘴就走,從不看帳單。

朱時茂還透露,有一次他倆到東北演出,前前後後一個月。陳佩斯只帶了一雙襪子,還是個露腳指頭的。

更奇葩的是,短褲也只帶了一條。

朱時茂問:「你這怎麼換洗啊?」

陳佩斯:「沒事,我晚上洗洗,第二天就幹了。」

於是,每天早上,朱時茂都能看見那雙破了洞的襪子和那條短褲平攤在暖氣片上。

還有那件帶網眼的毛衣,陳佩斯穿了20年!

不會因為沒錢,只是因為他覺得沒必要。

這些年,幾乎每年春晚導演都會向陳佩斯拋出橄欖枝,希望他能重返央視舞臺。

可是,陳佩斯拒絕了!他說:我命硬,學不會彎腰!

在一次談話節目裡,主持人問:「離開春晚,你後不後悔?」

陳佩斯想都沒想,便說:

「不後悔,上春晚的時候,我過得很狼狽,見誰都是大爺,作品裡的東西受到太多的限制。當時我提出過許多的想法,但每一次人家都說『NO』!那麼我也有說「NO」的權利,雖然說這個字的代價比較大。

人們紛紛議論,如果陳佩斯學的圓滑一點,不那麼較真,一定比現在過得更好。

可他沒有,他說:「我是一個非常乾淨的人。」

曾有人在網上發起投票:「最希望誰出現在春晚舞臺?」

陳佩斯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那一個。

幾度春去秋來,幾番花開花落。

細細一算,這位喜劇大師告別春晚舞臺已有22年了。現在的他即便有了皺紋,鬍子花白,可在大家心中的位置仍舊無人替代!

陳佩斯,

在求快的時代,依然精心打磨;

在攀附的時代,依然保有傲骨;

在貪婪的時代,依然懂得捨棄;

在躁動的時代,依然懂得堅持。

這,才是我們最該懷念和崇拜的那個不卑不亢的「手藝人」!

相關焦點

  • 陳佩斯當年發誓要站著做人,還把這錢給掙了,到今天怎麼樣了
    今年的春節,因為一場讓大家始料不及的疫情的出現,給原本應當十分熱鬧的節日氛圍蒙上了一層陰霾,但為了能夠給在家中居家隔離的大眾帶去一些快樂和節日的氛圍,各個電視臺還是將節日前就已經錄製好的地方春晚在電視熒幕上播放了出來,其中最令人驚喜的應該就是春晚元老陳佩斯和朱時茂兩人的兒子的出鏡。
  • 陳佩斯,我要站著做人,還把這錢給掙了
    陳佩斯和朱時茂一夜爆紅,第二天他們的名字響徹兩岸三地。據說,當年的麵館生意大火,營業額比往年提高了三倍!此後,這對黃金搭檔共11次站上春晚舞臺,每一部小品都堪稱經典,陳佩斯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小品王」。,成為了春晚舞臺上的傳奇。
  • 65歲的陳佩斯或上春晚:小人物也應被致敬
    但黃一鶴很緊張,這種毫無先例的表演形式一旦搬上春晚舞臺,出了事故就是天大的罪過。陳佩斯等不及了,想撂挑子走,被朱時茂一把拉了回來:「再等等,也不急這一刻了。」最終,他倆等來了黃一鶴的拍板:你們上!說錯了話自己擔著,沒說錯,我來擔!
  • 65歲的陳佩斯或上春晚:小人物也應被致敬!
    所以,當今年「陳佩斯上春晚」的消息傳出後,網友幾乎沸騰了。按陳佩斯的話說:你站在舞臺上,都能聞見後臺廁所裡的臭味兒。但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這一次,陳佩斯居然又成功了。但30年過去了,當年那個一身傲骨的陳佩斯,到今天仍沒有學會「做人」。拋棄大環境的紅利,自己出來單幹,巡演到各個地方,總免不了要「上下打點」一番。
  • 從春晚常駐到「銷聲匿跡」,21年拒上春晚的陳佩斯,如今怎樣了
    我記得陳佩斯在一檔節目中,被問及到為什麼不去商演賺錢時,他反問了主持人一句:「掙那麼多錢幹什麼?」1984年,一部《吃麵條》讓陳佩斯登上了春晚的舞臺,此後一直到1998年,他從未在春晚上消失過。有人說是春晚成就了陳佩斯,也有人說是陳佩斯帶紅了春晚
  • 朱時茂否認和陳佩斯上春晚,回顧兩人春晚歷程,主角與配角成經典
    朱時茂否認和陳佩斯上春晚,回顧兩人春晚歷程,主角與配角難以超越文|閒雲雖然從豬年春晚籌備以來,朱時茂和陳佩斯將復出登上春晚的消息就絡繹不絕,但閒雲之前說過,陳佩斯忙於話劇舞臺,直到臘月27,還有舞臺劇的演出,從時間線來看,上春晚,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 陳佩斯:66歲小品藝術家,一件毛衣穿20年,一場戲要喝好幾次鹽水
    文/麥穗小魚題記:他是第一個在春晚舞臺表演小品的藝術家,曾11次登上春晚舞臺,被稱為「小品王」;他曾不顧勸阻,一紙訴狀把「大媒」告上法庭,從此親手關上了通往春晚舞臺的大門;他曾「摳門」到一條短褲穿一個月,一件毛衣穿20年,卻對藝術創作極為苛刻和較真;他說,「我想站著做人,還把這錢給掙了!」
  • 連續12年登上春晚,為何突然被封殺,陳佩斯重回央視能否再輝煌
    他說,我想站著做人,還把這錢給掙了。他不僅是這麼說的 ,也是這麼做的。1954年,陳佩斯出生於吉林省長春市。後來父子兩人多次合作,每一部影片都反響不錯,父親陳強鼓勵他走喜劇這條路。讓他多給大家帶去快樂,此時陳佩斯一生的搭檔出現了。
  • 回歸央視的陳佩斯,本質上和袁隆平是一類人
    到底是陳佩斯的哪些品質,能讓他最終能站著把錢掙了呢?陳佩斯還說:「我從不得罪人,我見人都很客氣,但是我就是跟那些仗勢欺人的人過不去,我這人就有這毛病。」2015年,陳佩斯做客楊瀾訪談錄。主持人楊瀾問陳佩斯:「其實你一個人的出場費比你帶的那個話劇班子的出場費還高,你怎麼算這筆帳呢?」
  • 陳佩斯的小品有多牛?他一登臺,觀眾掌聲、歡呼聲就沒停過
    如今小品已經成為每年春晚的必備節目,每年春晚大家最期待的就是小品節目,但是很少有人記得,第一個把小品帶上春晚舞臺的是誰。他被稱為「小品之王」,他表演了第一個春晚小品《吃麵條》,是十一年來春晚收視率的保證。
  • 連登11年春晚,狀告央視後,「消失」22年的陳佩斯,到底得罪了誰?
    陳佩斯也曾說過:你站在舞臺上,都能聞見後臺廁所裡的尿騷味兒。可即使這樣,陳佩斯仍然堅持下來,他也向大眾證明了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託兒》在全國50個城市巡演了120場,而且座無虛席,觀看人數高達17萬多。這次的重生,讓他在表演方面燃起了新的希望,從那以後,他也是一心鑽到了話劇之中。
  • 春晚小品「鼻祖」陳佩斯,惹惱央媽隱退22年,如今話劇玩到嗨
    不願躺下認命,只願站著做人順,遇見錯事無論如何都不低頭每一部作品都堪稱經典,因此陳佩斯朱時茂作品迎來盜版熱潮,1997年兩人買回市場售賣VCD回到家中仔細一看,發行所屬公司竟然是央媽,可在這之前,兩人並未收到任何消息,沒有收穫一絲一毫版權費
  • 陳佩斯的勝利,是價值觀的勝利
    其實在春晚的舞臺上,陳佩斯和朱時茂的每一場表演,幾乎都被奉為經典。其實用一句話就可以形容——如果當年陳佩斯沒離開春晚,那基本上也就沒有後來的趙本山什麼事了。時隔20餘年再度回歸央視舞臺,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央視如今對陳佩斯作品與人品的雙重肯定。因此可以說,陳佩斯此時的回歸,這不僅是一種和解,也是一種勝利。為什麼陳佩斯能得到和解且能獲得最終勝利呢?
  • 娛樂圈三大「光頭強」——葛優、陳佩斯、徐崢,他們一個比一個牛
    女友這句話徹底激發了葛優的鬥志,他發誓一定要出人頭地,於是開始認真琢磨劇本,刻苦磨練演技,即便是跑龍套也一點兒不馬虎,這為他贏得了好名聲,導演開始讓他演些配角。此後,這對黃金搭檔共11次站上春晚舞臺,每一部小品都堪稱經典,陳佩斯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小品王」。小品《羊肉串》中,陳佩斯把新疆人烤羊肉串的表情演繹地惟妙惟肖。
  • 陳佩斯和朱時茂從春晚爆紅到消失始末
    第一屆春晚總導演黃一鶴跟陳佩斯家關係不錯,首屆春晚成功後就邀請陳佩斯朱時茂這兩位當時的流量藝人排個節目,準備上1984年的第二屆春晚。接到任務後,朱陳兩人就排了個短劇《吃麵條》。他們倆之前沒事的時候總愛交流表演經驗,就把各種心得放到了這個劇裡。黃一鶴問陳佩斯,這個節目類型該叫什麼呢?陳佩斯說,就叫小品吧。小品本來是中戲和電影學院考試的東西,沒人拿來公開演出。
  • 朱時茂:與陳佩斯搭檔上春晚,為何在最紅時卻又一同離開春晚?
    細數春晚上的黃金搭檔,朱時茂與陳佩斯當屬絕配。從春晚小品第一人一夜爆紅走上人生巔峰,到雙雙離開春晚再也不合作小品這對黃金搭檔如何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曾經齊名的兩人為何只有朱時茂的口碑開始下滑?朱時茂與陳佩斯的相識起源於一部電話。
  • 藝術家的守望和堅持:陳佩斯和春晚決裂的因由
    我總以為陳佩斯這種人天生就是屬於春晚的,有他的春晚才完美。後來,當他離開春晚舞臺之後,我才想著要去了解這位演員,此時的他早已不再是那個叫做陳佩斯的人,而是一位喜劇大師,一位有良知的藝術家。陳佩斯有一個觀點:「有些人的苦惱是缺錢,也有一些人的苦惱是錢多了不知道怎麼花,所以會幹一些糊塗事。而我的錢恰好夠用用來做我想做的事,不多不少剛剛好。」沒有貪慾和執念,所以,你在陳佩斯的身上看不見演藝圈的浮華和庸俗,他自帶光環,那種光環帶來他的並非是所謂的榮耀,而是內心的安寧和對藝術的堅持。
  • 離開春晚 22 年,陳佩斯到底去哪了?
    小品一直以來都是春晚中不可缺少的節目,提到小品,很多人會想到趙本山、宋丹丹,但第一個將小品帶上春晚舞臺的人卻是陳佩斯。1984 年,陳佩斯第一次上春晚,和朱時茂合作小品《吃麵條》。臺裡的很多負責人認為這樣的小品與春晚不匹配,直到演出當晚,還沒有敲定是否能上這個節目。在陳佩斯的堅持下,導演黃一鶴頂著壓力說:「我決定你們倆上,出了事我來負責,但你們記好了,千萬別說錯話,說錯一個字那都是重大的政治事故。」
  • 陳佩斯出任央視綜藝首席金牌導師,這是跟央視和解了還是缺錢了?
    在此以後,陳佩斯和朱時茂這對搭檔在春晚的舞臺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趙本山。有人認為陳佩斯的事業自此走了下坡路,他本人卻不這麼認為:「因為我不需要在那裡頭靠他來維繫我的名,對我來說那都是過去的事情。」那段時間他手磨老繭,狼狽不堪,皮膚粗黑,沒有人會想到這個的普通植樹工就是上了11年春晚陳佩斯。
  • 朱時茂:曾靠陳佩斯上春晚,老婆國外帶兒子,他國內屢次被拍緋聞
    1983年,第一屆春晚舉行後反響很不錯,這哥倆看著春晚的節目中演員沒有存在感,感覺自己上也行,他們想讓演員們也可以在舞臺上給大家帶來快樂。而陳佩斯,有個可以拼的爸爸。陳佩斯的父親和當時的春晚導演黃一鶴經常串門喝酒,一次看到這兩小夥子還是那麼回事,就喊他倆排練個節目看看,兩人就熱火朝天的幹了起來,創作了小品——《吃麵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