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晚年的賢內助——徐賢妃

2021-02-23 昭陵博物館


在唐昭陵主峰內,除了安葬唐太宗與文德皇后外,還安葬著一位才比班姬的絕代佳人,她就是影視劇中被「黑化」的唐太宗充容(九嬪之一,正二品)徐惠。

徐惠(627-650年),湖州長城(今浙江長興縣)人。舊史稱她「生五月能言,四歲誦《論語》,八歲好屬文」,雖不免誇張,卻反映出她是一個聰慧絕倫的女子。她的父親徐孝德測試她的文才,叫她依照《離騷》作《小山篇》,她援筆斯成,文曰:「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將千齡兮遇比,荃何為兮獨往。」徐孝德大驚,知道這個女子的文名難以掩沒。果然,她的文章被人們爭相傳誦,很快盛傳天下。太宗聞其才名,納為才人。根據貞觀時期太宗納妃的慣例,徐惠被納為才人時,大約十三四歲。

徐惠入宮後,手不釋卷,遍涉經史,所作文章「揮翰立成,詞華綺瞻」,很得太宗欣賞。不久,升為婕妤,再遷充容,成為九嬪之一。

徐惠善作文章,詩也寫得很有趣味。一次,太宗召見她,她卻遲遲未到,太宗頗為不滿。徐惠到後,將其紙墨未乾的新詩遞給太宗,太宗覽罷,龍顏大悅。原來,徐惠作了一首敘述她和太宗君妃感情的五言詩:「朝來臨鏡臺,妝罷暫徘徊。千年始一笑,一召詎(豈)能來。」這首小詩,基調歡快,表現出徐惠對自己美貌的自信和善於以「鬧小彆扭」來調節君妃感情的聰慧,使我們仿佛看到了一位體態阿娜,不勝羅綺的豔麗宮妃,在君王面前撒嬌的嫵媚姿態。徐惠的詩清新活潑,《全唐詩》裡收錄了她五首詩作。

貞觀後期,徐惠風華正茂,和太宗耳鬢廝磨,感情真摯,但是,她並不因太宗的寵愛而賣弄姿色,擅寵專愛,而是像貞觀初年長孫皇后那樣,在帝王的行為出現偏差時,敢於進諫,矯正時弊。貞觀二十二年三月,她向太宗上了一篇疏文,使得徐惠名垂青史,芳流千古,成為人們世代緬懷的英烈奇女。貞觀二十年以後,太宗的行政明顯出現偏差,一方面,濫用民力,修建了玉華等宮;另一方面,則舉國動員,準備進行第二次徵遼戰爭。尤其是後者,對貞觀之治的負面影響最大。
出現了「民至賣田宅,子女不能供」的政治危局,在劍南道,甚至出現了民眾造反的混亂局面。當時,著名諫臣魏徵、劉泊等都已去世,房玄齡為首席宰相,雖世稱「貞觀良相」,卻素無諍諫之風,好多大臣見太宗一意孤行,也都噤若寒蟬,不言不語。面對這種情況,徐惠以一個後宮弱女子,骨鯁上疏,難能可貴。

《舊唐書·徐惠傳》和《全唐文》全文收錄了徐惠的這篇疏文,新《唐書·徐惠傳》和《資治通鑑》也都給這篇疏文一定的篇幅,可見這篇疏文深為舊史作者所重視。

在勸太宗罷遼東之役時,徐惠寫道:「一夫力耕,卒無數十之獲;一船致損,則傾數百之糧。是猶運有盡之農功,填無窮之巨浪,圖未獲之他眾,喪已成之我軍。」又寫道:「黷武窮兵,先哲所戒。昔秦皇併吞六國,反速危亡之墓;晉武奄有三方,翻成覆敗之業。豈非矜功恃大,棄德而輕邦;圖利忘害,肆情而縱慾。遂使悠悠六合,雖廣不救其亡;嗷嗷黎庶,因弊以成其禍。是知地廣非長安之術,人勞乃易亂之源。」最後,她請求太宗:「布澤流人,矜弊恤乏。減行役之煩,增湛露之惠。」

在勸太宗罷營建之役時,徐惠首先指出太宗晚年在營建方面給國家和百姓帶來的負擔,她寫道:「為政之本,貴在無為。竊見土木之功,不可兼遂。北闕初建,南營翠微,未曾逾時,玉華創製,雖復因山藉水,非無架築之勞,損之又損,頗有功之費。」接著,又從理論上對太宗勞費天下予以批評,她寫道:「有道之君,以逸逸人;無道之君,以樂樂身。」還寫道:「作法於儉,猶恐其奢;作法於奢,何以制後。」最後,她辭真意切地奉勸太宗:「伏願抑志裁心,慎終如始。削輕過以添重德,循今是以替前非。」

徐惠的這篇疏文,論據充分,論證有力,論點鮮明,給日益驕滿的唐太宗敲響了警鐘,同時也給貞觀末年朝廷諍諫乏人的沉悶政治空氣注入了一股活力。太宗覽罷疏文,雖然未能因之改變既定對外政策,卻在營建方面大有收斂。同時,對徐惠的文才大加讚賞,又以其敢於上疏匡弼時政而「優賜甚厚」。

或許是徐惠的骨鯁進諫為房玄齡樹立了榜樣,素無諍諫之風的房玄齡在貞觀二十二年七月臨終之時,突然以「東徵未已,群臣莫敢諫」之故,上書切諫,請求太宗「焚陵波之船,罷應募之眾」。雖然太宗仍未因之改變對外政策,但是,這兩次諫諍,無疑是貞觀二十二年朝廷裡最著名的兩次進諫事件。良妃賢相,令人起敬。

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駕崩,痴情的徐惠追思顧遇之恩,哀慕成疾。她拒絕醫藥,只想去陪伴太宗英靈,臨終之時,告訴所親說:「吾荷顧實深,志在早歿,魂其有靈,待侍園寢,吾之志也。」

永徽元年,徐惠病逝,年僅24歲。噩耗傳出,高宗扼腕嘆息。為了表彰徐惠對唐王朝的忠心和對太宗的純貞感情,高宗特追贈徐惠為太宗賢妃(正一品),葬於昭陵主峰之石室,給予了極其隆厚的飾終之典。

相關焦點

  • 歷史專家:李世民愛徐賢妃勝過武媚娘.
    昨天下午,華商報記者聯繫到陝西師範大學長期從事隋唐史教學、研究的杜文玉教授,杜教授說:「唐太宗時期基本沒有關於武媚娘的記載,只提到過武媚娘初入宮時以美貌著稱。但可以肯定的是,武媚娘的確不受李世民的寵愛。是唐高宗將懷有身孕的她從感業寺帶回宮中,封為昭儀,不久武媚娘生下李治的長子。李治對武氏非常寵愛,而且可以說與日俱增,直達到獨寵境界。所以要說爭寵,是王皇后與蕭淑妃聯手對付武氏。」
  • 姐姐是唐太宗的寵妃,名揚天下;妹妹卻不受高宗寵愛,默默無聞
    關於武則天的電視劇一度非常火爆,大凡這種電視劇都有一個情節,那就是年輕時的武則天被唐太宗封為才人,卻不得寵,因此去請教徐賢妃。其實,徐賢妃在歷史上卻有其人,也確實非常得李世民的喜愛,但在世時並沒有當過賢妃,最高位份是九嬪之中的充容。
  • 歷史上真實的徐賢妃——徐惠
    徐惠即歷史上著名的徐賢妃,徐惠(公元627年―公元650年),湖州長城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嬪。
  • 長門怨——唐·徐惠(徐賢妃)
    長門怨——唐·徐惠(徐賢妃)   舊愛柏梁臺,新寵昭陽殿。守分辭芳輦,含情泣團扇。
  • 與「徐賢妃」張鈞甯 獨處的3小時
    5月15日這天,iLady捉到了單獨與「徐賢妃」單獨相處3個小時的機會哦!恰逢張鈞甯受邀參加夏姿·陳(SHIATZY CHEN)位於成都仁恆置地廣場的全新形象精品店開幕,iLady決定全程追蹤,到底這三小時內都發生什麼呢?統統為你道來~
  • 唐太宗晚年為何寵溺徐惠?為何說愛上皇帝是個悲劇?
    很多人都認為徐惠是唐太宗晚年最愛的女人,我覺得用「愛」不如用「寵」,更為合適。
  • 歷史名人故事:武則天伴唐太宗
    入宮不久,她見到了唐太宗。太宗看她如花似玉,嫵娓可愛,特意賜給一個稱號,叫做「武媚」,人稱「武媚娘」。從此,武則天帶著「武姻娘」的美譽,開始了她的宮廷生涯。由於職責的關係,武則天常常可以見到唐太宗。與當時的其他妃嬪一樣,武則天很想在皇帝面前表現自己。據說有一次,唐太宗在宮女們的簇擁下去看馴馬。那馬是西域的貢品,名叫「獅子豳」,性情剛烈,高大肥逸,誰也不能調教駕馭。
  • 【聖達信盤點】 徐賢妃VS法律系高材生
    《武媚娘傳奇》劇照,女演員張鈞甯扮演「徐賢妃」
  •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的立儲風波,手心手背都是肉,無情最是帝王家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雄主,他年輕時馳騁疆場、建功立業,唐朝開國後因與太子李建成不和,發動玄武門政變,弒兄殺弟,登上帝位,開創「貞觀之治」,將唐朝帶入全盛時期。他的一生波瀾壯闊,威武霸氣,但最使人感慨的卻是他晚年的立儲風波,面臨兒子爭位,他也是英雄氣短,絞盡腦汁。李世民與長孫皇后關係非常好,長孫皇后於貞觀十年去世,李世民以後也沒再立皇后。他們有三個兒子,分別是嫡長子李承乾,嫡次子李泰和第三子李治。
  • 李世民晚年的淫亂生活
    唐太宗李世民始終是皇帝中的楷模,重用賢才,廣施仁政,尤為著名的是善於納諫――這種「從諫如流」的品質,現代高官都不容易具備,何況「家天下」的封建帝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已成為千秋功業的代名詞。李世民,在史冊裡就是光輝燦爛的「正面形象」。「貞觀之治」的強大、繁盛,有口皆碑,有目共睹;可惜,但凡血肉之軀,都有難以逾越的局限性。
  • 長孫皇后去世之前,哭著求皇帝一件事,為何唐太宗果斷拒絕了?
    十三歲嫁給李世民,一直是丈夫的賢內助,陪著他榮辱與共,玄武門之變對於李世民來說,絕對是一生當中最重要的時刻,成則執掌天下,敗則身首異處,長孫皇后親自鼓勵將士,幫助丈夫取得成功。李世民登基後,不僅將她冊封為皇后,還對她敬重有加,賢良淑德的長孫皇后,經常勸說太宗要虛心納諫。
  • 一代賢后:長孫皇后,她為何會得唐太宗如此深愛,只因她值得
    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有著「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唐玄宗與楊貴妃的哀婉的愛情故事;更有著唐太宗與長孫皇后這樣舉案齊眉、相互扶持的動人感情。提及浪漫,我們總是會不可避免地想到愛情。唐太宗李世民,世人對於他的評價總是政績顯著,是一位大有作為的皇帝。以他在政治上的作為,完全稱得上「千古一帝」的稱號。但我們似乎總是把焦點放在了他對於政治、對於國家、對於那一場「玄武事變」,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忽略在他的身後,那個一直陪伴並且給予她支持的女人——長孫皇后。
  • 「 李世民晚年的穢亂生活 」
    唐太宗李世民始終是皇帝中的楷模
  • 對比來看唐太宗的後宮:除了長孫皇后,其他都是工具
    由於各種影視劇的演繹,唐太宗李世民的感情生活為眾多吃瓜群眾所關注,千古一帝好色成性、見一個愛一個似成定論。
  • 唐太宗與侯君集
    第二天,李世民即帝位,是為唐太宗。九月,太宗又封侯君集為潞國公。十月,唐太宗大封功臣,再賜封侯君集食邑一千戶。公元630年11月,唐太宗任命侯君集為兵部尚書,統領全國軍隊,參與朝政決策。 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開國功臣,修建凌煙閣,來陳列由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所繪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侯君集名列第十七位。
  • 海外學者怎麼看唐太宗
    費子智認為唐太宗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唐朝是中國經歷了兩個多世紀的分裂和衰世後,重新走向統一的強大政權,而使這個帝國復活的建築師就是唐太宗。《步輦圖》(局部)費子智煞費苦心地選取唐太宗來研究,其背後的意圖是想通過唐太宗傳記的書寫來展現唐帝國如何化解敵對勢力威脅與分裂勢力的挑戰,進而徹底改變歐洲人對於明清中國腐敗無能的成見。
  • 世界是「賢內助」的!【女人詞典】
    「男主外,女主內」是中國傳統,「賢內助」就是指賢惠能幹的妻子。歷史記載中這個詞很常見,如《宋史·哲宗孟皇后》中有:「宣仁太后語帝曰:『得賢內助,非細事也。』」這裡指太后稱讚孟皇后端莊賢淑,溫婉有致,是賢妻的典範。
  • 寵妃就是個好聽的詞,徐惠一生只是唐太宗後宮的擺設
    從她被列入后妃傳似乎可以把她納入唐太宗寵妃一列,但是結合看她一生,卻又覺得不是那麼回事……徐惠出身東海徐氏,是南朝梁慈源侯徐文整四世孫女,到她這輩,徐家還是詩文鼎盛。據說徐惠五個月說話,四歲讀《論語》等,八歲就自己懂得寫文章了,文章被廣為傳播,才華橫溢的她被徵入唐太宗的後宮,被封五品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