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精神分裂患者的獨白

2020-12-28 騰訊網

先不告訴你我的名字,故事改編自真實我,我的肩膀上有個惡魔,他們總是跟我說,他們評論我責罵我嘲笑我,他們還會彼此爭論,吵架,問我的聲音好大。

大到我聽不見別人說話大到我甚至擔心他們被別人聽到,我常覺得世界很可怕,有人要傷害我,我常覺得有強大的外力在操控我植入思想在我的大腦,我常覺得世界需要我的拯救,我常覺得人們聽得見我在想什麼?

你們知道我在想什麼,對嗎?人們無法理解我說的話,他們告訴我,嗯,有點混亂,我聽不太懂他們說你今天過得好嗎。

我得到了一個漢堡,我說,我感覺漢堡是獅子變成的,某些事情發生了。感覺有兩個人,為什麼要逃走,他們欺負我,你明白的漢堡的身材裡有一隻寵18歲時,我第一次發病去了醫院,醫生說我生了一種心理疾病需要接受治療,但我才沒去呢?我沒有生病呢。

症狀越發嚴重,鄰居議論紛紛,他們說我是瘋子是神經病是精神分裂,甚至認為我會攻擊傷害他們,殊不知我更害怕他們。

我把家門關起了,媽媽很自責,爸爸總在哭泣,他們無助的爭吵,漸漸我不去學校了,我開始躲避人群斷絕朋友遠離這個世界,我把自己關在房間不想與任何人說話,不想做任何事情也無法專心我臉上的表情很少,我常常不停在一個動作很久很久,世界離我很遠,我感覺不到希望與快樂,只剩我自己和我的惡魔。

直到有一天老師來家裡探訪老師告訴爸爸媽媽鼓勵我去看精神科,並幫我們聯絡了精神心理健康的機構,於是我遇見了現在的精神科醫生經過一系列檢查診斷,醫生告訴我,我有時候會聽見不存在的聲音,由與事實相反的信念思考和說話沒有邏輯秩序與社會脫離興趣和動機,減少缺乏會有不適宜的情緒表達和感受難集中注意力,甚至停在奇怪僵直的動作或自言自語是因為我生了一種心理疾病叫做突厥斯挑戰視覺思考和知覺失調。

只是失去了原本該有的平衡,全世界患病的人不到1%,過去思覺失調症被稱為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帶來消極影響,許多人,因為不了解而產生恐懼和邪惡,甚至將他和人格分裂症混餚,所以他現在有一個更好的新名字叫做思覺失調症。

雖然思覺失調症的成因,目前還未完全清楚,可能是基因可能是環境,但就像感冒一樣,若勇敢面對,並接受治療,思覺失調症可以變好,我也可以跟大家一樣正常生活,在醫生的鼓勵下,我接受了生病的事實,並開始長期治療,吃藥是治療的一部分,它使惡魔的聲音減少。

一位心理師教我與人相處溝通,教我分辨真實和面對虛幻教我提升注意力,每周我們家會與心理師會面,心理師也幫助爸媽更了解我,告訴我們怎麼互相扶持。

我回到了學校,而且常到圖書館閱

讀,思覺失調的書,因為我知道,只有更正確的了解疾病,我才不會有錯誤的害怕,現在的我學習著走入世界和人群,我有了朋友是真的朋友。

雖然有時候惡魔的聲音還是會出現,但我學會了分辨,他們應該說我學會了跟我的疾病相處,感謝爸爸媽媽老師醫生心理師還有好多人陪伴我一起面對現在。

我是個說故事的人,樂於和你們分享我自己的故事,明年夏天鳳凰花開,我就要從大學畢業了我的人生會繼續前行,思覺失調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放棄的心放棄了解,放棄自己,只要勇敢面對,且接受治療,思覺失調症的人們可以快樂正常的生活可以愛與被愛。

今天的故事就結束了,希望大家不要對精神患者不要有所歧視。生病乃自然現象,多些包容,多些理解。

我是琦君,一位心理疾病患者,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

相關焦點

  • 精神分裂並非人格分裂?
    每個人有不同的生活和追求,在撲朔迷離的故事背後,其實這11個人都是麥肯?瑞夫的子人格,這些子人格交替控制著他的身體。類似的電影還有《搏擊俱樂部》,講述了重壓之下的白領分裂出了一個強勢領導人格,《一級恐懼》則是一部雙重人格殺人片。但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所屬兩個不同範疇,分裂一詞容易讓二者產生混淆。
  • 人格分裂≠多重人格≠精神分裂
    但是如果我問你,電影裡的主人公所患有的精神疾病究竟是什麼?也許你會不假思索的回答我「人格分裂」或者「精神分裂」這兩個答案,但其實,主人公患有的精神疾病並不是所謂「人格分裂」或「精神分裂」,而是一種名為「多重人格」的疾病。
  • 人格分裂≠多重人格≠精神分裂(下)
    昨天我們跟大家一起聊了聊人格分裂,今天我們來詳細地說一說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
  • 科普丨精神分裂≠人格分裂≠多重人格
    這個時候,因為外界因素對精神層面造成了過大的困擾,人類出於自我防禦機制,就會將事件的記憶和事件所帶來的情感剝離出自己的「意識層面」——也就是說作為人格分裂的患者來講,他將如同「失憶」一般的完全「忘記」事件的全部體驗,以及事件的內容過程,以此來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避免因事件刺激而導致精神層面的痛苦及異常。
  • 精神分裂的早期症狀?
    精神分裂的早期症狀?日常生活中,只要人們提到精神分裂這個詞,基本上都會投來怪異躲避的眼光。那麼這作為一種嚴重的精神障礙,在早期的一些症狀表現中,要儘早去正規的醫院進行診治。比如早期會出現反覆的言語性幻聽,出現思維被插入的情況。還會出現幻覺妄想。
  • 精神分裂症患者應該如何生活?看看一位患者的自述吧!
    我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發病是14歲我今年21歲。我覺得我挺不幸的,在一個小孩子最脆弱最需要成長和學習的階段居然得了這麼一個病。我只記得當時我媽看到了診斷結果和我以後要一直吃的精神類藥品之後開始抱著我痛哭在我們國家對於精神障礙患者的包容度實在是太小了,不但不理解反而還把患者妖魔化,一提起就全都當作是殺人犯之類的角色,但其實大部分的患者通過服藥都能和正常人一樣生活的。
  • DID:人格分裂?多重人格?精神分裂?
    我們經常在電影或小說中見到的「人格分裂」,如一位主角身上出現幾種完全不同的人格的情節——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中其實是指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DID),又稱為多重人格,是一種常見的分離障礙。較早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版本將其命名為「多重人格障礙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MPD),後來才改名為「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 DID具體表現為: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截然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狀態。
  • 重症精神分裂患者被家人用鐵鏈囚禁 傷痕累累
    原來,他是一名重症精神分裂患者。為了防止他犯病時惹事,家人只有無奈地把他鎖住。  3月1日,河南省精神病院實施的「解鎖工程」幫他打開了囚禁鎖鏈。  A  「解鎖工程」助貧困精神病患者得救  3月1日下午,記者隨河南省精神病院醫務人員,到衛輝市孫杏村鄉張武店村見到了龍龍。
  • 盤點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的那些電影
    【三】 《精神病患者》:一部精分片的範本【四】 《致命ID》:分裂、分裂、還是TMD分裂【八】《美麗心靈》:力挽狂瀾的力量這是一部根據同名傳記改編的電影,主人公約翰-福布斯-納什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他以驚人的毅力和天分克服了精神幻覺,在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領域獲得突破,並與其他兩位此領域的專家一同斬獲了1994
  • 《禁閉島》,一位精神病人的內心獨白
    由於電影的主角是一位「精神病」,所以當整個電影的邏輯按照這位「精神病」的思想軌跡來發展時,便讓第一次接觸這部電影的觀眾感覺到不知所云,似是而非。順便提一下,這部電影是我個人覺得萊昂納多演得最精彩,最完美的一部電影。萊昂納多飾演的是電影的主角,一名聯邦執法官泰德,他和他的搭檔查克被派到禁閉島上來執行任務,調查一位失蹤的女精神病犯人。禁閉島上關押的都是精神病犯人。
  • 「他」究竟是人格分裂還是精神分裂?
    ↓↓↓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在醫學上對應的分別是精神分裂症和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這其實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這兩者都屬於精神障礙。  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也就是人格分裂,其實是一種人格障礙,「分裂」的是人格,患者所表現出的每一個人格都是穩定、完整、擁有各自思考模式和記憶。
  • 精神分裂患者到底有多可怕,遇到了一定要遠離?
    精神患者的情緒,他的整個人的這種情感的體驗情感的這方面的一些和我們正常人完全不一樣了,我們正常人,其實每個人都是都是言行一致的嗎,我們的想法,我們的感受啊,我們的行動都是一致的,比如說今天你要去出去買彩票,突然中了這個一個億的大獎,你會開心不開心好假如有一個人,他中了1億的彩票之後
  • 心理知識 人格分裂、多重人格、精神分裂之間的區別和聯繫
    但是如果我問你,電影裡的主人公所患有的精神疾病究竟是什麼?也許你會不假思索的回答我「人格分裂」或者「精神分裂」這兩個答案,但其實,主人公患有的精神疾病並不是所謂「人格分裂」或「精神分裂」,而是一種名為「多重人格」的疾病。
  • 「推薦」闡釋精神病、精神分裂的十部電影
    以下推薦十部電影裡的主人公有精神分裂的,有失憶的,有雙重人格的,也有變態犯罪的……總之,當這些人的內心被用電影的形式講述出來時,你會發現,那個世界是如此的奇幻、豐富、神秘、陰暗……而這些內心的東西,沒準在你我的夢裡、腦海裡,都有!
  • 那些看完忍不住懷疑人生的精神分裂電影
    single的前18年一直妄圖分裂一個妹紙出來和自己談戀愛,失敗Orz...個人第一次主講電影沙龍的主題是「精分小能手養成計劃」,啊摔...入選標準:在某個精神分裂分類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為一部電影,至少得好看吧,不然怎麼讓人懷疑人生。開始碼電影,前方高能預警,極度燒腦,謹慎mark!
  • 上海治療精神分裂排名
    核心提示:上海新科腦康醫院自成立以來,從如何保障全國精神疾病患者都能在家門口順利看上名醫入手,把「看名醫難」的問題放到首要位置來對待。一直努力構建一個與上海經濟實力相適應的醫療資源體系。及時的引入名醫資源,為上海的精神疾病患者解決健康問題提供強力的保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精神分裂50年,竟然被吃好了,食物的力量太強大了
    這些都是精神分裂的症狀,精神分裂症患者被認為是瘋子,癲子,他們沒有生活自理能力,沒有工作能力。隨著社會越來越多元化、複雜,環境和飲食的影響,精神分裂患者越來越多。針對精神分裂,目前還沒有特別好的辦法,主要是使用抗精神病藥物來治療的方法。但是,效果不是很明顯,可以短時間控制,但是長時間可能惡化。
  • 精神分裂患者的情愛吶喊!一部讓人上癮又焦慮的意識流小眾佳片
    描繪一位因為嚴重心理問題而誘發精神分裂的女孩的故事。《永恆美人》的主線故事並不複雜,但為了表現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狀態,導演克雷格·羅伯茲選擇了很多非常規的敘事和剪輯方式。 幾秒前還是觀眾熟悉的敘事視角,下一秒就可能毫無預警地進入到角色的內心描繪中,現實與幻想,外界與內心的界限模糊,依靠剪輯和場景設置的變化,把人物的精神世界與現實世界進行拼接、連通,將人性的欲望與殘酷的真相混合成一瓶苦藥。仰頭痛飲,憶苦思甜。
  • 精神分裂患者的情愛吶喊!一部讓人上癮又焦慮的意識流小眾佳片
    描繪一位因為嚴重心理問題而誘發精神分裂的女孩的故事。《永恆美人》的主線故事並不複雜,但為了表現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狀態,導演克雷格·羅伯茲選擇了很多非常規的敘事和剪輯方式。物品作為入口,剪輯則負責鋪路,幫助我們在影片中,遊走於人心與現實之間,看透瘋癲與分裂的本質與成因
  • 停止發瘋:我們該如何應對精神分裂
    相比之下,這些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確信,只要在正確的時間進行正確的治療,許多患者都可以過上相當正常的生活。這種治療方法基於一個簡單的問題,這個問題顛覆了科學家們對精神分裂症的認知:如果精神分裂最具破壞性的症狀——即那些吞噬了格倫的人格並摧毀了他的生活的症狀真的可以預防,一切會不會有所不同?在其他國家,這種方法正在以精神科醫生們從未想像過的方式改變著人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