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的夏天,不是搖滾的夏天,中國搖滾還會死而復生嗎?

2020-09-05 Eva和膠片的故事

樂夏的主題是樂隊,並不是搖滾。或者因為搖滾已經成為一種標榜自我的符號。所以每天就叫囂著,搖滾,搖滾,搖滾。一個綜藝節目是無法表達搖滾內核的,並且往往滾圈兒喜歡說真話的大哥大嬸兒們,還可能因為一句話招來網絡暴力。在這個網絡時代,存活真的不容易!

雖然不是搖滾的夏天,但也有搖滾樂隊,今兒就想聊聊這兩支相愛相殺的搖滾樂隊。



達達樂隊

預告中看到有達達,激動壞了!《南方》、《Song F》、《等待》在MP3和蝦米收藏歌單必須存在。記得大學畢業那時候,在校園裡走著,聽到一哥們高唱達達的歌,瞬間,那哥們在小編心中的樣子變得可愛起來。樂夏中《南方》和《Song F》的現場,Eva和很多樂隊一樣,就是感動,就是想哭。

現在想來,這應該就是一種「死而復生」的激動吧!

時代的變化,迅速的像一記猛拳,不等神經元的反饋,就已經打來!往往我們都鼻青臉腫的。可是達達,就像樂夏的宣傳片中說的一樣——少年歸來。他們帶著那種沒有被時光所消磨的真誠歸來,每一個樂隊成員都是如此,他們之間的情感也是如此的真摯。這也是達達歌聲中依舊帶著感動的原因吧,直擊人心。

也不知道為什麼,大家覺得「樂隊的夏天」就是「搖滾的夏天」。所以節目中總是喜歡說這不搖滾,那不搖滾的。港真!不懂搖滾就不要隨便BB!誰說搖滾就是那種逮住看不慣,就罵要兩句!?國外搖滾不太懂,中國搖滾的精神不是隨意的評斷他人,而是真實!還有老崔講的三個「自」,自然,自由,自信!是對這個世界的一切有思考,並有愛的!下面就講最愛的木馬!


木馬樂隊

《如果真的恨一個人,那就是我自己》在那個叛逆的年代,從一首歌的歌名愛上了木馬!木馬的性格很鮮明,在小時候,特別適合拿來炫耀自己想表達的特立獨行。樂夏節目中大篇幅講述了粉絲拯救樂隊的故事,但木馬已經不是那個木馬了……

一支樂隊從默默無聞到逐漸受到大家的喜歡,並不是一個人的原因。樂隊是每位成員靈魂的集合,缺一不可!木馬就是如此!那種冷峻、批判性、自省、孤傲、暗黑、格格不入的風格是樂隊所有成員帶來的!在《後來》的後半部,木馬最牛逼的鼓手胡湖歸來!讓《後來》更加輝煌耀眼!就是靈魂更有力量的感覺!每次看後來的演繹,都是一身雞皮疙瘩!

《舞步》就不提了吧。在這個時代,我們都只能心領神會,不能直言表白。因為有太多事我們不能說,說了文章也down掉了。



中國搖滾最輝煌的時代!

今兒特意看了《魔巖三傑+唐朝:中國搖滾樂勢力演唱會》,感受那種被點燃的感覺。中國搖滾一直都在追求由內而外的力量,中國搖滾最耀眼奪目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這也是我在看樂夏的一種感受,野孩子代表著過去一代的音樂人,他們追求精神的契合。在那次違規的操作後,很多人說他們端著。其實不是端著,只是追求不同罷了。就如中國搖滾最輝煌時期的樂隊一樣,那是內在的迸發。是的,新時代的樂手技術強、品味高,但可以看到追求的是一種自我的展示和突破,而對這個世界的影響是很有限的,可能因為年輕吧。

看著不同時代樂手的碰撞,很無奈,但這就是現實,畢竟我們都是狂熱分子罷了。

相關焦點

  • 樂隊的夏天不是搖滾的夏天,搖滾樂隊不代表地下貧窮
    很驚奇都2200還有人理解的搖滾樂就是狂與燥,更可悲的是在樂夏2節目中還有人認為搖滾樂隊只應該活在地下與貧困中。那就讓我們分別說說這些理解的不同。,最早筆者接觸的是羅大佑的鹿港小鎮,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歌曲中「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中的「臺北」一詞在當時過於敏感,遭到臺灣審查部門反對並勒令修改。
  • 中國搖滾毀在《樂隊的夏天》手上?
    有的人還在看《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有的人發現《明日之子》第四季開始樂隊選秀也循聲而去,在這個逐漸恢復正常娛樂的夏天,許多人都選擇了觀賞樂隊表演這種看起來很「燥」的方式。 不管是面孔、野孩子那樣的元祖級中國樂隊,還是來自兩岸三地更年輕一代的樂隊們,在如今這個已被各式經濟浪潮席捲了一輪又一輪的時代,他們只能選擇先變成現實主義者,思考自己如何過活,而後才敢談理想。《樂隊的夏天》,就等同於一塊臺階,化身現實主義者的樂手們都爭相在那上面留下自己的腳印。
  • 中國搖滾毀在《樂隊的夏天》手上?
    有的人還在看《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有的人發現《明日之子》第四季開始樂隊選秀也循聲而去,在這個逐漸恢復正常娛樂的夏天,許多人都選擇了觀賞樂隊表演這種看起來很「燥」的方式。這樣一來,更多「野蠻生長」的樂隊只會更加的邊緣化。圖源@新浪當然了,這樣的論調有點太絕對,也很理想化(儘管理想主義應當曾經是中國搖滾精神的一部分)。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開錄:樂隊綜藝與死灰復燃的中國搖滾
    據說,《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已經開錄了,後海大鯊魚已經確定參加樂夏2,這讓很多搖滾樂迷再次提起了興致。畢竟,去年一個《樂隊的夏天》,可是搖滾圈頭一位的大事。▲崔健那一天,崔健為中國搖滾埋下了一顆種子。 這場史無前例的搖滾盛宴,被很多人認為是中國搖滾的巔峰。能不能被超越我們暫且不提,但當時的中國搖滾確實輝煌。 然而這種輝煌並沒能持續多久。1996年,何勇在工體參加「流行音樂20年」晚會的表演,演唱了一曲《姑娘漂亮》。 那一晚,他在臺上瘋狂地扭動、跳躍,甚至跳到鋼琴上嘶吼,並喊出了一句:「李素麗,你漂亮嗎?」
  • 中國樂隊的夏天,搖滾的冬天
    之前我們提到過即將上線的綜藝《樂隊的夏天》將從31支中國樂隊中
  • 中國搖滾的隱秘往事:樂隊的夏天來了嗎?
    封面上,樂隊三人穿著80年代的衣服,站在古舊的大柵欄古街上,一派復古氣息。而「龍虎人丹」 也是一味古老的藥。這張專輯掀起了一場國貨懷舊風潮,大家開始在網際網路上懷念那些八十年代用過的東西:海鷗相機、回力膠鞋、永久自行車.....  最近,愛奇藝上看了一檔節目《樂隊的夏天》。他們請了31支樂隊,號稱要評出其中的TOP 5。
  • 樂隊的夏天2:再一次搖滾的夏天
    被疫情壓抑的人們迎來了難得的解放,這個夏天的娛樂圈也正逢災後的小解放。愛奇藝的節目《樂隊的夏天2》正式上檔。比較大力度關注港臺流行樂的鄙人,由於對樂隊並不是太感冒,所以並沒過多關注第一季,只看到朋友圈無數經紀人朋友在轉發,偶爾點點讚,但今年的《樂隊的夏天》讓朋友圈裡許多潛水的樂評人變得相當活躍。在上篇關於《隱秘的角落》的文章裡曾提過一些獨立樂隊,說到獨立樂隊,不得不提到一個地方——浙江杭州萬塘路的酒球會。
  • 樂隊的夏天2:再一次搖滾的夏天
    被疫情壓抑的人們迎來了難得的解放,這個夏天的娛樂圈也正逢災後的小解放。愛奇藝的節目《樂隊的夏天2》正式上檔。比較大力度關注港臺流行樂的鄙人,由於對樂隊並不是太感冒,所以並沒過多關注第一季,只看到朋友圈無數經紀人朋友在轉發,偶爾點點讚,但今年的《樂隊的夏天》讓朋友圈裡許多潛水的樂評人變得相當活躍。
  • 樂隊的夏天2:在中國搖滾樂隊史窺見一角
    比起第一季的播出五期出圈,《樂隊的夏天》(以下簡稱為樂夏2)在第二季一開播便用刷屏級的影響力證明了強勢回歸的底氣。很顯然,我們正在看見這個世界沉默卻強大的語言: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對於《樂夏2》而言,在2020年夏天即將進入尾聲時才姍姍來遲拉開帷幕的自己,之前經歷的一切比以往所有時刻都顯得困難。
  • 樂隊的夏天 | 搖滾樂隊與時裝的變遷
    30年過去了,在今年的夏天之前,搖滾似乎沉寂了很久。  今年6月,一檔橫空出世的綜藝《樂隊的夏天》將搖滾樂隊重新帶回大眾視野,打開了一代人青春的記憶,關於搖滾樂隊黃金時代的記憶,賺足了大家的熱淚和話題。
  • 《樂隊的夏天》:這個夏天,搖滾不死,昔日的情懷能否重新燃起?
    在這個燥熱的夏天,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再次火熱登場,本季參加初選的名單中老牌隊伍成為了亮點,比如野孩子、達達樂隊、水木年華。 所以在當年的環境下,大家會認為只有你睡過馬路、橋洞,口袋空空、窮苦潦倒,你才會痛苦掙扎,才能去玩搖滾,你才夠underground。 認為白舉綱是一個歌手,有流量,有作品,有粉絲,明明身處舒適圈,怎麼能去理解搖滾的苦痛。 搖滾從來都不是提倡體驗痛苦,而是去追求平等和自由。
  • 《樂隊的夏天》「消費」情懷:揭穿了中年搖滾樂隊不可避免的尷尬
    事實上,從第二季節目播出的開始,有關那些名聲在外的搖滾「老炮」們到底是不是名副其實的業界領軍人物,很多對於搖滾樂不熟悉的網友和觀眾已經畫上了大大的問號。本季《樂隊的夏天》的賽制相比於上季最大的調整,就是在賽制的設計上把所有33支參賽樂隊分成三組進行初賽。
  • 《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五條人贏得了這個夏天,可搖滾樂隊們並沒有
    原因很簡單作為一名搖滾樂迷,如果在《樂隊的夏天》開播之前說「我不太喜歡五條人的歌」,那麼大家不會對你抱有什麼懷疑。可如果時至今日還有人表達自己不喜歡五條人的話,仿佛就已經喪失了一種政治正確。仔細想想,這件事甚至有些蹊蹺和詭異。
  • 《樂隊的夏天 第一季》搖滾下去
    去年暑假《樂隊的夏天》熱播的時候,熙哥在追,我並不看。我之前明確說過,那麼多音樂類型中,最討厭搖滾樂,因為太吵。一群人在臺上亂叫,不知道唱的啥,他們是瘋子!但自我寒假回來,無意之間也開始刷《樂隊的夏天》,三天刷完。以前不懂得搖滾樂,不知道他們在幹嘛,一群奇裝異服的人,一群腦子有點不太正常的人,看了之後才知道,之前我所認為的確實也是搖滾樂,但是只是搖滾的表面,並不是搖滾的內核。
  • 《樂隊的夏天2》丨關於搖滾、樂隊曾經的事兒
    看了新一期《樂隊的夏天2》,當樂隊的音樂人感慨於家人對玩樂隊的不支持,甚至自己也不敢同家人講這件事;我只想大概梳理一下關於搖滾、樂隊的一些曾經和過往!在強烈的節奏感染下,心如同打開了一扇門,接受了一種叫自由氣息的擁抱;在此之後搖滾音樂及樂隊,也開始了在中國大地的生根發芽!崔健的《一無所有》象一把鑰匙,讓搖滾音樂正式華麗登場。代表著才華、激情和吶喊的搖滾精神一下子點燃了壓抑已久的渴望,在劇烈的暄鬧裡象是衝破牢籠的洪水猛獸,剛烈、勇猛的一發不可收拾!
  • 「樂隊的夏天」中國搖滾歷經三十年,樂隊引領獨立音樂破曉時
    愛奇藝本身就有打造小眾音樂綜藝的成功經驗,《中國有嘻哈》的成功,讓愛奇藝在操刀《樂隊的夏天》時更顯遊刃有餘。新褲子的樂隊核心彭磊說道:「節目不是片面地把樂隊晾在那裡,而是很立體地把樂隊所有的東西都挖掘出來了,讓大家對這些人物感興趣,對他們的音樂感興趣。」搖滾樂在目前或許還是屬於小眾的文化,可搖滾精神卻是普世的,以舞臺呈現為節目立根之本為主,樂隊趣聞為輔增加觀賞性,作為一檔綜藝節目,《樂夏》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
  • 跟著樂隊的夏天學穿衣:這個夏天 因搖滾而火熱!
    真是萬萬沒想到,我這個萬年不追星、不懂搖滾的人,這個夏天會被《樂隊的夏天》這檔豆瓣評分8.7的搖滾綜藝承包!自從綜藝開播,我時常都會情不自禁地哼起「那平淡如水的生活,因你而火熱」~《生活因你而火熱》、《親愛的,我想做你女朋友》,這些樂隊一句句的把歌詞從熱血的舞臺唱進了我們的心,31支樂隊的互相角逐,燃點不要太多!
  • 大張偉在《樂隊的夏天》扯掉現在中國搖滾圈最後的遮羞布
    看完第二季《樂隊的夏天》第四期,總有些意難平。還不例外《樂隊的夏天》除了樂隊的精彩之外,還有「專業樂評人」的爭議比這個節目本身更有意思。超級樂迷大張偉老師居然撤掉了現在中國搖滾圈最後的遮羞布。在談話中,可以看出大張偉老師對白舉綱認同和其音樂態度的承認,意想不到白舉綱還在組樂隊玩搖滾。
  • 大張偉在《樂隊的夏天》扯掉現在中國搖滾圈最後的遮羞布
    看完第二季《樂隊的夏天》第四期,總有些意難平。還不例外《樂隊的夏天》除了樂隊的精彩之外,還有「專業樂評人」的爭議比這個節目本身更有意思。超級樂迷大張偉老師居然撤掉了現在中國搖滾圈最後的遮羞布。這期的爭議這要來源於白舉綱的「白日夢症候群」樂隊表演完的爭議。 在「白日夢症候群」樂隊表演完之後,大張偉老師有聊到和白舉綱錄綜藝節目時聊音樂的事。
  • 小眾文化互動大眾 《樂隊的夏天》以「樂隊」的名義點燃觀眾對搖滾...
    原標題:小眾文化互動大眾,《樂隊的夏天》以「樂隊」的名義,點燃觀眾對搖滾的熱情半島記者 王悅這個盛夏,「樂隊」成為關鍵詞。《樂隊的夏天》C位出道,喚醒了許多人對於搖滾的熱情,不僅給觀眾科普了音樂名詞,還讓大家認識了眾多樂隊,在話題之外也引發了很多思考。一檔優質的音綜不僅僅在於呈現的音樂風格,質感內涵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