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 2020年9月1日 第3版
黃麗麗(左一)與團隊成員檢查獼猴桃潰瘍病防治情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供圖
淅淅夏秋雨中,近在眼前雲霧中的秦嶺就像一幅巨大的水墨畫,青山含黛。
「今年掛果園80多畝,預計產量至少10萬斤。」在秦嶺北麓山腳下的陝西眉縣湯峪鎮,正陽有機獼猴桃園生態山莊合作社理事長楊乃乾樂呵呵地說。
該合作社種植了120多畝有機獼猴桃。
但在三年前,楊乃乾卻笑不出來。因獼猴桃潰瘍病在他的園子裡大面積發生,他剪枝毀樹,欲哭無淚。
防控「奇異果」潰瘍病大暴發
被譽為「水果之王」的獼猴桃,在國外被稱為「奇異果」。
「2009年,眉縣剛要鼓起勁發展獼猴桃,潰瘍病大暴發,群眾流著淚鋸枝砍樹,全縣都恐慌了。」眉縣果業中心副主任趙英傑回憶當時的情形仍心有餘悸,「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以下簡稱西農)植物保護學院教授黃麗麗等20多位專家的研究、指導下,潰瘍病防治效果逐年提升,發病率大幅下降。」
目前,眉縣獼猴桃潰瘍病防治效果達到了85%以上,發病株率控制在3%以下。「有了西農專家們指導,我們給果農做病害培訓也有了底氣。」趙英傑說。
「在黃教授的指導下,我把潰瘍病防住了。群眾都說潰瘍病是『癌症』,現在我不怕了。」楊乃乾大聲說著,眼眶泛紅。
同在湯峪鎮的豆家河村有一個獼猴桃專業合作社,其種植面積達到1000多畝。十年前,這裡就開始進行獼猴桃潰瘍病綜合防治技術試驗與示範。當下,豆家河的獼猴桃園子是碧葉遮天蔽日,架下碩果纍纍。
「一年四季,黃教授帶我們走遍了眉縣的村村寨寨。」眉縣農技中心副主任朱歲層介紹,潰瘍病出現後,黃麗麗根據獼猴桃樹生長的關鍵節點,經常來眉縣果園採樣。「有一年秋天,由於下雨泥濘,黃教授的一隻鞋子陷在泥地裡,一抬腳,鞋子底與面分了『家』,最後我買來一雙拖鞋才救了急。」
「開花前開花後全樹噴藥2次防控花腐和葉斑,採果後至落葉前用藥液噴淋或塗刷樹幹2次。」提到獼猴桃潰瘍病綠色防控技術的核心——「兩前兩後」,眉縣奇峰果業技術員祁生榮脫口而出。
他說,黃麗麗教的方法重在預防,實踐證明效果很好,「我有信心把潰瘍病治好。」9月底10月初,又將進入潰瘍病防控關鍵期,已經64歲的祁生榮成了大忙人,請他去指導的省內外求助簡訊和電話不斷。
論文寫在30萬畝獼猴桃園裡
「西農專家為眉縣獼猴桃產業發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眉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黃文哲說,西農在眉縣建立了獼猴桃試驗示範站,從品種選育、栽培管理技術到病害防控等,提供了全方位的科技支撐,專家們隨叫隨到,和很多群眾都成了親人。
目前,眉縣獼猴桃種植面積超過了30萬畝,佔到耕地面積的85%,獼猴桃產業成了眉縣人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
「眉縣獼猴桃產業這樣大規模健康發展,黃麗麗團隊的保駕護航功不可沒。」黃文哲說,黃麗麗團隊幫助他們解決了獼猴桃潰瘍病防治難題,將研究論文寫在了眉縣獼猴桃的果園裡。
「防控獼猴桃潰瘍病對周至縣果農來說就是最大的福利。」周至縣副縣長周訓良認為,為了示範推廣潰瘍病防治新技術,黃麗麗團隊成員在田間地頭舉辦培訓班、錄製電視片,甚至還上抖音,「我們就需要這樣的農業科學家」。
產業需求驅動科學研究
陝西省植物保護工作總站站長範東晟介紹,獼猴桃潰瘍病綠色防控技術得到了眉縣和周至果農的認可,目前,該技術的試驗示範點在陝西省獼猴桃種植區域星羅棋布。從蘋果樹腐爛病到獼猴桃潰瘍病,陝西果業的重大病害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是產業需求驅動了我們的科學研究。」面對大家的認同、讚譽,黃麗麗說,果農們遇到困難,有的打電話求助,有的帶著病害樣本找到辦公室來,「作為植物保護專家,我們也是坐不住」。
到底是什麼病菌在危害?如何來防治?怎麼做既能綠色無害又不影響群眾農事安排?科技方法如何凝練才能通俗易懂?十多年來,不論是蘋果樹腐爛病研究還是獼猴桃潰瘍病研究,黃麗麗團隊成員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下果園、採樣本、做試驗、搞示範,幾乎沒停歇。
「把最困難的事情留給我們科技工作者,把最簡單的方法教給果農。」黃麗麗表示,果樹病害防控要做到診斷精準、用藥精準、時間精準。十多年來,為了研究獼猴桃潰瘍病,黃麗麗迎來送往幾任眉縣和周至果業局、植保站領導,至今手機裡還有好幾個果農微信群。
「失去社會價值的科學研究,也達不到教書育人的目的。雖然很辛苦,但也很欣慰。」黃麗麗如是說。
原文連結: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0/8/357430.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