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世上多薄情,而他筆下的那些花兒依舊熱烈

2020-12-27 合一書畫舍

梵谷文森特的一生:作為畫商短暫而失敗的開始、不光彩的神職經歷、迷惘的福音傳道使命、偶然的雜誌插畫工作,以及最後短暫絢爛的畫家生涯。

他的一生,創作了數目龐大的作品,但卻不被家人、朋友或債主的櫥窗、閣樓或客房接納。

他的一生看多了人世間寡情的樣子,但是狂熱的心火依舊沒有熄滅。他筆下濃重的墨彩,他筆下肆意的揮灑,都顯示了他的桀驁不馴、極具爆發力的性情。

在那個時代的很多人看來,文森特也許是個「異類」——一個愛在風車前折騰的堂吉訶德式的怪人。但是仔細看他筆下的那些花花草草,便會發現,那是一片美好的景色,也是一個人心底深處的暖意。

1888年《玻璃杯中的一枝杏仁花》局部

1888年《粉色桃花樹》

1888年《盛開的杏樹》

1888年《花開滿原野》

1888年或1889年《向日葵》

1888年《阿爾花園》

1889年《丁香》

1889年《玫瑰》

1889年《鳶尾花》

1890年《盛開的杏樹》

1890年《蝴蝶和罌粟花》

1890年《野玫瑰》

1890年《玫瑰》

1890年《靜物粉紅玫瑰花瓶》

1890年《花瓶與花》

至愛梵谷!

朝書夕畫,恬淡人生。

喜歡關注,雅俗共賞!

相關焦點

  • 賞名畫:綻放、熱烈和孤獨的金黃色,梵谷與他的向日葵們
    而對於梵谷來說,就是他筆下的那些最顯眼的金黃色的向日葵們。相信大多數朋友都欣賞過梵谷的向日葵,但是大家知道嗎?梵谷並不是只畫了一幅向日葵,事實上梵谷前前後後大概畫了11張向日葵。只不過這些作品長得實在是很像,如果不把它們放在一起比較的話,真的很容易記混。其實小編發現梵谷是很喜歡將各種各樣的花作為創作的題材的,在小編的印象中梵谷就畫過鳶尾、畫過罌粟、畫過桃花和杏花。
  • 耗時8年的《摯愛梵谷》電影,太美了!值得我們重溫無數遍
    《麥田鴉群》《瓦茲教堂》我想如果梵谷還在,他在畫畫之餘做起了導演,他拍的作品肯定美出天際!真想變成畫中的小人,體會梵谷筆下那動人的世界……繁星點點的夜晚殷紅的花兒,恍若燃燒的火焰雲捲雲舒,籠罩著薄薄紫煙映在梵谷湛藍色的雙眸色彩幻化萬千黎明的田野,琥珀色的麥穗和那飽受風霜的臉
  • 伊朗插畫家筆下的梵谷日常,用最悲傷的表情講最溫暖的故事
    受梵谷作品和故事的影響啟發,他非常熱衷於用梵谷的風格、色彩來創作漫畫。他喜歡觀看所有和梵谷有關的書籍和電影,想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傳播梵谷,因此就有了這組展現梵谷生活的漫畫作品。伊朗插畫家筆下的梵谷日常伊朗插畫家筆下的梵谷日常伊朗插畫家筆下的梵谷日常伊朗插畫家筆下的梵谷日常伊朗插畫家筆下的梵谷日常伊朗插畫家筆下的梵谷日常伊朗插畫家筆下的梵谷日常伊朗插畫家筆下的梵谷日常伊朗插畫家筆下的梵谷日常伊朗插畫家筆下的梵谷日常伊朗插畫家筆下的梵谷日常
  • 他被生下來,他畫畫,他死去(《至愛梵谷》影評,附梵谷生平和畫作)
    跟梵谷很要好的嘉舍醫生可以說是跟梵谷是完全相反的人。嘉舍醫生社經地位高,住豪宅,但他後悔自己沒有反抗父親的勇氣而被逼著成為了醫生。梵谷一無所有,他人生只有畫畫,但他活的專注而炙烈。我常常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成為怎樣的人。現代總是會羨慕嘉舍醫生那樣的生活,但梵谷那樣的人能在百年後還被世人記住就是因為這樣的人少見。他努力的活著,死後可以跟上帝說,我覺得我努力了,我努力的當人類。
  • 世上最懂得色彩的人,梵谷的星夜三部曲,美得讓人心醉
    有人說梵谷是瘋的,他畫的星星是轉動的,月亮 是扭曲的,柏樹張牙舞爪,他筆下的黑夜氣氛恐怖,像要把人吞沒。他畫的星夜,有很多人看著是不舒服的。自己割了自己耳朵的人,朝自己胸口扣動扳機的人,看到的世界才能是那個樣子,也只有他才能表現出那種猙獰,別人搞不來,他的畫也因此有了別樣的價值。
  • 那些花兒 ——致荒木經惟的一封信
    全世界的花兒都夢想去東京旅行。老去的花兒將它們的兒女打扮一番,高價買下一張機票,來到東京,企圖得到荒木先生的青睞。就像海明威和畢卡索來到巴黎,企圖獲得成功。於是那些幸運的花兒得到垂青,就像一些青澀的少女偶遇了藝術大師,與他們相愛。生下孩子,老去,被拋棄,孤獨的老年,最後寫一本和大師的傳記,一生都鑲嵌著一種藍紫色的辛酸的光芒。
  • 一首寫給梵谷的歌,和一間梵谷的房間
    而是因為,我壓根就沒有準備多一首外文歌曲啊!但最後,我還是硬著頭皮唱了一首《Vincent》。那個迷惘的梵谷、痛苦的梵谷、熱愛太陽的梵谷、渴望被愛的梵谷,統統都暴露在他筆下濃烈得刺眼的色彩裡。而這種根植於天才血液中的孤獨,註定他綻放到極致之後不是黯淡就是死亡,所以梵谷最終也只能選擇在麥田裡用一把左輪手槍毀滅了自己。
  • 梵谷生日當天,他的畫在荷蘭博物館被盜了……
    提奧是有經驗的畫商,曾多次勸哥哥轉變畫風,給他寄去名畫家的作品,希望他從中學習細膩的手法,並讓畫面多一些色彩。,並瘋狂愛上顏色熱烈的表現手法。 在無數封信裡,他樂此不疲地給弟弟講述自己對色彩的理解,陶醉地描述著自己看到的和筆下在畫的色彩。
  • 用一生守護梵谷的人,除了提奧,還有這個「無名女人」
    他親眼看見他筆下那些璀璨的橘色田野,流動的雲潮星河迎接著來往觀眾的讚嘆。他們都說,梵谷是最偉大的藝術家。這齣自《神秘博士》的一幕曾讓多少人動容?然而這一切只是劇中美好的幻想,梵谷仍然是那個生前只賣出一張畫的潦倒畫家。但有一個女人,曾為了讓他的藝術走向世界傾盡一生。
  • 梵谷筆下那幅「盛開的杏花」,COSWICK設計師賦予了它新的生命!
    1890年,《盛開的杏花》這幅畫是梵谷送給他心愛的侄兒VicentWillem出生的賀禮。杏花,春天裡最早開花的果樹,它向人間預告新生命的開始。在COSWICK設計師眼中,春天就是梵谷筆下那幅盛開的杏花,充滿希望...
  • 梵谷奶奶:古稀之年,畫筆下的向日葵依然熾熱耀眼
    梵谷留給世人最知名的畫作有《星月夜》、自畫像系列以及向日葵系列等,梵谷的向日葵讓我們看到燃燒著的太陽和永遠不肯屈服的自由。 其實,在中國也有一位被稱為"梵谷奶奶"的畫家,她出生於20世紀40年代,雖然70多歲才開始拿起畫筆,卻被人們稱之為"中國農村的梵谷"。
  • 司馬缸說|梵谷畫作疫情期間被盜!他和它都經歷了什麼?
    >梵谷的「鐵粉」想以一番大動靜提醒世人勿忘他?扒一扒文森特的情史 和他那些著名的作品一樣文森特·梵谷的感情豐沛、熾熱小缸搞不懂他追過多少對象但愛情對他來說就只有據稱畫中左2者,也和文森特有過一段感情刻骨銘心的感情多以悲劇告終《春天花園》的創作時期正是他的內心備受煎熬之際1883年,梵谷回到荷蘭紐恩繪畫之餘還過起了啃老的生活
  • 六萬多張畫,組成被嫌棄的梵谷的一生《至愛梵谷·星空之謎》
    發現梵谷弟弟已經在梵谷去世的六個月後離世,於是約瑟夫被迫走上了尋找梵谷生活軌跡的旅程,並試圖一步步揭開梵谷死亡真相,電影中梵谷生前的點點滴滴都由他過往的畫作中的人物講述,這是對梵谷藝術作品的致敬,也是對梵谷的肯定。
  • 梵谷167歲生日畫丟了,人們迷戀他的色彩,執著追隨他的紅黃藍
    就在本周,阿姆斯特丹附近的拉倫辛格博物館內梵谷作品《春天花園》被盜。這件梵谷創作於1884年的作品,描繪了他當時居住的尼嫩鎮(Nuenen)的花園,根據資料顯示,當時梵谷的父親被任命為小教區的牧師,梵谷就和父母共同居住在該教區,他還在冬天粉刷花園。
  • 梵谷:痛苦便是人生,逆境中畫出的杏花,不再有向日葵的熱烈奔放
    剛知道梵谷的時候,畫家、落魄、精神錯亂,將這幾樣聯繫在一起,難免會覺得他的畫應該是陰暗而扭曲的,但真正看到他的畫的時候,真的會不由來地深陷其中。有很多人認為梵谷的靈感來源於他的狂躁和精神錯亂,梵谷對此很憤怒,他在給弟弟寫信的時候,說道:「你完全應該知道,我絕不是那樣畫畫的。」他還說「我畫的畫是一個精密的計算」。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承載梵谷瞬間的激情和永恆的感動
    ——文森特·梵·高《至愛梵谷·星空之謎》是一部史無前例的為紀念梵谷製作的油畫動畫電影。電影由真人拍攝後,再由125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耗時6年多,模仿梵谷的筆觸手工繪製約65000幅畫,每秒過12個畫面製作而來。電影除了在製作手法上令人驚嘆,更讓人感到親切動人的是,畫面中很多場景和鏡頭基於梵谷的100多幅畫作。
  • 藝術星河——燃燒的摯愛,回味梵谷的那些經典畫作(上)
    2020年7月29日,正逢梵谷逝世130周年。讓我們一起細細回味梵谷這位藝術大家的經典作品,紀念他不朽的藝術之光,感受那燃燒的靈魂與筆觸間不息的生命力。梵谷自己稱這幅畫是"表現主義的誕生"。梵谷早期接觸社會下層,對勞動者的貧寒生活感觸頗深。這幅畫,充分反映了他的社會道德感。他在給弟弟提奧的信中曾寫道:"我想強調,這些在燈下吃土豆的人,就是用他們這雙伸向盤子的手挖掘土地的。因此,這幅作品描述的是體力勞動者,以及他們怎樣老老實實地掙得自己的食物。"
  • 音樂|樸樹《那些花兒》那些人兒,你們都還好嗎?
    時間用他溫柔的大手,包裹著曾經年輕的花兒們,在他們最美的年紀給予他們充足的養分,時間一到,又呼喚一陣大風,將他們吹向各個角落,或許他們老了,凋零了,時間卻也不再溫柔了,他早已將他的大手,遞給了新一批年輕的花兒。一直懷念高中和同桌沒被捅破的愛情。
  • 耗時近7年,他們為梵谷畫了一部電影
    毫無疑問,這樣一部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影片,是對藝術家梵谷的一次致敬。/梵谷和他的800多封信梵谷的一生短暫而傳奇。他生前窮困潦倒,默默無聞,唯一賣出去的畫作——《紅色的葡萄園》(The Red Vineyard),價格也區區400法郎。在去世多年後,他的作品被持續拍出天價,名聲大噪。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
    他曾做過傳教士,28歲「高齡」才決定投身繪畫事業;在8年的創作生涯裡一直鬱郁不得志,只賣出一幅作品;8年創作了800多部作品,死前一直不被認可甚至被誤解非議,但他對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永遠保持著熱愛,通過他的畫作就能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