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與《大魚海棠》,怎麼感覺有點兒像?

2021-02-14 時尚芭莎藝術


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和《大魚海棠》宣傳海報

去年備受期待的兩部動畫電影《大魚海棠》和《你的名字》在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這兩部影片無論從取材、立意以及畫風,都有著太多的相似,也有著諸多差異。文化同源,但在發展過程中的趨向不同。

一部是歷經12年創作,背負著"國漫崛起"新勢力的《大魚海棠》;另外一部是由日本導演新海誠與宮崎駿動畫團隊部分成員共同執導的日本純愛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們像!也不像!

對待死亡的不同態度

《大魚海棠》的故事講的是海棠花生長的少女椿為報恩而努力復活人類男孩「鯤」的靈魂,在本是天神的湫幫助下與彼此糾纏的命運鬥爭的故事。

它代表的是中國人的傳統思維。中國人面對死亡,往往認為生命是輪迴的,生命的規律也是按照這樣的方式在不斷地周而復始。

劇中鯤為救椿喪失性命,椿為償還就去找靈婆換命。救鯤的代價是用一半命喚醒鯤,從此性命相連,同生同亡,但萬萬沒想到後面還有一個以命抵命的湫。「我會化作人間的風雨,陪在你身邊。」也蘊含了佛教因果輪迴的意味。

《你的名字》作品講述了男女高中生在夢中相遇的幻想故事。不同的故事背景卻有相同的情節橋段。當電影中的男女主角面臨生死的時候,他們的想法是不同的。

《你的名字》代表了日本人對於死亡的看法。當劇中男主角瀧發現與自己交換靈魂的女孩三葉死亡的時候,他去到了祭壇喝下口嚼酒,希望可以時間倒流,阻止災難的發生,拯救三葉的生命。

事實上電影中也為劇情設置了一個美好的結局,瀧的願望成真了,他真的救回了三葉,甚至拯救了更多的人。可以說,日本人的文化更多的是拯救、是行動。或許他們信奉神靈,但更希望可以與死亡抗爭。換句話說,日本人是在搏鬥,而不僅僅是在幻想中永生。


儘管在藝術作品中,人們往往是命運的犧牲者,而從來不是自己的主人。人們通常會受到現實的壓力和既定規則的束縛,這也是常常出現在日本動畫電影藝術中的鮮明特點。「忠於自己」不是日本的格言,而「按期待去行動」才是正確的做法。

純愛題材反映現世

「人生是一場旅程,而這個旅程很短。因此,不妨大膽一些,去愛一個人、去攀一座山、去追一個夢……」《大魚海棠》的愛情是從相遇、相守到永久。


而《你的名字》中的愛情是「斷舍離」的,「重要的人、不能忘記的人、不想忘記的人。你,是誰?」突出因時間和空間產生的「失去」與「思念」,這是日式美學所擅長的。



在這兩部動畫影片的背後,是一種中國人與日本人對待愛情態度的不同。無論是為了迎合觀眾還是出於內心,《大魚海棠》描繪的是一段三角虐戀。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就像註定好的,第三個人無論如何努力最終也只是配角。

《你的名字》,男女主人公隔著3年的時空交錯,從未見過彼此,卻心靈相通。或許在日本文化中嚮往一份純粹的愛情,不摻雜人性的缺點,可以打破局限、可以上天入地、甚至可以讓時光倒流。

這還要追溯到日本社會的面貌,除看這類的故事,很多人會被虐心的「純愛」所震撼,生性善感的日本人對人生有一份悲觀的認同。

自古至今,寂滅與美走到一起,哀感與美感不期而遇,純愛既是生命加上青春,更是死或傷加上頹廢。正如同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帶給人們蕩滌心靈的清新之美;《春琴抄》中備受摧殘的愛情。

在藝術作品中的青年男女之間純真唯美卻又傷感悽婉的愛戀,映射了一種近乎執著的信仰,也體現了日本國民性中的「向善」情節。《你的名字》中出現的櫻花散落的鏡頭,也體現日本國民對於櫻花品行的欣賞。

這種強烈的「物哀」審美意識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一種轉瞬即逝的瞬間感受。對於注重內心感受的日本人來說,物哀意識滲透到感情世界,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災難心理


在日本的藝術與文學中,似乎有一個永恆的主旋律,就是圍繞災難展開。即便是唯美純粹的愛情故事,也往往要放在一個悲慘的現實場景中訴說。

地震、海嘯、分離,一直到《你的名字》中彗星撞擊地球導致女主角的死亡,讓男女主角天各一方,也因此展開後續的故事。那麼,災難心理也是植根於日本文化中的極其鮮明的特色。


日本的自然環境可以被概括為國土狹小、環境惡劣、資源匱乏、災害橫行,基於這種自然生存環境所帶來的壓力,危機意識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是無所不在。

然而,面對災難的日本人並非消極與失望的,在藝術作品中的他們竭盡全力想要反映人類的意識能夠戰勝困難。這其中體現了一種堅毅的、永恆的信念和希望,而這種希望是用無數的苦難與絕望砌成的。


當然這種災難意識與災難心理也變成一種程式化的套路,在日本的動漫電影中經常見到,這是一種對於自然力量的畏懼。但是不得不說,日本人本身可能也很糾結。

這種心理是即害怕又想反抗,但是又迫於一種無能為力,這種複雜的情感就化成電影中百轉千回的拯救、抗爭、希望與失望。


在《大魚海棠》中也有類似的悲劇情節設置,但這樣的情節更是出於文學或藝術作品的需要,而並非國民心中的恐懼。


環境暗示

《你的名字》中高樓林立的東京與綠樹蔭蔭的鄉下小鎮形成鮮明的對比,男主瀧厭倦城市生活,而女主三葉嚮往都市的生活。因此,她也百般努力為了離開落後的小鎮,去大城市看看,故事始終在這兩個環境之下切換。

自然這個物象也不僅僅只是單純的場景,它更加代表的是善良單純的人物性格,日本人喜歡用自然的形象來表達個人的情感。




然而,日本人對於自然的態度,不只是取決於「愛」的事情,因為有些許的痕跡顯示對於它所釋放的無可預測的力量。懷著深邃的恐懼,美好是一種表象,更是一種對於災難的暗示,所謂越美好的生活,當災難不期而至,失望與痛苦就更加強烈。

《大魚海棠》的情景設置較為單一,主要就是神族與人的世界,環境設置與人物性格的關聯不大,但是具有中國民俗的傳統特色。

日本人崇尚自然,他們崇尚自然的生活環境,衣食住行,甚至是家中的院子都被他們布置成一片獨有的自然風光。這與《大魚海棠》中的客家民俗住宅不同,中國人講故事講究歷史傳承,而日本人更加喜歡自然流露。


票房因素

從票房情況來看,《大魚海棠》歷經12年的創作,融合中國的歷史元素。推敲了12年,就憑這一點也應該遠勝《你的名字》,一部IP並不十分新奇的小眾動漫電影。


然而事情並非如此,隨著《你的名字》在中國票房大賣,也從中看出,中國與日本的觀眾無論從文化角度還是審美要素都有著驚奇的相似之處。

或許因為是日本抓住了現代化文化急流的方向,在日本的電影中更加關切:我們是誰?為什麼我們和其他人如此不同?為了思考這些問題,他們用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去思考。

對於日本電影和有著刻板思想的日本人,傳統的電影套路、純粹的理想愛情,也反映出他們對待生活的是矛盾而憧憬的。日本人渴望通過電影、電視、音樂等媒介輸出一種陽光、開朗、積極、樂觀的心態。

在影片中的他們既渴望親近自然,又嚮往忙碌繁忙的都市生活;他們即被理想束縛,又渴望靈魂解放。

《你的名字》只是日本人理想與生活的局部寫照,不能用它來窺見全貌。但是電影的幻想,這個奇異的世界,是現實的平行面,更確切的說是現實的翻轉面,它猶如鏡中的反射一樣短暫又觸摸不著。

通過與國漫《大魚海棠》的對比,我們似乎也能看到儘管文化同源背景下,日本與中國文化還是有著很多細枝末節方面的諸多差異,而這也是民族的理念與信仰的不同造成的結果。


精彩回顧:

每個大導演心中,都有一位偶像藝術家!

暴虐淫威,他寧死不屈,一沾酒色,竟氣節全無?

繪畫與攝影這對「姐弟戀」的愛恨情仇!

[編輯、文/李姍]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大魚海棠》:法國人怎麼看?
    然而,褒貶不一的評價並沒有影響它票房一路飄紅,面對這部引領中國票房的動畫電影,我們來看看法國小夥伴們都是怎麼看的吧?《大魚海棠》引領中國票房這是一項長期的計劃,大魚海棠的主創梁旋和張春在2004年製作正片之前就發布了預告片。12年間籌集資金與支持,他們最終找到了令人滿意的合作夥伴影業巨頭光線影業,使得這部作品有了穩定製作的保證。
  • 《大魚海棠》為何評價兩極分化?理性分析《大魚海棠》的得與失
    之後,《大魚海棠》又獲得了安納西提名、金雞獎最佳美術片提名、第五屆「十大華語電影」、動漫金龍獎、達佩斯國際動畫電影節最佳動畫長片獎等等獎項。單從票房成績和獲獎記錄來看,《大魚海棠》應該是一部合格的國漫,怎麼也和「爛片」扯不上關係,但是豆瓣6.9分的評分,以及鋪天蓋地的罵聲讓《大魚海棠》口碑直接下跌。那麼《大魚海棠》為什麼評價會如此兩極分化?
  • 《大魚海棠》排雷
    他太想講一個中國畫風的奇情奇緣故事,他認為在大海和大魚身上找到某種靈感,所以他對人物和世界觀這樣最基本的故事元素毫無興趣,而在個人感覺和所謂創意上浪費了太多時間。所以,《大魚海棠》裡的人物比紙片都還要單薄,每一次選擇和每一個行為之後,都缺乏必要的動機。所有的人物都在為「偉大的劇情」服務,變成了導演手中毫無生氣的木偶道具。於是,人物看起來就是在為了作死而死作。
  • 《大魚海棠》: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每一條大魚都會遇見他的海棠
    記得當初第一次看到《大魚海棠》的海報時,第一感覺就是滿滿的中國風、畫面很唯美,讓我對整部電影的呈現開始充滿期待,上映那天跟朋友去看了,果然沒有讓我失望,電影中角色的名字、細節都是滿滿的中國元素,電影裡很多鏡頭的呈現,不禁讓我們驚呼:就是那個傳說!
  • 如果《大魚海棠2》回歸,你希望有怎樣的結局?
    奇幻動畫電影《大魚海棠》的故事源於中國傳統文化,於2016年7月8日上映,影片人物臺詞深刻而有內涵,其悲劇情節更是深深地打動了觀眾。在當年,影片一上映就就獲得很高的注度,觀眾們看過之後都倍感驚喜,更為國產的動漫作品而到驕傲。
  • 《大魚海棠》距離神作,只差……
    不論技術,單看劇情,《大魚海棠》的故事並沒有講好。既然有很多人喜歡拿《大魚海棠》和《千與千尋》作比較,叔就來講一講,《大魚海棠》比《千與千尋》到底差在哪裡。雖然叔很喜歡《大魚海棠》的畫面和音樂,還是被中二劇情和瓊瑤臺詞重重一擊。
  • 《大魚·海棠》——背後的「鯤」與「椿」
    筆者不希望在這裡肆意留下個人看法,畢竟《大魚·海棠》是大家的,好壞自然由大家去評判。但評判之前,請你認真的、親自去電影院看看這部電影,不僅僅因為「口說無憑、眼見為實」,更因為它值得一看。電影本身所講述的故事,相信大家早有耳聞,不再贅述。筆者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故事之外的故事,創作《大魚海棠》的故事。
  • 對不起,「大魚海棠」我給不了高分
    這些很中國的名字,僅僅是簡單的符號,而且是你所能想到最弱的符號。大多數存在的意義僅僅為了提升逼格,告訴觀眾:我是中國人。所以,搞清楚《大魚海棠》就是一部講青春期初戀的電影後,我就不提,椿有讓海棠花開的魔力,可能象徵著少女生理心理的成熟。
  • 嚴肅討論《天氣之子》是否「毀三觀」:它離《大魚海棠》有多遠?
    這種種跡象表明,它已經不再可能掀起3年前經由《你的名字》引爆的日漫觀影熱潮,而對於某些感性的動漫迷來說,興許他們也還會感慨出此般說辭:原本以為《你名》只是開始,結果它已然是新海誠的巔峰。
  • 愛是自私還是無私,當你面對選擇時,是像《大魚海棠》的椿還是湫
    在《莊子·逍遙遊》中曾寫到,「上古有大椿者,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楸」,而到了《大魚海棠》不如說是「上古有大椿者,八千歲為鯤,八千歲為湫」,椿因為自己的關係害死了人間善良的鯤,又讓湫也為她而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椿可以說是相當自私的一個人了。
  • 從《大魚》到《大魚海棠》看懂的人都有故事,聽歌的人都有心事!
    為了更好地把握歌曲,理解歌詞的內涵,去看了動畫電影《大魚海棠》。其實我這一把的年紀,能安靜地看一場電影的時候,都鮮有了,更別說去看什麼動畫片了,沒想到一看之下,卻被深深吸引。這部電影用《莊子逍遙遊》為主線開篇,打開一重又一重的境界,每一重的開啟都驚天動地,盪氣迴腸,有犧牲,有代價,但無怨無悔。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女二男椿.醌.湫之間的虐戀情緣。
  • 大魚海棠竟然超越了宮崎駿?
    大魚海棠我們再來看《大魚海棠》不得不說,這是近些年國產動畫電影裡的優秀作品,海天連成一片的畫面,暗藍色的海天,穿梭其中紅色的大魚,坐在電影院裡看這部電影,實在是一種享受。哈爾的移動城堡這部電影的情節其實幾句話就能說清楚:從前有個族群,他們是神手底下打雜的,這群打雜的裡有個姑娘叫小花(椿就是山茶花),去人間玩的時候不小心害死了一個打魚的小哥哥,於是小花痛定思痛,將小哥哥復活成了一條魚,並為了養活這條魚
  • 大魚海棠:真的只是一場夢造就了大魚海棠嗎?
    大魚海棠是近期國內有名的動畫片,談不上動漫,可隨著他的上映,收視率破了動漫的收視率,火爆全國,深受大家喜歡。大魚海棠的來歷也頗為神奇,據說是製片人在一次睡覺時夢見:在天空與人類世界的大海相連的海洋深處,生活著掌管著人類世界萬物運行規律的「其他人」。居住在「神之圍樓」裡的女孩「椿」,十六歲生日那天變作一條海豚到人間巡禮,被大海中的一張網困住,一個人類男孩因為救她而落入深海死去。
  • 原來大魚海棠真正結局是這麼悲涼,遠比電影院看到的還要讓人難過
    在2016年7月的時候,有一部宣稱準備了12年的動漫電影《大魚海棠》即將上映。這部電影的預告片播出的時候,立刻受到了廣大觀眾們的關注和青睞。原因無它,只因為預告片裡的印象曲《大魚》實在太好聽了。相信很多人應該都和小編一樣,從聽到《大魚》的第一刻起,就沉醉進去了。周深大大的海妖音,簡直就是天籟之音。那旋律,就像本該就是這樣的,渾然天成毫無痕跡。
  • 27個細節讓你看懂「大魚海棠」
    私以為不少人可能都沒看懂《大魚》,就和之前的我一樣。《大魚》官微這兩天發了一組27張的細節海報,我的感覺如下所說:光顧著感動掉眼淚了,完全沒發現有那麼多的細節伏筆,不過也不能怪我眼神不好,有的細節不知道的話可能刷十遍都不一定能看到!人物和劇情先從這些細節來梳理一下讓很多人都糾結的人物和劇情吧。
  • 《大魚海棠》與《大魚》與周深與郭沁
    「 海浪無聲將夜幕深深淹沒,漫過天空盡頭的角落,大魚在夢境的縫隙裡遊過凝望你沉睡的輪廓。」這首來自於周深與郭沁合唱的一首歌曲《大魚》,有機會的話可以聽一下,在如此浮躁紙醉金迷的世俗社會,充斥滿了快餐文化和口水文藝的時代,能有一首歌唱靈魂的清流也是幸哉,相信它不會被抖音快手之類的無聊形式所玷汙,所淹沒,因為有生命和靈魂的東西會擁有傲世的光環。
  • 《大魚海棠》與《大魚》與周深與郭沁
    「 海浪無聲將夜幕深深淹沒,漫過天空盡頭的角落,大魚在夢境的縫隙裡遊過凝望你沉睡的輪廓。」這首來自於周深與郭沁合唱的一首歌曲《大魚》,有機會的話可以聽一下,在如此浮躁紙醉金迷的世俗社會,充斥滿了快餐文化和口水文藝的時代,能有一首歌唱靈魂的清流也是幸哉,相信它不會被抖音快手之類的無聊形式所玷汙,所淹沒,因為有生命和靈魂的東西會擁有傲世的光環。
  • 是《大魚海棠》太爛,還是你沒用心看?
    《大魚海棠》屬於前者,12年,青春祭。在這12年裡,多少人來了又去,多少紅塵起了又停,在無數個人是物非的日子,幸好還有高冷的彼岸天和《大魚海棠》讓人追悼,像白先勇書寫《青春念想》一般,好讓我們溫柔地與時光告別。
  • 《大魚海棠》的片名,詮釋了整個故事,海棠花花語註定悲傷
    隨著《大魚海棠》這部國漫的問世,讓眾人驚豔,尤其是在國外,他們對待中國古典文化相當有興趣,在2017年,成功獲得15屆布達佩斯國際動畫電影節最佳動畫長片獎,從而名動一時。不過你知道嗎?《大魚海棠》的分數,在國內看來,居然比國外要低很多!其原因就是女主椿的感情問題。其實在大魚海棠裡面,女主之所以一生坎坷,製作組早已「劇透」啦,整部影片的名字,就是她的花語。
  • 大魚海棠|這碗熬了12年的魚湯,有點餿
    這種感覺該怎麼形容?大概就像,有一頓你期待了12年的鮮美魚湯,雖然被用漂亮的白玉碗端了上來,內裡卻還是餿的。跳票,抄襲,灑狗血……這些到底都是咋回事兒?撇開別的不談,客觀來講,在滿分十分的標準之下,《大魚海棠》的畫面和音樂還是可以達到八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