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隨著今年作品公布,「銀髮川柳」又在網上熱傳。
川柳,是日本一種特殊體裁的打油詩。第1屆徵稿活動始於2001年,至今已經舉辦了20屆。因為是面向老年人的活動,所以叫「銀髮川柳」。
寫詩的老人們大多是描述自己的生活,生動的細節展現出淡淡的自嘲,些許落寞之餘又有著心境上的通透,讓人讀出別樣的況味。
「旅遊觀光/比起看風景/更關心廁所在哪裡。」
「逗貓棒/揮得太慢/被貓嫌棄了一臉。」
「家庭和睦的秘訣/保持社交距離。」
但即便如此,他們內心還是溫暖又可愛的:
「嘴上說生無可戀了/地震來了/跑得比誰都快。」
日本紀錄片裡說:孜孜不倦,不緊不慢,人生果實。/《人生果實》
另一邊廂,中國的銀髮族則在網絡變得活躍起來。
《QuestMobile2020銀髮經濟洞察報告》顯示,銀髮人群在全國總人口中佔比達到1/3,其中網民人數超過1億,而且2020年5月的用戶增速高於全體網民,同比為14.4% ,成為移動網民的重要增量。
和人們慣有的印象不同,銀髮族似乎逐漸活出了另一種精彩。
「當代魯班」?
常規劇本有了新走向
退休,帶孫子,六十多歲的王德文過上了順理成章的老年生活。年紀大了,加上面對現代化工藝的衝擊,這個老木匠卸下了自己謀生的擔子,和老伴一起從山東搬到了廣西,和兒子一家住在一起。
但是這個老頭似乎又有點不一般。為了讓孫子和同村的孩子一樣玩上撥浪鼓,王德文當即鋸下兩截竹子做出了竹製撥浪鼓,看孫子玩得高興,老爺子親手又做了許多獨一無二的木質玩具,比如小船,還有可以動的手搖泡泡機、跳躍木袋鼠、木頭人、小豬佩奇……
童年的這片「江山」,是爺爺親手為孫兒打下的。
真正讓他火出圈的是一條製作魯班凳的視頻。在片子裡,一塊木頭經過鋸、刨光、磨、鑽、鑿、摳、上漆、打蠟等多道工序,變成「不靠釘子或膠水」卻能靈活組合的凳子。
魯班凳顯示了阿木爺爺作為民間高手的功力。
通過鏡頭,老爺子精湛的技術被傳播到了國內外。木拱橋、魯班鎖、世博會中國館小模型等,展現了榫卯等中國傳統木藝。由此,他有了更為大家熟知的名字:阿木爺爺。
木工講求的是精密和準確,「阿木爺爺」憑著多年的功力,讓每個木構件都嚴絲合縫,組合得巧妙無比。這樣的技藝在YouTube、西瓜視頻等海內外平臺上獲得千萬級的播放量,國外有超過4000萬人觀看點讚,全網的單個話題總曝光量3億+,「阿木爺爺」火了。
在村子和小家庭之外,既定的劇情有了不一樣的發展。現在,「阿木爺爺」成為了兒子視頻創作事業上的好夥伴,他說,要讓心愛的老木藝通過片子「傳下去」。
老炮的底氣,不同凡響
人稱「大爺」的鄭秀生和「二伯」孫立新都是北京知名飯店的總廚,經手過許多次國宴。
鄭秀生曾獲亞洲華人名廚首腦峰會「最高貢獻獎」、全國勞動模範,孫立新是京津冀唯一三國徽烹飪大師,九七亞洲烹飪大廚榜首,兩個人最近都被聘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崇禮菜單計劃任務總顧問。
這麼兩個大師級人物,開始以「老飯骨」的組合在網上教別人做菜。從大廚變成視頻創作人,鄭秀生覺得開心:
「我們想法很簡單,弘揚愛美食、做美食、闔家享美食的精神內涵。鼓勵年輕人回歸家庭,在快節奏的當下,靜下心,跟家人、好友、愛人一起探尋幸福生活的真諦,把中國傳統美食文化更廣泛的傳下去。」
幾十年沉澱下的厚底子,讓他倆顯得格外遊刃有餘,底氣十足。國宴獅子頭、大煮乾絲、響油鱔糊、拆燴魚頭、紅燒馬鞍橋、蟹黃魚翅是鄭秀生的拿手菜,大家熟知的藍莓山藥是孫立新的發明——過往的歲月給了「老飯骨」一種獨特的自信和魅力。
時間,成就好的火候。
鄭秀生說:
「為重要的人做飯,就不能偷懶兒。
比如獅子頭,肉要軟糯,就要斷筋,有的廚師為了省事兒,用雙刀,可雙手用力不均,會剁不斷。我只用單刀。
這些,都是我學徒的時候師父教的,有些老規矩,不能變。」
「老飯骨」對規矩的堅守,包括阿木爺爺對傳統技藝的熱愛,讓人看到他們身上除了拿得出手的資歷,還保留著一份難得的經典做派。
他們在這個時代不緊不慢、享受而專注地做著一件事情。這些「老炮」的存在,讓我們可以尋根溯源,看到一些事情的來處,甚至通過他們,看見自己的歸處——原來這可以是老去的樣子。
電影裡最老的實習生,出色靠譜。/《實習生》
銀髮族的一百種活法
活在當下,既是過去的延續,也開啟了更多可能。對於「訴爺」來說,人生就是不斷擁抱變化,轉換身份的歷程:
他自幼練習鋼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鋼琴專業。畢業後,他待過交響樂團,開過模特公司,打保齡球進了國家隊,寫的電影劇本還獲得了「夏衍杯」。
「我就曾經動腦筋自己想過,我這一輩子,要不要就局限在88個鋼琴琴鍵上,實際上內心有一個聲音告訴我,最好再去看看其他的東西。
我60歲就一把年紀了嗎?誰說60歲就不能做網紅了。
我一直覺得人生沒有什麼敢不敢的,只是在於你是不是勇於去嘗試。不管別人,反正我這個人,一輩子我都要永立潮頭。」
「訴爺」說他最喜歡看網友的留言,網友說他是有魅力的白髮少年,他說大家叫他帥哥也沒錯,他確實挺帥的。
內心年輕的「訴爺」,還在不斷嘗試新的事物。在他創作的視頻裡,鋼琴以一種變例在網絡流傳。
旋律伴隨利落的指法,有一種風雅。
通過西瓜視頻,銀髮族們有了新的身份「視頻創作人」。「訴爺」在平臺上的粉絲已經有254萬,「阿木爺爺」有289萬,「老飯骨」則是898萬。
我們每個人,都在生活中尋找著安身立命的位置,一個新身份,可以讓人得體而且自如地活著。從為兒孫而活的「沉默的大多數」,變成充分表達自我的視頻創作人,當代的銀髮族有了不錯的新選項。孤獨得到緩解,他們不再畫地為牢,開始接觸甚至擁抱這個社會,找到更強的存在感。
受到年輕人的追捧,銀髮族被重新認識,與此同時,孤獨的老手藝、珍貴的傳統也在全新的視角下,得到了更好的傳承。和這樣的銀髮族相遇,也是我們的小確幸。
變老,是自然會經歷的事情。一個成熟的社會,可以讓每個人選擇體面而精彩地活著。銀髮族通過視頻創作續寫自己的故事,年齡終歸是種狀態,而不必意味著障礙。
[1] 《QuestMobile2020銀髮經濟洞察報告》
[2] 《金句頻出的日本「銀髮川柳」大賽又來了,今年有什麼新鮮段子嗎》|如見閱讀
[3] 《最全銀髮川柳:笑中有淚的老年自嘲》|春樹養老
[4] 《老爺子的新活法,60歲一樣可以當網紅,人生隨時可以重啟》|西瓜視頻
[5] 《阿木爺爺:63歲網紅的中國功夫》|真實故事計劃
下載西瓜視頻
觀看更多視頻創作人的內容
點亮對生活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