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有些歌手可以不背歌詞,因為臺下的粉絲從演唱會開始就沒閉過嘴,即使你麥克風在手,也架不住他們人多勢眾。
隨著電視劇《想見你》的熱播,伍佰的《LAST DANCE》再次引起網友關注。有人翻出伍佰大哥演唱會上給粉絲「伴奏」的視頻也莫名登上熱搜。伍佰大哥本人隨即在微博發文回應:「這不是事實,我有唱!」
通過視頻,網友們重拾昔日歡聚一堂,還花錢去演唱會「唱K」,讓偶像「伴奏」的氛圍。
不得不說,都是參加演唱會,人家伍佰聽那麼多人大合唱不光沒花錢,還掙了不少錢。
但粉絲們又是為什麼這麼喜歡花錢去演唱會給偶像大合唱呢?
part.1很多演唱會現場都十分熱鬧,歌迷在臺下大聲尖叫、唱歌、和偶像互動更是常見畫面,不過粉絲們嗨翻全場的心理各有不同。
人有失手馬有失蹄,歌手也有忘詞的時候,這時候就能看出誰是真愛粉。韓國女團 MAMAMOO 現場演唱忘詞時,臺下粉絲就會大聲幫唱,儼然是行走的人肉提詞器,然而和偶像忘詞才張嘴相助的幫唱比起來,很多粉絲從頭跟到尾的大合唱才是用心良苦。
在某期《脫口秀大會》上,李誕就爆了自己公司編導的料,該編導是五月天阿信的粉絲,每次演唱會都會在現場大聲唱歌。大家都以為她是由於情緒過於激動,才會大聲唱歌,但該編導解釋:「我是怕阿信跑調被聽出來。」
當然像伍佰大哥這種業務水平,忘詞、跑調是不可能的,但歌迷就是會忍不住跟著一起唱,歌就是這樣一種極具感染力的東西。
part.2除了伍佰大哥這種專業歌手,我們身邊有人唱歌時(不跑調為前提),我們也會忍不住一起附和,就像馬看到其它奔跑的馬就要一起奔跑,狼聽到遠方的狼嚎就要一起嚎叫一樣自然。
人類的本質是複讀機,復讀智慧、文明及歌曲。但是!想要成為令人耳熟能 詳 唱的歌曲並不容易,只有神曲才有「繞梁三日而不絕」的魔力。
神曲能在人腦中自動單曲循環,被研究人員稱為耳蟲效應。一聽上頭,再聽發愁,因為忘不掉......
人的大腦背公式、散文、演講稿那麼費勁,記起神曲倒是手到擒來,別人起個頭,咱們能唱一大段,神曲如同無心插而成蔭的柳。而公式、散文、演講稿永遠是你有心栽而不開的花。
為啥神曲不用刻意記,耳蟲效應有一種解釋,神曲就是為迎合人類大腦記憶功能而創作的,所以人類的大腦就是容易記住神曲。很多業內人士對神曲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難忘神曲也是有創作方法的:
動感強+簡單
國家大劇院藝術普及部負責人方禮君從樂理角度解釋了神曲的「養成」方式,相比複雜的四三拍舞曲,四四拍或者四二拍的節奏律動感更強且簡單,更容易成為神曲。
周而復始
辛辛那提大學的市場學教授詹姆斯・凱拉瑞斯統計了「耳蟲」歌曲排行榜,發現高居排行榜前列的歌曲除了節奏感強,音樂的主題周而復始地循環播放。
英國雷丁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畢曼的研究也發現,「耳蟲」旋律通常是是音樂中的一段,其中33%「周而復始」的是副歌部分,27%是歌曲的其他部分,還有28%是整首歌曲的重複。
才華
當然,神曲最重要的還是朗朗上口的作詞及傳唱度高的編曲。
神曲好記,卻不一定要唱出來,很多人都是在心中默默跟唱,但身處演唱會的人就不得不開口了。
part.3我們知道蝗蟲是一種大量扎堆就暴走的昆蟲,人類其實也是。相信大家身邊有些朋友是那種平日裡羞澀、拘謹的性格,但一參加較為瘋狂的集體活動,就會瞬間變得異常活躍、奔放。
尤其在演唱會這種摩肩接踵的狂躁場合,能讓平時在人前連話都不願多說的人,跟著明星引吭高歌,甚至蓋過明星。這種情況就像散居蝗蟲看到群居蝗蟲會變身一樣。
我們人類就是這麼和諧的動物,特別喜歡隨大溜。所以當多數人站起來,我們也站起來;當多數人鼓掌的時候,我們也隨之鼓掌;當所有人背對電梯門站著,我們也會默默「保持隊形」。
隨大溜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好事,畢竟個體顯得太異常不是好事,與群體行為不一致就是異常。相信壹讀君,為了隨大溜,不止唱歌,其它奇怪的事你都願意跟著做。心理學將這種現象稱為「去個性化」。
演唱會就是這樣一種「去個性化」場所。當一個人身處演唱會現場,他的個人意識會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群體精神(Gemeingeist或group spirit)。
群體精神是什麼?群體精神是讓彼此嫉妒的競爭對手彼此產生認同感,化敵為友的紐帶。弗洛伊德曾經用偶像和粉絲的關係解釋了群體精神的含義:
當一群婦女和少女都痴迷地愛著同一位偶像時,每個人都會嫉妒他人,但當她們意識到粉絲群體人數眾多,不可能分得她們想要的愛時,便放棄了這種嫉妒心,並聯合為一個群體而行動,並用群體行動對她們崇拜的偶像表示敬意,還會開心地分享偶像的相關信息。這就是群體精神的力量。
原先的競爭對手,通過對同一偶像相似的愛而成功地把自己和他人關聯,並互相認同,還會產生一種集體歸宿感,並受群體精神影響。
受「去個性化」影響,能讓一個原本害羞、膽小、孤僻的人「變身」,不由自主地融入「瘋狂」的歌迷集體,在演唱會結束後,平靜下來的人可能會驚訝於自己的表現,並找到自己性格中開朗、奔放的一面!了解自己不為人知,甚至不為己知的一面。
「去個性化」對個人的影響大多是有益的,可以緩解壓力、調節情緒,甚至可以改變性格。但我們還要看看「去個性化」的另一面。
由於「去個性化」會使個體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能力下降,有時會產生很負面的影響。
「去個性化」可以讓害羞的人在演唱會上尖叫、大聲唱歌,也能讓紳士秒變足球流氓。
就像最近引起公憤的「227事件」,肖戰粉絲們因不滿AO3網站上一部同人作品,就發動了「去個性化」技能,舉報了AO3整個網站,並順手把貼吧、B站、LOFTRE舉報一圈,這一舉動幾乎得罪了「全世界」。
「全世界」也有各路群體,於是來自「全世界」的各路群體也本著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原則,發動「去個性化」技能——抵制肖戰。由肖戰主演的電視劇《陳情令》豆瓣評分已經從之前的8.2分掉到了7.9分。
「去個性化」也是一柄雙刃劍,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
好在不是所有人都揮得動這把劍。
這篇文章來自輕幽默、有情趣、懂得多、會寵粉的壹讀。
這個世界上經常有些大家一直好奇但從未深究的問題,比如:
人死了,社交帳號怎麼辦?
為什麼裝過屎的碗沒人要,卻有人喜歡吃肥腸?
男人的胸,除了分正反面還有什麼用?
為什麼我們一到年底就想要年終獎?
為什麼每逢高考常下雨?
不過我們中的大部分人,對這些疑問都一閃而過。壹讀君們不一樣,他們對世界保持著高度的好奇心,活躍在生活、社會、文化、歷史、娛樂、科技等各個領域。
你曾經靈光乍現對這個世界產生的疑問,他們都能幫你解答。
他們可男可女、時男時女、非男非女(性別成迷)。他們自稱壹讀君,粉絲們經常「愛稱」他們一度君、遺毒軍、異讀君、異肚菌……等等能想到的各種變形體。
他們是一群寵粉狂魔。
每周六早的周末考欄目,他們會和粉絲們討論時下最新鮮的社會話題,並且選出粉絲上牆並送上禮物,禮物包括但不限於:熱門書籍、話劇票、文創用品、還可能有各種好吃的。
原標題:《為什麼大家喜歡花錢去伍佰的演唱會上唱歌?》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