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嶺自治縣崗烏鎮谷目村支書龍玉恆:帶領村民讓綠水青山成了『綠色...

2020-12-26 天眼新聞

魚兒池中跳,紅桃掛枝頭……走進關嶺自治縣崗烏鎮谷目村,一個個生態農業產業項目拔地而起,釋放著生態系效益和經濟效益。然而在幾年前,這裡還是山路狹窄,坡高林深,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貧困山村。

 

這一切,離不開關嶺自治縣崗烏鎮谷目村支書龍玉恆的努力。

 

受石漠化影響,種植玉米是谷目村村民長期以來單一的經濟收入來源,經濟效益低,全村百分之七十的土地撂荒,許多村民選擇外出打工,龍玉恆就是其中的一位。經過在外打拼十餘載,龍玉恆實現了年收入近20萬元,正在他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一個電話改變了他的計劃。

 

他接到了父親和村幹部的電話邀請,希望他回村帶領廣大村民發展產業、擺脫貧困、共同致富。想起家鄉的山山水水和鄉情,經過再三思考後,龍玉恆決定回村帶領鄉親共同發展。

 

「當時來村裡面工作就是受父親的影響,他在這個村也是打拼了三十多年,他想到一個人在外面致富也帶不動全村,所以要想把家鄉老百姓帶富裕起來,只有帶動全村的老百姓發展產業,才能走出脫貧路。另外還有很多外地幫扶幹部都來為我的家鄉脫貧攻堅做貢獻,我們作為本鄉本土的人,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來為家鄉服務。」龍玉恆感嘆道。

 

2017年,龍玉恆回到村裡擔任村主任助理,2018年任村支書。有著多年在外工作的經驗,他回來後瞄準貧困根源,大刀闊斧進行改革。通過優化村支兩委人員結構,不斷吸納年輕人才,建強基層黨組織,強化黨建引領,一手抓黨建,一手謀發展。

 

「當時回到村裡面看到村幹部年齡偏大,我想的是要打造一支紀律、作風過硬的隊伍,然後來帶動村裡面的發展,我們要從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發展。」龍玉恆說。

 

看到村中無產業,集體無經濟。龍玉恆從盤活當地水資源上做文章,通過以黨建為引領,動員村幹部和黨員籌集7萬元入股村集體發展水產養殖,2018年就實現10萬元利益分紅,充分激發群眾發展的內生動力,走出了一條「靠水吃水」的產業發展新路。與此同時,谷目村依託「靠山吃山」的發展理念,結合當地石漠化治理,通過開墾荒山,去石留土,整合連片土地,引進公司發展精品水果種植,村級產業不斷壯大。

 

「原來是荒山一片,全部都是樹木,牛都進不去的地方,他們能打造出一片綠油油的精品水果出來,看到樹木長勢非常喜人。當時老百姓都講這個地方能夠種出水果就是笑話,但是經過一年的時間,山上全部是綠油油的可愛的果樹。」龍玉恆介紹。

 

如今村中產業興旺,小白桃開始進入盛產期,預計畝產在2000斤左右,由公司進行管理,群眾到基地務工,產生收益後按照5:4:1模式進行分紅,其中,公司佔50%,群眾佔40%,村集體佔10%。

 

「每天我們這裡帶領村民務工大概在20多人,每年就有8000多人次的就業率。下一步我們將把我們的精品水果品質提起來,然後再建一些包裝廠,把果子包裝好往外銷售。爭取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帶動更多的村民來務工。」貴州老農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袁啟猛介紹。

 

在龍玉恆和村支兩委、駐村工作隊的努力下,谷目村實現了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基礎設施、庭院硬化、飲水安全等工作也順利完成,水產養殖、精品水果種植等產業也步入正軌,許多在外務工的青年也回到家鄉著手創業,谷目村真正實現一方水土養活了一方人。

 

「我們下一步的打算通過農旅結合,把我們靠水吃水這一塊運用好,把我們家鄉按照美麗鄉村和鄉村振興的思路來發展下去,希望在外面的更多有志青年能夠回到家鄉支持鄉村振興的發展。」龍玉恆說。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張賽

編輯 向淳

編審 胡麗華

相關焦點

  • 「昆明好支書」周明恩: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近日,經民主推薦及組織考察,周明恩被昆明市委組織部選樹為「昆明好支書」。周明恩是東川區舍塊鄉團結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兼任東川區碧谷街道銅潤社區黨委書記。 周明恩199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7年4月起任村黨組織書記。
  • ...是對我最大的認可丨安順市關嶺自治縣坡貢鎮興姜村第一書記韓開林
    我叫韓開林,是安順市總工會選派到關嶺自治縣坡貢鎮興姜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從2017年7月來到村裡,至今已有三年光景。三年韶華,讓我和興姜村有了割不斷的羈絆。這三年,興姜村的基礎建設日新月異,通村路、通組路、串戶路、庭院硬化煥然一新,不再是「晴天灰、雨天泥」的土毛路。
  • 安順市關嶺自治縣趙晶晶獲「全國三八紅旗手」!
    全國三八紅旗手(貴州省) 吳 傑貴州省黔西縣五裡鄉中心村村民委員會支書 張義瓊貴州亙藍母圖民族布藝蠟染開發有限公司品牌商標創始人
  • 遼寧桓仁滿族自治縣楓林谷景區 綠水青山成了綠色銀行
    青山滴翠,溪水潺潺,盛夏的遼寧省桓仁滿族自治縣楓林谷景區內,平均氣溫只有23攝氏度,每立方釐米空氣含負氧離子超過5萬個。  7月26日一大早,58歲的護林員李宏生邊收拾巡山用的背包和工具邊說:「1981年剛來這裡上班時,齊腰粗的大樹一天砍倒幾十棵,也沒覺得啥。
  • 綠水青山 寶藏之城!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綠色奇蹟塞罕壩
    以塞罕壩林場百萬畝森林為代表的「綠水青山」,已經成為當地農民的「綠色銀行」。一條生態優先、綠色崛起的發展之路正在越走越寬。林上有產品、林中有旅遊、林下有經濟2019年1月11日,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自治條例》,其中第二十八條指出:自治縣堅持以營林為基礎、普遍護林、大力造林、釆育結合、永續利用方針,大力發展林業;實行生態公益林、人工商品林分類經營,優化林業產業結構,著力發展用材林及乾鮮果品、木本油料、苗木花卉等經濟林產業和林下經濟
  • 「我的扶貧故事」與群眾同呼吸丨安順市關嶺自治縣百合街道擺布村...
    我叫胡勝陽,今年54歲,關嶺自治縣百合街道擺布村支部書記。擺布村375戶1505人,脫貧戶53戶214人。我堅持把黨建抓在手上,切實加強農村黨員的教育管理,發揮其模範帶頭作用。召開群眾會在前期擺布村環境衛生的治理上,困難重重,我帶領村幹部克服困難解決了環境衛生髒亂等問題,擺布組的排汙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 「我的扶貧故事」脫下戎裝 再披「戰袍」丨關嶺自治縣花江鎮木工村...
    我叫雷兵,2017年11月,我從部隊轉業安置到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剛脫下軍裝,便立即轉戰脫貧攻堅戰場,擔任關嶺自治縣花江鎮木工村第一書記。為了摸清村情民意,從駐村第一天開始,我就把走訪調研作為首要任務,堅持深入13個村民組,走訪農戶特別是貧困戶,走遍了木工村的田間地頭,在遍訪、回訪中與群眾拉家常、交朋友,聽群眾說真話、實話,甚至是氣話、惱話,收集意見建議,對木工村基本情況、經濟發展現狀、群眾期盼和精準扶貧等有了深刻的認識。
  • 貴州衛視《一路上有你》欄目組走進關嶺
    貴州衛視《一路上有你》欄目組走進關嶺 2020-12-24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路上勇擔當 丨關嶺自治縣花江鎮前鋒村駐村第一書記劉維波
    我是關嶺縣花江鎮前鋒村駐村第一書記劉維波,2017年10月5日作為關嶺縣委辦脫貧攻堅突擊隊隊員下派到前鋒村,2018年3月接任前鋒村駐村第一書記。路通、水通,有些村民組還實現了路燈亮化,群眾的心也敞亮了。2018年以前,前鋒村班子內耗嚴重,村主任、副支書長期空缺,在我與同單位下派的村黨支部書記石鵬的共同努力下,成功補選村主任,同時選出一名有思想的年輕致富能人到村工作,配齊了村「兩委」班子。
  • 吳剛平到鎮寧關嶺調研小黃姜產業發展工作
    吳剛平到鎮寧關嶺調研小黃姜產業發展工作 2020-03-24 1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嶺民族高級中學:民族特色走班課促進學生多元發展
    近年來,關嶺自治縣民族高級中學始終堅持「教育讓生命更有價值」的辦學思想,立足全面育人,秉承「傳承民族優秀文化 促進學生多元發展」的辦學特色,結合學校實際及本地民族文化,在學校開設異彩紛呈的民族特色走班課,真正把學生的興趣變特長,促進學生多元發展。
  • 只要意志堅,石頭終山花怒放——看扶貧幹部如何帶村民讓石頭開花
    馬天宇飾演的大學生村官戴志強駐連喜村扶貧,他想帶領村民種石斛,但村民經歷過失敗,怕了。戴志強不放棄,他堅信經過改良的石斛二號苗一定能夠種活。他說服了老支書,終於把項目引進來。為了能排水管順利種活石斛,老支書做出了重大犧牲主動遷走祖墳。
  • 【創建文明城市·我們在行動】關嶺:多措並舉 讓文明之花絢麗綻放
    我作為一個老關嶺人,生在關嶺,長在關嶺,看到這些變化實在太可喜了。」2018年以來,關嶺縣委、縣政府以「文明在行動·滿意在貴州」活動為抓手,打造「道德超市」升級版「文明超市」。通過廣大村民廣泛參與,人居環境、鄉風民風得到有效治理。
  • 茌平劉興傑:杜郎口鎮紙坊頭村的一位民心支書
    在紙坊頭村,人們都津津樂道地稱他為「民心支書」。「民心支書」2018年初走馬上任,雖然「掛帥」時間不長,但書寫的為民、愛民故事卻是一串又一串。農田「喝」上了黃河水村民樂悠悠「看!這綠油油的麥苗長勢真是喜人,今年準又是一個豐收年!這事俺還得感謝劉書記!」
  • 點讚身邊好支書 | 盛俊良:「匠心」打造美麗巖頭
    點讚身邊好支書 | 盛俊良:「匠心」打造美麗巖頭 2020-05-15 0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