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自欺欺人:印度專家稱「中國落後印度30年」,當真如此?

2020-12-24 歷史印象派

引言

劉禹錫在《望洞庭》裡面寫到「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從這裡人們就能夠感受到我國的大好河山。印度與我國接壤,因此印度和我國有很多地方比較相似,比如擁有著源遠流長的文化,而且印度和中國一樣,同樣都屬於人口大國,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有不少人會把印度和中國放在一起比較。

01

其實中國和印度之間有著天壤之別,曾經有一位印度專家大放厥詞,認為中國如果想要趕上印度,起碼還需要為此努力30年。宋代陳普的《詠史下·高堂隆》寫到「土山白盡忠臣發,何似初來莫妄言」,如此大言不慚的近乎失智的行為也讓人匪夷所思,這人怎麼能夠成為印度專家的,簡直是胡說八道。只要對於印度有所了解,就會知道印度目前在世界上仍是相對貧窮的國家。

▲古印度文明遺蹟

公元前2500年,古印度文明開始發源,最早在印度河流域有過繁榮昌盛,但是進入到公元前175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意味著古印度文明結束。如今的古印度文明主要是來自於雅利安人,在今後的幾千年時間內,外族一直入侵印度,最後被英國殖民。

▲寺 印度

英國在1947年6月份頒布蒙巴頓方案,1950年1月26日,印度才得以成立共和國,成為大英國協成員國。中國在1949年10月1日結束國內的動亂時期,宣布成立新中國。由此可見,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國家也算是在同一個起跑線,兩國建立友好外交關係,但是1959年,西藏出現叛亂,印度和我國之間就出現邊境糾紛問題。

▲中印衝突

邊境問題沒能得到解決,雙方的矛盾逐漸惡化,在1976年之後稍顯和緩,可印度在1998年再一次以中國威脅作為主要藉口,導致雙方的關係再次受到影響。或許在眾人眼中,中國早已和印度互為競爭對手,畢竟這兩個國家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加之兩國的地理位置特殊,中國無疑成為印度眼中釘肉中刺。

02

直到現在,部分印度人民仍沒有認清一個現實,就算印度能夠憑藉廣闊的土地和眾多的人口,能夠在南亞成為一個大國,即便軍事力量這些年來逐漸地提升,但是綜合國力也無法和中國相比。中國在進入到改革開放之後,抓住機遇,全方位各領域早已進入到突飛猛進的發展階段。

▲航拍廣州

我國珠江三角洲、長三角洲的經濟發展水平,在國際上早已享有盛名,其中珠三角的廣州更是直接被評為世界一線城市。而印度的發展速度和發展水平和我國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因此印度專家所說的這番話簡直是無稽之談,毫無任何的理論基礎和實際數據做支撐。

▲印度貧民窟

不管何時國人在聽到這番說法時,都會覺得不可思議,讓所有人不可理喻的是,在印度還有很多老百姓居然盲目的相信此觀點。且不說印度到目前為止都沒有辦法解決種姓之分,人和人之間依然存在著嚴重不平等的現象,僅僅是水電交通一類的基礎設施建設,根本沒有辦法和中國這個「基建狂魔」比較,不知道誰給他的勇氣,讓這位專家居然說中國無法超過印度。

▲印度孟買富人區與平民窟

我國在經過多年發展之後,已經成為世界上主要的經濟體,這些年來經濟穩定發展,與此同時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漸提升,擁有著完整的工業體系,不管是先進的技術又或者基礎的製造業,都已經明顯超越往日。從目前國際地位來看,我國的話語權也同樣是印度無法比較的,所以到底誰才是落後30年的國家,相信大家已經心知肚明了吧。

結語

如此狂妄自大,真讓人覺得有些不可理喻,人民要民族自信,但毫無理智就不太可取,如此夜郎自大,在網際網路傳播如此迅速的時代,實在有抹黑印度國際形象的嫌疑。

參考資料:《望洞庭》《詠史下·高堂隆》

相關焦點

  • 印度專家:領先中國30年,在中印度留學生:100年也趕不上中國
    印度專家:領先中國30年,在中印度留學生:100年也趕不上中國。這很顯然是兩種完全背道而馳的觀點,基本上是朝著兩個極端走的,那麼為何會產生這樣大的差距呢?其實就跟他們獲取信息的來源是有很大關係的。在印度國內,基本上不管是媒體還是大眾的普遍認知裡,中國都是比印度要落後的,所以這印度專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而這個在中印度留學生則完全是從兩個國家實際情況進行對比,當然他所比較的就是人們的日常生活。
  • 印度真的很落後嗎?真實的印度是什麼樣的?
    2019年印度GDP2.8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七位。軍事實力排名第四位,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大國,人均產值只有2000多美元。所以印度並不經濟軍事並不落後,但是印度在一些其他的基礎設施方面確實很落後。1、交通。相對於中國的交通,印度的公交車可以說是很落後了。
  • 印度專家誇下海口:只要中國發展停下一步,本國就反超成亞洲第一
    在改革開放之後,經過四十年發展,我國GDP總量高達90.03萬億元,相當於在當年GDP基礎上增加了243倍之多,發展十分迅猛。當然,全世界只有中國才有如此迅猛的發展速度。改革開放的四十年裡,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再到現今的中國創造,中國經濟屢屢發生奇蹟,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從一個落後貧窮的東方國家,連健全的工業體系都沒有的國家,成為了現在世界超級大國。
  • 打「臺灣牌」,印度會走多遠?中國專家提針鋒相對「反制牌」
    不過,據印媒22日報導,印度政府目前無意同臺灣啟動貿易協定談判。在中印邊境局勢緊張的背景下,印度一些媒體和所謂專家學者公然為「臺獨」言論張目,不斷攛掇政府「突破底線」,背後推動因素很多,也對中印關係造成負面影響。不過,專家認為,印度政府目前還是清醒謹慎的,知道「紅線」所在,而且中國有的是針鋒相對的「牌」可打。
  • 印度國內攤上事了?緊急向周邊大國求助,俄專家稱天意如此
    印度是一個嚴重缺乏水資源的國家,最近根據報告顯示,印度國內大概將近22%的地下水全部都出現枯竭現象,到了2035年情況可能會更加嚴重,或許印度已經沒有辦法向人口提供正常的用水資源,印度水資源從現狀分析是由城市化然後進入到海水,但是因為水資源等問題,所以就導致日常的用水出現很多汙染現象
  • 印度想取代中國,成為全球電子製造中心,可行性多大?
    ,還說要在5年內完成對中國的超越,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印度想取代中國成為全球電子製造中心,這一可能性有多大?5G原型機,但直到現在印度國產5G技術也沒有進入商業化,但在如此背景下印度信息部長卻放言稱,印度未來要年產10億部智慧型手機,5000萬部筆記本電腦,從而超越中國成為全球第一電子產品生產大國,那麼印度的這一野心能成真嗎?
  • 印度引進蘇-30和阿帕奇、陣風生產線,美俄法不擔心印度仿製嗎?
    蘇-30戰機和阿帕奇、陣風戰機都在印度製造,美俄法不怕印度仿製再提高嗎?其實美俄法是根本不擔心的,美俄法三國何樂而不為,畢竟能從印度那得到大力的資金。再加上印度軍工業薄弱,仿製戰鬥機需要有很強的航空工業體系才行,因此美俄法並不怕印度仿製提高。
  • 在印度普通人眼中,中國軍事力量有多強大?印度網友給出真實評價
    一場疫情,讓世界各國看到了什麼是「中國速度」。對此,有人表示:如今中國的綜合實力正在不斷提高,那麼其軍事實力究竟有多強大呢?一直抱有「大國夢」的印度,就曾在其社交網站上做了一項調查:詢問中印兩國的軍事實力究竟哪國更勝一籌?
  • 印度有世界最大雕像,花費上千噸青銅,印度專家:全是中國製造
    而樂山大佛的高度已經達到了70米,是古人的一個偉大創舉,相當於四十三個成年人累加在一起的高度,但是,印度最近幾年卻建造了還要巨大的雕像。 這個雕像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雕像,雕像的人物以印度的獨立領袖帕特爾為原型。而這個雕像的高度,更是達到了史無前例的182米高,就連中國的中原大佛,也達不到這個高度。
  • 一張邊境圖片,讓印度網友大受刺激
    目前,由於印度在邊境問題上屢屢挑起事端,導致局部地區的局勢持續緊張。近日,印度社交媒體上一張「中印印前線對峙照」流傳甚廣。該照片上,中國士兵所持兵器類似於三國時期名將關羽的「青龍偃月刀」。於是有印度網友表示:解放軍手握「青龍刀」參與到與印軍的對峙中來。
  • 確診超1000萬 欲為數億人接種疫苗的印度,真準備好了嗎?
    中新網12月19日電(甘甜)當地時間12月19日,印度新冠確診病例累計超1000萬例,成為繼美國後,全球第二個確診超千萬的國家。新冠病例超千萬的同時,這個南亞大國,正翹首以盼「解藥」的到來。2021年1月,是印度政府設定大規模接種開始的時候。
  • 美國五角大樓鼓吹「中國軍隊無敵論」?印度官員:印度軍隊可不吃那...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印度媒體《歐亞時報》網站9月12日報導稱,五角大樓在2020年度《中國軍事與安全態勢發展報告》中將中國海軍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海軍」,同時強調中國軍隊日益增強的能力。
  • 印度學者:中國和印度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近年,印度人在印度國家的一個著名的論壇上,提出了一個讓中印兩國國民都十分好奇的問題:「中國和印度差距到底有多大?另有印度專家回應到:中國至少要30年才能趕上印度。」 引起網友一片譁然。
  • 難民兒童啃食遺棄食物,印媒卻稱:印度經濟正在高速回暖
    日前,印度疫情非常嚴重,經濟下滑嚴重,民眾基本生活難以得到保障。印度的經濟現狀讓人擔憂印度民眾的生活最能反映印度經濟的發展情況。據BBC報導,在過去的15個月裡,印度的三大銀行發展都不是很樂觀,面臨巨大的挑戰,大數量的貸款讓一些私營銀行不堪重負,瀕臨崩潰。
  • 繼日本之後,印度也在修改教材:1962年印度戰勝中國?
    西方國家如此,日本如此,作為歐美和日本的小跟班,似乎印度在篡改歷史上更加火急火燎,甚至已經到了胡說八道的程度。 印度篡改歷史的謊言列舉: 謊言一,1962年中印戰爭印度獲得勝利。 據《印度時報》8月10日報導,印度中央邦教委所轄的多所學校的梵文教材中赫然寫道:「眾所周知的1962年中印戰爭,其結果是印度戰勝中國」。 「1962年同中國的戰爭,儘管印度士兵戰鬥到最後一人、最後一刻,但中國取得了勝利」。
  • 印度高鐵設計公布,印度高鐵翻身了?日本可能要被印度給「坑」了
    高鐵的發展速度成為了中國科技以及經濟發展的縮影。不過,近幾年還有些國家在高鐵發展方面不甘示弱,比如說印度。據印度說自己的鐵路發展「趕超」了中國。真的是這樣嗎?印度鐵道部稱,新列車的設計將引入自然光線和清潔能源。其設計理念是讓列車成為宣傳綠色環保的一個工具。整車配備有自動門,以方便進出。同時車輛還設計了商務艙,位置寬敞,舒適且可躺。事實上,印度不是第一次搞這種豪華高速列車。
  • 印度專家:中國跟我們一樣也開始限電,就這還自稱是「發電大國」
    印度專家:中國跟我們一樣也開始限電,就這還自稱是「發電大國」!印度大家都很熟悉,印度跟我們一樣都是人口大國也是文明古國,但是你們不知道的是,印度是一個用電窮國,在印度,停電可以說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尤其是一些發展比較落後的地方。
  • 印度吐槽:我國空調落後,他們的先進環保,中國人:白給我都不要
    要知道印度位於南亞,那個地方的溫度十分炎熱,而且貧富差距很大,想要用上空調十分艱難,因此他們便發明了「低配」空調。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印度和我國在空調上卻引起爭議,印度吐槽我國空間落後,而他們的空調不僅先進而且環保。
  • 中國手機在印度發售幾分鐘內被搶光 印專家:抵制呼聲沒啥影響
    海外網6月22日電 近期,印度社交媒體上出現了一股要求抵制包括智慧型手機在內中國產品的呼聲。然而印媒指出,「抵制中國貨」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上周,一款中國手機在印度網上平臺開售後,短短幾分鐘內就被搶購一空。
  • 五星紅旗在月球升起,印度給自己找臺階:若不是疫情不會落後中國
    隨著我們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完成了月球採樣啟動返航之後,世界各國對於中國航天取得的成就正在產生一個新認識。而一直視我們為最大競爭對手,在各個領域都想要挑戰我們的印度,這一次也沒有放棄刷存在感的機會。當我們的探測器攜帶的五星紅旗在月球升起時,印度媒體就充滿了酸味的指出,如果2020年不是因為疫情的關係,導致印度的很多經濟活動都受到了重創,原本印度是不會在登月工程上落後於中國的。從目前公開的資料來看,印度作為一個區域大國,在探索外太空的路上也的確走了一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