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對於許多影迷而言,《鐵達尼號》佔據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就相當於滄海和巫山。
1998年4月3日,《鐵達尼號》引進內地。
電影海報像長了翅膀,飛進了每一座大學的宿舍。觀眾們也恨不得長上翅膀,飛進附近的電影院。
據說當年美國上映的時候,一女子整整看了56遍。
當時的中國看電影還是一件奢侈的事,但影片卻贏得了3.6億的票房,這個紀錄直到11年後才被打破。
多地發生女孩哭暈在電影院的事件,但哭暈之後,是再一次湧進影院。
這部電影甚至影響了很多人一生的愛情觀。
風乍起,吹皺一池湖水,吹開千樹梨花,吹化億人情絲。
男為露絲狂,女為傑克瘋。
多少男男女女如同鑲嵌了紅豆的玲瓏骰子,第一次領略了入骨相思。
有些影迷,甚至觀影十幾次,能夠成段背誦影片的臺詞。
精明的商家哪肯放過這種良機,製作了相關的貼紙、明信片、撲克牌,賺了個盆滿缽滿。
那時的《鐵達尼號》成為世界性的現象級影片,一舉震驚全球,獲獎無數。
不禁感嘆,全世界再也拍不出《鐵達尼號》這樣的曠世巨作!
明月浴水無聲,時光太匆匆。如今21年過去了,《鐵達尼號》不僅沒有減損光彩,反而愈發令人追思。
當熟悉的旋律一響起,還是會忍不住淚奔。
這部20世紀的重磅大作,註定要一生賴在我們的記憶中。
01
就在之前,導演卡梅隆發推:「20年過去了,露絲手印還在。」引發無數人追憶和感慨。
他還在最近的採訪中首次透露了《鐵達尼號》選角時的趣事。
製片方原本力薦馬修·麥康納為男主,就是主演《星際穿越》的大叔,當年也是大帥哥。
但卡梅隆卻認定了萊昂納多,這是為何呢?
萊昂納多與馬修·麥康納
因為小李子當年的帥,真的把導演嚇到了。
「當我面試萊昂納多的時候,我環視房間,發現整棟大樓的女人都來了。通常面試都是一對一,但這次女會計來了,女保安也來了,所有女人都想看他,所以我想應該由他來演。」
更要命的是,小李子不僅帥得驚天動地,演技還一直在線。
童星出身的他,已經演出了許多深沉的角色,20歲時就已經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
露絲的人選則相對複雜,卡梅隆在幾個人選中不斷徘徊。
一名叫凱特·溫斯萊特的女演員經常寄來自薦書,而且信中夾著玫瑰,渴望得到這個角色。
但問題是,凱特之前總在演文藝片,而卡梅隆想找一名令人意想不到的女演員。
但是,面觀著一封又一封灑滿誠意的自薦,他最終選擇了凱特。
結果表明,卡梅隆沒有看錯人。
當小李子的傑克與凱特的露絲站在一起,是驚豔世界的風景,似乎連海鷗都在將他們追趕,連夕陽都會為他們停留。
兩人也不負期望,為塑造角色投入了全部精力,完美的完成了表演。
露絲就像是皎潔的明月,但總被陰雲遮掩。而開朗樂觀的傑克,眼中飛揚的神採驅逐了陰雲。
他教他吐口水,帶她到船艙跳舞,在船頭緩緩展開她的雙臂飛行,幫助她撕開了身上的束縛。
最後傑克趴在木板上鼓勵著露絲,緩緩沉入海底,又讓多少人淚流。
21年過去了,那些情節仍歷歷在目,傑克與露絲更被評為影史最佳CP。
而小李子與凱特,也成為無數人心中夢寐的情人。
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她是他的詩,他是他的夢。
02
自從電影上映之後,有多少人沉淪於小李子的顏值無法自拔。
連迪麗熱巴都自稱迪麗熱巴·迪卡普裡奧。
也難怪女孩們瘋狂,萊昂納多的傑克實在太驚豔,簡直就是人們心目中少年的最好模樣。
當他跑到船頭大喊「我是世界之王」時,鏡頭漸漸轉向整艘大船,既意氣風發又絕代風華。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這場僅僅十幾秒的戲,竟然花費了整整100萬美元。
導演想通過這場戲表現出乘客第一次登上巨輪的驚喜,同時向觀眾們展現鐵達尼號在陽光下的雄偉身姿。
為了拍好這個鏡頭,特效人員幾乎用盡了當時所有的頂尖技術,還發明了一些新方法。
影片中呈現的環繞視角,並不是攝像機圍著演員轉,而是萊昂納多站在了轉盤上。
他們用綠幕特效將人物融入到船中,再使用電腦動畫技術加入其他元素:海水、煙霧、海鳥、飄揚的旗幟、船上的人群等。
最終創造了這個史無前例的鏡頭,影響了後來無數影片的拍攝。
除了對特效孜孜不倦地追求外,為了還原出20世紀初的那場重大海難,導演卡梅隆直接耗費巨資造了半邊船。
這半邊船不是粗製濫造的模型,而是跟歷史上真正的鐵達尼號一模一樣,面積相當於兩個美式足球場。
在拍攝之前,卡梅隆就拿到了鐵達尼號的原始圖紙,然後又找到了當年供應地毯、吊艇柱的兩家公司。
前後花了一年時間,按照圖紙布置各類道具。
諸如咖啡廳、頭等艙、圖書館、健身房,全部是按照100%還原。
而且連一些小物件也精心製作,演員們坐的椅子、看的壁鍾、用的餐具、提的皮箱、逃生時穿的救生衣,都和以前相同。
當演員們登上這艘大船,穿上20世紀初期的衣服,就仿佛真的回到了那個年代。
而這一切的細緻還原,都是為了實景拍攝,再現沉船時的驚心動魄,呈現出最完美的視覺體驗。
時光無法倒流,但劇組人員把那片時光反覆研究,最終使時光重演。
03
導演卡梅隆曾經說道,「鏡頭前的一切都必須絕對真實,從地毯到瓷器、從演員服裝上的刺繡到牆壁上鑲嵌的手工木雕。」
對於一向嚴苛的卡梅隆而言,影片中的細節遠不止如此。
許多人對於露絲的出場印象深刻,但當時的卡梅隆為此傷透了腦筋。
如何在觀眾看到的第一眼,就表現出女主的高貴優雅呢?
攝影師先是從上面取景,然後依次拍攝了女主的手、腳、帽子,最後才讓觀眾看到她的臉。僅僅這一幕,就把露絲的氣質展現得淋漓盡致。
影片開頭鐵達尼號的一些殘骸鏡頭並非特效,而是真實情景。
卡梅隆曾帶領團隊12次潛入深海,探尋沉船的殘骸。
由於有些沉船場景無法在海下實景拍攝,特效人員又根據照片搭建了水底片廠。
為了還原沉船在水中浸泡許久的陳舊質感,他們試用了許多方法:火燒、抹沙、塗膠。
而最令人驚訝的是,除了男女主角和卡爾是虛構的外,劇中所有的配角都對應了當時船上的人物。
對傑克惟一友好的貴婦人莫莉,被其他一等艙的女乘客譏諷為暴發戶。
然而在沉船發生後,她是惟一坐上船後想要救其他乘客的富人。也被後世譽為「永不沉沒的莫莉·布朗」。
現實中的她,也確實是這樣的英雄。
富有傲慢的白星航運公司的董事長伊斯梅爾,曾經要求船加速航行。
但為了逃命,他偷偷地登上只載女人和小孩的救生艇。
現實中的他,在逃生後備受輿論譴責。
躺在床上擁抱著迎接死亡的那對老夫妻,在現實中同樣令人落淚。
妻子原本可以登上救生艇離開,但是他卻選擇和丈夫在一起。
最後這對夫妻靠在椅子上,向救生艇上的人揮手告別。
最有意思的地方的是,連露絲所住的房間,也嚴格遵照了歷史。
當時船上的絕大多數套房主人都有詳細記錄,卡梅隆特意選了一個乘客不詳的套房,避免了與套房原主人的衝突。
女主出場、沉船殘骸、歷史乘客、套房選擇,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如同數千隻氣球,載著這部巨製飛舞在空中。
04
曾經有網站統計了《鐵達尼號》的十大感人時刻,傑克與露絲佔據了4席。
分別是船頭擁吻,你跳我也跳,最後的告別,露絲從救生艇上跳回船上與傑克相擁。
這種悲愴不朽的愛情,已然成為一種符號,促成百年經典。
在這對情侶之外,整部影片還有許多情節激蕩我們的胸懷。
當巨輪撞擊冰山後,水流不斷地湧進船內,其他乘客都亂成一團。
但甲板上的4位樂師卻鎮定自若,他們繼續演奏著樂章,平靜地迎接死亡。
他們原本也準備逃生,現場早已沒有傾聽的觀眾。
但領隊卻重新拿起小提琴演奏,離開的樂手們也回到了他的身邊。
對於這群紳士來說,與其狼狽逃生,不如乘著音樂仙去。
船將沉時,逃不出來的母親在底層艙中,為兩個孩子講著美好的故事,哄著他們入睡。
那個故事多像一個希望,錯過了此生此世,願來生長久安康。
「之後300年,他們都幸福地生活在永遠年輕之地上,那片充滿生機和美景的土地。」
那兩個摟在一起的老夫妻,是多少人期望的愛情。
他們似乎在嘲笑死神,又像是在固執地證明:他們的愛情比山還要堅硬,即使是死神,也無法將他們分離。
這份情像極了那首古詩:「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感動之外,也有幾許諷刺。當災難來臨時,一些道貌岸然的富人為了逃生,丟掉了一切底線。
為了登上救生艇,他們公然破敗規則。
露絲的未婚夫卡爾,本想通過賄賂逃生。
賄賂無效後居然抱了一個走失的小女孩,假裝是孩子的父親登上了救生艇。
至於那個混進救生艇的富商,更讓人哭笑不得。
但更多的男人們,無論貧窮還是富有,他們毅然遵守著規則,將逃生的機會讓給了女人和兒童。
黑暗雖然令人恐懼,但這種善的力量,指引著向前的方向。
就像導演卡梅隆所講:「這個故事不只是一個永恆不變的寓言,它提醒人們抵制貪婪和魯莽,也是對人類精神的慶祝,倡導承擔責任、心懷憐憫和自我犧牲。」
05
世界上有許多導演,但只有一位被稱為「神」。
自從《鐵達尼號》公映後,無數人稱導演卡梅隆為「卡神」。
12年後,他的另一部影片《阿凡達》上映,再次打破了紀錄。
而現實中的「卡神」,是一個很難相處的人。他的性格就像賈伯斯,是個徹頭徹尾的偏執狂。
詹姆斯·卡梅隆
比如那場著名的吐口水戲,傑克教深閨中長大的露絲如何吐口水,這算是什麼劇情?
無論是投資商、演員本人、還是劇組所有成員都不喜歡這個情節,但是卡梅隆喜歡,他認為這樣更符合人物性格。
那場著名的船頭擁吻戲,在拍攝的時候也很尷尬。
因為卡梅隆全程指導,不能容忍有任何缺陷,他就站在兩人的旁邊當電燈泡。
這種過分幹預的霸道常常令演員們和劇組成員苦不堪言,卡梅隆也因此被稱為"片場暴君"。
而在拍攝《鐵達尼號》時,更大的問題來自資金。製片方原本投資了1億美元的高額資金,但很快錢就見底。
無論是宏偉的特效,還是精緻的細節,這些都離不開金錢的支撐。
他一次又一次向20世紀福克斯要錢,當資金達到1.4億美元的時候,對方直接命令他收斂行為。
但卡梅隆卻是要錢的高手,時而曉之以理:「之前我拍的哪部電影沒有賺到錢?」時而威逼恐嚇:「不按照我的預算和要求拍某場戲我就自殺。」
最終,這部電影的總投資達到破天荒的兩億美元。
這是什麼概念呢?
之前打破票房紀錄的《侏羅紀公園》,只用了6300萬美元。為此,當時的卡梅隆經常和投資商打嘴仗。
由於追求極致,劇組成員怨聲載道,投資公司隔三岔五地吵架,再加上拍攝過程中的種種困難,當時的卡梅隆每天都行走在崩潰的邊緣。
他甚至發出了悲壯的吶喊:「『鐵達尼號』可沉,《鐵達尼號》不可沉!」
而這部影片,也果然不負卡梅隆的期望。
上映3個月後北美票房達到4.7億美元,創造了全新的紀錄。全球票房更是殺到了13億,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一。
而影片的最終票房更是驚豔世界,達到了駭人聽聞的18億美元,幾乎是前紀錄《侏羅紀公園》的2倍。
當多年以來3D轉映,影片依舊掀起追憶狂潮,再收3.44億美元。
從此,人間多了一個」神「。
06
最後,當然要講一下影片的配樂和主題曲。
好萊塢頂級配樂大師詹姆斯·霍納,原本和卡梅隆合作《異形2》後交惡。
但他看中了影片的潛力,於是冰釋前嫌擔任配樂,並譜寫了主題曲。
詹姆斯·霍納(James Horner)與卡梅隆被稱為好萊塢一對黃金導演拍檔,曾有三部卡梅隆電影的配樂出自他手。除了經典的《我心永恆》,他的作品還有諸如《燃情歲月》《勇敢的心》《美麗心靈》《啟示錄》《阿凡達》等電影的配樂。2015年6月22日9點(美國時間),電影配樂大師詹姆斯·霍納的私人飛機墜毀,作為飛行員的霍納在事故中遇難,享年61歲。
他的妙筆譜出了一首首經典樂曲,表達了影片的各種情緒:巨輪啟航的恢宏,乘風破浪的豪邁,縱情跳舞的歡快,柔情似水的纏綿,千人落水的苦難,生死訣別的悲慟。
至於那首主題歌,更是經典到不能再經典。前前後後,已經不知有多少人翻唱?
也為整部影片注入了傳奇的靈魂。
完美的情侶、完美的視效、完美的細節、完美的劇情、完美的導演,再加上完美音樂的助攻,最終成就了這部世紀巨作。
在1998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鐵達尼號》收穫了14項提名,並最終斬獲11項大獎。
卡梅隆高高舉起奧斯卡獎盃,就像站在船頭的傑克一樣高喊道:「我是世界之王。
無論是倚天劍還是屠龍刀,他們都經過了千錘百鍊。惟有近乎偏執的極致,才能夠成就完美的經典。
「世界之王」,他確實當得起。
傑克沉入了海底,海洋之心沉入了海底,鐵達尼號沉入了海底。
但這部電影,永遠不會沉!
話表八金剛既送唐僧回國不題。那三層門下,有五方揭諦、四值功曹、六丁六甲、護教伽藍,走向觀音菩薩前啟道:「弟子等向蒙菩薩法旨,暗中保護聖僧,今日聖僧行滿,菩薩繳了佛祖金旨,我等望菩薩準繳法旨。」菩薩亦甚喜道:「準繳,準繳。」又問道:「那唐僧四眾,一路上心行何如?」諸神道:「委實心虔志誠,料不能逃菩薩洞察。但只是唐僧受過之苦,真不可言。他一路上歷過的災愆患難,弟子已謹記在此,這就是他災難的簿子。」菩薩從頭看了一遍。上寫著:「蒙差揭諦皈依旨,謹記唐僧難數清:金蟬遭貶第一難,出胎幾殺第二難,滿月拋江第三難,尋親報冤第四難,出城逢虎第五難,落坑折從第六難,雙叉嶺上第七難,兩界山頭第八難,陡澗換馬第九難,夜被火燒第十難,失卻袈裟十一難,收降八戒十二難,黃風怪阻十三難,請求靈吉十四難,流沙難渡十五難,收得沙僧十六難,四聖顯化十七難,五莊觀中十八難,難活人參十九難,貶退心猿二十難,黑松林失散二十一難,寶象國捎書二十二難,金鑾殿變虎二十三難,平頂山逢魔二十四難,蓮花洞高懸二十五難,烏雞國救主二十六難,被魔化身二十七難,號山逢怪二十八難,風攝聖僧二十九難,心猿遭害三十難,請聖降妖三十一難,黑河沉沒三十二難,搬運車遲三十三難,大賭輸贏三十四難,祛道興僧三十五難,路逢大水三十六難,身落天河三十七難,魚籃現身三十八難,金山遇怪三十九難,普天神難伏四十難,問佛根源四十一難,吃水遭毒四十二難,西梁國留婚四十三難,琵琶洞受苦四十四難,再貶心猿四十五難,難辨獼猴四十六難,路阻火焰山四十七難,求取芭蕉扇四十八難,收縛魔王四十九難,賽城掃塔五十難,取寶救僧五十一難,棘林吟詠五十二難,小雷音遇難五十三難,諸天神遭困五十四難,稀柿衕穢阻五十五難,朱紫國行醫五十六難,拯救疲癃五十七難,降妖取後五十八難,七情迷沒五十九難,多目遭傷六十難,路阻獅駝六十一難,怪分三色六十二難,城裡遇災六十三難,請佛收魔六十四難,比丘救子六十五難,辨認真邪六十六難,松林救怪六十七難,僧房臥病六十八難,無底洞遭困六十九難,滅法國難行七十難,隱霧山遇魔七十一難,鳳仙郡求雨七十二難,失落兵器七十三難,會慶釘鈀七十四難,竹節山遭難七十五難,玄英洞受苦七十六難,趕捉犀牛七十七難,天竺招婚七十八難,銅臺府監禁七十九難,凌雲渡脫胎八十難,路經十萬八千裡,聖僧歷難簿分明。」菩薩將難簿目過了一遍,急傳聲道:「佛門中九九歸真,聖僧受過八十難,還少一難,不得完成此數。」即令揭諦,「趕上金剛,還生一難者。」這揭諦得令,飛雲一駕向東來。一晝夜趕上八大金剛,附耳低言道:「如此如此,謹遵菩薩法旨,不得違誤。」八金剛聞得此言,刷的把風按下,將他四眾,連馬與經,墜落下地。噫!正是那:九九歸真道行難,堅持篤志立玄關。必須苦練邪魔退,定要修持正法還。莫把經章當容易,聖僧難過許多般。古來妙合參同契,毫髮差殊不結丹。
三藏腳踏了凡地,自覺心驚。八戒呵呵大笑道:「好!好!好!這正是要快得遲。」沙僧道:「好!好!好!因是我們走快了些兒,教我們在此歇歇哩。」大聖道:「俗語云,十日灘頭坐,一日行九灘。」三藏道:「你三個且休鬥嘴,認認方向,看這是甚麼地方。」沙僧轉頭四望道:「是這裡!是這裡!師父,你聽聽水響。」行者道:「水響想是你的祖家了。」八戒道:「他祖家乃流沙河。」沙僧道:「不是,不是,此通天河也。」三藏道:「徒弟啊,仔細看在那岸。」行者縱身跳起,用手搭涼篷仔細看了,下來道:「師父,此是通天河西岸。」三藏道:「我記起來了,東岸邊原有個陳家莊。那年到此,虧你救了他兒女,深感我們,要造船相送,幸白黿伏渡。我記得西岸上,四無人煙,這番如何是好?」八戒道:「只說凡人會作弊,原來這佛面前的金剛也會作弊。他奉佛旨,教送我們東回,怎麼到此半路上就丟下我們?如今豈不進退兩難!怎生過去!」沙僧道:「二哥休報怨。我的師父已得了道,前在凌雲渡已脫了凡胎,今番斷不落水。教師兄同你我都作起攝法,把師父駕過去也。」行者頻頻的暗笑道:「駕不去!駕不去!」你看他怎麼就說個駕不去?若肯使出神通,說破飛升之奧妙,師徒們就一千個河也過去了;只因心裡明白,知道唐僧九九之數未完,還該有一難,故羈留於此。師徒們口裡紛紛的講,足下徐徐的行,直至水邊,忽聽得有人叫道:「唐聖僧,唐聖僧!這裡來,這裡來!」四眾皆驚。舉頭觀看,四無人跡,又沒舟船,卻是一個大白賴頭黿在岸邊探著頭叫道:「老師父,我等了你這幾年,卻才回也?」行者笑道:「老黿,向年累你,今歲又得相逢。」三藏與八戒、沙僧都歡喜不盡。行者道:「老黿,你果有接待之心,可上岸來。」那黿即縱身爬上河來。行者叫把馬牽上他身,八戒還蹲在馬尾之後,唐僧站在馬頸左邊,沙僧站在右邊。行者一腳踏著老黿的項,一腳踏著老黿的頭叫道:「老黿,好生走穩著。」那老黿蹬開四足,踏水面如行平地,將他師徒四眾,連馬五口,馱在身上,徑回東岸而來。誠所謂:不二門中法奧玄,諸魔戰退識人天。本來面目今方見,一體原因始得全。秉證三乘隨出入,丹成九轉任周旋。挑包飛杖通休講,幸喜還元遇老黿。老黿馱著他們,波踏浪,行經多半日,將次天晚,好近東岸,忽然問曰:「老師父,我向年曾央到西方見我佛如來,與我問聲歸著之事,還有多少年壽,果曾問否?」原來那長老自到西天玉真觀沐浴,凌雲渡脫胎,步上靈山,專心拜佛及參諸佛菩薩聖僧等眾,意念只在取經,他事一毫不理,所以不曾問得老黿年壽,無言可答,卻又不敢欺,打誑語,沉吟半晌,不曾答應。老黿即知不曾替問,他就將身一幌,唿喇的淬下水去,把他四眾連馬並經,通皆落水。咦!還喜得唐僧脫了胎,成了道,若似前番,已經沉底。又幸白馬是龍,八戒、沙僧會水,行者笑巍巍顯大神通,把唐僧扶駕出水,登彼東岸。只是經包、衣服、鞍轡俱溼了。
師徒方登岸整理,忽又一陣狂風,天色昏暗,雷俱作,走石飛沙。但見那:一陣風,乾坤播蕩;一聲雷,振動山川。一個閃,鑽雲飛火;一天霧,大地遮漫。風氣呼號,雷聲激烈。閃掣紅綃,霧迷星月。風鼓的塵沙撲面,雷驚的虎豹藏形,閃幌得飛禽叫噪,霧漫得樹木無蹤。那風攪得個通天河波浪翻騰,那雷振得個通天河魚龍喪膽,那閃照得個通天河徹底光明,那霧蓋得個通天河岸崖昏慘。好風!頹山烈石松篁倒。好雷!驚蟄傷人威勢豪。好閃!流天照野金蛇走。好霧!混混漫空蔽九霄。唬得那三藏按住了經包,沙僧壓住了經擔,八戒牽住了白馬,行者卻雙手輪起鐵棒,左右護持。原來那風、霧、雷、閃乃是些陰魔作號,欲奪所取之經,勞攘了一夜,直到天明,卻才止息。長老一身水衣,戰兢兢的道:「悟空,這是怎的起?」行者氣呼呼的道:「師父,你不知就裡,我等保護你取獲此經,乃是奪天地造化之功,可以與乾坤並久,日月同明,壽享長春,法身不朽,此所以為天地不容,鬼神所忌,欲來暗奪之耳。一則這經是水溼透了,二則是你的正法身壓住,雷不能轟,電不能照,霧不能迷,又是老孫輪著鐵棒,使純陽之性,護持住了,及至天明,陽氣又盛,所以不能奪去。」三藏、八戒、沙僧方才省悟,各謝不盡。少頃,太陽高照,卻移經於高崖上,開包曬晾,至今彼處曬經之石尚存。他們又將衣鞋都曬在崖旁,立的立,坐的坐,跳的跳。真箇是:一體純陽喜向陽,陰魔不敢逞強梁。須知水勝真經伏,不怕風雷閃霧光。自此清平歸正覺,從今安泰到仙鄉。曬經石上留蹤跡,千古無魔到此方。
他四眾檢看經本,一一曬晾,早見幾個打魚人,來過河邊,抬頭看見,內有認得的道:「老師父可是前年過此河往西天取經的?」八戒道:「正是,正是,你是那裡人?怎麼認得我們?」漁人道:「我們是陳家莊上人。」八戒道:「陳家莊離此有多遠?」漁人道:「過此衝南有二十裡就是也。」八戒道:「師父,我們把經搬到陳家莊上曬去。他那裡有住坐,又有得吃,就教他家與我們漿漿衣服,卻不是好?」三藏道:「不去罷,在此曬乾了,就收拾找路回也。」那幾個漁人行過南衝,恰遇著陳澄,叫道:「二老官,前年在你家替祭兒子的師父回來了。」陳澄道:「你在那裡看見?」漁人回指道:「都在那石上曬經哩。」陳澄隨帶了幾個佃戶,走過衝來望見,跑近前跪下道:「老爺取經回來,功成行滿,怎麼不到舍下,卻在這裡盤弄?快請,快請到舍。」行者道:「等曬乾了經,和你去。」陳澄又問道:「老爺的經典、衣物,如何溼了?」三藏道:「昔年虧白黿馱渡河西,今年又蒙他馱渡河東。已將近岸,被他問昔年託問佛祖壽年之事,我本未曾問得,他遂淬在水內,故此溼了。」又將前後事細說了一遍。那陳澄拜請甚懇,三藏無已,遂收拾經卷。不期石上把佛本行經沾住了幾卷,遂將經尾沾破了,所以至今本行經不全,曬經石上猶有字跡。三藏懊悔道:「是我們怠慢了,不曾看顧得!」行者笑道:「不在此!不在此!蓋天地不全,這經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應不全之奧妙也,豈人力所能與耶!」師徒們果收拾畢,同陳澄赴莊。
那莊上人家,一個傳十,十個傳百,百個傳千,若老若幼,都來接看。陳清聞說,就擺香案在門前迎迓,又命鼓樂吹打。少頃到了迎入,陳清領合家人眷俱出來拜見,拜謝昔日救女兒之恩,隨命看茶擺齋。三藏自受了佛祖的仙品仙餚,又脫了凡胎成佛,全不思凡間之食。二老苦勸,沒奈何,略見他意。孫大聖自來不吃煙火食,也道:「彀了。」沙僧也不甚吃,八戒也不似前番,就放下碗。行者道:「呆子也不吃了?」八戒道:「不知怎麼,脾胃一時就弱了。」遂此收了齋筵,卻又問取經之事。三藏又將先至玉真觀沐浴,凌雲渡脫胎,及至雷音寺參如來,蒙珍樓賜宴,寶閣傳經,始被二尊者索人事未遂,故傳無字之經,後復拜告如來,始得授一藏之數,並白黿淬水,陰魔暗奪之事,細細陳了一遍,就欲拜別。那二老舉家,如何肯放!且道:「向蒙救拔兒女,深恩莫報,已創建一座院宇,名曰救生寺,專侍奉香火不絕。」又喚出原替祭之兒女陳關保、一秤金叩謝,復請至寺觀看。三藏卻又將經包兒收在他家堂前,與他念了一卷《寶常經》。後至寺中,只見陳家又設饌在此。還不曾坐下,又一起來請;還不曾舉箸,又一起來請,絡繹不絕,爭不上手。三藏俱不敢辭,略略見意。只見那座寺果蓋得齊整:山門紅粉膩,多賴施主功。一座樓臺從此立,兩廊房宇自今興。朱紅隔扇,七寶玲瓏。香氣飄雲漢,清光滿太空。幾株嫩柏還澆水,數乾喬松未結叢。活水迎前,通天疊疊翻波浪;高崖倚後,山脈重重接地龍。三藏看畢,才上高樓,樓上果裝塑著他四眾之像。八戒看見,扯著行者道:「兄長的像兒甚像。」沙僧道:「二哥,你的又像得緊。只是師父的又忒俊了些兒。」三藏道:「卻好!卻好!」遂下樓來,下面前殿後廊,還有擺齋的候請。行者卻問:「向日大王廟兒如何了?」眾老道:「那廟當年拆了。老爺,這寺自建立之後,年年成熟,歲歲豐登,卻是老爺之福庇。」行者笑道:「此天賜耳,與我們何與!但只我們自今去後,保你這一莊上人家,子孫繁衍,六畜安生,年年風調雨順,歲歲雨順風調。」眾等卻叩頭拜謝。只見那前前後後,更有獻果獻齋的,無限人家。八戒笑道:「我的蹭蹬!那時節吃得,卻沒人家連請十請;今日吃不得,卻一家不了,又是一家。」饒他氣滿,略動手又吃過八九盤素食;縱然胃傷,又吃了二三十個饅頭。已皆盡飽,又有人來相邀,三藏道:「弟子何能,感蒙至愛!望今夕暫停,明早再領。」
時已深夜,三藏守定真經,不敢暫離,就於樓下打坐看守。將及三更,三藏悄悄的叫道:「悟空,這裡人家,識得我們道成事完了。自古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恐為久淹,失了大事。」行者道:「師父說得有理,我們趁此深夜,人皆熟睡,寂寂的去了罷。」八戒卻也知覺,沙僧儘自分明,白馬也能會意。遂此起了身,輕輕的抬上馱垛,挑著擔,從廡廊馱出。到於山門,只見門上有鎖。行者又使個解鎖法,開了二門、大門,找路望東而去。只聽得半空中有八大金剛叫道:「逃走的,跟我來!」那長老聞得香風蕩蕩,起在空中。這正是:丹成識得本來面,體健如如拜主人。畢竟不知怎生見那唐王,且聽下回分解。且不言他四眾脫身,隨金剛駕風而起,卻說陳家莊救生寺內多人,天曉起來,仍治果餚來獻,至樓下,不見了唐僧。這個也來問,那個也來尋,俱慌慌張張,莫知所措,叫苦連天的道:「清清把個活佛放去了!」一會家無計,將辦來的品物,俱抬在樓上祭祀燒紙。以後每年四大祭,二十四小祭。還有那告病的,保安的,求親許願,求財求子的,無時無日不來燒香祭賽,真箇是金爐不斷千年火,玉盞常明萬載燈。不題。
卻說八大金剛使第二陣香風,把他四眾,不一日送至東土,漸漸望見長安。原來那太宗自貞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送唐僧出城,至十六年,即差工部官在西安關外起建瞭望經樓接經,太宗年年親至其地。恰好那一日出駕復到樓上,忽見正西方滿天瑞靄,陣陣香風,金剛停在空中叫道:「聖僧,此間乃長安城了。我們不好下去,這裡人伶俐,恐洩漏吾像。孫大聖三位也不消去,汝自去傳了經與汝主,即便回來。我在霄漢中等你,與你一同繳旨。」大聖道:「尊者之言雖當,但吾師如何挑得經擔?如何牽得這馬?須得我等同去一送。煩你在空少等,諒不敢誤。」金剛道:「前日觀音菩薩啟過如來,往來只在八日,方完藏數。今已經四日有餘,只怕八戒貪圖富貴,誤了期限。」八戒笑道:「師父成佛,我也望成佛,豈有貪圖之理!潑大粗人!都在此等我,待交了經,就來與你回向也。」呆子挑著擔,沙僧牽著馬,行者領著聖僧,都按下雲頭,落於望經樓邊。太宗同多官一齊見了,即下樓相迎道:「御弟來也?」唐僧即倒身下拜,太宗攙起,又問:「此三者何人?」唐僧道:「是途中收的徒弟。」太宗大喜,即命侍官:「將朕御車馬扣背,請御弟上馬,同朕回朝。」唐僧謝了恩,騎上馬,大聖輪金箍棒緊隨,八戒、沙僧俱扶馬挑擔,隨駕後共入長安。真箇是:當年清宴樂昇平,文武安然顯俊英。水陸場中僧演法,金鑾殿上主差卿。關文敕賜唐三藏,經卷原因配五行。苦煉兇魔種種滅,功成今喜上朝京。
唐僧四眾,隨駕入朝,滿城中無一不知是取經人來了。卻說那長安唐僧舊住的洪福寺大小僧人,看見幾株松樹一顆顆頭俱向東,驚訝道:「怪哉!怪哉!今夜未曾颳風,如何這樹頭都扭過來了?」內有三藏的舊徒道:「快拿衣服來!取經的老師父來了!」眾僧問道:「你何以知之?」舊徒曰:「當年師父去時,曾有言道,『我去之後,或三五年,或六七年,但看松樹枝頭若是東向,我即回矣。』我師父佛口聖言,故此知之。」急披衣而出,至西街時,早已有人傳播說:「取經的人適才方到,萬歲爺爺接入城來了。」眾僧聽說,又急急跑來,卻就遇著,一見大駕,不敢近前,隨後跟至朝門之外。唐僧下馬,同眾進朝。唐僧將龍馬與經擔,同行者、八戒、沙僧,站在玉階之下。太宗傳宣:「御弟上殿。」賜坐,唐僧又謝恩坐了,教把經卷抬來。行者等取出,近侍官傳上。太宗又問:「多少經數?怎生取來?」三藏道:「臣僧到了靈山,參見佛祖,蒙差阿儺、伽葉二尊者先引至珍樓內賜齋,次到寶閣內傳經。那尊者需索人事,因未曾備得,不曾送他,他遂以經與了。當謝佛祖之恩東行,忽被妖風搶了經去,幸小徒有些神通趕奪,卻俱拋擲散漫。因展看,皆是無字空本。臣等著驚,復去拜告懇求,佛祖道,此經成就之時,有比丘聖僧將下山與舍衛國趙長者家看誦了一遍,保祐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止討了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意思還嫌賣賤了,後來子孫沒錢使用。我等知二尊者需索人事,佛祖明知,只得將欽賜紫金缽盂送他,方傳了有字真經。此經有三十五部,各部中檢了幾卷傳來,共計五千零四十八卷,此數蓋合一藏也。」太宗更喜,教:「光祿寺設宴,開東閣酬謝。」忽見他三徒立在階下,容貌異常,便問:「高徒果外國人耶?」長老俯伏道:「大徒弟姓孫,法名悟空,臣又呼他為孫行者。他出身原是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因五百年前大鬧天宮,被佛祖困壓在西番兩界山石匣之內,蒙觀音菩薩勸善,情願皈依,是臣到彼救出,甚虧此徒保護。二徒弟姓豬,法名悟能,臣又呼他為豬八戒。他出身原是福陵山雲棧洞人氏,因在烏斯藏高老莊上作怪,即蒙菩薩勸善,虧行者收之,一路上挑擔有力,涉水有功。三徒弟姓沙,法名悟淨,臣又呼他為沙和尚。他出身原是流沙河作怪者,也蒙菩薩勸善,秉教沙門。那匹馬不是主公所賜者。」太宗道:「毛片相同,如何不是?」三藏道:「臣到蛇盤山鷹愁澗涉水,原馬被此馬吞之,虧行者請菩薩問此馬來歷,原是西海龍王之子,因有罪,也蒙菩薩救解,教他與臣作腳力。當時變作原馬,毛片相同。幸虧他登山越嶺,跋涉崎嶇,去時騎坐,來時馱經,亦甚賴其力也。」太宗聞言,稱讚不已,又問:「遠涉西方,端的路程多少?」三藏道:「總記菩薩之言,有十萬八千裡之遠。途中未曾記數,只知經過了一十四遍寒暑。日日山,日日嶺,遇林不小,遇水寬洪。還經幾座國王,俱有照驗印信。」叫:「徒弟,將通關文牒取上來,對主公繳納。」當時遞上。太宗看了,乃貞觀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給。太宗笑道:「久勞遠涉,今已貞觀二十七年矣。」牒文上有寶象國印,烏雞國印,車遲國印,西梁女國印,祭賽國印,朱紫國印,獅駝國印,比丘國印,滅法國印;又有鳳仙郡印,玉華州印,金平府印。太宗覽畢,收了。
早有當駕官請宴,即下殿攜手而行,又問:「高徒能禮貌乎?」三藏道:「小徒俱是山村曠野之妖身,未諳中華聖朝之禮數,萬望主公赦罪。」太宗笑道:「不罪他,不罪他,都同請東閣赴宴去也。」三藏又謝了恩,招呼他三眾,都到閣內觀看。果是中華大國,比尋常不同。你看那:門懸彩繡,地襯紅氈。異香馥鬱,奇品新鮮。琥珀杯,琉璃盞,鑲金點翠;黃金盤,白玉碗,嵌錦花纏。爛煮蔓菁,糖澆香芋。蘑菇甜美,海菜清奇。幾次添來姜辣筍,數番辦上蜜調葵。麵筋椿樹葉,木耳豆腐皮。石花仙菜,蕨粉幹薇。花椒煮萊菔,芥末拌瓜絲。幾盤素品還猶可,數種奇稀果奪魁。核桃柿餅,龍眼荔枝。宣州繭慄山東棗,江南銀杏兔頭梨。榛松蓮肉葡萄大,榧子瓜仁菱米齊。橄欖林檎,蘋婆沙果。慈菇嫩藕,脆李楊梅。無般不備,無件不齊。還有些蒸酥蜜食兼嘉饌,更有那美酒香茶與異奇。說不盡百味珍饈真上品,果然是中華大國異西夷。師徒四眾與文武多官俱侍列左右,太宗皇帝仍正坐當中,歌舞吹彈,整齊嚴肅,遂盡樂一日。正是:君王嘉會賽唐虞,取得真經福有餘。千古流傳千古盛,佛光普照帝王居。當日天晚,謝恩宴散。太宗回宮,多官回宅,唐僧等歸於洪福寺,只見寺僧磕頭迎接。方進山門,眾僧報導:「師父,這樹頭兒今早俱忽然向東。我們記得師父之言,遂出城來接,果然到了!」長老喜之不勝,遂入方丈。此時八戒也不嚷茶飯,也不弄喧頭,行者、沙僧個個穩重。只因道果完成,自然安靜。當晚睡了。
次早,太宗升朝,對群臣言曰:「朕思御弟之功,至深至大,無以為酬。一夜無寐,口佔幾句俚談,權表謝意,但未曾寫出。」叫:「中書官來,朕念與你,你一一寫之。」其文云:「蓋聞二儀有象,顯覆載以含生;四時無形,潛寒暑以化物。是以窺天鑑地,庸愚皆識其端;明陰洞陽,賢哲罕窮其數。然天地包乎陰陽,而易識者,以其有象也;陰陽處乎天地,而難窮者,以其無形也。故知象顯可徵,雖愚不惑;形潛莫睹,在智猶迷。況乎佛道崇虛,乘幽控寂。弘濟萬品,典御十方。舉威靈而無上,抑神力而無下;大之則彌於宇宙,細之則攝於毫釐。無滅無生,歷千劫而亙古;若隱若顯,運百福而長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際;法流湛寂,挹之莫測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區區庸鄙,投其旨趣,能無疑惑者哉!然則大教之興,基乎西土。騰漢庭而皎夢,照東域而流慈。古者分形分跡之時,言未馳而成化;當常見常隱之世,民仰德而知遵。及乎晦影歸真,遷移越世,金容掩色,不鏡三千之光;麗象開圖,空端四八之相。於是微言廣被,拯禽類於三途;遺訓遐宣,導群生於十地。佛有經,能分大小之乘,更有法,傳訛邪正之術。我僧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幼懷慎敏,早悟三空之功;長契神清,先包四忍之行。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故以智通無累,神測未形。超六塵而迥出,使千古而傳芳。凝心內境,悲正法之陵遲;棲慮玄門,慨深文之訛謬。思欲分條振理,廣彼前聞;截偽續真,開茲後學。是以翹心淨土,法遊西域。乘危遠邁,策杖孤徵。積雪晨飛,途間失地;驚沙夕起,空外迷天。萬裡山川,撥煙霞而進步;百重寒暑,躡霜雨而前蹤。誠重勞輕,求深欲達。週遊西宇,十有四年。窮歷異邦,詢求正教。雙林八水,味道餐風;鹿苑鷲峰,瞻奇仰異。承至言於先聖,受真教於上賢。探賾妙門,精窮奧業。三乘六律之道,馳驟於心田;一藏百篋之文,波濤於海口。爰自所歷之國無涯,求取之經有數。總得大乘要文,凡三十五部,計五千四十八卷,譯布中華,宣揚勝業。引慈雲於西極,注法雨於東陲。聖教缺而復全,蒼生罪而還福。溼火宅之幹焰,共拔迷途;朗金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知惡因業墜,善以緣升。升墜之端,惟人自作。譬之桂生高嶺,雲露方得泫其花;蓮出綠波,飛塵不能染其葉。非蓮性自潔而桂質本貞,良由所附者高,則微物不能累;所憑者淨,則濁類不能沾。夫以卉木無知,猶資善而成善,矧乎人倫有識,寧不緣慶而成慶?方冀真經傳布,並日月而無窮;景福遐敷,與乾坤而永大也歟!」寫畢,即召聖僧。此時長老已在朝門外候謝,聞宣急入,行俯伏之禮。太宗傳請上殿,將文字遞與長老覽遍。復下謝恩,奏道:「主公文辭高古,理趣淵微,但不知是何名目。」太宗道:「朕夜口佔,答謝御弟之意,名曰聖教序,不知好否。」長老叩頭,稱謝不已。太宗又曰:「朕才愧圭璋,言慚金石。至於內典,尤所未聞。口佔敘文,誠為鄙拙。穢翰墨於金簡,標瓦礫於珠林。循躬省慮,面恧心。甚不足稱,虛勞致謝。」
當時多官齊賀,頂禮聖教御文,遍傳內外。太宗道:「御弟將真經演誦一番,何如?」長老道:「主公,若演真經,須尋佛地,寶殿非可誦之處。」太宗甚喜,即問當駕官:「長安城寺,有那座寺院潔淨?」班中閃上大學士蕭瑀奏道:「城中有一雁塔寺潔淨。」太宗即令多官:「把真經各虔捧幾卷,同朕到雁塔寺,請御弟談經去來。」多官遂各各捧著,隨太宗駕幸寺中,搭起高臺,鋪設齊整。長老仍命:「八戒沙僧牽龍馬,理行囊,行者在我左右。」又向太宗道:「主公欲將真經傳流天下,須當謄錄副本,方可布散。原本還當珍藏,不可輕褻。」太宗又笑道:「御弟之言甚當!甚當!」隨召翰林院及中書科各官謄寫真經。又建一寺,在城之東,名曰謄黃寺。
長老捧幾卷登臺,方欲諷誦,忽聞得香風繚繞,半空中有八大金剛現身高叫道:「誦經的,放下經卷,跟我回西去也。」這底下行者三人,連白馬平地而起,長老亦將經卷丟下,也從臺上起於九霄,相隨騰空而去,慌得那太宗與多官望空下拜。這正是:聖僧努力取經編,西宇周流十四年。苦歷程途遭患難,多經山水受迍邅。功完八九還加九,行滿三千及大千。大覺妙文回上國,至今東土永留傳。太宗與多官拜畢,即選高僧,就於雁塔寺裡,修建水陸大會,看誦《大藏真經》,超脫幽冥孽鬼,普施善慶,將謄錄過經文,傳布天下不題。
卻說八大金剛,駕香風,引著長老四眾,連馬五口,復轉靈山,連去連來,適在八日之內。此時靈山諸神,都在佛前聽講。八金剛引他師徒進去,對如來道:「弟子前奉金旨,駕送聖僧等,已到唐國,將經交納,今特繳旨。」遂叫唐僧等近前受職。如來道:「聖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喚金蟬子。因為汝不聽說法,輕慢我之大教,故貶汝之真靈,轉生東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經,甚有功果,加升大職正果,汝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汝因大鬧天宮,吾以甚深法力,壓在五行山下,幸天災滿足,歸於釋教,且喜汝隱惡揚善,在途中煉魔降怪有功,全終全始,加升大職正果,汝為鬥戰勝佛。豬悟能,汝本天河水神,天蓬元帥,為汝蟠桃會上酗酒戲了仙娥,貶汝下界投胎,身如畜類,幸汝記愛人身,在福陵山雲棧洞造孽,喜歸大教,入吾沙門,保聖僧在路,卻又有頑心,色情未泯,因汝挑擔有功,加升汝職正果,做淨壇使者。」八戒口中嚷道:「他們都成佛,如何把我做個淨壇使者?」如來道:「因汝口壯身慵,食腸寬大。蓋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諸佛事,教汝淨壇,乃是個有受用的品級,如何不好!沙悟淨,汝本是捲簾大將,先因蟠桃會上打碎玻璃盞,貶汝下界,汝落於流沙河,傷生吃人造孽,幸皈吾教,誠敬迦持,保護聖僧,登山牽馬有功,加升大職正果,為金身羅漢。」又叫那白馬:「汝本是西洋大海廣晉龍王之子,因汝違逆父命,犯了不孝之罪,幸得皈身皈法,皈我沙門,每日家虧你馱負聖僧來西,又虧你馱負聖經去東,亦有功者,加升汝職正果,為八部天龍馬。」長老四眾,俱各叩頭謝恩。馬亦謝恩訖,仍命揭諦引了馬下靈山後崖化龍池邊,將馬推入池中。須臾間,那馬打個展身,即退了毛皮,換了頭角,渾身上長起金鱗,腮頷下生出銀須,一身瑞氣,四爪祥雲,飛出化龍池,盤繞在山門裡擎天華表柱上,諸佛讚揚如來的大法。孫行者卻又對唐僧道:「師父,此時我已成佛,與你一般,莫成還戴金箍兒,你還念甚麼《緊箍咒兒》掯勒我?趁早兒念個松箍兒咒,脫下來,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麼菩薩再去捉弄他人。」唐僧道:「當時只為你難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豈有還在你頭上之理!你試摸摸看。」行者舉手去摸一摸,果然無之。此時旃檀佛、鬥戰佛、淨壇使者、金身羅漢,俱正果了本位,天龍馬亦自歸真。有詩為證,詩曰:一體真如轉落塵,合和四相復修身。五行論色空還寂,百怪虛名總莫論。正果旃檀皈大覺,完成品職脫沉淪。經傳天下恩光闊,五聖高居不二門。
五聖果位之時,諸眾佛祖、菩薩、聖僧、羅漢、揭諦、比丘、優婆夷塞,各山各洞的神仙、大神、丁甲、功曹、伽藍、土地,一切得道的師仙,始初俱來聽講,至此各歸方位。你看那:靈鷲峰頭聚霞彩,極樂世界集祥雲。金龍穩臥,玉虎安然。烏兔任隨來往,龜蛇憑汝盤旋。丹鳳青鸞情爽爽,玄猿白鹿意怡怡。八節奇花,四時仙果。喬松古檜,翠柏修篁。五色梅時開時結,萬年桃時熟時新。千果千花爭秀,一天瑞靄紛紜。大眾合掌皈依,都念:南無燃燈上古佛。南無藥師琉璃光王佛。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過去未來現在佛。南無清淨喜佛。南無毗盧屍佛。南無寶幢王佛。南無彌勒尊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無量壽佛。南無接引歸真佛。南無金剛不壞佛。南無寶光佛。南無龍尊王佛。南無精進善佛。南無寶月光佛。南無現無愚佛。南無婆留那佛。南無那羅延佛。南無功德華佛。南無才功德佛。南無善遊步佛。南無旃檀光佛。南無摩尼幢佛。南無慧炬照佛。南無海德光明佛。南無大慈光佛。南無慈力王佛。南無賢善首佛。南無廣莊嚴佛。南無金華光佛。南無才光明佛。南無智慧勝佛。南無世靜光佛。南無日月光佛。南無日月珠光佛。南無慧幢勝王佛。南無妙音聲佛。南無常光幢佛。南無觀世燈佛。南無法勝王佛。南無須彌光佛。南無大慧力王佛。南無金海光佛。南無大通光佛。南無才光佛。南無旃檀功德佛。南無鬥戰勝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文殊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南無西天極樂諸菩薩。南無三千揭諦大菩薩。南無五百阿羅大菩薩。南無比丘夷塞尼菩薩。南無無邊無量法菩薩。南無金剛大士聖菩薩。南無淨壇使者菩薩。南無八寶金身羅漢菩薩。南無八部天龍廣力菩薩。如是等一切世界諸佛,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同生極樂國,盡報此一身。十方三世一切佛,諸尊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話表寇員外既得回生,復整理了幢幡鼓樂,僧道親友,依舊送行不題。卻說唐僧四眾,上了大路,果然西方佛地,與他處不同。見了些琪花、瑤草、古柏、蒼松,所過地方,家家向善,戶戶齋僧,每逢山下人修行,又見林間客誦經。師徒們夜宿曉行,又經有六七日,忽見一帶高樓,幾層傑閣,真箇是沖天百尺,聳漢凌空。低頭觀落日,引手摘飛星。豁達窗軒吞宇宙,嵯峨棟宇接雲屏。黃鶴信來秋樹老,彩鸞書到晚風清。此乃是靈宮寶闕,琳館珠庭;真堂談道,宇宙傳經。花向春來美,松臨雨過青。紫芝仙果年年秀,丹鳳儀翔萬感靈。三藏舉鞭遙指道:「悟空,好去處耶!」行者道:「師父,你在那假境界假佛像處,倒強要下拜;今日到了這真境界真佛像處,倒還不下馬,是怎的說?」三藏聞言,慌得翻身跳下來,已到了那樓閣門首。只見一個道童,斜立山門之前叫道:「那來的莫非東土取經人麼?」長老急整衣,抬頭觀看,見他身披錦衣,手搖玉麈。身披錦衣,寶閣瑤池常赴宴;手搖玉麈,丹臺紫府每揮塵。肘懸仙籙,足踏履鞋。飄然真羽士,秀麗實奇哉。煉就長生居勝境,修成永壽脫塵埃。聖僧不識靈山客,當年金頂大仙來。孫大聖認得他,即叫:「師父,此乃是靈山腳下玉真觀金頂大仙,他來接我們哩。」三藏方才醒悟,進前施禮。大仙笑道:「聖僧今年才到,我被觀音菩薩哄了。他十年前領佛金旨,向東土尋取經人,原說二三年就到我處。我年年等候,渺無消息,不意今年才相逢也。」三藏合掌道:「有勞大仙盛意,感激!感激!」遂此四眾牽馬挑擔,同入觀裡,卻又與大仙一一相見。即命看茶擺齋,又叫小童兒燒香湯與聖僧沐浴了,好登佛地。正是那:功滿行完宜沐浴,煉馴本性合天真。千辛萬苦今方息,九戒三皈始自新。魔盡果然登佛地,災消故得見沙門。洗塵滌垢全無染,反本還原不壞身。師徒們沐浴了,不覺天色將晚,就於玉真觀安歇。
次早,唐僧換了衣服,披上錦襴袈裟,戴了毗盧帽,手持錫杖,登堂拜辭大仙。大仙笑道:「昨日縷,今日鮮明,觀此相真佛子也。」三藏拜別就行,大仙道:「且住,等我送你。」行者道:「不必你送,老孫認得路。」大仙道:「你認得的是雲路。聖僧還未登雲路,當從本路而行。」行者道:「這個講得是,老孫雖走了幾遭,只是雲來雲去,實不曾踏著此地。既有本路,還煩你送送,我師父拜佛心重,幸勿遲疑。」那大仙笑吟吟,攜著唐僧手,接引旃檀上法門。原來這條路不出山門,就自觀宇中堂穿出後門便是。大仙指著靈山道:「聖僧,你看那半天中有祥光五色,瑞靄千重的,就是靈鷲高峰,佛祖之聖境也。」唐僧見了就拜,行者笑道:「師父,還不到拜處哩。常言道,望山走倒馬,離此鎮還有許遠,如何就拜!若拜到頂上,得多少頭磕是?」大仙道:「聖僧,你與大聖、天蓬、捲簾四位,已此到於福地,望見靈山,我回去也。」三藏遂拜辭而去。
大聖引著唐僧等,徐徐緩步,登了靈山,不上五六裡,見了一道活水,滾浪飛流,約有八九裡寬闊,四無人跡。三藏心驚道:「悟空,這路來得差了,敢莫大仙錯指了?此水這般寬闊,這般洶湧,又不見舟楫,如何可渡?」行者笑道:「不差!你看那壁廂不是一座大橋?要從那橋上行過去,方成正果哩。」長老等又近前看時,橋邊有一扁,扁上有「凌雲渡」三字,原來是一根獨木橋。正是:遠看橫空如玉棟,近觀斷水一枯槎。維河架海還容易,獨木單梁人怎蹅!萬丈虹霓平臥影,千尋白練接天涯。十分細滑渾難渡,除是神仙步彩霞。三藏心驚膽戰道:「悟空,這橋不是人走的,我們別尋路徑去來。」行者笑道:「正是路!正是路!」八戒慌了道:「這是路,那個敢走?水面又寬,波浪又湧,獨獨一根木頭,又細又滑,怎生動腳?」行者道:「你都站下,等老孫走個兒你看。」好大聖,拽開步跳上獨木橋,搖搖擺擺,須臾跑將過去,在那邊招呼道:「過來!過來!」唐僧搖手,八戒沙僧咬指道:「難!難!難!」行者又從那邊跑過來,拉著八戒道:「呆子,跟我走,跟我走!」那八戒臥倒在地道:「滑!滑!滑!走不得!你饒我罷!讓我駕風霧過去!」行者按住道:「這是甚麼去處,許你駕風霧?必須從此橋上走過,方可成佛。」八戒道:「哥啊,佛做不成也罷,實是走不得!」
他兩個在那橋邊,滾滾爬爬,扯扯拉拉的耍鬥。沙僧走去勸解,才撒脫了手。三藏回頭,忽見那下溜中有一人撐一隻船來,叫道:「上渡!上渡!」長老大喜道:「徒弟,休得亂頑。那裡有隻渡船兒來了。」他三個跳起來站定,同眼觀看,那船兒來得至近,原來是一隻無底的船兒。行者火眼金睛,早已認得是接引佛祖,又稱為南無寶幢光王佛。行者卻不題破,只管叫:「這裡來!撐攏來!」霎時撐近岸邊,又叫:「上渡!上渡!」三藏見了,又心驚道:「你這無底的破船兒,如何渡人?」佛祖道:「我這船鴻蒙初判有聲名,幸我撐來不變更。有浪有風還自穩,無終無始樂昇平。六塵不染能歸一,萬劫安然自在行。無底船兒難過海,今來古往渡群生。」孫大聖合掌稱謝道:「承盛意接引吾師。師父,上船去,他這船兒雖是無底,卻穩;縱有風浪,也不得翻。」長老還自驚疑,行者叉著膊子,往上一推。那師父踏不住腳,轂轆的跌在水裡,早被撐船人一把扯起,站在船上。師父還抖衣服,垛鞋腳,抱怨行者。行者卻引沙僧八戒,牽馬挑擔,也上了船,都立在之上。那佛祖輕輕用力撐開,只見上溜頭泱下一個死屍。長老見了大驚,行者笑道:「師父莫怕,那個原來是你。」八戒也道:「是你是你!」沙僧拍著手也道:「是你是你!」那撐船的打著號子也說:「那是你!可賀可賀!」
他們三人,也一齊聲相和。撐著船,不一時穩穩噹噹的過了凌雲仙渡。三藏才轉身,輕輕的跳上彼岸。有詩為證,詩曰:脫卻胎胞骨肉身,相親相愛是元神。今朝行滿方成佛,洗淨當年六六塵。此誠所謂廣大智慧,登彼岸無極之法。四眾上岸回頭,連無底船兒卻不知去向,行者方說是接引佛祖。三藏方才省悟,急轉身,反謝了三個徒弟,行者道:「兩不相謝,彼此皆扶持也。我等虧師父解脫,借門路修功,幸成了正果;師父也賴我等保護,秉教伽持,喜脫了凡胎。師父,你看這面前花草松篁,鸞鳳鶴鹿之勝境,比那妖邪顯化之處,孰美孰惡?何善何兇?」三藏稱謝不已。一個個身輕體快,步上靈山,早見那雷音古剎:頂摩霄漢中,根接須彌脈。巧峰排列,怪石參差。懸崖下瑤草琪花,曲徑旁紫芝香蕙。仙猿摘果入桃林,卻似火燒金;白鶴棲松立枝頭,渾如煙捧玉。彩鳳雙雙,青鸞對對。彩鳳雙雙,向日一鳴天下瑞;青鸞對對,迎風耀舞世間稀。又見那黃森森金瓦疊鴛鴦,明幌幌花磚鋪瑪瑙。東一行,西一行,盡都是蕊宮珠闕;南一帶,北一帶,看不了寶閣珍樓。天王殿上放霞光,護法堂前噴紫焰。浮屠塔顯,優缽花香,正是地勝疑天別,雲閒覺晝長。紅塵不到諸緣盡,萬劫無虧大法堂。師徒們逍逍遙遙,走上靈山之巔,又見青松林下列優婆,翠柏叢中排善士。長老就便施禮,慌得那優婆塞、優婆夷、比丘僧、比丘尼合掌道:「聖僧且休行禮,待見了牟尼,卻來相敘。」行者笑道:「早哩!早哩!且去拜上位者。」
那長老手舞足蹈,隨著行者,直至雷音寺山門之外。那廂有四大金剛迎住道:「聖僧來耶?」三藏躬身道:「是弟子玄奘到了。」答畢就欲進門,金剛道:「聖僧少待,容稟過再進。」那金剛著一個轉山門報與二門上四大金剛,說唐僧到了;二門上又傳入三門上,說唐僧到了;三山門內原是打供的神僧,聞得唐僧到時,急至大雄殿下,報與如來至尊釋迦牟尼文佛說:「唐朝聖僧到於寶山取經來了。」佛爺爺大喜,即召聚八菩薩、四金剛、五百阿羅、三千揭諦、十一大曜、十八伽藍,兩行排列,卻傳金旨,召唐僧進。那裡邊,一層一節,欽依佛旨,叫:「聖僧進來。」這唐僧循規蹈矩,同悟空、悟能、悟淨,牽馬挑擔,逕入山門。正是:當年奮志奉欽差,領牒辭王出玉階。清曉登山迎霧露,黃昏枕石臥雲霾。挑禪遠步三千水,飛錫長行萬裡崖。念念在心求正果,今朝始得見如來。
四眾到大雄寶殿殿前,對如來倒身下拜。拜罷,又向左右再拜。各各三匝已遍,復向佛祖長跪,將通關文牒奉上,如來一一看了,還遞與三藏。三藏俯囟作禮,啟上道:「弟子玄奘,奉東土大唐皇帝旨意,遙詣寶山,拜求真經,以濟眾生。望我佛祖垂恩,早賜回國。」如來方開憐憫之口,大發慈悲之心,對三藏言曰:「你那東土乃南贍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廣人稠,多貪多殺,多淫多誑,多欺多詐;不遵佛教,不向善緣,不敬三光,不重五穀;不忠不孝,不義不仁,瞞心昧己,大鬥小秤,害命殺牲。造下無邊之孽,罪盈惡滿,致有地獄之災,所以永墮幽冥,受那許多碓搗磨舂之苦,變化畜類。有那許多披毛頂角之形,將身還債,將肉飼人。其永墮阿鼻,不得超升者,皆此之故也。雖有孔氏在彼立下仁義禮智之教,帝王相繼,治有徒流絞斬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縱無忌之輩何耶!我今有經三藏,可以超脫苦惱,解釋災愆。三藏:有法一藏,談天;有論一藏,說地;有經一藏,度鬼。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鳥獸、花木、器用、人事,無般不載。汝等遠來,待要全付與汝取去,但那方之人,愚蠢村強,毀謗真言,不識我沙門之奧旨。」叫:「阿儺、伽葉,你兩個引他四眾,到珍樓之下,先將齋食待他。齋罷,開了寶閣,將我那三藏經中三十五部之內,各檢幾卷與他,教他傳流東土,永注洪恩。」二尊者即奉佛旨,將他四眾領至樓下,看不盡那奇珍異寶,擺列無窮。只見那設供的諸神,鋪排齋宴,並皆是仙品、仙餚、仙茶、仙果,珍饈百味,與凡世不同。師徒們頂禮了佛恩,隨心享用,其實是:寶焰金光映目明,異香奇品更微精。千層金閣無窮麗,一派仙音入耳清。素味仙花人罕見,香茶異食得長生。向來受盡千般苦,今日榮華喜道成。
這番造化了八戒,便宜了沙僧,佛祖處正壽長生,脫胎換骨之饌,盡著他受用。二尊者陪奉四眾餐畢,卻入寶閣,開門登看。那廂有霞光瑞氣,籠罩千重;彩霧祥雲,遮漫萬道。經柜上,寶篋外,都貼了紅籤,楷書著經卷名目。乃是:《涅槃經》一部,七百四十八卷;《菩薩經》一部,一千二十一卷;《虛空藏經》一部,四百卷;《首楞嚴經》一部,一百一十卷;《恩意經大集》一部,五十卷;《決定經》一部,一百四十卷;《寶藏經》一部,四十五卷;《華嚴經》一部,五百卷;《禮真如經》一部,九十卷;《大般若經》一部,九百一十六卷;《大光明經》一部,三百卷;《未曾有經》一部,一千一百一十卷;《維摩經》一部,一百七十卷;《三論別經》一部,二百七十卷;《金剛經》一部,一百卷;《正法論經》一部,一百二十卷;《佛本行經》一部,八百卷;《五龍經》一部,三十二卷;《菩薩戒經》一部,一百一十六卷;《大集經》一部,一百三十卷;《摩竭經》一部,三百五十卷;《法華經》一部,一百卷;《瑜伽經》一部,一百卷;《寶常經》一部,二百二十卷;《西天論經》一部,一百三十卷;《僧祇經》一部,一百五十七卷;《佛國雜經》一部,一千九百五十卷;《起信論經》一部,一千卷;《大智度經》一部,一千八十卷;《寶威經》一部,一千二百八十卷;《本閣經》一部,八百五十卷;《正律文經》一部,二百卷;《大孔雀經》一部,二百二十卷;《維識論經》一部,一百卷;《具舍論經》一部,二百卷。阿儺、伽葉引唐僧看遍經名,對唐僧道:「聖僧東土到此,有些甚麼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好傳經與你去。」三藏聞言道:「弟子玄奘,來路迢遙,不曾備得。」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傳經繼世,後人當餓死矣!」行者見他講口扭捏,不肯傳經,他忍不住叫噪道:「師父,我們去告如來,教他自家來把經與老孫也。」阿儺道:「莫嚷!此是甚麼去處,你還撒野放刁!到這邊來接著經。」八戒沙僧耐住了性子,勸住了行者,轉身來接。一卷卷收在包裡,馱在馬上,又捆了兩擔,八戒與沙僧挑著,卻來寶座前叩頭,謝了如來,一直出門。逢一位佛祖,拜兩拜;見一尊菩薩,拜兩拜。又到大門,拜了比丘僧、尼,優婆夷、塞,一一相辭,下山奔路不題。
卻說那寶閣上有一尊燃燈古佛,他在閣上,暗暗的聽著那傳經之事,心中甚明,原是阿儺、伽葉將無字之經傳去,卻自笑云:東土眾僧愚迷,不識無字之經,卻不枉費了聖僧這場跋涉?問:「座邊有誰在此?」只見白雄尊者閃出。古佛吩咐道:「你可作起神威,飛星趕上唐僧,把那無字之經奪了,教他再來求取有字真經。」白雄尊者,即駕狂風,滾離了雷音寺山門之外,大作神威。那陣好風,真箇是:佛前勇士,不比巽二風神。仙竅怒號,遠賽吹噓少女。這一陣,魚龍皆失穴,江海逆波濤。玄猿捧果難來獻,黃鶴回雲找舊巢。丹鳳清音鳴不美,錦雞喔運叫聲嘈。青松枝折,優缽花飄。翠竹竿竿倒,金蓮朵朵搖。鐘聲遠送三千裡,經韻輕飛萬壑高。崖下奇花殘美色,路旁瑤草偃鮮苗。彩鸞難舞翅,白鹿躲山崖。蕩蕩異香漫宇宙,清清風氣徹雲霄。那唐長老正行間,忽聞香風滾滾,只道是佛祖之禎祥,未曾提防。又聞得響一聲,半空中伸下一隻手來,將馬馱的經,輕輕搶去,唬得個三藏捶胸叫喚,八戒滾地來追,沙和尚護守著經擔,孫行者急趕去如飛。那白雄尊者,見行者趕得將近,恐他棍頭上沒眼,一時間不分好歹,打傷身體,即將經包捽碎,拋落塵埃。行者見經包破落,又被香風吹得飄零,卻就按下雲頭,顧經不去追趕。那白雄尊者收風斂霧,回報古佛不題。
八戒去追趕,見經本落下,遂與行者收拾背著,來見唐僧。唐僧滿眼垂淚道:「徒弟呀!這個極樂世界,也還有兇魔欺害哩!」沙僧接了抱著的散經,打開看時,原來雪白,並無半點字跡,慌忙遞與三藏道:「師父,這一卷沒字。」行者又打開一卷看時,也無字。八戒打開一卷,也無字。三藏叫:「通打開來看看。」卷卷俱是白紙。長老短嘆長籲的道:「我東土人果是沒福!似這般無字的空本,取去何用?怎麼敢見唐王!誑君之罪,誠不容誅也!」行者早已知之,對唐僧道:「師父,不消說了,這就是阿儺、伽葉那廝,問我要人事沒有,故將此白紙本子與我們來了。快回去告在如來之前,問他掯財作弊之罪。」八戒嚷道:「正是!正是!告他去來!」四眾急急回山,無好步,忙忙又轉上雷音。不多時,到於山門之外,眾皆拱手相迎,笑道:「聖僧是換經來的?」三藏點頭稱謝。眾金剛也不阻擋,讓他進去,直至大雄殿前。行者嚷道:「如來!我師徒們受了萬蜇千魔,千辛萬苦,自東土拜到此處,蒙如來吩咐傳經,被阿儺、伽葉掯財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將無字的白紙本兒教我們拿去,我們拿他去何用!望如來敕治!」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白本者,乃無字真經,倒也是好的。因你那東土眾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傳之耳。」即叫:「阿儺、伽葉,快將有字的真經,每部中各檢幾卷與他,來此報數。」
二尊者復領四眾,到珍樓寶閣之下,仍問唐僧要些人事。三藏無物奉承,即命沙僧取出紫金缽盂,雙手奉上道:「弟子委是窮寒路遙,不曾備得人事。這缽盂乃唐王親手所賜,教弟子持此,沿路化齋。今特奉上,聊表寸心,萬望尊者不鄙輕褻,將此收下,待回朝奏上唐王,定有厚謝。只是以有字真經賜下,庶不孤欽差之意,遠涉之勞也。」那阿儺接了,但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樓的力士,管香積的庖丁,看閣的尊者,你抹他臉,我撲他背,彈指的,扭唇的,一個個笑道:「不羞!不羞!需索取經的人事!」須臾把臉皮都羞皺了,只是拿著缽盂不放。伽葉卻才進閣檢經,一一查與三藏,三藏卻叫:「徒弟們,你們都好生看看,莫似前番。」他三人接一卷,看一卷,卻都是有字的。傳了五千零四十八卷,乃一藏之數,收拾齊整馱在馬上,剩下的還裝了一擔,八戒挑著。自己行囊,沙僧挑著。行者牽了馬,唐僧拿了錫杖,按一按毗盧帽,抖一抖錦襴袈裟,才喜喜歡歡,到我佛如來之前。正是那:大藏真經滋味甜,如來造就甚精嚴。須知玄奘登山苦,可笑阿儺卻愛錢。先次未詳虧古佛,後來真實始安然。至今得意傳東土,大眾均將雨露沾。
阿儺、伽葉引唐僧來見如來,如來高升蓮座,指令降龍、伏虎二大羅漢敲響雲磬,遍請三千諸佛、三千揭諦、八金剛、四菩薩、五百尊羅漢、八百比丘僧、大眾優婆塞、比丘尼、優婆夷,各天各洞,福地靈山,大小尊者聖僧,該坐的請登寶座,該立的侍立兩旁。一時間,天樂遙聞,仙音嘹亮,滿空中祥光疊疊,瑞氣重重,諸佛畢集,參見了如來。如來問:「阿儺、伽葉,傳了多少經卷與他?可一一報數。」二尊者即開報:「現付去唐朝《涅槃經》四百卷,《菩薩經》三百六十卷,《虛空藏經》二十卷,《首楞嚴經》三十卷,《恩意經大集》四十卷,《決定經》四十卷,《寶藏經》二十卷,《華嚴經》八十一卷,《禮真如經》三十卷,《大般若經》六百卷,《金光明品經》五十卷,《未曾有經》五百五十卷,《維摩經》三十卷,《三論別經》四十二卷,《金剛經》一卷,《正法論經》二十卷,《佛本行經》一百一十六卷,《五龍經》二十卷,《菩薩戒經》六十卷,《大集經》三十卷,《摩竭經》一百四十卷,《法華經》十卷,《瑜伽經》三十卷,《寶常經》一百七十卷,《西天論經》三十卷,《僧祇經》一百一十卷,《佛國雜經》一千六百三十八卷,《起信論經》五十卷,《大智度經》九十卷;《寶威經》一百四十卷,《本閣經》五十六卷,《正律文經》十卷,《大孔雀經》十四卷,《維識論經》十卷,《具舍論經》十卷。在藏總經,共三十五部,各部中檢出五千零四十八卷,與東土聖僧傳留在唐。現俱收拾整頓於人馬馱擔之上,專等謝恩。」
三藏四眾拴了馬,歇了擔,一個個合掌躬身,朝上禮拜。如來對唐僧言曰:「此經功德,不可稱量,雖為我門之龜鑑,實乃三教之源流。若到你那南贍部洲,示與一切眾生,不可輕慢,非沐浴齋戒,不可開卷,寶之重之!蓋此內有成仙了道之奧妙,有發明萬化之奇方也。」三藏叩頭謝恩,信受奉行,依然對佛祖遍禮三匝,承謹歸誠,領經而去。去到三山門,一一又謝了眾聖不題。
如來因打發唐僧去後,才散了傳經之會。旁又閃上觀世音菩薩合掌啟佛祖道:「弟子當年領金旨向東土尋取經之人,今已成功,共計得一十四年,乃五千零四十日,還少八日,不合藏數。望我世尊,早賜聖僧回東轉西,須在八日之內,庶完藏數,準弟子繳還金旨。」如來大喜道:「所言甚當,準繳金旨。」即叫八大金剛吩咐道:「汝等快使神威,駕送聖僧回東,把真經傳留,即引聖僧西回,須在八日之內,以完一藏之數,勿得遲違。」金剛隨即趕上唐僧,叫道:「取經的,跟我來!」唐僧等俱身輕體健,蕩蕩飄飄,隨著金剛,駕雲而起。這才是:見性明心參佛祖,功完行滿即飛升。畢竟不知回東土怎生傳授,且聽下回分解。
如今21年過去了,每當席琳·迪翁天籟般的主題曲《my heart will go on》響起,多少人會在剎那間靜下心來,電影中的一幕幕飛到眼前。
就像歌中所唱的那樣:
每一個夜晚,在我的夢裡
我看見你,我感覺到你
我懂得你的心
跨越我們心靈的空間
你向我顯現你的來臨
無論你如何遠離我
我相信我心已相隨
你再次敲開我的心扉
你融入我的心靈
我心與你同往
與你相隨
想看這部影片的,關注本號
回復 鐵達尼號 即可獲取
網盤資源精選
微信號 : wpdy55
▇ 網盤電影資源免費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