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看《小希》的時候,滿眼都是昔日《海女》的影子。大家都說本劇的編劇「東施效顰」,但看到最後才讀出編劇真正想表達的東西,不是單純的追逐夢想,更多的是心懷夢想但最終被現實磨平稜角的無奈妥協。--小希--因為父親的遭遇,小希從童年時分便得了「夢想過敏症」,相比冒險,更喜歡踏踏實實地生活。厭惡夢想源於父親以及家庭環境,但她夢想的誕生之由,同樣是因為父親。小希更像一個矛盾體。正如圭太說她嘴上說著討厭夢想,但內心卻有一片熱情。但在後來可以出國研修繼續學習做西點時,她卻選擇了家庭,「辜負」了最該發光發亮的八年時光。--圭太--談論輪島塗時的圭太,那亮閃閃的眼睛和滔滔不絕的言語,真的很迷人。自高中時期初登場的少年圭太,怒懟拿起輪島塗觀看的小希,歡喜冤家又一次相聚。除去本劇的感情線不談,個人作為山崎粉絲,他所演繹的眾多角色中,我最愛的就是圭太。兒時燃起的熱愛讓他渴望把興趣變成一生的職業,繼承「彌太郎」之位看似理所當然,但從中與小希的感情牽扯以及漆匠工坊的經營,種種困難接踵而至,使他從一個有「工匠精神」的手工藝人進一步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手工藝繼承人以及一個優秀的丈夫與父親。若干年後大輔來能登告訴小希她父親的行蹤,看到十年如一日始終鍾愛著輪島塗的圭太。「你還是跟當年一樣。」如此強大的執念可能只是源於年少時初次見到輪島塗那份感動,至今都忘不了。但當最後小希跟他說,她還是想著她的「世界第一」。問他為什麼沒跟著說「日本第一」呢。「都三十歲的人還說日本第一不害羞嘛......」熱血和理想,終究慢慢變成了責任和習慣。每個大人都曾是個孩子,只是他們都忘了。--小希與圭太--回到能登的小希,更像是日式傳統家庭中嫁了人的女子不再工作,轉而「相夫教子」去了。圭太還是選擇踏踏實實在故鄉當個漆匠師傅,一生只專注做一件事。他最後向大悟道歉綁住了小希八年。讓我想起在《問題餐廳》裡三千院鏡子的丈夫跟她講自己的母親為幫助自己的父親付出了一生。典型的傳統日式婚姻,只不過嫁接在兩個都有夢想的現代年輕人身上。感情線是本劇的敗筆,宣傳一地方城鎮是晨間劇的責任,所以小希才回到「家鄉」能登。但我想正如劇中所言蘋果派誕生的「歪打正著」,每人都曾擁有過夢想,都有過想去奮力一搏的心。有的人賭上了自己的全部,像陶子姐,在西點界有了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更多人會像小希和圭太,向現實妥協,追求到了另一種圓滿。小希最後的比賽輸了才顯得故事更有現實性。有多少人能同時兼顧夢想和家庭?「有這樣帥氣的丈夫和一對可愛的兒女,真幸福啊。」她也有向前走,只是那條路不同於別的能夠一往無前的晨間劇女主。--角色群像--感情線一塌糊塗,小希、圭太互相當對方戀情的「第三者」,一子追求圭太莫名其妙,圭太喜歡一子更是不知情從何起便一往情深?在橫濱時的小希明明和大輔熱戀中卻無緣無故因為圭太的哦海喲怦然心動= = 反正全都亂七八糟!!!!!幸好各配角編劇還是盡力描寫得有血有肉,渴望到大城市的一子最終磕磕碰碰還是選擇回到故鄉當自由作家,生於斯長於斯奮鬥於斯的小實,自由自在生活的一徹,一條筋的一郎,內斂但心藏夢的感情專家高志;無拘無束魅力十足的大輔,執著的美南,能幹的陶子姐……編劇借能登與橫濱的青年人們,展現出鄉鎮與大城市的年輕人群像,當然兩地的大人們同樣出彩,輪島塗與西點的聯合展出是我最喜歡的情節之一。--另--本文寫於一年前的夏天,一年後的今日再看此劇,又有新的感受。如果這不是晨間劇,其實故事應該是西點師與塗漆匠人的「愛樂之城」。憑藉小希的努力和幹勁以及女主角光環,她可以去法國進修,歸來後擁有不亞於陶子姐的成就。圭太還是會成為「彌太郎」,最後與載譽歸鄉的小希再相見,往日年少種種再度憶上心頭。對不起我腦補過度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吐槽幾句:編劇在人物塑造和感情線上做得確實不好,想表現小希圭太青梅竹馬感情的迂迴曲折卻用錯了方法。造型實在太土,完全是鄉村愛情故事,在橫濱的小希也土,看此劇完全無法喜歡tao的扮相: )OST是好聽,可惜缺少讓人聽過後便縈繞耳絆的曲子;主題曲同理,兩版本的填詞都很棒,但就是難讓人記住。中國料理店周邊的布景很美,「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既視感。TAO前期演得太用力了,後期自然多了。閒閒演得倒是中規中矩,真的只有臉能看,皮膚差的時候臉都不能看了- -還駝背ORZ 不過後期兩位20出頭的若手演慈父慈母演到這程度已經很不錯了,CP感很足。最後表揚一下影帝,超帥的啊啊啊啊啊啊我被他的哦海喲迷到了!!!!!中村小姐姐也超美,紅色眼影特別迷離,池畑兄妹特別搶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