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璇
原創:中國nlp學院
(nlpcn1997)
前段時間,朋友L吐槽——
公司集體出去旅遊,本該開開心心的,結果全程都很不開心。
一問才知道,L被安排到和公司傳說中的「滅絕師太」王姐住一個房間。
L說:「難怪大家都不願意跟她一個房間,我是真夠不幸才被安排到。王姐那個人,說的每句話都帶刺,讓人感覺很不舒服。第一天和王姐趕到公司集合的地方,因為兩人都不認識路遲到了。結果王姐又當眾責怪我,說自己年紀大不認識路可以理解,但我作為個小年紀,連個路都不知道怎麼走,害得兩人都遲到。我笑著寬慰L,但心裡也認同,
每個人都願意,和擅長溝通,並且溝通態度讓人舒服的人相處。
薩提亞心理學認為,
生活中有五種溝通姿態:指責、討好、超理智、打岔、表裡一致。
但往往,在生活中出現得更多的溝通姿態是:指責、討好、超理智、打岔。
這四種溝通姿態,都很容易給彼此帶來不好的溝通體驗,甚至引發不滿和爭吵。
而一致性溝通,比較能給人以好的溝通體驗。
這五種溝通模式,都各有特點。
不知道你是哪一種呢?
指責型
這類人習慣「批判和攻擊」,或者為保護好自己逃避責任,把所有的問題都推給別人。
他們通常會有這樣的語言特點:
這一切都是你的錯;
你是怎麼搞的;
你從來沒有考慮過別人的感受;
如果不是你,事情就不會弄成這樣
……
有這樣一個例子:
彭哥說自己打拼這麼多年,車房都有,生活寬裕。
但不知道為什麼無論自己如何努力,妻子張姐總是對他樣樣不滿。
就上次彭哥,因為手下不細心,被客戶騙了一筆定金,回加就跟張姐提。
本來已經足夠不開心的自己,還惹來了張姐一頓罵:說不定是你下屬和客戶聯手騙你。就你這種智商,又看上去老實沒用,人家客戶不騙你騙誰啊!我當初真是瞎了眼,嫁給你這樣的人……
彭哥生覺得委屈,只是想得到安慰,反而被責怪太傻。索性去了書房生悶氣。
但張姐這邊,客廳還在絡繹不絕的傳來她此起彼伏的罵聲……
彭哥想不明白,真的所有的問題,都是因為他「太沒用」嗎?
但他明明事業有成,能讓妻子過上安逸的日子。
其實不難看出,張姐是個典型的「指責型」的人,所以無論彭哥多優秀,她都會有各種不滿的地方。
這類指責型的人,他們習慣把所有過錯都怪罪到另一方頭上,一點也不聽對方的解釋和給出的理由。認為要不是對方的錯誤,自己的生活會更好。
討好型
這類人,剛好和指責型相反。他們的內在價值比較低,經常把自己放在一個較低的位置。好像努力平息所有的事,就是他們生存的目的。即便自己感覺不好,也會對別人和顏悅色。
他們通常有這樣的語言特點:
我知道我不該這樣;
如果不是我,你也不會被我拖累;
只要是你決定的,我都會接受並且支持;
哪怕你這樣對我,我也不會放在心上的;
……
有這樣一個例子:
李雲和姜紅兩個是閨蜜,約了周末吃飯。
李雲先到了餐廳,問了姜紅也快到了,於是先點了菜,想著姜紅一到肯定肚子餓了,就有東西吃了。
沒想到姜紅一坐下就愁眉苦臉。
李雲見狀,立馬說:是不是因為我點的菜不是你喜歡的,讓你不開心了?我下次不會這樣了。
姜紅解釋到:不是的,不是因為你。最近在辦公室遇到點不開心的事情。
李雲接著說:那事情嚴重嗎?都怪我,當初不應該,建議你到那家公司入職。
在一段對話之間,李雲兩次把姜紅的不開心,歸咎到自己身上。
表面上,十分的善解人意,對朋友關懷備至。
但實際上並沒有真正解開姜紅心中的煩惱,沒有「對症下藥」。
很明顯,李雲就是「討好型」的人。
這種討好,雖然能帶給對方愉悅的感受。但和表裡一致性的使他人愉快的嘗試截然不同。過度以犧牲自我價值為代價,傳遞給人們這樣的信息:我們是不重要的。
我們經常說的「老好人」中,就有大部分很可有能是討好者。
超理智型
這類人的心裡,只會根據大量的數據案例和外部環境……去分析問題。過度注重邏輯,而忽略甚至說是逃避人的價值和感受。
他們雖然表面上去很優越,做什麼事情都有條不紊。但實際上,他們內心往往會很敏感,也會讓別人覺得不近人情。
他們通常有這樣的語言特點:
規定就是規定,其他的不用解釋;
很明顯事情就是這樣,你硬是強求也沒用;
毫無疑問,這個事情應該這樣解決;
你要相信科學,自己瞎鼓搗會折騰出什麼來;
……
有這樣一個例子:
鄧豔和張坤離婚了,結束了三年的婚姻。她回到娘家,第一時間就去找爸媽哭訴。
沒想到,鄧爸不但沒有安慰女兒。反而說:早就告訴你了,像張坤那小子不靠譜,你硬是不聽要嫁給他,現在這樣的結果,我一點都不意外。
鄧豔聽爸爸這樣一講,哭得更加傷心;了。
而鄧爸一點都不為女兒的哭聲而動容,只是很冷淡的說:你都是成年人了,往後的生活還是要繼續的,這樣哭哭啼啼解決不了問題。
鄧媽見老爸如此,說了句:女兒都已經很委屈了,你不要只知道坐在那邊講一堆道理。
鄧爸聽這話,當然想著繼續理論下去……
很明顯,鄧爸就是典型的「超理智型」。
在女兒遇到問題委屈的時候,他的反應不是去關心女兒,而是只看到「事情」,去分析這個事情,來證明自己的判斷是對的。
超理智的人,都有這樣的特點,就是忽略「感情」,極度客觀。
打岔型
這種類型的人,喜歡在別人說話的時候「插嘴」,或者轉移話題,企圖分散別人的注意力,以減輕自己對壓力的關注。
他們通常有這樣的語言特點:
生活就是要讓自己開心啊,想那麼多幹嘛;
說這個就沒意思了,我們來聊點別的吧;
啊,你剛才說什麼,我聽說最近王某好像發達了。
……
有這樣一個例子:
劉萍在公司受了委屈,一臉不開心的回到了家,進門就和老公江楓念叨。
江楓一見老婆這麼不開心,立馬笑臉盈盈的端了杯水過去。說:咱不要想公司那些糟心事。你猜我今天晚飯給了做了什麼菜?
劉萍:做的什麼菜呢?但我現在都沒什麼胃口吃。
江楓:特意做了你愛吃的紅燒魚哦,我今天在菜市場還遇到了我那高中的老同學老陳,你猜他現在在幹嘛,他竟然開了一家農莊,邀我們有空去玩,我們有空過去玩一下好不好。
劉萍聽完江楓這話,嘴裡應了聲好,但表情還是依舊悶悶不樂……
在這裡,江楓面對妻子劉萍兩次表達情緒,都採取了岔開話題的做法。
這就是是「打岔型」的人,會做的事。
這類人,雖然很會「哄」別人開心,把別人帶出一個「悲傷」的氛圍。
但是忽略掉情緒,逃避掉問題,也不是真正的解決了問題。
不過以上每個類型的人,既有缺點,也有他們一定的優點。
指責姿態的人自信;討好姿態的人善良;超理智的人理性強;打岔的人靈活。
但是,最好的溝通方式,是一致性溝通。
一致性溝通
薩提亞認為:有效溝通應該包含著兩方面的信息,即語言方面的和情感方面的。
一致性溝通,會正視問題和壓力。就是不僅做到考慮自己,又關心他人,同時也充分考慮到當前的環境,對問題做出反應。
通常有以下特點:
擁有能夠成為真實的自己,並且接納他人的自由;
面對改變,具有開放和靈活的態度;
一種樂於相信自己和他人的意願;
……
這種溝通模式的人,自我價值感高,言行表現得一致。會給人感覺真實、溫暖與被鼓勵,溝通暢達。兩個人共同成長的,增進感情,表現出尊重。
—END—
作者:小璇,知性撰稿人。不寫雞湯不毒舌,寫文只說事。來源:本文系中國nlp學院(nlpcn1997)原創,這裡每天分享實用心理學知識和技巧好文好課(婚姻、親子、職場)。近期心理課程:
《林文採薩提亞模式訓練專業證書課程》
無論舊有的成長模式給我們什麼樣的經歷與感受,都值得尊重和接納。
並且我們,可以透過新的覺察而獲得更多選擇。
薩提亞模式工作坊是一種以體驗式為主的教學方式,運用冥想、情景再現、角色代入、姿態雕塑等等方式幫助學員自我覺察,自我聯結。
2018年8月20日,廣州,國際薩提亞名師林文採博士即將講授《林文採薩提亞模式訓練專業證書課程》,在林老師的課程中,我們可以從家庭系統中尋找動因,了解自身的溝通姿態對家庭系統的影響。使得家庭的動力得到調整,向著健康、功能良好的方向發展。感興趣可諮詢:4006009299
掃碼報名
在線報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