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ause we fear it cant last. Mahler teaches us to cherish the wonder ofeach moment.從6:49或者18:25開始,往後聽兩分鐘,像是坐在長椅上慵懶地看著夕陽柔和的光暈,感覺心靈都被淨化了。總覺得勃拉姆斯的旋律都是集莊嚴與深沉於體,很容易觸動到聽眾。
----
圓號開頭極有特點,7:40開始的鋼琴獨奏霸氣附體,蒼涼悲壯感撲面而來。極喜歡第三樂章,從28:40開始一段大提琴獨奏,肅穆悲涼又柔情萬種。31:22鋼琴如汘風一般慢慢地撥雲見霧,如沉思,如留戀,如徘徊,如暗流般湧動。
----
開頭給人的印象特別深刻,像是身處一片灰霾之中,四周都暗了下來。02:06時鋼琴沉重的敲擊後迎來一道曙光,06:50是更強烈的一次打擊,如同雷電般,09:06和20:10又是一次次重擊後迎來曙光。聽第一樂章像是在經受一次次的洗禮,莊嚴神聖的旋律下潛藏著猶豫與孤獨。從25:49開始,25:49和31:44的旋律更好地抒發出了孤獨,脆弱和糾結感。總是感覺第二樂章的意境和斯克裡亞賓練習曲Op.2No.1很像,都有一絲無法用言語形容的鄉愁感。舒伯特的音樂本來在我印象中是很平靜的,這首卻在平靜之餘用波濤洶湧的情感傳達給人一種難得的感動。
----
終於輪到說拉威爾了,他的很多鋼琴曲我都特別喜愛,尤其是這首鋼琴協奏曲格外突出。開頭三分鐘都是鋼琴獨奏,旋律很動人,每次聽著都感覺像是在周末午睡過後躺在床上發呆。以前見一朋友評論得特別贊,大意是「每次聽到都會聯想到灰色的一天,一個人坐在海邊靜靜出神忘記了時間,03:25當長笛伴隨著鋼琴顫音進入時,驀然回首,身邊還伴隨著一群最要好的朋友。」從6:56開始,溫柔治癒的旋律加上鋼琴在高音區美輪美奐的伴奏,絕對是整曲最戳淚點的一段。
----
----
莫扎特的鋼琴曲大多數給人的印象都是歡快的(比如K.330和K.331),而這首卻從頭到尾營造了一種蒼涼悲傷的氣氛。開頭鋼琴的獨奏仿佛是在一片森林中踱步,只有微弱的陽光從樹葉之間穿過來,03:00管弦樂如烏雲一般擋住了那一絲微光,第一次聽準會被那種蒼涼感所感染。雖然之後音樂中浮現了一絲自然的歡快感,但是整體感還是壓抑的。4:00又重複了開頭鋼琴的旋律,5:23時天空又被漆黑的烏雲遮住,雨滴開始從烏雲中滴滴答答地落下。7:12,7:20,7:27鋼琴重複演奏的音符像是小雨滴,打在臉上,落在樹葉上,滴在池塘裡,濺起水花,激起漣漪,擾動心弦。
----
我是兩年前開始接觸馬勒的,第一次聽是他的第六交晌曲慢樂章,就直接從路人轉粉。他一生中寫的作品不多,不過大部分都質量很高,每一部交響曲都值得去反覆聽。這裡列出來幾首比較符合此次話題的,
第二交響曲整首
第三交響曲第六樂章
第四交響曲第三樂章
第五交響曲第四樂章
第六交響曲第樂章和慢樂章
第九交響曲第一和第四樂章
毫不誇張地說,這一首比上面介紹的所有音樂都更接近「令人動容」這個題目。但欣賞難度也很高(說的簡單一點,很難只聽幾遍就體會到它所帶來的感動。)如果沒有聽過的話,至少得把上期和這期介紹的曲子聽熟後,再來接觸這首。
聽馬勒的樂趣就在於自己去發現探索,這樣才會珍惜馬勒給你的每一份驚喜與感動。很可能第一次聽覺得一片亂糟糟,隨著仔細聽的遍數越來越多,你會在這裡那裡無意中發現許多感人肺腑的片段(具體在幾分幾秒就不劇透了,等你去發現),再多聽幾遍你就很可能會成為馬勒的粉絲。如果你很好奇為什麼這首會作為本文的壓軸,請直接跳到1:26:08,—直聽到結尾,感受一下伯恩斯坦的肢體動作和表情。想像自己在大教堂裡欣賞如此帶感的演出,主題還是關於復活,如何能不被感染?
https://compaign.tudou.com/v/XMjAyMjc3MDM0MA==
《令人動容的古典音樂 吐血推薦(上) 》和 《令人動容的古典音樂吐血推薦(下)》中開頭寫到的那兩段話均出自 Keeping Score系列紀錄片:
《 Gustav Mahler: Origins a Legacy》強烈推薦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