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鳳凰在我國古代神話傳說裡面可謂是老生常客,古代皇后更是以鳳冠霞帔作為身份象徵,在諸多古籍記載中鳳凰其實是公母同一種動物,鳳為雄,雌為凰,民間傳說金玉為巢,下面讓我們來仔細地看一看鳳凰這一神鳥。
引語
我國文化博大精深,山海經作為一部神怪古籍來說,書上有多種不可思議之物,早在西漢《史記》就有記載,書籍的創作時間已經難以確認,其作者更是不詳,年代太過久遠,眾說紛紜之下難辨誰是真作者。
(本文《山海經》原文,鳳皇:通鳳凰)
正文
鳳凰這一神鳥在《山海經:南山經》南次三經中有兩處記載,還是先看原文的第一處:(禱過山)又東五百裡,曰丹陽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南流於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雞,五彩而紋,名曰鳳皇。
第二處為:(禺藁山)又東五百八十裡佐水出焉,曰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齊下多水。有穴焉水出轍入,夏乃出,東則閉。佐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海,有鳳皇、鵷雛。
由此看來鳳凰的聚集地似乎是在南次三經所描述的大小四十座山的範圍之內,而描述中鳳凰經常出現的山中都是有著水資源與豐富金屬、玉石礦脈,這一點這讓我想到了一個小時候聽過的傳說。今天這篇文章就給大家敘述一下。
在我很小的時候家裡在大山深處,那時候交通不便,村裡唯一的娛樂項目就是聽老人們講故事與小夥伴們玩耍。村裡有個八十歲老頭,早年間回到村裡,二十餘年都是在外,但是老頭但卻是孤寡一人,無兒無女。
隱約記得那天我們聽老頭講故事,這老頭別看孤寡但是見識極廣,也不知道年輕的時候幹什麼的。這天他恰恰是給我們講了一個關於鳳凰的民間傳說。
說的是從前有個極窮的書生,這書生聽聞有一座山上曾有鳳凰棲息,許多民眾白日裡都看見山頭霞光萬丈,到夜晚才息!這個書生便打起了鳳凰的主意,要知道在古代鳳凰可是神物,這書生想就算弄下來一片羽毛也能讓他這輩子吃喝不愁!
改天收拾了收拾,帶著幾天的乾糧就出發了,也不知道書生在山裡找了幾天,在即將放棄的時候突然聞到了一股異香,這個書生倒是也是膽大之輩。抄起一個棍子就小心翼翼地上前尋找,走著走著忽然見前頭林葉稀疏之處光芒四起,書生連忙跑去。
走過林葉密處,見得前面有一金枝玉葉的窩,上面還有著瓊漿滴落!書生心頭開心極了,趕緊上前接瓊漿、掰金枝、敲玉葉,這時候林中傳來一陣高亢嘹亮之聲,似雞似鳥。一道黑影閃過,書生還未看清雙眼就被啄落,直接昏死了過去。
辛虧一個進山的獵人路過,順便救走了書生,這才沒有慘死在山林中。書生能活動後不發一語,只是默默地寫下了這個故事,而那個獵人,書生聽聞他回家在袖口發現了一片倒插著的玉葉,但是遭賊人惦記也是慘死!從此這片玉葉就沒了下落!
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咱們回到話題中。
映照民間傳說來看,個人感覺鳳凰的確有金玉為窩的習慣,要不然在山海經中兩次提及鳳凰的山上,都是多金屬、礦脈。不要小看傳說,我們國家的傳說能讓每一個中國人都為之著迷!
但是呢依舊是猜測,畢竟民間故事多是有人杜撰,還請各位看官理性吃瓜。好了我們就聊到這裡,喜歡小柯的可以點讚、關注、轉發,小柯在這裡謝過各位看官了。
---
小柯百味屋/雜談《山海經》,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