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過那些「殺死自己」的人

2021-02-11 第十放映室

日本的富士山下,有一片面積約3000公頃的天然林場,叫青木原樹海。

來到這裡,遊客們可以憑最佳角度欣賞到富士山絕美的風景。

然而最近的幾十年裡,這卻不是讓它聞名於世的原因。

上世紀50年代末,日本著名作家松本清張寫了一本小說,《波之塔》。

書中,描繪了檢察官與人妻的一場不倫戀,兩人為此而陷入痛苦中。

這段愛恨糾葛,最終以一種天人永隔的悲劇收尾:

絕望的女人走入了讓人迷路的樹海,以平靜又決絕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1960年,日本導演中村登看完這個故事,就將其改編搬上了大銀幕。

在視聽渲染之下,青木原樹海「自殺森林」的名號不脛而走。

前往秘境一般的樹海,了卻自己或失敗或迷茫或痛苦的一生。

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這幾乎成了日本自殺者們共同的選擇。

自21世紀初算起,青木原樹海裡每年發現的遺體數量基本都在50具以上。

這個現象在西方世界有一個特定的概念,叫「維特效應」(Werther Effect)。

準確翻譯成中文,即為「自殺模仿現象」。

1774年,歌德的名作《少年維特之煩惱》問世,書中的結局同樣是一起自殺。

而在當時的歐洲社會,這本小說也曾引發過一陣模仿自殺的風潮。

對於「維特效應」,心理學做出了以下這樣一種解釋:

當內心痛苦的人,看到其他內心痛苦的人採取了自殺的形式。

他就會很容易去認同這種消除痛苦的手段。

如今,「維特效應」似乎又正以另一種方式籠罩著日本。

從今年7月份開始,僅三個月的時間,日娛圈就發生了多起自殺事件。

人氣男演員三浦春馬,最先被發現在東京的家中身亡。

這個7歲時因出演日劇《亞久裡》而出道,後又因《戀空》《血色星期一》等作品為人們熟知的帥氣男星——

去世時,才剛滿三十歲。

▲三浦春馬遺作《錢斷情始》劇照

而當所有人還在一陣愕然中時,9月14日,36歲女藝人蘆名星也被發現死亡。

雖然演員出道多年大都是配角,但蘆名星在去年的日劇中已開始挑大梁。

可事業有起色不到一年,她就選擇了以自殺的方式離開人世。

▲蘆名星主演《W縣警的悲劇》劇照

然後在蘆名星之後的僅僅12天,竹內結子又傳出了噩耗。

作為日本重量級女主,竹內結子曾出演勵志劇《一個好人》,經典恐怖片《午夜兇鈴》。

此外,她也和木村拓哉、堺雅人、松本潤、妻夫木聰等男星有過合作。

▲竹內結子代表作《冰上戀人》劇照

這樣一位成功女性,卻在9月26號深夜,被發現在家裡上吊身亡。

當晚,她和丈夫外出吃完飯後回家,獨自一人上了二樓。

稍晚些時候,丈夫再進到臥室,才在步入式衣櫃裡找到妻子。

凌晨兩點救護車趕到,可惜此時的她心肺已經停止。

連著三位藝人,都處於事業穩定期,有新作品待播,有廣告代言在宣。

並且生前還都未讓身邊的人察覺到他們有任何的厭世情緒。

他們彼此認識,也合作過,最後一起選擇了殺死自己,離開這個世界。

甚至,他們自殺的方式都一樣,在臥室內上吊自殺。

圍繞名人展開的事件,不可避免總會帶來一系列社會影響。

就在媒體報導了三浦春馬的自殺新聞之後,一個數據顯得尤為刺眼:

根據推特的統計,僅8月份:日本自殺率上升15%,女性自殺率上升40%。

將目光從明星投射到普通人身上,這或許不是一個應該被忽視的現象。

01.

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

對於現代社會的不少人而言——

生活節奏加快、負擔加重,死亡好像越來越不能稱之為人生中「一件最可怕的事」。

「你做事太慢了,還想不想幹了?」

一個工作多年的工薪族,每天都活在唯唯諾諾之中。

不屬於自己職位的工作,因為能者多勞,所以得做。

新人沒經驗需要人帶,因為資歷略深,所以得管。

出了問題莫名被甩鍋,因為種種「理由」,所以得扛。

繼續這樣去工作,找不到生而為人的實在感;

可如果選擇放棄,意味著背負失業壓力,沒有了社會尊嚴。

被上司被同事被職場被身邊的所有扼住咽喉,卡在人生的瓶頸,動彈不得。

既沒有力量去改變,又沒有時間去化解。

在事業受挫的人心中,是不是殺死自己,就可以讓一切從頭來過?

「做了母親不都是這樣?我不是有幫你做家務嗎?」

一個初為人母的女性,沒日沒夜履行著所謂的「職責」。

家庭瑣事一概不管的丈夫,時不時會對自己進行言語暴力;

不分場合哭鬧的孩子,總等待著有人耐住性子去哄;

看似和藹可親的公婆,看吧,馬上又要來頤氣指使教育自己了。

作為母親,作為妻子,作為兒媳,好像都低了人一等。

全心全意的扮演好他們想要的角色,然後呢?獨獨就是不能做回自己。

在被家庭折磨的人心中,是不是殺死自己,就可以迎來一種解脫?

「明明還那麼年輕,就得了那種病,真可憐。」

一個厲害的體操選手,因罹患不治之症,餘生只能靠輪椅度過。

當命運摧毀了明媚的未來,當失去就是人生,當整個世界變得滿目蒼夷。

陌生人的俯視與同情下,是無止盡的崩潰、憤怒、哀慟。

宣洩過後,頹然望向鏡中,仍是那張與健康毫無干係的,蒼白的臉。

在身患絕症的人心中,是不是殺死自己,就可以重新點燃希望?

像知曉蒼蠅掉進牛奶,黑白一目了然那般,我們同樣也知曉著:

死亡會給萬物帶來終結。

然而世間許多事是可以瞭然於心,只一點,僅限關於你的自身。

很少有人會站在自殺者的角度,去理解並心疼他們或晦暗或苦澀的情緒。

日劇《非正常死亡》中,描述了一場死亡直播。

飽受校園霸凌的少年,將自己偽裝成他殺,想以此來換取別人的關注。

十萬人的線上圍觀,爭相互動猜測兇手,再到最後真相揭曉——

有人表示不解,「幹嘛自殺而不是去殺了欺凌者?」

有人表示不贊同,「活著不好嗎,為什麼非要想不開?」

有人只覺得沒勁,「自殺啊,太無聊了」。

所以你看,這才是現實。

刀子已然沒入了身體,他們無法拔出來,更無法插在別人身上。

感受不到疼,也理解不了他們想要離開的心。

沒有人是真的不想活下去,但凡有丁點希望誰也不會想要殺死自己。

可原因就在於,你沒法想像一個人能有多麼的絕望。

有輕生念頭的人,最常聽到的安慰,「世界是美好的,會有人愛你的」。

可如果這個人想的是「這個世界很美好,可是我不配」,要怎麼辦?

生活在一片黑暗中的人,常被建議「去看看風景,吃些好吃的,會開心的」。

可如果這個人就是在這些趣事裡,找不到應有的趣味,又怎麼辦?

人生本就是一個難題沒錯,但衡量的標準對每個人而言,並不相同。

電影《丈夫得了憂鬱症》中,男主髙野幹夫在巨大的工作壓力下,每天都過得十分消極、恐慌、鬱鬱寡歡。

他內心的苦痛不知道怎麼排解,他沒有一個地方可以療傷,只能縮在殼裡。

他沒有精力去社交,與身邊人漸漸疏遠,卻還要裝作沒事的樣子。

他是能聽到別人跟他說「可以理解你的遭遇」,可他也是真的覺得沒人能帶他逃離。

當深夜到來的時候,失眠交織著痛苦掙扎無措襲來。

一夜過去,盯著那張疲倦、死寂、渙散的臉,他陷入僵直,無法動彈。

人們總說生命是可貴的,可他思考的卻是自己為什麼沒有延續生命的動力。

與其再這麼悲傷地活下去,還不如結束自己。

他太累了,他偽裝得太久了。

而從電影回到現實,又何嘗不是,大家都偽裝得太久了。

02.

有人像你一樣存在

哲學家尼採說過,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一座橫屍遍野的戰場。

我們每個人小的時候,應該都曾相信:

世界是美好的,會有人愛我的,我能實現各種期望中的可能……

然而長大後,一路奮戰下來,等待我們的只有種種失望和不為人知的自我救贖。

成人世界布滿抑鬱和焦慮,這個事實的確有夠消極。

可儘管消極,我們依舊不得不把它說出來。

因為這就是許多人想要發洩的真情實感,這些東西不能也不該用糖衣去粉飾。

明明是得了抑鬱症而處於痛苦中的人,卻壓抑著自己的情緒向身邊人道歉。

明明是受到性侵,被傷害侵蝕的女孩,卻一次次責備著自己,「都怪我太軟弱」。

日劇《療愈心中的傷口》,心理醫生是這樣告訴他們的:

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能夠以最真實的自己生存,這本是一件值得自豪和驕傲的事。

而一直以來不可言說的自殺,其實換個角度看,也是讓人明白:

「可以在我願意的時候離開這個世界,這令生命變得可以承受,而不是毀掉它。」

認清了這一點,我們才能有勇氣去接受另一則事實:

生命諸多不美好的背後,仍有無盡的可能。

當你依舊保持著對工作對家庭對人生的自尊心,當你很努力,很直接的在堅持。

雖然很累,但這些遲早會被注意到。

當你沉溺於水底依舊能看到一絲光亮,當你掙扎後探出水面深吸了第一口氣。

生命,也終會讓你感受到它的美妙。

青木原樹海裡一個個放棄生命的人,或許都覺得自己是在孤獨中死去。

但其實,並不是這樣。

他們看不到,那裡常年擺放著人們送來的鮮花、漫畫、巧克力……

他們也看不到,護林員會對陌生的男子表示關心,然後微笑說一句,「很高興見到你」。

每個人都會面臨難捱的低谷,而他們卻沒能被提醒——

想要看見濃烈的希望,就必須先穿過窒息的黑暗,人生亦是如此。

寫在最後

對於已經離開的人,活著的我們必須明白一點:

沒有人自殺是為了想要死去,他想要的只是痛苦停止。

大家可以關注自殺現象,但不應該放大自殺個案,或者把它作「娛樂化」處理。

維特效應每每出現,毫無疑問,都將是整個社會和無數家庭的悲劇。

電影《太陽照常升起》上映時,很多人不明白黃秋生飾演的梁老師最後為什麼要自殺。

人們湧向導演姜文,想向他請教出一個答案。

姜文對這點疑問,就只給出了一句話:「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今天,當我們看著別人走向死亡的時候,與其脫口而出為什麼,然後揣測評判他們的過往——

不如默默哀悼,像尊重他們曾經活著那樣,尊重他們的離開。


 互動話題 

對待自殺,你怎麼看?

📪

 如何投稿 

1.不白拿,有稿費。對脾氣我們就將約稿進行到底。

2.稿件要求:以你的聰明才智,看幾篇我們的推送,心裡指定有數。

1.會寫,能寫,熱愛寫寫寫。

2.滿足第一點萬事好商量。

凡是來稿來信,小十君都會第一時間回復哦!

後臺發送「投稿」可查看投稿細則。

推薦閱讀

隱秘的角落

快給我好看!

相關焦點

  • 放過那些「殺死自己」的人
    並且生前還都未讓身邊的人察覺到他們有任何的厭世情緒。他們彼此認識,也合作過,最後一起選擇了殺死自己,離開這個世界。甚至,他們自殺的方式都一樣,在臥室內上吊自殺。圍繞名人展開的事件,不可避免總會帶來一系列社會影響。
  • 別再執著於舊錄影,放過別人也放過自己.
    前段時間我剛好看了一個他的專訪,裡面提到了這樣一段話: 大多數人頗為大度地表示他應該被「原諒」,或者「不再介意」,其實只是在說「都過去了」。 其實什麼都沒有過去。對那些女孩來說是如此,對陳冠希也一樣。 這些年來,陳冠希在很多人不知道的情況下遭受了很多拒絕和傷害。
  • 《殺死處男的水手服泳衣》竟然在如此「意想不到的地方」開洞……
    近年大紅的各種「童貞を殺す服」(殺死處男的服裝),設計概念與傳統的性感服飾完全不同,而是更強調曲線美,露出「意想不到的地方」的服飾
  • 那些曾經進入過「Shadow Web」的網民的恐怖經歷
    其實我們是不是真的熟悉我們每天接觸的網絡世界﹖在兩星期前,我一定會篤定地答你「是」,因為我以前一直認為自己是個「網絡老手」。畢竟,我在Fortune City和IRC channels 97年剛剛成立時,便已經是它們的資深會員。之後由2008年開始,我幾乎每天都花12個小時在Reddit和4chan,而且不會放過瀏覽任何一張最新最紅的Memes。
  • 放過那些「殺死自己」的人|丈夫得了憂鬱症|冰上戀人|樹海|三浦春...
    並且生前還都未讓身邊的人察覺到他們有任何的厭世情緒。他們彼此認識,也合作過,最後一起選擇了殺死自己,離開這個世界。甚至,他們自殺的方式都一樣,在臥室內上吊自殺。圍繞名人展開的事件,不可避免總會帶來一系列社會影響。
  • 很多人的「甲溝炎」,都是自己剪指甲剪出來的
    其實,不只是小郭這樣,門診急診見到的甲溝炎患者中,大多數都和自己剪指甲有關,尤其是大腳趾的趾甲。為什麼會這樣呢?而對於甲溝炎,我們又能做什麼來防治呢?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這個話題。1、什麼是「甲溝炎」?為什麼會得?
  • 殺死「劇本殺編劇」的一百種方法
    她面對電腦熬了一整天后,出去丟垃圾,回家的路上萌生了一個自己都嚇一跳的想法:我要殺了他們所有人。幾乎是帶著在那個創作瓶頸上對自己筆下人物的仇恨,她和編劇同伴真的那樣做了——在遊戲中埋下一條會指向所有人的死亡暗線。
  • 又一個女明星,被「網絡暴力」殺死了
    昨天,「木村花」這個名字突然出現在微博熱搜。在此之前,大多數人對這個名字並不熟悉。對戀愛的沮喪和對「快」的不滿,在一次意外後徹底升級。因為忙碌,她把價值10萬日元的摔角服忘在了洗衣機裡。迷迷糊糊的「快」不小心連同自己的衣服一起清洗烘乾。
  • 珉娥驚悚「輕生證據」曝:放過我
    韓國女星珉娥 2012年以女團AOA成員出道,去年和經紀公司合約到期後,珉娥選擇不續約,決定朝演員之路發展,時常透過社群平臺與粉絲交流的她,今( 3日)突然一連上傳多則貼文,控訴自己過去被某團員霸凌,並用「成員父親過世」來暗示她指控的是AOA隊長智珉,對此,智珉在IG限時動態寫上「
  • 《銀魂》:這個結局是猩猩放過了銀時,也放過了自己吧
    《銀魂》,這個結局是猩猩放過了銀時,也放過了自己吧人生就是有一個個悲劇組成的,不過這也沒關係——你依然可以勇敢正視、坦然接受這個事實,並依然秉持信念正直地走下去。然後,你會十分堅定地守護那些東西。在現今這個各處特點吸引讀者的時代,銀魂像一束正能量的光,筆直的,廣泛的照亮在每個人的心裡,那麼暖洋洋,亮堂堂。期待空知老師新作,他說過新作有的話就想畫成長型主角,希望到時候萬事屋能打醬油啥的,希望別再這麼虐了。或許這個結局是猩猩放過了銀時,也放過了自己吧。
  • 夢見殺死人是什麼兆頭 夢見殺死人是什麼意思
    懷孕的人夢見別人被殺死,預示生女,冬佔生男,防流產。本命年的人夢見別人被殺死,意味著諸事不利,損傷之災。戀愛中的人夢見別人被殺死,說明互相了解,不必外表修飾,可望成婚。做生意的人夢見別人被殺死,代表內外有人中傷破壞,宜多謹慎為要。上學的人夢見別人被殺死,意味著還要努力充實自己,有希望錄取。
  • 殺死無聊的同時,你也在殺死自己
    回到「人」的無聊,有人說,「無聊是哲學的源泉」,但現代社會,大多數人認為忙更好,忙代表一種價值,你覺得,忙碌比無所事事更高級嗎?K:人們讓自己忙起來,處於工作狀態,以免感到無聊——這是常見的邏輯。某種意義上,很多人忙得團團轉,就是為了不讓自己閒下來,想那些有的沒的。
  • 不要被自己「情緒勒索」
    所以佛教常說「我們人要修」,這個「修」不是說你到山上去每天只吃一餐、或到寺廟去念佛一百萬遍...做這些才叫做修行;那些是形式和外表。所謂人要「修行」的那個「修」字,真正的意義就是我們要修掉我們對很多事情的「看不慣」,這樣你的人生到最後才會有「圓滿」。而這個「圓滿」是因為你有智慧了,你可以不再「被自己的情緒所勒索」。
  • 愛你愛到殺死你!衣櫃女屍身上帶「表白字條」……兇手隱蹤20年
    20年前,一名年輕女子被人殺死在租屋內。警方竟然在案發現場發現一張疑似兇手留下的字條,上面寫著「愛你愛到殺死你」、「等著我,我很快去找你」。之後,這個可怕的兇手成功逃亡20年,直到近日才被逮捕。據《瀟湘晨報》報導,2020年12月16日,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檢察院以涉嫌故意殺人罪對20年前一起命案犯罪嫌疑人魏姓男子批准逮捕。
  • 「小變態」又雙叒來殺「伊芙」了
    《殺死伊芙》努力解釋了這個有些「荒誕」的詞彙。第三季開播了,伊芙當然沒死,估計是「小變態」那把槍太小,也沒能好好瞄準。回顧一下前兩季最後一集的劇情,完完全全是互相在彼此心裡殺了對方一次。那麼對她們來說,相殺過這一回合,第三季會不會成為一個相愛契機呢?比如承認彼此的感情,或者聯手對抗「十二門徒」。
  • DC漫畫《蝙蝠俠:三個小丑》解密:「蝙蝠俠」與「小丑們」的共生,各有特色的「小丑」由來與謎團
    ,為此只能靠自己解開這個謎團。「紅頭罩」因有著創傷症候群,藉此在故事中殺掉「瘋狂丑角」的「小丑」,而當時試圖用蝙蝠鏢阻止「紅頭罩」扣下板機的「蝙蝠女」,卻久違的失手,這暗示同樣有創傷症候群的「蝙蝠女」下意識可能希望「小丑」被殺死。
  • 「羋月傳」揭秘宣太后羋月為何殺死情夫義渠王
    待秦國國力強大足夠與義渠相抗衡時,羋月將義渠王引至甘泉宮,埋伏在此的士兵將其殺死。正史上說是宣太后城府積蓄力量三十年將義渠一舉殲滅,為秦國統一六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野史上說宣太后迫於她兒子秦昭襄王的逼迫不得已殺死義渠王。
  • 都市夜鶯,落日馬丁尼,媽咪手大鬧天宮|「殺死歌荒」007
    晚上好,這是新欄目「殺死歌荒」的第七期,每周一我們會在「殺死歌荒」推薦十首精選自世界各地、風格各異的嘻哈音樂。不帶浮誇的評論,不帶做作的解析,就是將心比心告訴你什麼好聽,讓你在上班、放學或是浪跡天涯的路上能多一個烘託情緒、讓你變身MV主角的BGM。以下是這周我們為各位整理出的十首好音樂,配合音頻食用更佳,enjoy!
  • 每個人都放過自己了嗎
    這不禁讓人反思,阿爾法死後的世界怎麼了,阿爾法死死後又會給人們帶來什麼不同嗎?幾乎每個人都在處理尼根殺死阿爾法之後的事情,低語者對於阿爾法的死還沒消化過來,而倖存者則要為低語者的反撲做著準備。其實這一集中最讓人關心的還是達裡爾究竟能不能原諒尼根的所作所為,在走進空無一人小屋的時刻,或許達裡爾有過想要殺死尼根的念頭。
  • 創造出EVA的「變態」,連宮崎駿都不放過
    這樣一個人物,無法能讓人產生敬仰和欽佩,卻能讓人感同身受。整部作品陰暗、壓抑、悲壯,結局離奇又震撼,不但反映了當時日本的社會氛圍,也反映了在高速運轉的現代都市裡,個體的渺小、彷徨與無助。EVA於每一個看過它並喜愛它的人來說,就像一個避難所。每個人都能在碇真嗣身上看到內心的自己,也能對比出身邊的明日香、綾波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