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曾說:"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漂泊海外,無數異鄉遊子在夢中身歸故鄉,卻無數次從夢中驚醒。故鄉這個詞美好充滿生機,卻好似夜幕中的星星般遙不可及。落葉總會歸根,倦鳥總會歸巢,記憶中的故鄉場景,終將再次呈現。
1986年,一個人駕駛著飛機從臺灣飛向大陸,降落在白雲機場。這架飛機的駕駛者是誰?飛機為何無端降落?謎團籠罩著大陸人民,揭開駕駛員神秘面紗的時刻,一幅追逐故鄉的畫卷緩緩在眼前展開……
背井離鄉
1949年4月,戰役槍聲響起,百萬雄兵浩浩蕩蕩渡過長江,向著最後的勝利進發。我方軍隊勢如破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消滅國民政府的殘餘部隊,蔣先生眼看敗局已定,帶領著幾十萬軍隊逃往臺灣。
失敗的國民政府軍隊漸漸在臺灣紮下根來,而臺灣與大陸內部勢力水火難容,因此雙方斷絕往來,臺灣與大陸再次分離。背井離鄉的國民政府軍隊在臺灣生活了很多年,儘管人們對那裡已經十分熟悉,但依舊無法停止對故鄉的思念。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孤身一人漂泊在外,思念化作一顆顆淚珠從臉龐滾落而下,家,這個看似簡單而溫馨的場所,竟然成為了異鄉遊子內心深處不敢觸碰的傷痕。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當人們為自己心中的目標拼盡全力的時刻,夢想也就照亮了現實。為了回到魂牽夢繞的土地,無數的臺灣遊子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王錫爵就是眾多遊子之一。
大名鼎鼎的能力者
英雄出少年,每個成功人士都曾經有過輝煌的少年時代。或意氣風發、指點江山,或默默堅守,於平凡處成就偉大。1929年,王錫爵出生於四川,14歲進入四川國軍空軍幼年學校,王錫爵與空軍二字結下了不解之緣。
1949年,中國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王錫爵只能跟隨學校離開故土,在臺灣駐紮。原本王錫爵可以選擇留在大陸,但是空軍學校是他多年來全力以赴的唯一一件事情,他不甘心就此放棄。即便千般不舍,王錫爵還是坐上了去臺灣的飛機。
人生總是在得到與失去之間徘徊,沒有選擇的人生是不完美,更是無趣的。在某些瞬間,失去其實是為了更好地得到。來到臺灣的2年之後,王錫爵正式成為了一名空軍,專業技術突出的他在空軍部隊所向披靡,王錫爵這個名字響徹了整個臺灣,他因此成為了所有心懷空軍夢想的人的榜樣。
優秀的人在哪裡都是焦點人物,不論身處何地,不論位於什麼樣的環境,他們總會散發出奪目的光彩。不久之後王錫爵飛往美國接受特殊訓練,他成功地進入了黑貓部隊,成為了空軍中大名鼎鼎的能力者。
王錫爵也曾經經歷過命懸一線的時刻。執行u-2秘密任務的時候,王錫爵曾經在被擊落的邊緣徘徊,u-2任務挑戰難度極大,很多人望而卻步。軍中規定,執行夠十次u-2任務就可以功成身退,當時成功的只有3個人,王錫爵就是三甲中的一員。
退役之後的王錫爵成為了華航的飛行員,換了身份與工作地點的他依舊是一個神話。在華航待了十幾年的時間,王錫爵成為當之無愧的華航最優秀的飛行員。那些看似毫無弱點的人其實並不似鋼鐵般堅強,人之所以無法突破,其實是因為他們將自己的傷痛藏在了心底。
職業的輝煌並沒有給王錫爵帶來滿足感,幾十年來身如飄萍的他一直覺得自己的內心缺失了一塊東西,那塊東西的名字叫故鄉。
回歸故土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毫無希望並不應該成為我們無能的藉口,只要努力之人心存希望,可能性依然存在。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王錫爵終於聯繫到了自己的家人,王錫爵多年來的心結終於被打開了。
1984年,王錫爵見到了自己的家人,得知自己的父親尚在人世,他大喜過望。幾十年來行屍走肉般的生活已經讓王錫爵忘記欣喜的感覺,那個在命懸一線都未曾有過絲毫遲疑的鐵骨錚錚的男子漢竟然產生了憂慮之情,他後悔自己未能陪伴在父親身邊,也恐懼著未來一切的突發事件。
行勝於言,心中所想只有通過具體的行動才能變為現實,空想永遠只是一個易碎的夢,稍一觸碰,一切都將化作泡影。方向的確定讓人們的內心更加堅定,正確的人生目標讓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成為可能。
1986年,王錫爵駕駛著一架從曼谷起飛的飛機,令人意外的是這架原本應該降落在臺灣的飛機竟然降落在了大陸的白雲機場。飛機打開的那一刻,王錫爵看到了早已經在機場恭候多時的家人,回歸故土的那一刻,無數的思緒湧上心頭,淚水溼潤了王錫爵的眼眶,這一刻,他竟然足足盼了幾十年。
"我思念我的家鄉和親人,我要和他們團聚。"擁有了一切的王錫爵實現了自己的最後一個夢想,他的人生圓滿了。
所到之處永遠充滿鮮花與掌聲,這便是成功者的標誌,也是對無數困難的最好回報。幾個月後,王錫爵被任命為民航華北管理局的副局長。因為特殊的身份,即便回到大陸王錫爵也依舊聲名遠揚,他連任三屆全國政協常委,在推進兩岸統一的道路上做著自己的努力。
1978年,臺灣與大陸恢復探親,無數滯留臺灣幾十年的遊子、老兵終於回到了魂牽夢繞的內陸。我們有著最樸素的生活與最遙遠的夢想,即便夢想看似遙不可及,但是全力以赴的人總能排除一切艱難險阻。黑暗與孤寂終會過去,迎接人們的,將是永恆的黎明。願每個心懷赤子之心的人都能夠心想事成,找到夢想中的土地。
文/南宮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