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仿佛傻子一樣,坐在電影院兩個小時,看了個寂寞。
縱使之前看了那麼多差評警告,還是沒扛住《花木蘭》這顆雷。
如果說,看完《信條》你是主動承認自己是個傻子的,那麼看完《花木蘭》你會有種被迫成為傻子的感覺。
尷尬的造型,稀碎的劇情,幼稚的敘事,僵硬的表演,
總之,這部借著東方酒瓶,裝著西方的酒,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真的喝不下去。
01
老實說,這種美國式的中國故事,連《鄉村愛情》都不如。
《鄉村愛情》雖然土,但至少戲裡的家長裡短,都是都真實生活的縮影,在情感上是可以找到共鳴的。
而這種共鳴,這種接地氣正是一部作品的立足之本。
反觀《花木蘭》,除了用了華人演員,在編劇上,服裝、化裝、道具上,可曾尊重過我們中國人的歷史?可曾真正理解過我們中國觀眾想要的情感?我們要的不是這樣的花木蘭!
首先,服化道上的七拼八揍,從視覺上就讓觀眾心生嫌棄。
這幾年,隨著《妖貓傳》、《長安十二時辰》的播出,觀眾對於精緻古裝的審美,已經被培養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古裝片不再是梳個長發,穿個通版戲袍就能敷衍了事,服飾和妝容的精緻感已經成為一部好作品的重要標準之一。
對比一下三張劇照,高下立現,說劉亦菲的臉被化妝師毀了一點都不過分。還有鞏俐,她的妝容真的讓我讀不懂,一代女神,現在變成了什麼?貓頭鷹女巫嗎?一部中國的古代故事,卻連面子工程都不達標,我只能理解是迪士尼就是來圈錢的。
其次,歷史常識粗糙,從根本上讓觀眾出戲。
在中國,即使再不懂歷史的人,也知道「後宮不得幹政」的說法,更別說妃嬪們在皇宮大殿外聊天散步,在朝會上分列左右了。你們是不是太不把皇帝老兒放在眼裡了!如果對我們歷史不清楚,可以請個顧問啊,這麼隨意的編排,不僅是對我們歷史的不尊重,更是對觀眾的不尊重。
另外,電影中違背歷史常識的情況一再出現,讓觀眾驚喜不斷。花木蘭是北方人,竟然住在福建的土樓中?這電影要是被我歷史老師看到了,不得當場氣死啊!
一部中國故事電影,竟然完全不接中國的地氣,這樣的作品註定會口碑崩塌。
現在不是扣個大廠的帽子觀眾就會認,「美國大片」這幾個字已經不吃香了,還是要靠真正的實力去打動觀眾。
02
前段時間,我們國產電影《八佰》就很火,如今票房已經破26億。
觀眾支持這部電影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真實的反應了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懦弱與成長。
不管是中國軍人還是日本兵,沒有人不怕死,都是在死亡的恐懼下以命搏命。
只有這種真情實感,才能激發觀眾的共鳴。
也只有真正展現場戰爭的殘酷,才能警示我們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這不也是電影帶來的社會意義所在嗎,不是戲說,也不是胡說,而是用真正的情感去啟發世人。
除了電影以外,我們也更喜歡真實的明星。
舉個例子,郎朗和吉娜現在超級火,為什麼?就因為他倆接地氣啊。
原本大家以為應該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鋼琴家和女神,竟然是一對如此可愛的憨憨。
郎朗風趣幽默,沒有架子,吉娜不做作不矯情,一口東北味普通話為她圈粉無數。
很多對他們路轉粉的觀眾,大多是被他倆的真實和接地氣打動的。
03
同樣,我們自己也喜歡接地氣的生活。
前段時間,有個朋友跟我抱怨:越來越吃不下老闆畫的大餅了。
他說,老闆畫的大餅雖然美好,但是我只想實實在在的過好現在。
老闆說,雖然現在我們工資不高,但是用不了幾年,公司就會上市,到時候人人都升職加薪,期權股票也會非常值錢,人人都是千萬富翁。
這種話,他工作了三年,聽老闆說了三年。
朋友說,我就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我需要的就是現在、當下、此刻好好的生活,讓我的妻兒老小過上好日子,讓我孩子能報的起課外班,讓我老婆在買包的時候不再猶豫。
所以,就算老闆的大餅再香,他不接地氣,不能放在我手上,終究只會是黃粱一夢罷了。
04
《花木蘭》就像一個海市蜃樓,遠遠的看上去非常華麗,
迪士尼的製作,全明星的陣容,3億美元的大投入。
然而,再華麗的海市蜃樓永遠也只是一道浮光掠影罷了,
它的根基飄浮在雲上,不接地氣,人們走進了就會發現,
這是只是一團虛無的空氣。
最後用一位熱心網友的話來結束本文:
千萬不要傳播《花木蘭》的盜版,以免讓更多無辜的人浪費兩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