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易經」易經的為人處世之道,對待朋友和小人的2種態度

2020-12-22 允協

《易經》是經天緯地之學,古代群經之首,帝王將相之學,其間的為人處世之道,尤為可觀,本文擇取其中對待朋友和小人的2種態度,略為一說,或可引而伸之,解其中旨要。

其一,和朋友之間互相有所感應,應當謙虛以待。

《易經》的「鹹」卦,「鹹」字是通假字,通「感」字,為感應之意,這感應,就是建立起友誼,相互間有互相理解的惺惺相惜的感應,在這種情況下,這一卦的主旨思想為「君子以虛受人」,為什麼呀?

首先,高調或者自高的,就凸顯了自己的價值感,過分強調了自己,事物是有平衡律的,一方高了,就擠佔了另一方的空間,另一方就被忽略了,那麼這樣的感應,將是疏遠的,因為對方和你交往,首先重視的是其自身的價值感,你的高調,對方將遠離你,因為對方在你這裡似乎沒有價值,對方幫不上你。

其次,謙虛,會使得對方可以任意所為,因為人際間存在一種彼此的羞意,每個人在需要友誼的時候,都會在乎是否給對方留下壞的印象呢?那麼,你的謙虛,對方就可以大膽和你對話,而無忌諱。若非如此,對話就被阻隔,人際關係就失去意義。

其實,人生誰沒有一點缺點呢?有什麼好害羞的呢?一點缺點算是很正常的,懂得這一點,就懂得尊重人,就懂得謙虛為何物。

其二,在隱遁時,需要遠離小人,不去憎惡小人,但是表現出嚴厲。

人生豈有時時如意的?有些時候不需要太張揚的,可以隱遁一時,休養生息,矯正一些偏差,避免一些衝突,保存實力,等待進一步的行動。

但是在隱遁的時候,怎會沒有一些「小人」對你有所幹涉的,或者對你持有反對意見的?

既是隱遁,就不參與爭執了,迅速遠離小人,遠離是非之地,當然以嚴肅的態度隔離他們,否則你要是又示以熱情,那麼小人就會多來接近你,你將不得清閒。

嚴肅的態度,嚴厲的態度,表明你在隔離一種關係,嚴肅就是不可通融感,嚴厲就是有錯必究,不容胡言,這樣那些動歪腦筋的,可以被阻止。

但是,前提是「遠小人」,離得遠一點,不去參與,又以嚴厲拒絕人。

以上2點,一個是接受人的,一個是拒絕人的,接受人就謙虛,拒絕人就嚴厲。

月讀《易經》64卦,一世逍遙宛似仙,讀讀白話《易經》點進去:

學會易經,是人生一大幸事,30天入門,白話詮解,是對忙碌的現代人一大饋贈。

相關焦點

  • 《易經》中的八句名言,八種處世智慧,人生不如意時多讀幾遍
    《易經》中的八句名言,八種處世智慧,人生不如意時多讀幾遍一、亢龍,有悔乾卦上九爻的爻辭是「亢龍,有悔」。亢,是高的意思,亢龍就是飛得過高的龍。有悔,意味著有悔恨,表示前面的行為會給自己帶來不好。這句話是說,沒有平地不變成山坡的,沒有去了而不回來的,在艱難困苦中應堅守純正,必然會有好的結果。艱、貞是兩個詞,艱是說外在環境的艱苦、窮困,貞是君子內在對貞正的堅守。君子在艱苦、窮困的環境中,保持內心和品行的貞正,是沒有什麼過錯的。孔子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這就是君子和小人一個最大的區別。
  • 易經:人善被人欺,再老實也要學會這3種狠,老祖宗的人生智慧
    易經:人善被人欺,再老實也要學會這3種狠,老祖宗的人生智慧一提到《易經》,很多人想到的就是算命卜卦、封建迷信,但是這都是偏見,《易經》對於我們來說,更像是一本"人生指南",八八六十四卦,每一卦又有六爻,對應著人生的384個重大選擇。
  • 易經.繫辭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裡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裡之外違之,況其邇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 《易經》建議:這2種親戚最好少來往,可以少吃虧,收藏學習了
    這句話是說,當家中有不速之客到訪時,我們要做的不是將他趕出去,而是應該保持尊重和熱情,盡到地主之誼,那麼你就一定會得到福氣。儘管款待不速之客是我們所不情願的,但是我們需要用我們友善的一面,來避免自己遭受更大的損失。
  • 女寶名字推薦:10個百聽不厭的易經女寶寶名,個個都高端大氣範十足
    從古至今,《易經》史料價值、思想價值和文學價值都超乎想像。《易經》這本書是很多人取名的必看典籍,許多中國古代名人的名字都來自於《易經》,例如,白居易、李鴻章、蔣百裡等。所以,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出自《易經》裡的好名字,個個都有內涵和氣質。
  • 易經沙龍回顧跟著臺灣天才命理師林滿圓學易經!
    流年運勢:透露你一生的際遇,過去現在和未來每一年的運勢一清二楚。電話號碼:事業感情家庭健康財運桃花貴人狀況好壞盡在其中,30秒即知。影響你的交友及人際拓展能力、發展機運、貴人小人運!住家地址:判斷住家運勢走向,學會趨利避害,好運連連。
  • 易經:一個真正厲害的人,為人處事一般具備這兩個特徵,不要小瞧
    當今國學大師南懷瑾歸納了《易經》三原則:「變易、簡易、不易」。意思是說《易經》敘述了世界的改變之理,將這一些事理簡單化凝練而成《易經》,是先人歸納出的「不會改變」的道理。總而言之,《易經》包括了許多的內容,是天地萬物的大規則,包含人生道路的永恆不變人生哲理。孔子說「知易者不佔」,荀子也說「善易者不卜」。這表明順通《易經》的事理,能夠處理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問題。
  • 易經告誡:「傘有兩不放,否則財易散」,說的是什麼意思?
    我國是文化底蘊深厚的國家,五千年燦爛的歷史中誕生了不少經典,哪怕是到了現在也不過時,其中「群經之首」的易經告誡:「傘有兩不放,否則財易散「,說的是啥意思?準不準?提起《易經》, 很多人稱其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經典中之經典,哲學中之哲學,智慧中之智慧。
  • 《易經》人生的答案之書,教會你做人之道,這3種人才最有福氣
    《易經》做人要做這3種人才有福《易經》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諸子百家都從其中汲取營養。《易經》告訴我們,往往這三種人最有福。下面這三種人才會有好命運:1.善良寬容的人《周易》強調「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善良與厚德、厚道的內涵基本相同。《周易》說厚德載物,其實厚德載物的本質就是善良寬容。
  • 易經忠告:人到了50歲,這2種親戚就不要來往了,謹記避而遠之
    但是這個時候還是不能掉以輕心,要堅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方向,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受外人或事物的影響。人一旦到了中年,已經經歷了很多事,遇到了很多人,更知道該交什麼樣的人。在中國,不可避免地是和親戚打交道。有時候,你真心對待這些親戚,他們不一定是真心實意地報答你。
  • 為人處世寶典:絜矩之道
    2.《大學》裡的絜矩之道這些生活場景,大家應該大都經歷過。兩千多年前的古人,雖然沒有坐地鐵、沒有開汽車,但是也有此類的生活經驗,他們對此進行了細緻的總結:「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這段話出現在儒家四書之一的《大學》裡。
  • 曾仕強教授談「易經」 |讀易經最要緊的,是明白這2句話……
    時值曾教授仙逝2周年紀念之時,今天我們分享教授講解《易經》的11句智慧雋語,是致敬,更是感恩! 1 《易經》告訴我們,一切都是美好的。 可能有人會問,現在的世界天天有災難,時時有意想不到的變化,還是好的嗎?
  • 易經說:大恩養仇人!人過50,這3種人別再往來了!更別施大恩
    人過50,這3種人別再往來了!1、貪得無厭欲望無度的人在《易經》中,表現為「中正」的思想。凡事過猶不及,物極必反,保持適度,這才是最佳的狀態。我們要注意提防欲望無度,貪得無厭之人。2、自尊心強但自卑心重的人《周易》乾卦,潛龍勿用。屯卦,雲雷屯,君子以經綸。小畜卦,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我們身邊,必然不乏一些看起來比較好相處,同時為人忠厚老實,但,性格卻相對軟弱的人。
  • 《易經》勸告:跟人攀談時,少牽扯這3種話題,有利於自己的發展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經典的著作之一,《易經》又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始」。曾經,有很多人一度認為易經就是一本沒有科學依據的算卦書,但是,後來有人研究發現,這本書將修身養性的方法,以及人生每一個階段的處世方法都講解的非常完美。
  • 《易經》—— 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眾
    相互了解,進而互相幫忙,互相成就。所以我們講話還是要能利益對方再講,所謂要講利益,不要講太多廢話。一個人假如話很多,給你的感覺是什麼?所以一個人為什麼言語很多,他的心態有問題,所以《易經》裡面提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眾。諸位朋友,我們這幾天的課程,你有沒有覺得經典裡面句句話都很有分量,都對你一生立身處世都是很重要的提醒。
  • 《易經》中「大人」是誰?為什麼見龍在田、飛龍在天都要見大人?
    《易經》中「大人」是誰?為什麼見龍在田、飛龍在天都要見大人?在我國千年的歷史中出現了許多的經典,《道德經》《論語》四書五經等等哪怕是到了現在也不過時,其中「群經之首」的易經到了現在依舊有效,一些人通過易經來指導生活,從交友戀愛到工作生活, 都從易經中學習到了為人處世之道。
  • 易經:福報都是修來的,常做這4件事,做個有福之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多和那些善良的人,沒有壞心腸的人在一起。大家在一起,沒有防範之心,彼此互幫互助,在我們短短的一生中,和這些善良的朋友在一起,我們就會得到更多的安全和快樂。而善良的人,往往是有福氣的人,他們自然不會帶什麼禍端給我們的了,所以,我們要多和善良的人在一起。
  • 易經提醒:見不得你好的人有這3種表現,往往都是自己的親戚朋友
    易經提醒:見不得你好的人有這3種表現,往往都是自己的親戚朋友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要論中華文化的總源頭,非《易經》莫屬了。《易經》誕生於新石器時代,它是諸子百家的開始,也是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誌。《易經》的出現,對我國後來的哲學、史學、文學、宗教、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的形成和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
  • 《易經》:男女的周期大不相同,此周期之後,就沒努力的必要了
    一、幫助你把握人生的階段性道路,把握自己的命運《易經》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故能形與神懼而終其天年,度百年乃去。」這個段落的意思是什麼呢?但易經的觀點卻大不相同,它教我們要擁抱自然,親近自然,走遍祖國的大好河山,感受不同的風景。行萬裡路」能使你心胸開闊,見識更寬廣,總比整天呆在家裡看萬卷書要好,因為知識是要實踐,是要總結的,我們不能在行萬裡路的過程中讀到自然這本書,而是要讀自然這本書。成就還不能脫離為人處世,為人處世還需要學習。
  • 易經易傳全文(十翼全文):繫辭上傳
    《易傳》共7種10篇,它們是《彖傳》上下篇、《象傳》上下篇、《文言傳》、《繫辭傳》上下角、《說卦傳》、《序卦傳》和《雜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