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還沒有愛過,所以你不相信這世界上有永遠的愛情。等你愛上誰了,你就知道,在世上有那麼一個人,他寧可死,也不會對你出爾反爾。」老三溫柔的對靜秋說。
簡介
由張藝謀導演的電影《山楂樹之戀》,根據艾米小說《山楂樹之戀》改編。影片的大背景是文革和知青下鄉,故事的主角是靜秋和老三,故事的主題是愛情。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從老三第一次送靜秋一支鋼筆作為定情信物開始,有人認可老三對靜秋的體貼關心、對愛情的堅貞,亦有人指責老三牽靜秋過河、給弟妹買水果收買人心、給靜秋送禮物選擇泳衣的老練不純,回到當下那樣一種處境,總歸是無關緊要、無可厚非的,我想。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可能很多人都看過這部影片。
第一次看那會兒,是上高中,月考過後老師獎勵大家看一部電影,最後集體探討,選定了它。前不久又重刷了一次,還是感觸良多,實在無法按耐住那些翻滾竄動在內心的感受,那簡單純真的愛情依舊給人很舒服的感覺……靜秋和老三的經歷,在腦海中,輕緩重演:
在西坪村暫住的市八中高中生靜秋,在隊長家小女兒歡歡的帶領下,去喊勘探隊老三吃飯。這是兩人的第一次見面,「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初次見面的兩人,便相約一起看山楂樹開紅花。
在《山楂樹之戀》這部小說裡,作者這樣描寫兩人初次會面時老三的模樣:
他穿著深藍色齊膝棉大衣,大概是勘探隊發的。靜秋看這個人的時候,總像是腦子裡有一雙眼睛,心裡有另外一雙眼睛一樣。腦子裡的那雙眼睛告訴她,這個人不符合無產階級的審美觀,因為他的臉龐不是黑紅的,而是白皙的;他的身材不是壯得「像座黑鐵塔」,而是偏瘦的;他的眉毛倒是比較濃,但不像宣傳畫上那樣,像兩把劍,從眉心向兩邊朝上飛去。他的眉毛濃隨濃,但一點不劍拔弩張。一句話,他不符合無產階級對「英俊」的定義。
後來,老三時常到隊長家裡來。
靜秋對初戀也是敏感、害怕和羞澀的。她只會隔著窗簾看他為長林剃頭,看他與歡歡玩鬧,不由地躲在一角偷笑。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靜秋說:「我還有一年轉正期呢。」老三說:「那我就等你一年零一個月。」靜秋再說:「我媽不讓我二十五歲前談戀愛。」老三再回:「那我就等你到二十五歲。」靜秋又說:「要是到了二十五歲也不行呢。」老三再堅定:「那我就等你一輩子。」
這段對白,令我印象深刻。情投意合的兩人不應停留於口頭承諾,而是付出真心,付出行動。
看見屋子裡燈光昏暗,老三借著說話的機會,在靜秋的屋子裡換上新的燈泡。看到靜秋寫稿子時印染墨水的雙手,老三不久就以「為革命節約墨水」的說辭送給她一支新的鋼筆。
在得知靜秋媽媽需要核桃和冰糖治病的消息後,他又會適時地送上冰糖。
再後來是被媽媽發現了,老三承諾不再找靜秋,要等到靜秋轉正。
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老三送靜秋回去時,兩人隔著河,心卻是連在一起的。老三和靜秋一起做擁抱的姿勢。
再次見老三,是在病床前,老三得的是白血病。
靜秋哭到說不出話來,她一次也還沒有叫過老三,只能對著老三說我是靜秋,說了七次,聲聲是不舍,聲聲是愛,聲聲是心痛。
彌留之際,老三的眼睛已經睜不開了,聽到靜秋的名字,眼角流下了淚水。
於一片油菜花中走來,
於飽滿的油菜籽中離別。
約定四、五月的山楂樹開花時看看是什麼顏色,
在土裡、在水裡、在「你活著,我就活著」的世界裡
我們的山楂樹一直隨風搖曳
影片對愛情處理得最克制隱忍,但表達出的感情卻最熱烈純粹。喜歡是放肆,愛到骨子裡卻是克制。在物慾橫流的今天,這或許真的是難能可貴的。
雖然現在的社會,人們不再像文革時期那樣的拘謹和膽怯,而是愈發包容和開放。
但我仍然認為,不管在任何時代,老三的克己主義都是偉大的。
因為白血病,他會很快離開這個世界的,而他的靜秋日後極可能成為別人的妻子。他希望每一個階段的她都是純潔的,像第一次愛一個人一樣接受日後的愛情和婚姻。
從前車、馬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建新的細緻關懷和耐心等待,靜秋的一心一意,兩人間醇厚的愛情不禁讓所有人為之動容。
原來愛情是不需要多說話的,愛一個人自然會為對方付出,整部電影言語不多,老三和靜秋也沒有說過喜歡或者愛對方,但滿眼是對方的兩人早已心有所屬。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初戀那朵剛開的嬌嫩的花,要心思細膩的有緣人才可摘下。
每一份來之不易的愛情,每一點每一滴都值得格外銘記,莫等美好都變成白月光後才知道後悔,就趁現在,珍惜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