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持續推進移風易俗:打造北岸樣本共沐文明鄉風

2020-12-23 中國文明網

  福建省莆田市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位於忠門半島,下轄3個鎮,共25個村委會、13個「村改居」社區,有16.7萬戶籍人口。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北岸立足自身特色,挖掘當地傳統優秀文化,將孝道、行善等美德融入社區治理工作,在移風易俗、養老事業、助學助教中發揮應有作用,使鄉村面貌為之一新。

  2016年,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被列為省級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3年來,北岸推進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四位一體」的基層善治工程,構建基層社會治理體系。

  弘揚孝道除陋習

  1月7日,在北岸忠門鎮秀田廣場,當地舉行了一場移風易俗燈謎競猜活動。現場,司儀用通俗易懂的莆田贊句宣傳移風易俗的政策和好處,引導群眾自覺遵守村規民約,擯棄天價彩禮的陳規陋俗。

  由於地處沿海,資源匱乏,北岸經濟曾經相對落後。改革開放以來,經幾十年在外經商打拼,當地群眾積累了不少財富,遂興起講排場、比闊氣的風氣。

  2017年,北岸被省紀委列為十個移風易俗聯繫點之一,成為莆田唯一的移風易俗工作省級試點單位。從2017年9月開始,北岸聚焦「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民間陋習,打響移風易俗攻堅戰。

  在開展移風易俗工作中,一些領導幹部發現,高聘金的背後存在現實問題。長期以來,農村地區有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女兒嫁出去就不用負責親生父母的養老,所以父母需要一筆高價彩禮來防老。

  北岸是媽祖的故裡,在山亭鎮港裡村有個天后祖祠。祖祠的一面牆上嵌著一塊石碑,碑上刻著一篇《林氏族範》,開頭便是「凡林子孫,父慈子孝,兄友弟恭」。1000多年過去了,這個家風家訓浸染了整個北岸。

  2018年北岸以「傳承弘揚孝道文化,打造媽祖故裡品牌」為主題,組織評選「百孝之星」人物。「讓群眾看到,不僅是兒子和嫁過來的兒媳婦,就連嫁出去的女兒和女婿,同樣可以孝順父母。」北岸文明辦幹部陳少華說,據去年一份莆田市移風易俗調查報告顯示,北岸移風易俗工作的知曉率全市第一。

  眼下,北岸策劃出臺移風易俗新制度,其中包括黨員幹部參加婚喪嫁娶宴請事項。以前,黨員幹部操辦宴請須報告,新制度出臺後,黨員幹部原則上非親屬邀請都不能參加,如果有特殊情況,須報告單位領導批准後才能參加。

  公益慈善風氣盛

  隨著移風易俗和社區治理工作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北岸人主動擯棄陋習,把以前大操大辦的錢捐出去,用於公益事業。

  「戲劇室、閱覽室、棋牌室、義診室、健身室、休息室,該有的都有,一應俱全。全部免費開放,天天都有老人過來。」在北岸山亭鎮東店村居家養老活動中心,負責人潘銀洪說,2015年籌資20多萬元,在小學舊址建設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近年來,北岸推動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社會集資等方式,探索居家養老新模式。目前,北岸已建成20個標準農村幸福院、3個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19個老年活動場所。

  不久前,北岸第一個老年健康協會和老年人健康學校在東店村掛牌成立。「這是創新老年人工作的第一步,有步驟實施農村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工作,加快試點步伐,推進工作全面鋪開。」北岸黨工委書記林修嵐說。

  與老人協會不同的是,老年人健康協會由村支書擔任會長,機構更規範、做事更透明、公信力更高,便於號召鄉賢參與村務,通過公益性捐資,共同參與治理。

  「村裡有幾個鄉賢自發成立慈善基金會,幫扶困難群眾,關愛老年人,助學助教。」東店村支書柳烏坤說,「大家和諧共處,從來沒有上訪事件,矛盾不出村。」

  去年9月,位於港裡村的媽祖幼兒園揭牌。這座幼兒園獲得省級下撥資金318萬元,但剩餘500多萬元缺口,最後由港裡村委會、賢良港天后祖祠、福慧寺和各個宮廟聯合成立港裡村助教中心,籌集建設資金。

  圍繞公益慈善、獎教助學、文化傳承等民生事業,北岸培育孵化了媽祖大愛慈善協會、獎教助學協會、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等83個社會組織。其中,媽祖大愛慈善協會成立於2018年,累計籌集2900多萬元,為支持社會各項慈善事業支出900多萬元。(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林劍波 陳榮富 通訊員 林輝)

相關焦點

  • 莆田深化移風易俗:美麗城鄉踏歌行 提升群眾幸福感
    近年來,在莆田,從黨員幹部到普通市民,從街道、社區到機關,幾乎全城動員,齊心發力推動移風易俗工作,講好移風易俗故事,傳遞莆田新風......看得到的創建成果呈現眼前,說不出的溫暖力量蓬勃生長。一幅幅以」文明新風」為底色的美麗城鄉新畫卷正在徐徐鋪開。
  • 福建秀嶼區月塘鎮開展移風易俗 弘揚時代新風
    東南產經網網福州2月27日訊(記者 喬木)狗年春節、元宵期間,一部名為《謝謝你的愛》的微電影,在福建莆田的人們微信朋友圈熱傳,引發關注。 據莆田市秀嶼區月塘鎮黨委書記鄭碧娥介紹,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建設美麗莆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秀嶼區月塘鎮黨委、政府創新宣傳載體,精心策劃微電影《謝謝你的愛》,生動表現移風易俗的時代大主題。  《謝謝你的愛》,在笑聲和淚花中演繹了一位當地男青年與外地女友的曲折愛情故事。
  • 康縣碾壩鎮:五大舉措推進文明鄉風建設
    通訊員 燕兆林近日,康縣碾壩鎮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文明鄉風建設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今後一段時間的工作重點,通過五大舉措著力推進文明鄉風建設,引導廣大農民摒棄落後習俗,養成文明素質,過上文明生活。
  • 濰城區:文明鄉風遍地吹 移風易俗入民心
    濰城區積極引導群眾破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節儉、健康、科學的生活理念,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讓文明之花越開越豔。一大早,濰城區軍埠口綜合項目區軍埠口村村民楊學東就來到村委會,諮詢孩子婚事操辦的具體流程。
  • 共促民族團結 共築美好家園|推動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鄉風!仁和區...
    共促民族團結 共築美好家園|推動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鄉風!大紙房村僅是中壩鄉結合基層社會治理,認真開展移風易俗相關工作的一個縮影。在推進移風易俗工作中,中壩鄉不斷健全村民自治組織。推進移風易俗 建設文明鄉風近年來,仁和區對民族地區婚娶高價彩禮、喪葬薄養厚葬、濫辦酒席和相互攀比等不良習俗十分重視,制定了《攀枝花市仁和區關於開展民族地區婚喪喜慶事宜移風易俗的工作方案
  • 石泉縣熨鬥鎮:緊抓精神文明建設共沐文明鄉風
    一直以來,熨鬥鎮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和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以「三宜」石泉建設為目標,以鄉風文明建設為抓手,積極倡導移風易俗,全面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助推鄉村振興。典型「引路」,弘揚新風尚。充分發揮現有的14支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紮根群眾的作用,利用愛心銀行、愛心超市等激勵機制,廣泛開展理論宣講、三留守關愛、愛國主義主題教育、文明交通引導等文明實踐活動,從思想上和行動上同時送去黨的關懷與溫暖,推進志願服務規範化、制度化、常態化,讓「紅馬甲」成為傳遞正能量的「新名片」。文化挖掘,古訓傳新風。
  • 福建日報頭版頭條點讚莆田
    昨天福建日報頭版頭條刊發《厚植招商沃土 打造發展新引擎》全文如下▼今年是莆田的「開放招商年」。該市把突出開放招商、強化項目帶動作為經濟工作的第一抓手,舉全市之力推進落實。媽祖健康城醫療健康產業戰線則以打造全產業鏈條為目標,圍繞高端醫療服務、醫技轉化、健康製造(智造)、養老服務、健康科技等領域,開展全面招商工作,策劃籤約、對接、投產了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目前,藥械網已成功入選2020福建數字經濟領域「瞪羚」創新企業。
  • 童年綻放絢爛之花 福建莆田多彩活動助力青少年「茁壯成長」
    莆田學院附屬實驗小學學生正在接受勞動教育。圖片來源:福建日報莆田觀察   在這「一畝三分地」中,有臺灣枸杞、藿香、魚腥草、鐵海棠,有大蒜、洋蔥、南瓜,還有梔子花、茉莉花、爬藤玫瑰等。圖片來源:福建日報莆田觀察   學校「百草園」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負責老師張麗偉介紹,每塊責任田裡都有學生自己製作的植物卡片,上面寫有植物的名稱、生活習性及功效。園地平日由學生及花卉專業人士共同維護。
  • 凱裡市:文明鄉風扮靚美麗鄉村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標誌;美麗鄉村建設,鄉風文明是關鍵。近年來,凱裡市深化鄉村文明建設,努力建設規劃科學、設施完備、村容整潔、鄉風文明、鄰裡和諧的美麗鄉村。特色村寨、文明村寨鑲嵌在苗嶺之中,成為凱裡文明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 洛江又一部移風易俗微電影開拍
    日前,洛江又一部移風易俗微電影《面子背後》開拍。 這是新民村拍攝的第三部移風易俗微電影泉州網8月22日訊(記者龔翠玲 通訊員黃秋瑩 文/圖)日前,洛江又一部移風易俗微電影《面子背後》開拍。這是洛江區馬甲鎮新民村繼《新民宴》《我的土豪爸爸》後的第三部移風易俗微電影,由洛江區紀委、區委宣傳部、區委文明辦、馬甲鎮黨委政府及新民村聯合拍攝。《面子背後》微電影講述的是,村民祖厝準備迎來進主慶典,新上任的年輕族長為了面子,不顧各宗親家庭的實際情況,要求每人交祖厝進主慶典費500元,力求把場面辦得風光體面,最後在宗親代表和村幹部的勸說下幡然醒悟的故事。
  • 河南省發文嚴打「天價墓」,推進移風易俗,今後「白事」這麼辦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段偉朵  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30日,記者獲悉,近日,中共河南省委辦公廳、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河南省推進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殯葬新風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嚴打「天價墓」,經營性公墓要在未開發區至少劃出30%用於公益事業。
  • 陸河為紅白喜事「立規矩」 移風易俗剎住奢靡之風
    ,摸索出一條切合民意、富有特色的推進移風易俗的新路子。今年5月9日,汕尾市出臺《汕尾市推進城鄉移風易俗工作實施方案》,各縣區紛紛出招,狠剎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的鋪張浪費之風,為百姓「減負」,更是讓文明「增值」。
  • 江蘇-常熟~莫城鄉村新地標裡的「時髦婚宴」,移風易俗尚新風!
    移風易俗大禮堂2020年常熟市文明城市創建十大重點督辦項目之一移風易俗大禮堂是農村弘揚主流價值、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也是培育文明鄉風、弘揚良好家風的鮮活載體。莫城街道統籌推進移風易俗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以「婚事新辦」為突破口,堅持以點帶面,突出示範引領,在言裡、長瑞等四個村重點建設移風易俗大禮堂,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培育文明新風,弘揚節儉養德,讓群眾都能參與到文明莫城的建設中,打造「魅力親民人文美」的氛圍。
  • 「媽祖故鄉」福建莆田深化兩岸醫療合作
    「媽祖故鄉」福建莆田深化兩岸醫療合作 2020年12月03日 08:44: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福州12月2日電(記者 許雪毅)記者從「海峽兩岸生技和醫療健康產業合作區」招商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獲悉,「媽祖故鄉」福建莆田正不斷深化兩岸醫療合作。
  • 福建各地積極踐行移風易俗 攜手阻擊疫情
    連日來,福建各地主動作為,將移風易俗作為阻擊疫情、群防群治的重要舉措,萬眾一心匯聚文明力量,移風易俗攜手阻擊疫情,用實際行動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應有的貢獻。  長樂:移風易俗新風尚 防控疫情在路上  春節本是團圓聚餐、操辦喜事的高峰期。
  • 讓文明鄉風蕩漾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普及科學知識,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進一步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切實提升農民精神風貌,有助於全面實現「鄉風民風美起來、人居環境美起來、文化生活美起來」,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良好的文化條件。以「文」育人,構建農村精神家園。
  • 移風易俗「武陵源樣板」
    紅網時刻記者 全江玲 張家界報導「移風易俗,天下皆寧」。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現在辦一場喪禮,只需2千元左右,比起往年,少了很多。」日前,在辦完哥哥的喪禮後,武陵源區張家界社區居民熊志強感慨地說。
  • 宣城移風易俗工作出實措 探索經驗突出群眾自治
    但是,由於近年來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農村墳墓濫建、骨灰亂葬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影響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  該縣文明辦負責人表示,縣裡正在大力倡導移風易俗文明鄉風,弘揚節儉辦喜事,杜絕大操大辦,鳧陽村移風易俗節儉辦事的村規民約值得學習與推廣。
  • 「福建樣本」如何催生國家戰略
    【智庫答問】   20年,從數字福建到數字中國——「福建樣本」如何催生國家戰略  編者按  20年前的10月12日,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提出建設數字福建的戰略謀劃。自此,福建大規模推進信息化建設,在電子政務、數字經濟、社會體驗、智慧社會等方面率先探索。  20年間,數字福建升級為國家試點工程,結出累累碩果;數字中國戰略由醞釀到成型,在神州大地上宏闊鋪展。從數字福建到數字中國,這種探索創新帶來什麼啟示,對於以敢為人先的勇氣搶佔科技制高點有何借鑑意義?未來我國的數位化發展應如何提質升級?
  • 紅白理事會 「理」出文明鄉風
    眼下,越來越多的地區將移風易俗納入村規民約,把紅白理事會建設作為移風易俗工作的重要抓手,強化一條龍便民服務,引導村民觀念轉變。婚事簡辦、厚養薄葬等,已成為鄉村文明的風向標。  近年來,壺關縣廣大農村積極發揮紅白理事會作用,通過村規民約治陋習、尚新風,有效推進了移風易俗工作,逐步形成了婚事新辦、喪事簡辦、餘事不辦和勤儉節約、文明理事的社會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