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氣象局預報,2020年12月28-31日,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下降8-10℃、局地降溫12-14℃。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南部、黃淮、江淮、江漢等部分地區有降雪、雨夾雪或雨轉雪,將給冬季農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28日晚農業農村部緊急部署強寒潮天氣防禦工作。
冬季氣溫變化明顯,對生豬生產影響較大,仔豬成活率及生長速度均會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廣大生豬養殖戶應該如何做好豬舍防凍保暖工作?
冬季生豬飼養管理的關鍵技術
普萊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豬苗事業部
徐祥臣
冬季氣溫變化明顯,對生豬生產影響較大,仔豬成活率及生長速度均會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同時,冬季的低溫為非洲豬瘟病毒的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容易出現非洲豬瘟疫情。為最大限度地減少寒冷天氣對生豬生產造成的損失,廣大生豬養殖戶應積極做好豬舍防凍保暖工作,並進一步完善生豬安全體系。
隨著季節更迭,天氣逐漸轉冷,部分區域氣溫下降10℃以上。為降低天氣變化對生豬生產造成的影響,受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委託,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專家組提出如下五項技術措施,供廣大養殖場戶參考。
1做好非洲豬瘟等關鍵疾病的防控
非洲豬瘟病毒喜冷怕熱、喜潮怕幹,氣溫驟然下降為非洲豬瘟病毒的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為做好非洲豬瘟等疫病的防控,豬場應完善生物安全體系,自覺封場,減少對外交流,有效阻止疫情傳入和擴散。
首先,加強異常豬只的監控。凡是表現為:體溫升高、腹瀉/血痢、嘔吐、流涎、減料/厭食、體表發紅、口鼻流血、流血不止、腹部等部位有出血斑,出現神經症狀等,均應進行採樣。樣品採集之後必須儘快冷藏或冷凍,並及時送檢。
其次,做好豬場日常管理工作。減少工作人員進出場區的頻率;實現場區相對封閉,禁止無關人員進出場區;人員進出場區洗澡更衣換鞋,物品進入場區前燻蒸洗消,禁止帶入違禁物品;車輛進入場區前進行二次洗消;飼料儘快啟用熟化散裝料,過渡期可以對飼料包裝進行消毒,放入料庫內後燻蒸過夜;儘可能減少人員進出欄位,不同欄位禁止工具交叉使用;不同區域配置不同的衣服和鞋子,進出單元更換衣服鞋子;場區內不得飼養犬貓雞鴨鵝等動物,做好流浪犬貓、鼠蠅蚊等的防範和驅除;規範病死豬處理,儘量減少蒼蠅滋生,監控溫度,封閉區域避犬貓老鼠;培養豬場飼養員識別異常豬場技能,樹立基本生物安全意識,選擇合適的工作人員培訓採樣技能;加強技術員及後臺管理人員對於豬場飼養員日常行為的檢查監督。
第三,做好常見多發病的防控。考慮到氣溫驟然下降,低溫高溼環境易誘發多種常見多發病,包括:豬呼吸道疾病(支原體肺炎、胸膜肺炎等)、胃腸道疾病(大腸桿菌病、傳染性胃腸炎(TGE)、流行性腹瀉(PED)等)及各種皮膚病(黴菌病、疥蟎、葡萄球菌病等)。呼吸道疾病的控制,要從消除病原、改善豬場環境、加強飼養管理等多方面入手。胃腸道疾病多採用補液、止瀉、防止脫水和酸中毒的方法對症處理,可採用鞣酸蛋白、藥用炭或次硝酸鉍收斂止瀉,進行輔助治療,也可適當使用抗生素藥物,防止繼發感染。關於TGE、PED、豬流感等豬傳染病的防控,一方面要防止豬舍溫度變動過大,理想狀態是控制在每小時2℃以內,並防止賊風侵襲;另一方面要開展口蹄疫、TGE、PED、豬流感等豬傳染病免疫和監測工作,做好全進全出管理與空欄消毒。
2做好豬舍防寒保暖
保溫與通風是氣溫驟變季節豬場管理的關鍵。溫度是影響生豬生長的重要環境因子。不同日齡豬對溫度應激有不同適應範圍,即豬生長發育最適溫度,可用下式估算:T=-0.06W+26,如:20千克仔豬最適溫度為T=-0.06×20+26=24.8℃(T為最適溫度;-0.06為最適溫度係數;W為豬體重;26為適溫度常數)。養殖場應對氣溫驟然下降,首先要確保豬舍門窗的完好,防止賊風侵襲;確保供電、供水、保溫等設施正常,重點做好產房和保育舍仔豬的保溫,營造溫暖舒適的豬舍小氣候。南方地區豬舍建築多注重通風降溫,頂棚保溫較差,為獲得好的通風效果,頂棚距離地面較高,不利於舍內溫度提高。為應對驟變天氣,可在舍內豬床的上方用塑料薄膜、防雨布、木板等材料搭建臨時二層棚(一般2米高),並利用紅外線保溫燈、保溫板、暖風爐等措施,確保產房仔豬取暖和保育舍溫度。
不同年齡豬只的最適溫度
3嚴格執行科學的消毒程序
非洲豬瘟、偽狂犬等病毒均具有很強的抵抗外界環境的能力,其對不同消毒劑的抗性也不同,尤其是氣溫驟變降低時,消毒效果大打折扣。消毒是非洲豬瘟等疫病防控非常關鍵的一環,應從以下幾個環節做好消毒工作。
人員的消毒。人員是將病原帶入豬場的主要媒介之一,凡是進入豬場的人員必需嚴格消毒。豬場大門處要設置人員洗澡間,凡是進場人員都要洗澡,更換場內生活區衣服、鞋子才能進入豬場。工作人員從生活區進入生產區同樣需要洗澡,更換生產區衣服、鞋子。生活區與生產區的衣服、鞋子嚴禁混用。豬舍門口要設置腳踏消毒盆和洗手池,工作人員進出豬舍要腳踩消毒盆消毒,同時清潔雙手。
車輛的消毒。豬場要通過安裝集中料塔、升級豬場進出豬臺等措施,保證場外車輛不進入豬場。對確需進場的車輛必須進行嚴格的清洗、消毒和烘乾。
物資消毒。豬場門口及生產區門口要設置單向流通的物資消毒間,並保證消毒間密閉性良好。對於小型物資可使用10ppm臭氧燻蒸消毒30min以上;對於疫苗等需要低溫保存的物資可拆除到最小包裝後使用溫和型消毒劑浸泡或擦拭消毒;對於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和精密儀器,可先用氯製劑擦拭後,再65℃、30min高溫消毒。對於不能進入消毒間的大型物資可使用消毒機進行噴灑消毒或人工擦拭消毒。
環境消毒。對於辦公樓、宿舍樓內環境可使用0.5%過氧乙酸或1000毫克/升含氯製劑噴霧,早晚各一次。辦公室、過道、餐廳、傳遞窗、衛生間等放置免洗消毒液,隨時進行手部消毒。對於生產區豬舍連廊由生產區專人負責,每3天用2%燒鹼噴灑一次;場區通道、過道每天用2%燒鹼或戊二醛噴灑一次;舍內值班室、器具每天噴霧消毒一次。
豬舍消毒。現代化規模豬場最好實行「全進全出」生產模式,以便對於每棟豬舍進行徹底的終末消毒。豬群全部轉出後,在消毒之前必須對豬舍進行全面清洗,清除所有有機物,然後使用戊二醛、次氯酸鈉等有效消毒劑進行兩次消毒,注意兩次消毒使用不同消毒劑。
飲水消毒。有條件的豬場可以安裝淨水設備保證飲水的衛生與安全。無法安裝淨水設備的豬場,可每周在飲水中添加漂白粉或次氯酸鈉等消毒劑,消滅水中病原微生物,飲水器或水槽也要定期進行消毒處理。耐腐蝕的設備,儘量使用火鹼或其他殺菌效果較強的消毒劑。
廢棄物消毒。胎衣、死胎等應由專人負責收集、轉運及無害化處理。注意收集、轉運過程防止交叉汙染,轉運工具及時清洗、消毒,放置在規定地點。入舍處理病死豬人員,須穿戴一次性防護服、口罩、頭套、手套、水鞋,採用專用工具轉運病死豬,處理完畢及時清洗、消毒。
此外,在豬只銷售環節,一定要做好人員管控,售豬後應全面清理乾淨出豬臺上及附近可見的有機物質,噴灑泡沫清潔劑覆蓋30min,清水衝洗並乾燥,使用燒鹼、氯製劑等消毒劑噴灑消毒。為避免場內人員外出看磅與收豬人員交流導致交叉,最好在出豬臺安裝物理間隔。
4適當調整日糧配方做好日常飼養管理
一是適當提高豬營養攝入量。豬只在低溫環境條件下,維持需要增加,因此對能量等營養物質的需要增加。可通過兩種方法增加豬營養攝入量:調整飼料配方,適度提高飼料能量水平,如在飼料中增加10%-15%的玉米用量或添加2%-3%的植物油,並適量添加具有抗應激、抗氧化能力的複合維生素、胺基酸、複合酶製劑等;適當增加飼餵次數,在冬季,晝短夜長,豬群晚間空腹時間長,在夜間增加一次餵料,以增加每天採食量。
二是冰冷的飼料在冬季對豬群影響較大,儘量飼餵乾粉料,或採用溫熱水拌料飼喂,有條件的應提供清潔的溫水,供豬自由飲用。
三是要加強管理,尤其要加強對哺乳仔豬的管理,讓仔豬及時吃好初乳,提早對乳豬補料,促進仔豬的生長發育。飼養管理加強了,豬的體質及抗寒、抗病能力相應地會增強。
採取溫水給豬飲用,水溫在20℃以上,可以減少豬只腹瀉,減少體溫的散失。煤爐連體水槽,供應溫水是個不錯的方式。煤爐就在水槽中,與水槽聯體,水槽的外壁和穿行在水槽中的排煙管都可以加熱水槽中的水,不但煤的利用效率高,而且加熱效果好,值得在我國東北、西北和華北等寒冷地區推廣。
同時,提高日糧能量濃度在氣溫較低時,飼料中精料供給量應比平時增加15%,有條件的可採取溫熱溼板料飼喂,同時提高日糧的能量,建議極度寒冷季節日糧能量要在之前的基礎上提高0.1-0.3大卡的熱量,注意日糧的調製增加適口性以提高採食量。補充添加礦物元素和維生素,尤其是母豬和仔豬階段,可在飼料中適量提高礦物元素的含量,均勻地補充青貯飼料和胡蘿蔔,以防長期的封閉和陽光的短期造成維生素缺乏,引起皮膚病或繁殖障礙等。
5做好種豬培育實施自繁自育
自繁自養有利於防止帶入外來疫源,如果確實需要引種,應事先做好相關疫病檢測工作,防止購入病豬和隱性感染豬。種豬到場後,隔離飼養40-60天,按既定程序進行免疫接種,確定無疫病後,方可混群飼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