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靴天下」這個題目有點大,但對於業餘人像攝影發燒友來說,我至今都這樣認為:熱靴燈是外景環境人像不二之選。
原因有三:
輕便。其實我覺得今後所有的攝影器材都應該往輕便方向發展。現在有些廠商出的熱靴燈還自詡個頭「威猛」,方向就錯了!過了喜歡「亮騷」的年紀,小巧便攜就成了首選之一。外拍燈功率固然大些,但看一個鋁包箱……累得不想用!何況,我覺得外景用燈大約有25%的機率是兩個光源,就是說,你要扛兩個鋁包箱?!如果是商業拍攝或是你壕到可以帶一兩個專職助理,另當別論。
操控性強。熱靴燈發展至今,功能性能基本都成熟穩定了,遠程控制輸出、焦段、TTL、高速同步、頻閃,這些很有玩頭的東西,似乎目前也只有熱靴燈上完善了。特別是變焦,這個熱靴獨有有功能,相當於你帶了n個燈罩。「高速同步」在機械簾幕式快門的今天,多少有點雞肋感,但有聊勝於無。(其實真需要強光下大光圈,灰鏡也能解決——相機廠商為什麼不好好研究下超低ISO?)頻閃在夜景或暗環境下很好玩,這個功能基本上就沒外拍燈什麼事兒了。
方便加色片。外拍燈原則上應該也能加,就是市面上出售的色片基本都是熱靴燈口徑大小。但色片幾乎是人造光源的必備——陽光都可以是溫暖柔和的,難倒你想閃光燈只能是冷冰冰的5500K嗎?
熱靴光要確保和環境匹配-水視界創作班外景花絮
熱靴燈唯一的缺點是功率較低。這點目前也沒辦法,但如果用的精緻些,基本上還是可以緩解與陽光匹配的問題。
另外,我比較建議的是配兩支熱靴燈,可分可合。合起來當一支燈用,基本能匹配所有外景亮度;分開則可以用於兩個光位的光源,適合環境中本身缺乏方向性光源的場景。
麗江小高原下外景人像,雙熱靴燈並用
人像拍攝,一個光源可以做到很好的影調,但一定做不到很好的立體感。立體感需要2個以上光源,正常外景,一支陽光一支燈光,如果是陰天或在陰影中,人物主體上缺乏方向性的光源,就可以考慮增加一支燈光。
和風光攝影不同,環境人像勢必面臨著兩個主要元素的亮度匹配問題:一個是環境,一個是人物主體。
環境是由陽光打亮的,人物也是。但很多情況下,滿足了環境的曝光就照顧不了人物,反之亦然。
主體亮度和環境亮度在自然情況下,能達到或近似達到匹配的亮度,這種機會不是沒有,但不多。所以主體使用人造光去調整幾乎成了環境人像必需的手段。(喜歡後期「擦亮」的不在此類)
即使你是個堅定的「純自然光拍攝者」,但也不要拒絕引入一個工具帶來的拍攝手法的巨大解放!
外景人像,熱靴燈加色片
陽光或其它環境中的光源,你不能調節不能移動,「靠天吃飯」你就只能「等」只能順著它,所以叫「被動性光源」;你能夠自主去控制的光源才叫「主動性光源」!
沒有說「主動性光源」就一定是熱靴燈,其實,一個反光板就是我們第一支可以自由支配的「主動性光源」。便宜量足,是性價比最高的器材(你買了嗎?什麼?你說沒人願意當「板主」?)
玩風光的人根本玩不了「主動性光源」,因為閃光燈也打不了山川大地。我認識很多玩風光的人多數買了熱靴燈後基本是幹放著沒用(當初也是被奸商忽悠著買器材時一起買了);
人文攝影中,很少部分能玩「主動性光源」,因為你不能破壞人文環境,也不能影響被攝人物,還可能需要捕捉時機也沒時間去布光,所以這類照片有大量光線不理想的。現在也有很多「花式人文」的拍法,純屬給錢請「模特」擺拍,已經和拍人像差不多了,只不過這邊喜歡少女美那邊喜歡滄桑美……對錯姑且不論開心就好!除此之外的補救辦法就是「萬能的PS」,蒙板+畫筆,天下武功,唯「擦」不破!
庫木塔格沙漠的晚霞 雙熱靴燈分用
對一個優秀的人像攝影師來說,很多時候其「優秀」就在於是否可以很好地駕馭現場及其各種因素。簡單說,所有能產生光的介質都可以使用!諸如樹蔭中透露的一束光、角落的檯燈、淺色的牆、反光的地面、白布、白T恤、手機屏、打火機、有一張接近白紙的雜誌……
作為一個牛X的攝影師,你至少要有一支可自由支配的「主動性光源」
輕便小巧、可控性強,方便的色溫轉換、光度大小在適合的範圍內……這些因素令熱靴燈成為了「主動性光源」的首選!近幾年國產的燈也越來越多。永諾 、品色、神牛、沃龍、斯丹德(銀燕去哪兒了?),大部分都是深圳的企業,價格也越來越便宜,五六百就能買到和原廠最新款功能相當的熱靴燈了。
(這裡要標註一下:寫這篇文章的日期是2015.11.6,下面說的一些產品只是截止到這個日期的,我相信以後會有更好的產品出現,但我的文章裡可能沒有提到。)
永諾是國產燈裡使用率比較高的,產品線較為豐富,性價比不錯;
神牛V860自帶鋰電池,省了一筆充電池的購買費用,而且回電比原廠燈還快,但熱保護感覺稍過敏感(估計是成也鋰電敗也鋰電)。
品色X800在原X650基礎上性能有不小的提升(不過去掉了前面板的LED還是覺得有點可惜)。
有些純手動的熱靴燈,例如永諾YN560IV,58指數,淘寶上3個燈加1個引閃器的價格只需要1150元,真的是非常超值!雖然不支持TTL和高速同步。
永諾YN560IV 四代 一拖三+YN560TX 閃光燈引閃器套裝
其實TTL在創意布光中幾乎用不上,因為燈光在這個時候是起造型而非照明的作用,本質上就與TTL機理就不同,所以對創作型人像攝影來說,有沒有TTL還真不太重要。
至於高速同步,高速同步使用的頻閃模式顯然無助於外景「壓光」(很多資料在介紹高速同步時說的是錯誤的。我記得老外有用9個燈並一起玩高速同步?),但有時外景強光下需要大光圈時還是會用到,能有還是儘量有吧。
這兩年的國產燈的層出不窮,給「熱靴天下」加了把火,使熱靴燈甚至多燈聯用進入平民化。它們在性價比上優勢很明顯,穩定性也越來越好,和原廠燈比,功能上是沒差異了,在某些性能指標還有距離,其中有兩項是讓我最糾結的地方:一個是熱保護,一個是回電速度,這個非常影響拍攝(這也是我至今還是在用原廠燈的原因)。另外一個GN值,本是熱靴最重要的指標之一,不過給現在的國產燈玩壞了,別太相信最好實際比比亮度。
其它很多被器材發燒友們津津樂道的一些指標,有的似乎在實驗室才有意義。其實,很多技術細節性差異在我們創意性的攝影中已經可以被包容了……攝影是藝術畢竟不是科學,那些精細的手術室式的參數差異,對我們現實中的拍攝究竟有多少意義呢?記得以前風光評片,當「大師」們說不出太有養分的東西時,就會說「地平線歪了」這類似乎是標尺式的評價,地平線不可以歪嗎?——於是來了相機水平儀、取景器的宮格線……這些所謂的標尺在扼殺我們的靈性——扯遠了,只是想說:多關注最影響你作品感性的環節。
地平線平了好嗎
順便說一下,叫「熱靴燈」是因為沒有其它更合適的名字。叫「閃光燈」吧容易和影室燈混淆,叫「機頂閃」吧,但你知道我最痛恨的就放到相機頂上閃!一旦光位和機位重疊,這支光帶來的所有影調都將消失殆盡!——坦率說,對於創作性的人像攝影,我覺得沒有任何機會閃光燈會在機頂上用,哪怕是補眼神光!
(你真的覺得用那張小白卡片補出的眼神光好看嗎?)
說到了離機閃,我們再聊聊「離機閃適配器」,就是「引閃器」。
06、07年以前我們用到的引閃器多是「光引閃」或「紅外引閃」,在外景使用非常不可靠。陽光下,或是燈上加了個柔光箱之類的配件,基本很難使用「光引閃」或「紅外引閃」。現在的引閃基本都是2.4G短波無線電引閃,大部分都支持TTL、高速同步、16個左右頻道、3-4個分組、M手動模式、分組光比(至少在環境人像攝影中,我一直沒想出到底什麼情況下會用到分組光比,燈上加個配件或距離的調整甚至熱靴燈管老化衰減,都會影響到光輸出的亮度,設置光比究竟何用?)
我下面說到的引閃器,都是指除了引閃燈外,同時必需能遠程控制閃光燈輸出大小。僅僅能引閃已經不合潮流了——想想看,你會來回奔跑,把熱靴燈在燈架上升起放下,只為不斷調整光輸出大小直至適合嗎?好累啊……
夜景人像,雙熱靴燈分用
引閃器近幾年國內市場層出不窮。在全世界攝影界也佔據越來越多的比重,而國產引閃器絕大部分都出自深圳。
佳能系統在使用離機閃上有優勢。得益於佳能系統的閃光協議比較公開化了(尼康閃光系統的通訊目前似乎沒有哪個副廠廠商完全破譯?)。引閃器上,幾乎都是佳能的副廠配件最早出來,其次才是尼康……可以遠程控制輸出的尼康系統,似乎比佳能晚出了一兩年,而且至今都是以模擬TTL的手動方式來調整輸出。而一些小眾系統:索尼(現在索尼好象也不算太小眾,轉戰微單後,我就很喜歡)、賓得、萊卡等幾乎就沒有適合的解決方案……
(據說萊卡的設計本來就不是建議你使用閃光燈的,是這樣嗎?我讀書少表騙我……)
現在也有一些引閃器是單點觸發,與系統無關,對燈光的控制全部集中到了發射器本身上。不過失去了和相機的通訊,估計TTL、高速同步等都用不了了。
我自己用的一直是品色,從第一代開始用,那會市面上除了普威等進口產品外,好象只有品色能支持遠程控制。那會引閃器做的也很小,用的是一種小型的不太常用的電池。現在清一色用5號電池了(為什麼不用7號呢?)
我用了3年多的「品色一代」引閃器,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
品色給我的印象是做工比較精緻,用下來基本也沒什麼問題。另外,品色以換代修和置換升級(就是新產品出來後,可以用老產品補點錢升級到新的——不過說回來,品色你現在好久都沒出新的了)的售後服務給人感覺非常好,所以這麼多年我一直建議用品色的引閃器。雖然到今天為止,相對於市場上不斷湧現功能相當的其它品牌引閃器而言,品色的價格顯得有些略高。
品色三代 KingPro
這裡比較常用的有品色King Pro、永諾YN-622、沃龍800-RT、神牛X1等。(我期待的產品應該是性能穩定,小巧、操作簡單簡單簡單!重要事說三遍!一般攝影師應該不需要看說明書就能操作)。
2012年3月份出的Canon 600EX-RT是第一款自帶2.4G無線電信號接收模塊的熱靴燈,與之配套的Canon ST-E3-RT也是第一次改變紅外引閃模式的無線電信號引閃器。(我想以後熱靴燈應該標配這個模塊)不久永諾也出了完全仿製的YN-E3-RT,外形功能一模一樣,這個讓佳能系統的引閃多了一套方案:不需要每個燈配一個引閃接收器,但這個方案只適用佳能600EX-RT和其兼容產品。另外一些國產燈如YN560IV,品色X800也內置接收模塊,可以接收自家的引閃發射器信號。
Canon ST-E3-RT
說到小眾系統的引閃器,不得不說到我碰到的一個很奇特的產品:Cactus V6,香港一個公司出品的。嫁接不同系統機身和閃光燈之間的「百搭王」!兼容市面主流的各種閃光燈和相機,甚至有些如Sony,Pentax,Panasonic,Olympus等平時少有離機閃適配器產品的「偏門」機身,也可以使用;而燈光方面,除了NC等主流原廠燈產品外,神牛、永諾等這類國產較為通用的產品也都兼容。
Cactus V6
我的Sony a7M2上就使用了這個產品,可以直接使用我的佳能600EX-RT而不需要另外再購買索尼的閃光燈了。支持遠程控制燈輸出大小,但不支持變焦、TTL以及高速同步。
Sony a7M2 單熱靴燈+Cactus V6(架子上多的熱靴燈是學員的)
使用熱靴還有一個東西也得提一下,就是——燈架!剛剛說了,熱靴燈不應該在機頂使用,那就必需有一個放置的地方(什麼?你說找個助手當「人肉燈架」?我不贊成!打燈是很累的事,而且,你的助手身高夠不夠,他能否老僧入定般舉著燈紋絲不動,保證光源的方位和角度?)
很多朋友使用的是影室燈架,但那個只適合室內平地,外景根本不好用,等你摔掉3個以上燈時你就會深刻理解了。我用的是一個自己DIY的產品(好象全世界都沒有?我是不是該申請專利?),不多說了。
水系燈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