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系列熱靴閃光燈應用講解,涉及到的問題大致包括:使用什麼模式及怎樣設置?應該怎樣打光?面對不同的應用情境,要如何判斷並獲得最佳效果?等。 閱讀上期文章請點擊:熱靴閃光燈TTL認知篇
攝影/文:賈雲龍
近身直閃時,人物皮膚與服裝的銳利質感表現強烈。這樣的打光方式有很強的時尚感和紀實感,但是會將人物臉上的缺點暴露無疑。因此,近身直閃的拍攝方式需要搭配較為精緻的妝容,否則很容易將面部缺點直白地表現出來。同時,還需調整好相機曝光與閃光燈輸出指數,否則很容易過曝。最後一點就是儘量別用太大的輸出值,因為近身拍攝被攝者眼睛受不了強光的刺激。
提示:不要忽略閃光燈自身的調光變量——閃光燈焦距。
閃光燈焦距,也稱為「燈頭變焦」,原理與鏡頭焦距一致。焦距段越短,閃光照射範圍越寬,銳利質感稍稍削弱,灰度提高;焦距段越長(85mm或更長),閃光照射範圍越窄,銳利質感增強,反差增大。閃光燈焦距分為自動和手動控制兩擋,我常用手動操控,這樣可以獲得更靈活的調節空間。
閃光燈焦距可與鏡頭焦距匹配使用,比如使用50mm鏡頭焦距,閃光燈焦距可設置為50mm,以覆蓋相應的區域。當然,也可以用閃光燈焦距與鏡頭焦距不相匹配的方式來拍攝,比如用85mm鏡頭拍攝,但是不將閃光燈焦距放到85mm、70mm或100mm,而是將其放到24mm使其覆蓋更大的區域,通過與廣角漫射附件結合,可以產生非常柔和的照明效果。
提示:在相機各種參數設置相同,閃光燈輸出值相同的前提下,閃光燈焦距越短,光線擴散變得越弱;閃光燈焦距越長,光線聚攏變得越強。閃光燈可以從中性色的牆壁/天花板上彈回,或者使用彈跳卡柔化光線。閃光燈從牆壁上反射後,將產生更立體的照明效果,就像你把閃光燈放在牆壁而不是相機上。因此,當我們認為直射硬光無法完成拍攝要求,希望光線質感更加柔和均勻,同時缺少恰當的柔光設備時,可以使用這樣的方式布光。彈跳閃光的優點在於,可以輕易打出柔和的光線而不必使用柔光附件,同時可以靈活地控制光線的照射方向。操作時,需要按照現場環境靈活運用反射角度,比如可以讓模特面朝牆壁,然後燈光向牆壁打亮,這樣拍攝出的效果就像模特面對著一面窗戶一樣。讓閃光燈光線撞上天花板反彈散開,正確的角度大約45度。光線類似於午後的太陽或者透過薄雲發光的效果。
光圈:f/2.8,速度:1/125s,ISO:100,焦距:50mm
a 反射光會極大地減弱光線到模特臉的照度,所以需要更大的光圈或更大的閃光輸出來彌補光線不足的缺陷。
b 對環境是有要求的,如果環境牆壁是有色的,則打出的光線會變成牆壁的顏色,從而幹擾到主體的固有色。
c 如果拍攝現場是一個開闊型場地,比如室外、大禮堂等,四周沒有可利用的反光牆壁,則無法施展。一旦離開了相機熱靴接口的「束縛」,我們就可以把熱靴閃光燈當成普通閃燈來使用。離機應用的主要好處在於,我們可以自由改變光線的照射角度,從而讓陰影落在更恰當的位置。
設置及觸發引閃(以佳能熱靴閃光燈為例)
按最左邊閃電樣式按鈕,可以切換不同的引閃模式。一般的閃光燈都支持無線電引閃和光學傳輸引閃。引閃模式分為:無線電主控、無線電從屬、光傳輸主控、光傳輸從屬、獨立從屬。
無線電從屬連接方法,如圖使用金貝TR-611引閃器。
在無線電從屬模式下,需要把閃光燈的頻道(CH)、ID與主控設備配對。如圖閃光燈頻道CH為05,這時可以將引閃器的頻道也調整到05。圖例中兩者ID不匹配,這時可以將兩者ID調整一致。在CH與ID兩者都匹配後,閃光燈上方的LINK指示燈會由紅變綠,代表連接成功。同理也可以用此方法匹配無線電主控與無線電從屬兩個閃光燈,原理就是匹配CH與ID。這是兩種安置離機閃光燈的方式。手持一般適用於模特不斷移動,同時需要有一個跟隨光源照亮的時候使用。一般外景應用居多。
光圈:f/2.8,速度:1/200s,ISO:160,焦距:148mm
使用三腳架固定時,可以考慮兩種附件:一是閃光燈自帶的冷靴託盤,二是閃光燈E型燈座,這個附件的優點是可以靈活調整仰俯角度,同時下方還配有方式傘型附件的插口。
光圈:f/3.2,速度:1/125s,ISO:100,焦距:85mm
光圈:f/16,速度:1/160s,ISO:100,焦距:24mm多燈關聯與單燈大同小異,唯一的區別在於:第二支燈需要將Gr調整至與第一支燈不同。如燈一是A燈,那麼燈二就要設置為B燈,這樣可以更便捷地控制整體照場。
光圈:f/5.0,速度:1/160s,ISO:100,焦距:160mm
柔光箱
支架+雷達罩
用閃光燈直給出來的光線拍攝人物,會產生強烈的光比及陰影。因此使用熱靴閃光燈時,通常會在燈頭上加附件(漫射、柔光及其他效果),進一步控制閃光燈照射出來的光線(光質及形態)。使用燈光附件時,要考慮光線損失的程度。這意味著我們需要相應地提高曝光補償,通常可以通過閃光燈觸發器或直接從相機機身控制這些參數。
當畫面不需要直射的大反差與質感,我們可以將柔光片拉出來,將燈頭朝上45度角,使光線通過柔光片反射到人物身上,這樣拍攝出來的照片就顯得自然一些。
光圈:f/2.2,速度:1/125s,ISO:100,焦距:50mm
塑料盒
有助於將光線投射開,通過周圍的牆壁和天花板形成反彈,從不同的角度回到人物身上。
使用柔光球會使光線更加擴散,但是光線會向四周發散,所以光線強度損失嚴重,同時光線的方向感也會減弱。
光圈:f/2.8,速度:1/125s,ISO:100,焦距:50mm
柔光箱(迷你)
由於柔光箱面積較小,所以光線發散強度不大。可以進一步改良前方的柔光布,再往上覆蓋硫酸紙等透光附件,使光線質感更加柔和,整體硬中帶柔。
光圈:f/4.0,速度:1/125s,ISO:100,焦距:110mm
不可以。TTL的意思是通過鏡頭測光,所以測光完成的輸出值是依靠相機決定的,而柔光附件會使光線發散,輸出值降低。不同的柔光附件其透光度不同,無論相機還是鏡頭都無法做到智能識別,所以TTL也就無效了。
由於單眼相機顯色性原因,很多色彩都不能完全還原,所以選擇色紙時儘量用質量好的。在曝光時要依據色彩的不同,調整曝光。比如:拍攝紅色,需要適當在曝光點下半擋至一擋進行拍攝,否則會使細節丟失嚴重;拍攝黃色時,可以適當在曝光點上半擋至一擋進行拍攝,這樣整體會更加靚麗。
提問:閃光補償和閃光燈附件一起使用時,應注意什麼?不同附件的透光度不同,會導致即使相同的輸出量,也會得到不同的曝光指數。所以我們要將閃光曝光補償與附件的透光度相互關聯,當透光度較高時,可以適當加一點曝光補償;當透光度較低時,可以多增加一些曝光補償。(這些熱靴附件,有些我們經常用,有些則很少用。大家對哪些閃燈及附件應用感興趣,請留言!我們將努力安排相應的實踐應用內容哦。)
點擊購買人像攝影新刊
©人像攝影 原創內容
未獲官方授權不得轉載
(責編: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