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魏晉門閥在當今社會

2021-03-05 天涯觀察

  最近本人拜讀陳寅恪先生的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並且還看了時下最熱門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略略的依照所讀的演講文稿,淺略地剖析一下當今社會地政治生態。

  陳寅恪先生治學之嚴、學識之廣,晚輩實感欽佩。無論引經據典還是依史剖析都是非常精闢,讀的時候,仿佛置身學堂,身臨其境,接下來所言,皆是自己片面所感所想,有任何不足或不準確的言論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魏晉南北朝時期並不是中國歷史上能夠拿得出手的一個朝代,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並沒有提到過晉代如何如何,其知名度可能還不及魏武揮鞭那樣響噹噹,晉與漢唐一樣都是大一統王朝,怎麼淪落到了一個二流王朝的地步。

  西晉作為一個大一統王朝僅僅存在了五十二年,其中充斥著八王之亂,五胡亂華等等內憂外患,不但對外沒有一點點帝國雄風,對內更是地方尾大不掉,內戰連連。所以很快在西晉皇帝各種非正常死亡下,國家走向毀滅,內亂消耗了太多本就剩的不多的國家資源,而外部的胡、羯、鮮卑、氐、羌更是虎視眈眈,都想入主中原,永嘉之亂,衣冠南渡,帝國中心南移,原來只是南蠻之地的江左一躍成為了富庶之地,而作為經濟中心的西都長安,東都洛陽則是幾易其手,卻一直不能回到晉王朝的統治下,政治中心的遷移導致權利的重組,東晉門閥貴族也應運而生。

  東晉的門閥貴族無外乎兩種,一部分是隨著中央政府衣冠南渡的北方大族,而另一部分便是江南土生土長的世家大族,代表家族無外乎王謝袁蕭顧陸朱張等等豪門大姓。「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山陰道上桂花出,王謝風流滿晉書」、「會稽王謝兩風流,王子沉淪謝女愁」通過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不難看出這些豪門貴族權勢燻天,一本晉書的主要描寫對象竟然不是司馬氏。東晉的政治組成更像是寡頭統治,少數人將權利分割,各取所需。東晉的建立是琅琊王氏一手促成的,而陳郡謝氏則是在對賭國運之戰中大獲全勝,讓東晉得以延續半個世紀的國運,他們的權勢和功績促成了他們的輝煌比皇族的延續時間更長,從東晉到宋齊梁陳這兩百七十多年間,他們的身影一直存在,並且仍然擁有著極大的能量。

  直到隋朝建立,江南門閥制度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可以說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國真正的「貴族」消失了,每個王朝都有自己的權利集團,我個人認為這些可以叫權貴,因為他們失去了政治上的獨立性,僅僅是依附皇族的工具,而東晉的門閥貴族則是與皇族權利平等分割,各司其職,甚至某些時候是皇族依附與他們,貴族從未消失,只是這種世家門閥已經不存在罷了。

  回首當下,《人民的名義》可能是時下最熱門的電視劇了,我也是這部劇的忠實粉絲,大家很多喜歡看達康書記的「秘書幫」與育良書記的「漢大幫」的精彩交鋒又或者是大尺度反腐等等,我卻看到了不同的派系對決——「士族」與「寒門」的對決。

  之前說過,無論何種政權的產生都會催生出貴族集團,貴族這個詞可能用到現在這個社會不太恰當,所以我選擇了士族來形容這類人,相對應的當然就是寒門。士族代表便是陳海、陸亦可、梁璐、趙瑞龍等等(包括林華華、鍾小艾這種能夠分析出來但是劇中沒表的人物)而寒門代表便是祁同偉、李達康等等,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門閥制度在當代的影響。

  魏晉實行九品中正制度——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貴族集團長期處於壟斷地位,寒門想要獲得上升空間一是打仗,真刀真槍的拼一把,或許能搏出一個好前程,但是和平年代基本上是沒有戲了,二是自己女兒嫁給皇族,門閥貴族不用想了,根本看不上你,魏晉南北朝的皇族還有可能選你一下,反正都是低概率事件,基本上寒門要是能夠碰到這種事就是祖墳上噴禮花了。當今社會機會變得多了,但是正如祁同偉的遭遇,學霸、才華橫溢、一表人才,卻只能在山溝呆著,這是努力拼搏能夠改變的嗎?出身的不平等早就了命運的不平等,梁家可以讓你一輩子困於荒郊野嶺,他也可以讓你十年平步青雲,祁同偉個人能力毋庸置疑,但是沒有施展的舞臺,他想做到廳級幹部,我認為是天方夜譚。他之後的所作所為很多人給他打上了標籤:醜惡、貪婪、狂妄,這些詞彙我一概不否認,但這恰恰是寒門崛起的一個表現,不希望再做牛做馬,不願意在忍氣吞聲,他要將所有人踩在腳下,他要勝天半子。而寒門的另一個代表人物便是李達康,一個標準孤臣式人物,有能力、有手腕、有魄力,但是知道自己沒有任何門路,便會抓住機會,用政績換前途,也因為知道自己沒有任何大樹可靠,選擇了不同於祁同偉的方式,既然沒有大樹,便一個人走下去,過分愛惜自己的政治羽毛便是很好的體現,沒有門生故舊、沒有同僚朋友、沒有妻子親戚,只有自己,這種情況在任何時代的官場中怕是很難步履平地,所以這是一個非典型人物。

  而士族中陳海、陸亦可都是承襲父母衣缽,政法系統中也全是人情世故,怕是與他們的父輩根本分割不開了。他們出身優渥,人生路線從一開始便已經規劃完畢,家風家教也都比較嚴謹,見慣了綾羅綢緞和官場種種之後他們的貪腐問題應該沒有,他們僅僅需要幹好自己的事業,很容易就可以一步一個臺階的向上走去,他們更偏向於以前的「儒家士族」。梁璐和趙瑞龍則屬於權貴,梁家可以操縱政法系統去改變任何一個人的一生;趙家自不必說,省委常委,地方高官,也是隨意封賞,用人只憑是不是自己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他們這類人則屬於濫用權力去到達自己的私人目的,這便是最常見的「貴族」。黨同伐異,門生故吏遍布天下便是他們的終極目標。如果任用能夠做實事的官員還好,如果任人唯親僅僅因為他是不是自己人可能這便是小家幸而大家不幸了,這種權貴階層會培養李達康這種做實事的官員,但是更多的是催生出祁同偉這種新生代的權貴產物,結果便是導致惡性循環。

  歷史驚人的相似,演變過程無外乎就是這樣,我喜歡魏晉南北朝是因為那種門閥貴族風氣所產生的一系列世間難得的珍品佳話,可是於國何如,權利僅僅被幾個姓所分配,這種權利的遊戲便是天下的災難。沒有絕對的平等這很正常,但是不要發展成絕對的專制,只是我的希望,不管出身如何,如何為人還是不要忘。

  問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一家之言,不喜勿噴。

相關焦點

  • 閻步克丨變態與回歸:魏晉南北朝的政治歷程
    孟德斯鳩論專制政體時,一看政治制度,若存在三權分立,君主就不是專制君主;二看政治勢力,若存在強大的中間階層,如貴族、教會和市民等,君主便難以專制。此外政治文化也是制度運作的基礎,也是不同勢力的制度抉擇的標準。同樣的制度在不同的政治文化中運作,便可能面目全非。當今世界有三大政治文化傳統:民權文化傳統、集權文化傳統和神權文化傳統,它們維繫著不同政治體制。
  • 魏晉志怪小說流行,為什麼後世近乎絕跡?時代變了,文學也就變了
    不過這種品評人物,實際上到了魏晉時期發生了顯著變化,由於門閥士族政治的確立,世家大族的崇高地位已經無法動搖,而這些人對於政治和知識分子的影響,幾乎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志人小說就是記錄這些名人名家言行舉止的文學創作,也就是說在門閥士族主宰的社會中,魏晉名士成為了小說中的主角。而這些代表著時代主流魏晉名士的言談舉止、思想內容,則被記錄下來成為志人小說,以供他人效仿學習。
  • 魏晉時期的人是怎麼過日子的?和我們今天的生活方式有什麼不同
    ,由於當時實行的是士族門閥制度,所以士族門閥的生活方式與平民百姓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討論魏晉時期人們的生活,必須分清楚兩個斷層:因為南北分裂局面的存在,南方人和北方人的生活是不同的,又因為社會等級化嚴重,貧富和權力的差距極大,士族門閥和普通百姓的生活處在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魏晉時期的人們都穿什麼衣服,吃什麼東西?魏晉時代社會風俗如何,他們都有什麼節日?
  • 魏晉時期選官制度:曹魏興盛原因與九品中正制的發展
    而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的九品中正制,其本質便是對察舉制的繼承、揚棄和發展。因此研究魏晉時期的選官制度,也有助於我們更好了解當時王朝更迭的根本原因。 一、從選官角度看曹魏興盛原因 東漢末年,有諸侯割據一方,也有不少梟雄爭雄一時。經過常年混戰,曹操擊敗袁紹,率先於中原地區崛起,成為當時名副其實的最大霸主。
  • 漢服形制科普:「魏晉之風」≠「魏晉風」?一字之差區別太大!
    比如多年以前,風靡一時的魏晉風,就是一種錯誤的形制啦。正確的漢服形制應該是晉制漢服才對。提到魏晉風的時候,大家就很容易將魏晉風認為成「魏晉之風」。其實,這兩者之間的區別還是很大的哦!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什麼是「魏晉風」,什麼是「魏晉之風」吧!希望看完這些之後,大家就能夠分清它們哦!魏晉風的範圍極其廣泛。
  • 魏晉塢堡又是怎樣的存在?
    這樣一來,就會使得許多自耕農依附豪強貴族,有了大批自耕農的加入,豪強貴族的勢力就像滾雪球那樣越滾越大,終於在東漢末年和魏晉時期一躍成為所謂的門閥士族,國家的真正統治者。雖然漢魏時期的有為之君都想徹底壓制著這些門閥士族,但都以失敗而告終。比如曹操,總是念念不忘的想徹底恢復像西漢中期那樣的中央集權的統治,不過世家大族豈能坐以待斃,他們一直在伺機反撲中央政府對他們的打壓。
  • 什麼是魏晉風骨?
    魏晉風度不過是一種懦夫的避世之策,不要責怪,但也不需要拔高。螻蟻尚且偷生,魏晉這些文人士大夫想活命是很正常的。(1)亂世與奇人魏晉時代是一個很混亂的時代,有三國在前,有五胡亂華在後,可以說是中國史上一段血腥時代,是不折不扣的大亂世。
  • 講稿︱陸帥:風流之外——魏晉時代的人群、政治與社會
    【整理者按】3月20日,江蘇人民出版社海外中國研究編輯室與歷史研習社邀請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講師陸帥博士在線上舉辦「風流之外:魏晉時代的人群、政治與社會」公益直播課。陸帥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魏晉南北朝史,於《歷史地理》《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等刊物發表論文十餘篇,曾赴日本京都大學從事合作研究。
  • 魏晉南北朝只是一個歷史時期?那是你不知道它的跨度時間
    我們都知道魏晉南北朝是繼春秋戰國之後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大分裂時期,這一時期文化繁榮璀璨,眾多上層社會名流空談是這個時期最顯著的特徵。所以想理清這段歷史時期,我們首先要找出這個時期的幾個關鍵詞:除了我們前面提到的文化繁榮璀璨,上層社會空談之風盛行,最主要的還是當時的門閥政治。
  • 魏晉時代 絕色風華
    書籍評價:剛開始看《媚公卿》,本來只把它當做打發時間的消遣之物,看了才發現寫的是少有的魏晉時期的故事,不論是在人物的布置、劇情的設計上,還是在那個戰亂紛飛的歷史背景下的,對於社會風氣以及森嚴的門第等級制度上的描寫,都稱得上是精緻且考究的。 先從歷史背景上來說,魏晉在中國歷史上算得上是一個特殊的年代。
  • 魏晉南北朝,著名的兩大家族,豢養大量軍隊,皇帝也得給面子
    在我國歷史上,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有名的亂世。三國後,西晉僅僅維持了短暫的統一,又因八王之亂而分裂,再加上「五亂」,北方少數民族南下,使得中國的北方戰亂頻繁,屍體遍地。但是,不管政權如何更迭,皇帝以什麼名者為姓,總有一股力量能夠屹立於廟堂之上,成為那個時代的「常青樹」——門閥士族力量。一般情況下,門閥士族都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利用政治影響,壟斷獲取知識的渠道,佔有大量的土地和財富。在科舉制以前,做官通常要通過舉薦,門閥士族則通過聯姻,相互舉薦同族的子女,從而實現官位的壟斷。
  • 明清小說流行,其淵源卻能追溯到魏晉,不同時代下的文學大有不同
    明清小說與魏晉小說篇幅差異巨大,但卻受其影響 為什麼說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志怪小說,與時代背景緊密相連呢,從該時期的小說前綴"志怪"一詞,便可以看出當時的小說內容,其實是非常充滿神奇色彩的。
  • 魏晉南北朝著名的兩大家族:豢養大量軍隊,皇帝也得給面子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亂世。三國之後的西晉,僅僅維持了短時間的統一,就因為八王之亂而分裂,加上 「五胡亂華」,北方少數民族南下,使中國的北方戰亂頻發、屍橫遍野。然而,無論政權如何更迭,皇帝姓甚名誰,有一股勢力總能屹立在廟堂之上,成為那個特殊時代的「常青樹」——門閥士族勢力。門閥士族通常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利用在政治上的影響力,壟斷知識獲取的渠道,同時佔據大量土地和財富。
  • 「王與馬,共天下」:西晉諸王與門閥士族的結合
    《南史》卷二一史臣論曰:「晉自中原沸騰,介居江左,以一隅之地,抗衡上國,年移三百,蓋有憑焉。其初諺云:』王與馬,共天下』。」以王導、王敦為首的琅琊王氏家族與晉琅琊王司馬睿,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結成密切關係。王與馬的結合,開啟了東晉百年門閥政治的格局。
  • 魏晉清談不是單純的故弄玄虛,還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得品!
    雖說天下分分合合是古代封建社會的一種大勢,但是這段漫長的亂世給社會各階層帶來的苦楚還是難以言表的,亂世之中政治形勢複雜,無數士子、貴族們在政治鬥爭中丟掉性命,導致魏晉時期很多士大夫們遠離朝堂以免遭致殺身之禍,居廟堂之遠的他們不再熱衷政治,他們追求思想上的自由,喜歡自然隨意的清談。
  • 《上陽賦》最大的亮點就是表現了士族門閥制度,但真實的士族更牛氣
    這就說到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士族門閥制度。士族又稱門第、衣冠、世族、勢族、世家、巨室、門閥等。門閥則是指門第和閥閱的合稱,說通俗點,就是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    士族門閥制度源於中國歷史上兩漢時期選拔官員採取察舉制,也就是由地方長官在轄區內考察、選取人才,並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之後任命官職。
  • 《錦繡南歌》劉義康韜光養晦,方能粉碎門閥的圍剿
    天下未定,局勢動蕩,朝堂之上派系紛爭,江左門閥勢力更是難以掌控。以陸遠為首的門閥世家掌握朝堂大權,以至於皇權架空。縱然南朝劉宋有心革故鼎新,然局勢使然,心有餘而力不足。朔方北魏拓跋氏又虎視眈眈,大軍陳邊,時刻準備著南下入侵。
  • 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人鬼戀」的故事,也只是男人的思維場而已
    文章引言:魏晉南北朝時期,湧現出很多關於「人鬼戀」的小說、傳說,這種文化風俗是怎麼樣產生的,與當時的社會背景環境有什麼關係。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一個長期處於動亂,諸侯爭霸、南北對峙的時期。長期的戰亂,最主要的影響就是直接消弱了中央集權的能力,讓世家大族佔據了大量的土地,從而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門閥士族。
  • 解讀《楚喬傳》:魏晉南北朝時的奴婢到底有多賤?
    其實不然,真正的處於魏晉南北朝這個亂世的奴婢,地位之卑賤,是我們現代人所不能想像的。《楚喬傳》的背景,設置在西魏年間。這可絕不是杜撰,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真實存在過的王朝(雖然只有短短的22年)。簡陋的宇文泰的成陵我們會發現,《楚喬傳》展現出來的西魏大家族生活中,奢侈腐敗,奴僕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