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時期的人是怎麼過日子的?和我們今天的生活方式有什麼不同

2020-12-25 剛子聊歷史

◆文:剛子聊歷史

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

01卷首導語

魏晉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大動亂的時代,由於當時實行的是士族門閥制度,所以士族門閥的生活方式與平民百姓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

討論魏晉時期人們的生活,必須分清楚兩個斷層:因為南北分裂局面的存在,南方人和北方人的生活是不同的,又因為社會等級化嚴重,貧富和權力的差距極大,士族門閥和普通百姓的生活處在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魏晉時期的人們都穿什麼衣服,吃什麼東西?魏晉時代社會風俗如何,他們都有什麼節日?和今天的我們生活方式有什麼區別?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一聊魏晉時期的人都是怎麼過日子的。

02士族門閥與底層百姓的差距

1:底層人的生活苦不堪言

因為無休止的戰亂導致城市規模都不大。洛陽作為魏晉的都城,雖然經過多次的戰亂毀壞,但他依然是北方最大的城市。南方最大的城市是健康,因為它既是東吳、東晉和南朝四代的首都,又坐落在江南經濟區域的中心。

這兩個在當時算得上「頂級大都市」,但人口也不過幾萬人。而且生活在此類都市中的平民百姓極少,幾乎都是軍人、官吏以及為他們服務的奴僕。

生活在北方和生活在南方的底層百姓又略有不同,但大多數人的日子苦不堪言。

南方百姓負擔比較重,且社會等級劃分越來越嚴重,門閥士族壟斷政權。有限的貿易集市也被官府牢牢把控,而這些官吏都是貴族出身的人才能擔任,百姓從一出生就決定了被剝削的命運。貪官汙吏往往營私舞弊,常常強買強賣,甚至直接搶奪百姓的貨物而不給錢。

這種情況在魏晉時期屢見不鮮,當政者對官吏的處罰也比較輕甚至視而不見。比如西晉的大富豪石崇在做荊州行政長官時就經常搶劫來往的客商,對百姓的掠奪更是讓人髮指,但這依然不影響他步步高升。

但好處是南方的政權相對來說比北方要穩定,上層的爭權奪利幾乎沒有直接影響到底層老百姓的生活。

北方平民百姓負擔比南方要輕。一方面是因為北方政權更替的比較快,官府統治相對薄弱,另一方面北方政權大多是少數民族組成,不信任漢人,自然漢族人民也就不用服兵役了。但是對百姓影響最大的是戰爭過於頻繁,百姓處於戰爭的鐵蹄下朝不保夕。

相對於南方來說北方政權對百姓的掠奪要少些。而且由於戰爭頻繁,人口稀少,出現了大量的無主荒田。這樣平民百姓就更容易獲得屬於自己的土地,而南方土地均歸屬於當政的官府或宗氏大族,百姓一般只能租種土地,屬於徹底的「無產階級」。

雖然生活在南方和北方的百姓稍有區別,但還是有一定共性的。那就是大部分百姓都處於生死邊緣線掙扎,不堪重負賣兒賣女,或逃入江湖山谷採草葉為食。編戶大量逃亡,朝廷控制的人口持續減少,在編百姓負擔越來越重。流民也越來越多,造成整個社會不太穩定。

2:士族門閥生活的奢侈程度讓人咂舌

與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底層百姓的生活相比,魏晉時期上層權貴的生活卻是奢侈至極。貴族們引領了奢侈的社會風氣,石崇的鬥富、王濟的金溝都是魏晉時期上層人奢侈生活的典型代表。

門閥士族的住宅可謂金碧輝煌,據說貴族家的廁所都是用紅棗來塞鼻驅味的。士族們吃的也都是山珍海味,而且是花樣百出,幾萬錢一頓飯是常有的事,當時一萬錢相當於一千戶平民百姓一個月的生活費,可見貴族們的生活有多奢侈。

貴族們還十分重視子弟的文化教育,日常言行力求文雅,喜歡以玄學清談和詩文唱和。例如著名的「竹林七賢」就是不務正業的貴族子弟,一生放蕩不羈打發無聊的生活,才會躲進竹林中清談,卻也從來不用考慮如何謀生的問題。

03南北生活習慣的差異

魏晉時期在飲食上南北略有不同。北方人多以豆麥為主食,喜歡吃麵餅;南方人則以大米為主,多以米飯或粥為主食,這與我們今天的飲食習慣大體相同。唯一有區別的是平民百姓基本上是沒有菜餚的,能用鹽泡菜佐食就已經非常奢侈了,肉食類更是不敢想。

穿戴上南北方與今天也稍有不同,北方胡化比較嚴重,南方保留了漢族的習俗,北方穿戴則更多的傾向於今天的少數民族,不過南北使用的布料大體一致,多數是以麻布為原材料。

總之,不論是生活在南方還是北方,除了極少數的權貴階層,大多底層百姓的生活悽涼貧苦。

04魏晉時期的風俗特點

魏晉風俗的鮮明特點是節日增多,人們在節日慶祝上增加了濃厚的喜慶和自我陶醉。畢竟當時的社會現實非常殘酷,頻繁的戰爭和生活的貧乏危險著每個人的生命,人們開始在現實之外尋找寄託。節日就成了百姓尋找精神寄託的載體。

一年之中,南北方最重要的節日都是春節,祭神敬天等活動始終不變。元宵、清明、重陽等等節日與今天一樣。端午節作為一個重要的節日,就是在魏晉時期奠定的。

在南方,流民們背井離鄉,反而更加珍惜漢族的傳統節日,將它們完整的保存並發展下來。而北方的傳統節日和習俗,卻沒有像南方這般保留好,大量少數民族的習俗開始進入北方人的日常生活。

參考文獻:《三國志》《晉書》等。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從詼諧的角度解讀歷史,關注剛子聊歷史,了解更多歷史小故事。

相關焦點

  • 今天我們從魏晉和北宋兩個時期出發,來說一說「偽娘」的光輝歷史
    由此可見,在今天,「偽娘」已經沒有太多市場了,人們對這種混淆男女、毫無陽剛之氣的扮相和行為已經深惡痛絕。於是我想,我們是不是可以從歷史的長河中找到一些類似物體的相同經歷呢?首先聲明:我是個歷史愛好者,那麼,「偽娘」是不是也有他的歷史呢?
  • 在沒有娛樂活動的魏晉時期,文人雅士們都是怎麼「玩兒」的?
    在現代生活人們經常會萌發一些流行用語,這些大多在社交軟體上出現的流行語句,是現代人創作萌發的展現。一部分流行語會經久不衰,而一部分流行語或者流行動作都會隨著時間而消逝。在遙遠的魏晉時代,可沒有那麼多的流行語,娛樂活動也不多,古人總是要休閒娛樂的,那在什麼都不發達的魏晉時期,這群魏晉人民怎麼休閒娛樂的呢?
  • 你今天吃藥了嗎?魏晉時期文人見面竟然這樣表達問候
    我們在和小夥伴吵架的時候一般會說:「你有病啊?」而小夥伴會說:「你有藥啊?」後來衍變成「你今天沒吃藥嗎?」「你今天吃藥了嗎?」。而在魏晉時期,文人們見面表達問候的方式有些特別,不是「你吃飯了嗎?」,而是「你吃藥了嗎?」在現代人看來,這樣相互問候顯得不可思議,因為這不是好話。但是事實就是如此。
  • 魏晉南北朝時期薄葬之風為何盛行於世?
    薄葬,在魏晉南北朝早期頗受推崇。戰亂與動蕩,別說遵循漢代喪葬之禮的隆重,很多時候人們甚至來不及為逝者準備喪服。但到了魏晉南北朝中晚期,厚葬的回潮之風又颳了回來。曹操早期的薄葬之風盛行,還與人們追求死後永恆安寧有關。
  • 明清小說流行,其淵源卻能追溯到魏晉,不同時代下的文學大有不同
    但是又因為古代,被今天的學術思想分成了不同的時代,這使得每個時代會因為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導致形成不同的社會形態。 而不同的社會形態,必然又會產生不同的文學特點,這就凸顯出了文學發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而在古代文學發展史中,給予今天人們印象最為深刻的當屬唐詩、宋詞和明清小說了。
  • 魏晉南北朝時期,女子最偏愛的飾物是什麼?
    愛美不分人,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都是如此。能區分出差異的,只有那製作的材料。那金、玉、翡翠,那玳瑁、琥珀、珠寶,是貴族婦女的選材。那銅、銀、骨類,是庶族女子的選材。「還君金釵玳瑁簪,不忍見之益愁思」。不管選材如何,離不了的是人與簪釵的緣,人與簪釵的情。
  • 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人鬼戀」的故事,也只是男人的思維場而已
    文章引言:魏晉南北朝時期,湧現出很多關於「人鬼戀」的小說、傳說,這種文化風俗是怎麼樣產生的,與當時的社會背景環境有什麼關係。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一個長期處於動亂,諸侯爭霸、南北對峙的時期。長期的戰亂,最主要的影響就是直接消弱了中央集權的能力,讓世家大族佔據了大量的土地,從而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門閥士族。
  • 是什麼造就了「真正」的魏晉狂士?
    飲酒、服藥、清談和縱情山水便是這些上流名士的日常生活。所謂的魏晉風度分為好幾個階段,大體而言,似乎是一個發展到成熟再到糾正的過程。魏晉之風王弼其人,可謂是神童天才,可也是天妒英才。魏晉風度成熟於竹林七賢時期,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放浪形骸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是對於思想方面,他們在秉承建安文學的基礎上,以玄學為精神骨骼,或多或少地引入了佛學概念,成了一派大家。在竹林時期,最主要的表現在於,經過玄學的發展,自我意識和人物精神的覺醒和提升。
  • 漢服發展的分水嶺時代,現在所見漢服,竟然魏晉時期所流行款式
    因生活習慣與漢族不同,他們以遊牧、狩獵為生,因此,他們的衣著需要有利於騎馬奔跑彎弓搭箭,以致他們的服飾有自己的特點。在趙武靈王引入胡服,最有典型意義褲褶與裲襠。一起入居中原,對漢族服裝產生了強烈的衝擊,導致整個漢服風格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褲褶,是一種上衣下褲的服式,被解釋成「袴,兩股各跨別也」,與兩腿穿在一處的裙或袍進行了概念上的區分。
  • 古代的標點符號怎麼用?和今天有什麼不一樣?
    他們是怎麼用標點符號的呢?古人的標點符號和我們現在使用的標點符號有什麼不同嗎?東漢許慎早已經在《說文解字》中,收錄了「、」號,解釋:「有所絕止、而識之也。」可見我國擁有標點符號的歷史,早在東漢之前。萌芽時期——先秦
  • 魏晉時期「偶像崇拜」泛濫:當時的士人們,以什麼樣的人為偶像?
    這就是魏晉時期,人們對偶像呈現泛濫性的崇拜,那麼你一定很好奇,當時的人們是以什麼樣的人做偶像呢?是喜歡他們的顏值還是才華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以才華為重1.士人成粉絲隊伍中重要一員這個時期的人們非常重視文學修養的提升,在經歷了社會的轉變之後,貴族階級的精神有了更深層次的提高。他們不再是只知道飲酒作樂,貪圖享受的人。
  • 兩漢時期厚葬的表現及原因?魏晉時期的薄葬及其原因?
    在這種經濟基礎上,逐漸形成了厚葬之風,亦是社會發展的表現;但到了魏晉時期,經歷多年的軍閥混戰,社會經濟極為蕭條,民不聊生,在統治階級的提倡下,逐漸形成了薄葬之習。在漢制向晉制的轉變的過程中,在葬俗上的表現為厚葬向薄葬的轉變。一、兩漢時期厚葬的表現與原因。秦亡漢興,西漢統治者採取與民休息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封建的生產力和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 請注意看看:與你「搭夥過日子」的,是什麼人?
    我發現,周圍許多在一起過日子的男女,並不是彼此「愛得死去活來」,更不是「千古知音」。他(她)們只是因為某種需要、或某種原因,在一起生活廝守,就是「搭夥過日子」而已。有一對老夫妻,每天都去菜市場一次。有時買菜,有時不買,只是遛彎。
  • 從魏晉南北朝時期祭祀歌辭的變化,看祭祀禮儀對國家穩定的影響
    一、魏晉南北朝時期宗廟歌詞以組詩為主,祭祀流程完整,各個歌辭的存在是相互並列的關係,實現了儀式的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與價值魏晉南北朝時期在宗廟歌辭的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觀,尤其在形式上有了兩個重要的特點。其一方面是各個朝代的宗廟歌辭呈現出的常態是以組詩的形式。
  • 漢服形制科普:「魏晉之風」≠「魏晉風」?一字之差區別太大!
    提到魏晉風的時候,大家就很容易將魏晉風認為成「魏晉之風」。其實,這兩者之間的區別還是很大的哦!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什麼是「魏晉風」,什麼是「魏晉之風」吧!希望看完這些之後,大家就能夠分清它們哦!魏晉風的範圍極其廣泛。
  • 羊獻容和張夫人:五代十國和魏晉時期的人,堪稱亂世佳人極品
    羊獻容和張夫人分別是五代十國和魏晉時期的人,一個命運多舛,成為兩帝共六任皇后;一個憑自己的智慧徵服了無賴丈夫南平王,得以保全了自己,兩位亂世弱女子,能夠善終,不易,可稱亂世佳人的極品。羊獻容名氣很大,兩帝共六任皇后。
  • 《花木蘭》即將上映,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服飾,你了解嗎?
    相信大家也都知道,花木蘭是魏晉時期的人物。那麼,大家在看電影之前,要不要先溫習一下關於魏晉服飾的知識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服飾,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吧!魏晉時期的女子,她們所穿著的魏晉朝服飾還是和漢代有所類似,主要還是衫、襖、裙、深衣等等。至於魏晉女子日常穿著的魏晉朝服飾,還是以衫裙為主,上衣袖子寬大,並且有腰襴。
  • 各個朝代不同的女子服飾,漢朝端莊,魏晉飄逸,帶你領略古典之美
    哈嘍,大家好,我是可可,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啦!漢服,不僅僅是一種潮流,更是一種文化傳承!接下來,讓我們開始漢服之旅吧!喜歡漢服的人一定都知道,漢服並不是指漢朝的衣服,則是漢民族服飾,也就是說由漢人統治的王朝的人民穿的衣服都是漢服。
  • 魏晉時期的文房器用:「一點如漆」的仲將墨與韋誕筆、紫紙
    書聖王羲之年少時用什麼筆,又用的是什麼紙與墨? 魏晉時期的筆墨紙硯到底是什麼樣的風格,與現在的差別有多大?本文從魏晉時期作為文房器用的筆、墨、紙、硯四個方面著手考略,表達了魏晉六朝雖為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痛苦的時代,在文房器用方面卻日趨精良,呈現新風尚。
  • 魏晉文人為何嗜酒如命?來談談魏晉酒文化的文化內核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十分特殊的一段歷史時期。  國家動蕩分裂,政權頻繁更替,戰亂頻發,人的生命之脆弱讓人產生了強烈的孤獨恐懼和無助感。然而一個多災多難、充滿未知的時代也能激發藝術家創作的激情和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