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到秋更悲涼」、「秋風秋雨愁煞人」、「萬裡悲秋常作客」......無數文人騷客寫下了不少流傳千古的悲秋絕句。秋風瑟瑟,落葉繽紛,萬物走向衰敗。秋天也是抑鬱症高發的季節。
有病友最近跟我說並沒有發生什麼事情,莫名其妙的就很低落沮喪。我說那很可能是季節的原因。在我沒病的時候,一到秋天,就很浮躁。生病以後,秋天就是一道關。桂花一開,我就開始緊張「恐秋」。只要天氣一轉涼,睡眠就嚴重受影響,情緒隨之很快低落。這個時候通常需要加藥來調整睡眠。
這幾天,我也同樣遭遇了情緒波動,開始出現早醒現象。昨天,我一個人孤零零地宅在家裡過37歲的生日,也不想去找朋友。平時喜歡做的事情也沒心思做。越呆越鬱悶......今天覺得不能繼續這樣下去,還是來更新文章吧,不然真要復發了。
秋季為什麼易發抑鬱呢?
NO.1 光照減少
北極圈高緯度地區生活的人抑鬱症患病率明顯高於其他地區。我曾經有一段時間住過地下室,也明顯加重了抑鬱情緒。這些都說明抑鬱情緒跟光照有關。
入秋以後,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南移,白天時間縮短,日照也逐漸減少。人體的生物鐘,不適應日照時間短的變化,導致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出現了情緒與精神狀態的紊亂。
光照減少產生抑鬱情緒的機制並不明確,可能與光照能影響大腦松果體分泌的褪黑素有關。松果體通過神經纖維與眼睛相關聯,對陽光十分敏感。
松果體細胞內含有豐富的五羥色胺(5-HT),5-HT在N-乙醯轉移酶作用下生成褪黑素。褪黑素不僅能減少皮膚色素沉著讓皮膚變白,也能誘人入睡。陽光能抑制酶的活性,從而使5-HT生成的褪黑素減少。當秋天光照逐漸減少後,酶活性增強,褪黑素的分泌增加。褪黑素能抑制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的分泌。而甲狀腺素、腎上腺素能喚起細胞興奮,它們的血液濃度降低使細胞興奮性降低,可使人情緒低落。
5-HT是一種能產生愉悅情緒的神經遞質。當5-HT更多地生成褪黑素後,其血液濃度也會降低。有一部分人會對「光照影響褪黑素分泌」這一機制很敏感,大腦內5-HT水平下降會更明顯,就會出現明顯的煩躁、悲觀、苦悶等抑鬱症狀。
我就屬於對光線非常敏感的人。當秋天過了,入冬以後,經過一段時間調適,我慢慢適應了光照的減少,又會好起來。春天換季的時候,我一般不會有什麼波動。
NO.2 氣候影響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夏天為陽氣最盛之時,所以人們在夏季生機勃發,精神情志趨於興奮,思維敏捷,會消耗許多能量。而秋季陽氣下降萬物蕭條,人也收斂封藏,功能低下,生機內藏,精神情志趨於抑制,思維遲緩。這時如果能量補充不足則容易產生負面情緒。
中醫五行說提出「秋天在五行為金,在五味為辛,在五色為白,在五化為收,在五氣為燥,在五臟為肺,在情志為悲。」意為,秋季與五臟中的「肺」相對應,同時最容易出現悲傷的情緒。
《黃帝內經》講道:「秋在氣為燥,在髒為肺,在志為悲」。
秋季是燥氣主令,尤其是北方,雨水減少,氣候乾燥,因此常易發生燥邪。燥邪最易傷肺,因肺為嬌髒,性喜潤而惡燥。當秋天乾燥的空氣被吸入肺中,肺受到損傷,呼吸不暢,就像被「抑」住一樣,肺腔產生了「鬱結」的感覺。而一旦肺氣虛,機體對一些不良刺激的耐受性就會下降,遇到些不順心的事,就容易產生悲傷的情緒。
那如何應對秋季抑鬱呢?
NO.1 主動預防,坦然接受
對於秋季抑鬱,要有正確的認識和心理準備,就如同鼻炎、風溼等換季時會復發一樣,要主動做一些預防措施,知道過了這段時間就好了。這樣即使「黑狗」又來了也不至於太慌張。
NO.2 加強日照量、光照量
多曬太陽,接受陽光沐浴。自然光能提高5-HT的水平,從而調節情緒,增加愉悅感和興奮感。
當陰雨天或早晚無陽光時,應儘量打開家中或辦公室中的全部光照裝置,使屋內敞亮,可調動情緒,增強興奮性,消除抑鬱情緒。
NO.3 加強營養
既然秋季抑鬱很大一部分是生理因素造成的,全面的營養、葷素的搭配、合理的膳食尤其重要。
可適量服用維生素b類,谷維素等,多食用綠葉青菜、豆類、牛奶、花生、香蕉、蘋果、瓜類等。
在陰雨天氣時,適量增加糖類食品的攝入,以提高血糖水平增強活力,但不宜過多。
NO.4 多參加戶外運動
秋遊、登高、採摘、爬山、騎行、跑步、打球、散步......運動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和「內肽啡」這兩種讓人感到快樂的物質。
到郊外感受秋天的開闊清爽,體會豁達的心境,飽覽層林盡染和碩果纍纍,欣賞大自然的秋韻之美,放鬆身心。但要少去一些草木枯黃的荒涼曠野。
NO.5 遠離負能量,靠近正能量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整天充滿負能量的人如同病原體,要儘量遠離,就像其他疾病要儘量隔離病原體一樣。結交一些有道德、有修養、有知識、有見解、有頭腦、能量高的好朋友。
NO.6 病情加重及時就醫
如果病情嚴重了,及時就醫,進行藥物、物理和心理的結合治療。
原文刊載於「謹心與鬱共舞」微信公眾號,本平臺蒙允轉載,不擁有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