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吃酸,總要提一提
#萬物皆可醋山西人#
拋開一般的餃子蘸醋
他們打開了各種吃醋的新方式
醋油條、醋冰淇淋、醋元宵…
甚至是直接喝醋
只要你們身邊有個山西人
就只知道山西人有多會吃酸、愛吃酸了
其實說他們愛吃酸是不準的
因為山西人愛的更多的是
那一口山西醋的「香」
不過局長今天可不是來
誇山西小可愛們的醋
單說吃醋
山西估摸無人能敵
但論吃酸的花樣
廣西人半點不遜
如果說
山西「酸」的終極奧義是
山西陳醋
那麼
廣西「酸」的秘密武器就是
柳州螺螄粉、南寧老友粉、酸嘢
南寧檸檬鴨、生榨粉
侗家酸豬肉、酸魚和酸鴨
等等等…
今天
我們就一起研究下
《廣西酸,究竟花樣有多少》
柳州螺螄粉
幾乎承包了柳州人的
早餐
午飯
晚餐
宵夜
外地人吃螺螄粉,10 個人也許能講出 100 個理由。但柳州人吃螺螄粉,大半以上都是衝著酸筍那一口從舌尖穿過喉嚨,直擊心臟的酸爽~
南寧老友粉,同樣不能缺席的酸筍。
吃螺螄粉,辣味更像主導。老友粉就不同了。豆豉的鹹香、辣椒的香辣、蒜泥的蒜香、各種肉末混雜出的肉味,各種味道平分秋色,唯一突出的就是酸筍的酸味。
其實,酸筍在老友粉的存在感比螺螄粉還要重上幾分。
酸筍不止在廣西的各種粉中頻繁出現,日常炒菜也少不了它。
炒鴨肉?不下點酸筍怎麼成!炒空心菜?加了酸筍更夠味。還有諸如黃豆酸筍小黃魚、酸筍燜排骨、酸筍魚頭湯…之類的菜。
幾乎任何菜裡都能加點酸筍進去。外地人調侃說:廣西人一下廚,整個樓道都是酸筍味~(此處廣西人僅代表部分,不是所有廣西人哦)
鑑於這張圖有些抽象,局長解釋下,本來局長是想畫成:廣西人下廚時,樓道飄滿酸筍的靈魂,然後黑白無常在挨個替他們收魂。咳咳,結果這酸筍的靈魂畫的有些分量,稍微缺了點縹緲的意思~
在廣西,酸可以是一個名詞。廣西柳州、欽州,當地人喜歡將醃製的果蔬之類稱為酸。不過在南寧、貴港、來賓地區,他們通常將這類叫作酸嘢,意思是酸的東西,就是這個
除了桂北部分地區一般只醃製蔬菜,廣西大部分地方的「酸嘢」包括了一切能生吃的果蔬。種類多到雙手+雙腳都不可能數得過來。
蘿蔔酸、芒果酸、番石榴酸
苦瓜酸、蓮藕酸、三華裡酸
雪蓮酸、姜酸、辣椒酸、黃瓜酸
山地西瓜皮酸…
酸嘢的核心在於「生」。比如做芒果酸,芒果一定得挑足夠生的,簡單撒些鹽、白糖、辣椒麵拌著吃,脆生生的,酸的口水止不住分泌出來。
酸嘢的種類還分了好多種,像都安酸、南寧酸、武宣紅槽酸、柳州酸…種類不同製作酸嘢的工藝都不同,各有各的風味。
例如都安酸,是一種略帶溫柔的甜甜酸。用醋和紅糖調成的糖醋原漿,配以醃製好的蔬菜,再調入辣椒醬就能直接吃了。
當然啦,廣西的酸嘢並不局限於糖、鹽、辣椒、醋這些普通調料間。紅糖 + 香菜的搭配,震掉外地人下巴,可當地人吃過才知道,這樣搭配出的風味多絕妙。
就像酸筍在廣西扮演角色多樣化一樣,充當零嘴之餘的酸嘢,還能成為餐桌上的一道小菜,或者一道硬菜的不可少的佐料。
南寧檸檬鴨,不久前剛作為廣西一道特色菜,登上了《天天向上》。還受到的同樣能吃酸的王一博的肯定~~
製作南寧檸檬鴨,一般都需要用到陳年醃製的檸檬,配以酸蕎頭、酸辣椒、酸梅、豆腐乳、白糖、黃酒和鮮姜生炒出來。《天天向上》裡頭用的就是醃製了 2 年的檸檬。
有些檸檬鴨的酸,是深入骨肉中透出來的。吃不了酸的人,估摸只要舔個味道,就能被酸著臉一抽一抽,每一根汗毛直直豎起來,想從皮膚裡拔毛而起~
只一個酸筍和酸嘢,就能延伸出無數跟酸相關的美食,並承包了廣西大片地區的日常飲食。而廣西的酸,還不止有它們。
作為少數民族聚集最多的一個地方,廣西裡面還有無酸不歡的侗家人。侗家人幾乎人人無酸不歡。三月醃青菜,八月醃肥魚,春日醃豬肉,秋日醃鴨肉。只要家裡有口罈子,沒什麼是不能酸的。
然而,在所有酸的食物中,具備百年歷史的酸鴨子被侗族人視為最珍貴的東西。
一隻酸鴨,能在罈子中珍藏好幾年,等待重要的日子,再被獻上餐桌。
侗家三寶中,酸鴨之外,還有酸魚和酸肉。
用鹽提前醃製,再用糯米飯拌著鹽、酒麴、辣麵、生薑末、五香粉,塞入魚肚,包裹魚身,放入壇中。肉質鮮嫩而味美,甜、酸、辣,吃一口餘味香醇,經久不散~
侗不離酸,不止是侗家民間俗語,也是對侗家人生活最貼切的描述。
好了
廣西酸的介紹就到這啦
在這裡
局長要告訴大家
真正的廣西美食很多
不能簡單被一個「酸」字概括定義
今天說的
才只是廣西美食的冰山一角哦~
更多的,就交由你們慢慢發掘啦
下一期
想讓局長介紹哪裡的好吃的
趕緊在評論舉爪
帶你的家鄉們一起上榜啦~
你們喜歡看這種
地方美食介紹麼
點個在看告訴局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