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川幸可以說是一名擅長治癒系的作家,作品中的劇情也都是有些許悲傷但氛圍卻很溫柔的故事,代表作《夏目友人帳》不論是在日本還是中國都有著不錯的人氣。而除了夏目以外,綠川幸也畫過很多短篇作品,大多數也跟夏目一樣講述妖怪或有些怪奇的故事,其中的一篇漫畫《螢火之森》是被改編成了動畫。
這個故事也是跟夏目差不多,講述類似於妖怪的少年和人類女孩之間的故事。當年只有6歲的竹川螢在夏天來到爺爺家玩,卻在獨自上山的時候迷了路,而由此螢遇見了戴著狐狸面具、自稱是妖怪的少年銀。
這樣的故事對於看過夏目的觀眾來說還是挺眼熟的,夏目中也有很多故事都是發生在妖怪與人類之間,幾乎都是帶有些惡作劇性質的小故事,結局也大多是妖怪與人類之間沒能及時說出「再見」的道別,很少有妖怪能夠跟人類一直在一起的圓滿結局。所以這篇小故事的結局大部分觀眾也都能想到了。
螢只有在夏天的時候才會去爺爺家,也只有在那個時候螢才能跟銀見面,這對於觀眾來說雖然有點浪漫主義色彩,但再細想之後卻也還是覺得挺難受的。劇中銀原來是人類的孩子,但卻被遺棄在森林由妖怪們養大,森林的山神為了讓這個孩子能活下來便施展了法術,代價就是銀一旦觸碰到人類就會消失。
這個矛盾點也是被綠川老師細細描繪了出來,比如螢第一次見面時就因為條件反射撲向銀而被敲了兩棍子,之後一不小心從樹上跌下來時銀也沒有辦法伸手去接。雖然這兩個人在外形、思想、習慣上都非常相似,但終究也還是不一樣的。
而最終,銀因為在夏日祭典上無意間碰觸到了人類的小孩,法術失效後就此消失,但同時他也有機會觸碰到了喜歡的女孩子。這個結局可以說是傷到了很多觀眾的心,是久久不能忘懷,但與此同時大家也表示這個結局應該是能想到的最好結局,因為不管是螢還是銀,他們總會有一個先離開對方。
綠川老師的作品向來都是這種氛圍,看似很溫暖的故事,內核總是很傷感,但在細節之處卻總是能感受到溫柔。比如一直陪著銀的妖怪們是提醒銀不要觸碰螢,卻也沒有阻止他們來往;在漫畫中,秋天銀想把好吃的柿子帶給螢時也是妖怪自告奮勇去送,最後因為肚子餓吃掉時也是哭唧唧道歉,這種細節之處也是能感受到作者想要傳達的東西。
《螢火之森》是11年上映的動畫,全片只有短短的40多分鐘,很多人都感覺故事是戛然而止,就跟銀突然之間就這麼消失一樣。但作為一個故事來說它已經非常完整了,想要傳遞的感情觀眾也已經在這40分鐘內感受到,那也就沒必要再特意增加其他的劇情。不過如果可以的話,還是希望製作組能將以銀視角的短篇漫畫動畫化,這樣作為對《螢火之森》有特殊感情的觀眾來說也是圓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