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聽倫倫媽跟我求助:
倫倫白天的時候天不怕地不怕,唯獨到了晚上就特別膽小。
關燈睡覺死活不肯讓我離開,只要我起床出門,孩子一定會跑出去追我。
問他怎麼回事,他說,「媽媽,我害怕。」
問孩子怕啥,他指著衣櫃說「我害怕裡面的怪物。」
原來!孩子是因為最近看了《怪物公司》,老是害怕衣櫃裡也會藏著毛毛獸,床底下的小惡魔。
沒想到看個動畫片給孩子嚇成這樣,這下倒好,不肯一個人睡覺,我該如何是好?
其實啊,很多孩子害怕的東西都有點莫名其妙,甚至有點不合常理,「鄰居怪奶奶」、「毛茸茸的襪子」、「自動彈跳的玩具」,任何東西到孩子眼裡都有可能成為最恐怖的事物……
有些家長甚至不能理解,孩子什麼都害怕,「真是個膽小鬼!」、「別再緊張兮兮了」這樣的話是不是成為孩子恐懼時候你的口頭禪?
王榮輝老師提醒家長們千萬不要這麼做!原因是為何呢?首先讓我們看看不同階段的孩子究竟在害怕什麼?
JGI/Jamie Grill/Brand X Pictures/Getty Images
每個年齡段都有恐懼症
2至3 歲,幼兒會害怕他們不理解的任何事情。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時候就連看見奶奶的襪子也會嚇得哇哇大哭。
3到5歲,這個時期的孩子有豐富的想像力,又難以把幻想和現實分開,於是他們害怕的是想像中的危險,比如床下的小惡魔,衣櫃裡裡的毛毛獸。這樣的恐懼會隨著對世界越來越理解,對生活在床底下的小惡魔的恐懼也會相應慢慢開始消失。
5歲以上學齡前兒童,恐懼往往變得更加具象化。孩子會更害怕打雷、下雨、狗狗狂吠或者火災,也會擔心爸媽受傷和自身的安全。
學齡前的孩子正出於學習並理解周邊世界的階段,從而培養起對環境的應對能力。所以爸媽不用擔心,這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也是豐富想像力的表現。
《怪物公司》劇照
爸媽千萬不要這樣做
《怪物公司》劇照
Kelly Redinger/Design Pics/Getty Images
家長這樣做
幫助孩子克服恐懼
1、認可孩子的感受。
孩子說害怕的時候,家長不要單純地說「這有什麼好怕的」,或是覺得孩子的行為太矯情,是為了引起爸媽的注意;而應該安撫孩子的情緒,「我知道寶寶現在感到非常害怕,但有媽媽,媽媽會保護你」,區別就在於,後者表達的是感到害怕是可以理解的,而且爸媽對他的恐懼感同身受,當孩子覺得被理解而不是被指責,就會更安心。
Grandpa Bedtime繪本插圖
2、用遊戲對付恐懼。
by JR Bee, Verywell
3、營造一個平靜的睡前氛圍。
每天孩子洗完澡之後,爸媽可以跟孩子依偎在床上,講一些情節更平和的故事,或是看看書,分享一天的事情,儘量營造一個平靜的睡前氛圍,長期堅持可以幫助孩子更快地按時入睡。
有些父母還會使用「怪物噴霧」來幫助孩子對抗這種恐懼,使用噴霧瓶裝一些水或是有芳香療效的噴霧,讓孩子在他覺得有怪獸出沒的地方噴灑。(切記千萬不要使用對兒童有害或有損織物油漆等的物品哦。
(圖片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參與今天的話題討論,我們將會選出3個精選留言,送出【兒童精美禮品一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