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養孩子其實就是養情感,「喪媽式陪伴」活該養不出孝子

2020-12-24 育兒女神Miss劉

文/育兒女神MISS劉(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評論)

常言道「生兒容易養兒難」,現在的家長越來越注重對孩子的培養教育,任何一個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都是父母精心培養的。

可多數父母只顧著培養孩子的天賦、興趣以及學業,卻忽略了自己和孩子之間的情感培養,這就直接導致部分很優秀孩子成材後卻和父母關係寡淡,甚至成了部分父母口中的「不孝子」

不懂和孩子「養感情」的父母,晚年可能過得很悽慘

記得曾經看到一一個報導,一對老夫婦在家中過世後無人問津,遺書盡落滿灰塵。

後經調查才發現該夫婦中女方因突發疾病而亡,男方因喪失自理能力在輪椅上活活餓死。

而二者生前是某中學著名教師,他們的兒子就住在馬路對面的小區,卻和父母關係疏遠,究其原因是父母年輕時因工作繁忙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年幼的兒子一直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缺少了幼年的感情培養,導致孩子和父母並不親膩,甚至因為些許矛盾,有了隔閡和矛盾。

這種「不孝子」的案例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往往眾人在指責孩子不孝的同時,卻忽略了父母年輕時種下的「惡果」,凡事都有因果。

我們在悲痛惋惜之餘,又不得不深思是怎樣的一段親子關係讓老人安享晚年的願望竟然變成了奢望,在生命的盡頭何其悲涼,僅一條馬路之隔遺書卻布滿灰塵。

李玫瑾:養孩子其實就是養情感,「喪媽式陪伴」活該養不出孝子

李玫瑾老師曾在一次講座上強調過:養人最重要的就是「養情感」,情感不是與生俱來的,但孩子和誰有情感,是靠後天養出來的,如果你不養,那這孩子就不是你的。

中國式媽媽的三種「共性」,給「親子情感」埋下了束縛,希望你沒做錯。

1)喪媽式陪伴

喪媽式的陪伴,讓媽媽的身份變成了一個字面意思的代名詞,媽媽只會用苛責和規矩約束孩子,從不和孩子交心,這讓不少孩子童年過得悽涼,給母子關係破裂埋下了暗樁。

2)溝通的缺失

父母與孩子童年間的溝通的缺失,會使得孩子在性格上或多或少會有一些缺陷或極端,當父母想要彌補時,孩子卻已經有了成熟的思想開始厭惡排斥父母的行為舉止。

缺乏溝通會影響孩子對父母及家庭的情感支付,沒有溝通的養育,很難培養出孩子和父母的情感交集。

3)情感的忽略淡泊

情感是人際關係的紐帶,情感的淡薄缺失,讓一段關係沒有了聯繫的橋梁,又何談養育孝順,媽媽在情感上的付出匱乏,只會讓母子間的關係淪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養孩子該如何養情感,這是一個引人深思的話題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的責任和義務就有太多。「生兒容易養兒難」難就難在養育一個孩子最重要的是要養情感,而「喪媽式陪伴」缺少了情感的溝通培養註定養不出孝子。

為了培養優秀的孩子只生不養的情況必須減少甚至杜絕,如果有不可抗因素或許可以這樣做。

1)親子時間的保障

即便不能每一天都和孩子朝夕相處,也要保證一天內必要的親子溝通時間,在交通工具和電子產品都如此便利的時代,任何工具都可以為您服務發揮出它最大的價值。

2)愛意的表達

不要將愛意隱藏,愛是需要表達、訴說和回應的,不要輕視每一句愛你想你的表達,這是增進情感的重要途徑。

3)父母角色的充分實現

孩子人生重要的時刻和節日不要缺席,家長會、生日會、成人禮等節日,雖然旁人可以代替你完成這些節日的策劃和出席,但沒有人可以代替父母的角色。

4)重視孩子的需求

千萬不要忽略了孩子們讓你開口說話、交流的機會,家長要明白這是孩子們對自己角色的需要和重視。

養孩子就是養情感,情是萬物之源,人際交往的每一天都離不開它,情感的培養至關重要,「喪媽式陪伴」必定養不出孝子,溝通陪伴是培養情感的必要途徑。

寶媽們,你們對孩子的情感付出夠了嗎?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下吧,更多親子教育知識請關注我們!

本文圖片來源與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相關焦點

  • 養孩子就是養感情,「零陪伴」育兒模式,活該養不出孝子
    「零陪伴」育兒模式,活該養不出孝子 在電視劇《瘋人院》中,有一個故事情節是這樣的,江教授在退休之後,一直認為自己的子女要害自己,結果卻發現一切都是自己的幻想
  • 李玫瑾:養娃最重要的是「養情感」,逃避型媽媽活該養出不孝子
    7旬老人晚年悽涼,兒女不孝的背後,是年幼時的「情感缺失」在村裡偏僻的一家農舍裡住著一位楊大爺,村裡人對他可謂是耳熟能詳,不為別的,就是對他的晚年生活唏噓不已。李玫瑾:養娃最重要的是「養情感」,逃避型媽媽活該養出不孝子著名育兒理論家,李玫瑾教授曾提出:養孩子最重要的就是「養情感」。如果說血緣是親子間無形的聯繫,那麼情感就是血緣關係的具體表現形式。
  • 「這是我和奶奶的床,你不能睡」,李玫瑾:誰養孩子孩子跟誰親
    因為錯過了最初的親密時光,因為沒有從小的時候就親自養育,石頭就變成了奶奶的孩子,而不是媽媽的孩子了。業內還有一種說法是,孩子從小跟誰睡,就是誰的孩子。睡前時光更容易拉近孩子和大人心的距離。李玫瑾教授就在公開場合指出,在最初的幾年,誰養孩子,孩子就跟誰親近。
  • 李玫瑾:父母玩命奮鬥,是為了富養孩子,那就把人生定位搞錯了
    文|凝媽李玫瑾教授的話總是那麼有哲理,11月24日,李教授在社交平臺發了一段文字,談到父母養育孩子的問題,大意是:父母玩命奮鬥,為了孩子掙錢,富養孩子,那從一開始就把人生定位搞錯了。代價是你的孩子身體養弱了,脾氣養大了。性情養成好吃懶做,一事無成,最後就指望你錢多供著。網友紛紛表示:一針見血、說的是自己、很有道理,普遍持贊成態度。
  • 「你不養我小,我憑啥養你老?」不孝子的背後,是父母的咎由自取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經常聽到有些老人抱怨子女不孝順,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現在自己老了卻被他們「嫌棄」。初時很為老人打抱不平,等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後,心裡卻是五味雜陳。02缺乏對子女的陪伴如果父母缺乏對子女的陪伴,對孩子冷漠、不理不問會使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產生得不到關愛、無人理解和支持的想法。
  • 那些「中國式養貓」方式,其實正在傷害貓咪,別再自以為是了
    養寵物只要有能力誰都可以養,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如何正確的養,很多時候都只會按照自己以為的方式來餵養貓咪或者狗狗殊不知很多行為其實是錯誤的。很多人喜歡養貓。因為體積小方便管理和清潔,而且還能享受擼貓的樂趣,自然粉絲眾多。
  • 王豔「富養」兒子,郭晶晶卻「窮養」兒子,如今兩娃的差距有點大
    文|西紅柿媽媽女明星嫁入豪門生子後,會有完全不一樣的育兒觀,在上真人秀的時候,我們就能看出他們養孩子的差別了。下面這兩位豪門媽媽,一位「富養」,一位「窮養」,養出的孩子差距還真不是一般的大。孩子,郭晶晶就是最好的例子,可以說地接地氣地養孩子了。
  • 養孩子VS養寵物的區別,看完沉默了
    養寵物的人,說寵物就是自己的孩子,養了寵物也養孩子的人,會覺得寵物比孩子好養太多了。其實都是養育生命,如果能看清二者的區別,也會有所領悟:1、期待不同。人們對寵物的期待,更多地是寵物帶給自己的歡樂,不需要寵物為自己做什麼,當然有的寵物的確很聰明很通人性,甚至能為主人做一些事情,但這已經屬於「加分項」了。
  • 吳謝宇談作案,應了李玫瑾那句話:你要想養個逆子就對他百依百順
    吳謝宇談作案細節,應了李玫瑾教授那句話:你要想養個逆子,就對他百依百順。吳謝宇是北京大學經濟學院2012級學生,他的弒母案引起關注,可以說他是眾人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努力念書,成績好,是父母的驕傲。
  • 什麼樣的父母容易養出白眼狼?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能丟嗎?
    曾經我看到一些公知這麼說過,我國教育從古代就出了問題,什麼棍棒底下出孝子,那些都是一些糟粕,害人的糟粕,看看人家西方,從小對孩子鼓勵,哪怕做錯事,會舉例教育孩子,從來不打孩子。順便極力地誇耀西方的教育方式。
  • 「我就是養條狗,也不贍養父母」,原以為是不孝,卻獲得大家支持
    「我就是養條狗,也不贍養父母」,原以為是不孝,卻獲得大家支持老家有一戶鄰居最近這鬧得非常的難看,因為女兒正在和家裡的老兩口打仗,說是要斷絕關係,對此很多不知內情的人都紛紛指責女兒不孝,沒想到女兒語出驚人表示自己,就算養一條狗也不會贍養父母。
  • 養恐龍和養孩子,哪個更難?
    養一隻恐龍是不現實的!有孩子創作了將近10萬字小說;有圍棋業餘五段的高手,書法屢次獲獎的孩子;有能編出跳一跳遊戲的編程達人;有獲得八級證書的鋼琴小王子;有運動天賦極強的灌籃高手;有英語、鋼琴都非常優秀、隨時可以雙語切換演講的小達人;還有的是班上老師的助手,班裡的小導師……
  • 要陪伴?養條狗啊!
    「橡皮不只是我們的寵物,她更像一個孩子。」柳田笑著說。回家路上,累了的橡皮走到一處陰涼下歇著不肯走,柳田就那樣靜靜地等著她,她是那麼愛橡皮。如今他和妻子還有兩個孩子一起在經營這家店,孫子們假日也會過來幫一下忙。佐藤先生從10歲時就開始養狗,最多的時候,同時養過10隻狗,他的孩子和孫子也是在狗狗的陪伴下長大的。現在佐藤先生家有三隻狗,都養在店裡,年紀最大的一隻叫珠穆朗瑪,10歲,兩隻較小的是6歲的好萊塢和3歲的Stevie,一家人會在黃昏時牽狗出去散步,平時在店裡,很多客人也會喜歡和狗狗們玩耍。
  • 「富養」的王詩齡,「窮養」的森碟,現在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其實現在有很多家長也會因為教育問題而煩惱,有人說教育小孩要富養,也有人說教育孩子要窮養,但其實窮養和富養都沒什麼問題,關鍵的是家長要了解它的真實含義。什麼是正確的窮養?①:讓小孩養成節約的好習慣很多家長誤會了"窮養"這個詞的含義,總覺得在物質上極盡苛責,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但其實它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讓小孩養成節約的好習慣,讓他們知道每一筆錢來得不容易,學會合理花錢。
  • 李玫瑾坦言:養男孩的家庭,在孩子6歲前,要教會他「四個技能」
    老人家經常說「窮養兒,富養女」,儘管許多家長教育孩子都很平等,但很容易會被老思想影響。養男孩和女孩是不一樣的,如果父母不注意的話,你的孩子將來很容易沒出息。心理專家說過:孩子的性格養成,在3歲就完成了60%,到6歲完成80%!
  • 同是豪門,王豔富養孩子,郭晶晶窮養孩子,兩孩子差別可見一斑
    球球還稱:「還是爸爸大方,零花錢一給就是幾萬元,我今後只聽爸爸的。」不過,並不是所有豪門都會富養孩子,她生下了3個孩子,一個大兒子和2個閨女,和老公霍啟剛婚後依舊比較甜蜜幸福,在孩子的教育上堅持「窮養」,比如說帶大兒子去稻田裡插秧,讓他知道要節約糧食,靠辛勤勞動賺錢。
  • 小S窮養出三個優秀千金,小女兒舞蹈獲金獎,窮養孩子太成功!
    ,並發文感嘆自己的孩子就是碧昂絲啊!  關於孩子是該窮養還是富養,一直以來也是很多家長們討論的話題。有人說,小S的「窮養」有點過,畢竟是自己的孩子,而且還是女兒,完全沒有必要窮養,女孩子就是要從小富養,避免孩子長大了羨慕別人擁有的東西。
  • 別掏心掏肺對孩子好了,想養出好孩子,試試「三不慣兩不管」
    孩子是夫妻愛情的結晶,更是上天賜予夫妻珍貴的禮物。自從有了孩子以後,父母都會掏心掏肺地對孩子好,以為這樣就能養出好孩子,結果孩子在自己的掏心掏肺下,卻變得沒心沒肺,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李玫瑾教授曾經在節目中表示:家長對孩子好是天經地義,但對孩子太掏心掏肺,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失敗的,最終只會害了孩子,養不出好孩子。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家庭,家長會對家裡的獨生子女百般順從、千般呵護,家長的無私,只會讓孩子變得自私。孩子將會不懂得體諒家長,在他看來,家長對他的好與付出,都是家長應該做的。
  • 趙薇「窮養」李湘「富養」,教育方式截然不同,孩子卻一樣優秀
    文★孕媽金句現在的父母活得太不容易。不僅擔心孩子的生活起居,在孩子長大後,還要操心他的教育,以免孩子今後的起點落後於他人。而在那些五花八門的教育中,到底是窮養還是富養、採取哪一種方式更好?這一類的問題也讓父母非常糾結甚至苦惱。
  • 懶媽卻養出了十項全能兒子,她憑什麼?
    你別說,連米粒媽看得都不淡定了,一樣是養兒子,怎麼人家就……哈哈哈哈。這個問題海清也在各種場合被問到,她本人非常謙虛,說的最多的就是:我只是生得好,沒怎麼操心過他的學習。當然,海清不是那種鬥志昂揚、嚴厲到不行的虎媽,相對來說養娃也佛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