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普拉斯》日本名字的臺灣攝影又入圍金馬獎。中島長雄掌鏡的長片《小美》,導演黃榮昇執導了200多部廣告之後,首部劇情長片就入選柏林影展「世界大觀」單元丶香港電影節開幕片和本屆金馬獎3項提名。
金馬影展進入到了第三天,今日早上播映了入圍最佳攝影丶最佳原創電影音樂丶最佳原創電影歌曲三項提名的臺灣本土電影《小美》。可能因為12月1日就要上院線的緣故,《小美》在金馬僅排了這一個場次的放映。
(圖片來源:金馬影展場刊手冊)
《小美》的導演黃榮昇,首部劇情長片就入選柏林影展「世界大觀」單元丶香港電影節開幕片、臺北電影節最佳劇情長片和本屆金馬獎。此前,黃榮昇是廣告導演,積累了200多部廣告作品。
「一個人消失了,卻比從前還要更加鮮明地存在著」,這是《小美》的故事主軸,不在場的主角卻又是如此明確地在場。《小美》講述的是,從臺東到臺北工作的少女小美(饒星星飾),忽然離奇失蹤了。本片採用偽紀錄片的手法,透過九個小美接觸過的人的訪談與回憶,宛若拼圖般地,逐漸拼湊出小美這個邊緣少女的形象輪廓。《大佛普拉斯》導演黃信堯,在本片中延續《大佛》的風格,獻上了非常幽默的旁白聲音演出。
臺灣知名電影評論FB「尋向影誌」分享了關於本片的觀後所感:
(圖片來源:「尋向影誌」FB)
一、日本名字的臺灣攝影
《小美》的監製是臺灣知名影視人鍾孟宏。有趣的是,和本片導演黃榮昇一樣,鍾孟宏也是廣告導演出身。2008年,他首部自編自導的長片《停車》就入選了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獲得金馬獎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2010年第二部劇情長片《第四張畫》讓他拿下金馬獎最佳導演獎;2013年第三部作品《失魂》在第50屆金馬獎入圍五個獎項,並代表臺灣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2016年第四部長片《一路順風》入圍了第53屆金馬獎八項提名。
鍾孟宏還有一個身份——攝影師「中島長雄」,在擔任攝影的時候,他堅持用這個聽起來很像日本人的名字署名。去年,中島長雄憑藉《大佛普拉斯》奪得金馬54最佳攝影,今年他又因《小美》入圍了金馬55最佳攝影。至於為何在做攝影時候署名「中島長雄」,鍾孟宏表示,因為之前有朋友看了片尾字幕,跟他說不要導演和攝影都親力親為,有時候換別人來拍吧,控制欲很強的鐘孟宏靈機一動,就給自己想了這麼一個化名。「中島」音同「鍾導」,後面的名字他隨便取了個看似很臺灣本土的「長雄」。沒想到,這個名字就這麼一直被沿用了下來,「鍾孟宏a.k.a.中島長雄」,成為了他很大的個人特色。
其實,在入圍本屆金馬之前,今年7月,鍾孟宏就已憑藉《小美》奪得了臺北電影節的最佳攝影。臺灣知名影評人藍祖蔚是這樣評論中島長雄的攝影風格:「既辣猛又銳利,不時顛覆了世人對臺灣的刻板印象,他拍下的臺西丶高雄與臺東,都有著人所未見的『末日風景』」。去年金馬54《大佛普拉斯》奪得最佳攝影時候,金馬評審團給出的得獎評語是:「中島長雄第四次入圍金馬最佳攝影,除了黑白與彩色的對比,他獨樹一格的構圖也為影片增色不少」。
攝影層面上,影迷們讚嘆《大佛普拉斯》的黑白臺灣比現實中的彩色臺灣更加迷人。鍾孟宏分享說,攝影的時候,需要從拍攝現場找感覺,善於發現某個時間的光影、角度、視覺等等,也要觀察角色在這個場景、這場戲裡面的狀態,思考畫面需要什麼或著多了什麼/少了什麼。
二、打開眼睛,美感近在身旁
鍾孟宏表示,對於畫面美感的捕捉,主要源於以前拍攝廣告時候的訓練。廣告行業,客戶至上,畫面一定要非常吸睛,下的機位、取景的角度都比較刁鑽,演員只能遷就攝影機。在紀錄片領域,需要攝影機來遷就演員和環境。在劇情片攝影中,需要再兩者間取得平衡,既堅守了畫面質感也照顧到了演員表演,這也是成為好的電影攝影、電影導演難度比較高的原因之一。
鍾孟宏覺得,每個人都有對美的感知,攝影師的工作就是把眼睛打開,將美的景色、事物等與情感連結,然後在拍攝現場再現出來。鍾孟宏最喜歡的平面攝影師是被譽為「彩色攝影始祖」的William Eggleston。鍾孟宏覺得,Eggleston擅於用迷人的色澤與光影記錄平凡的風景,只要光線和顏色做到位了,人的寂寞丶環境的氛圍就自然跳出來了。
(圖片來源:William Eggleston For Now)
《小美》電影中,呈現出了比較另類的臺灣,尤其是接近電影結尾的時候,鏡頭尾隨小美背影,穿過陰暗的涵洞,光圈逐漸放大、人影愈來愈模糊,最後,整個畫面就消失在過曝的白光下。談到這顆鏡頭的拍攝,鍾孟宏坦言,原本沒想過要拍隧道。但是,當他走進涵洞裡,發現盡頭的白光實在太迷人了,就讓攝影機一直跟拍下去,取得了這樣意義上的結尾,也是鍾孟宏在預料之外的。
大衛林區(David Lynch)曾經說過,在電影裡迷路是最幸福的,角色帶著觀眾迷失在電影裡面也是幸福的。鍾孟宏覺得,《小美》的主角是一位K藥K到要穿尿不溼的女孩,故事劇本設定上是經由九個人物的觀點來拼湊小美的身世,但他個人認為,前八個人都沒有解答、到了第九個人也不會有解答。所以,電影結尾,應該回到一個連角色自己都迷失的狀態,同時也讓小美帶領著觀眾一起,迷失在電影裡面。
鍾孟宏覺得,人在拍攝現場,就要多用點心,這樣才能捕捉到視覺上令人驚嘆的畫面。鍾孟宏分享,他拍攝時候很注重直覺、依賴感受,期待能拍出想不到丶看不到丶現場不存在的氣氛,希望能捕捉到演員和環境散發出來的光芒。鍾孟宏回憶,在拍臺東海邊夕陽西下的顆鏡頭時候,其實已經收工了,攝影機、鏡頭都拆了,工作人員也都累趴了。鍾孟宏仰面躺著,看到黃昏的光暈非常美麗,內心開始掙扎,到底要不要把它捕捉下來?鍾孟宏自嘲說,最後他決定當個「Bitch」,頂著被全劇組怨聲載道的壓力,叫攝助重新架起攝影機,剛好捕捉到了那最後五分鐘的餘暉。類似的感動還有很多,鍾孟宏感慨,其實大家身邊就有很多好的素材擺在那裡,差別只是願不願意起身,願不願意睜開眼睛去面對、去做事、去改變。
三、電影不要廢話太多
鍾孟宏做過攝影師、新導演,執導了四部劇情長片,目前開始轉型做監製,挖掘和培育新的影視人才。
鍾孟宏指出,現在很多導演不會寫故事的原因,就是妄圖在一部片子裡面講太多的東西、放入太多的感情,但很可能,這些打動導演自己的元素,在觀眾看來都是無感的。鍾孟宏給新導演們的忠告是,創作第一部長片的時候,不要說太多廢話。
《小美》導演黃榮昇稱讚鍾孟宏是劇組裡面頂住天地的巨人,鍾孟宏謙虛地表示,他只是適時在角色的雕琢丶劇本內容的論述以及拍攝執行上,給導演一些建議。
每部片子其實都會遇到很多難以形容的困難,如果都能咬牙堅持下去、想辦法克服,那其實在某些層面上,這個堅持的過程,就已經算是一種成功了。
鍾孟宏鼓勵新人們要有理想,不能停步於只創作一部作品,更不能因為處女作不理想就自我否定,而是要努力地拍第二部丶第三部,持續不斷地創作,這樣才能越拍越好。
(圖片來源:金馬官方FB)
點擊圖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