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中國香港電影《幻愛》:愛情是或不是一種虛構的幻想

2020-12-24 傅經理

獲得中國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男女演員、推薦電影等三項大獎的中國香港愛情電影《幻愛》,近日再以最佳新演員、最佳改編劇本、最佳音效等三項入圍問鼎2020 金馬,更將於10 月15日於臺灣上映。《幻愛》由《十年》導演周冠威執導,描述一位渴望愛情的思覺失調病症患者,試圖辨清飄移在真實與虛幻之間的愛情。

本片在中國香港斬獲好評不少,但也有論者以女性主義切入,直指其不足之處,論電影反映出異性戀男性的愛情劇本,或社會中的厭女陷阱,實難辯駁。有次與一位女性友人在酒吧小酌,她點出觀看《幻愛》時,因為女主角葉嵐的臺詞而數度感到尷尬不悅,我亦驚覺不同的性別經驗,可能影響我們對電影的直覺感受,但回到對電影的另一層直覺,《幻愛》亦重新召喚出一種對愛的幻想:我們希望別人能代替我們,來肯定我們自己被愛的價值。這種幻想建立在我們認知到它不可能實現的前提下強大。

雖是敘述思覺失調,但電影主軸擺在敘述都會人求愛不得的茫然,其實接近浪漫喜劇(romcom)的變形:雖然意不在逗人笑,但本意是著力在強調一個個體的不足,藉此來滿足一個只有兩個人結合才能克服的情境。不論故事的前提背景是什麼,結局時常是發現愛情的可貴。可貴過家族、可貴過名利、可貴過種族階級、可貴過個性差異。這種需要「兩個人」協作的價值觀,常常過分完美對另外一人的描繪,不論是找不到缺點的性感溫柔男神、或是永遠故作堅強但內心渴望營救的美麗女主角,都是浪漫電影的常見產品。

《幻愛》奠基在其上的優勢,來自導演周冠威於形式上的細膩,超越一般浪漫愛情電影的呈現水準。導演透過鏡位選擇與攝影風格的協作,刻意虛化完美女主角「葉嵐」的樣貌,並將其分為兩角,以男主角阿樂的主觀供觀眾帶入。電影開場架構挪移自導演2006 年的短片作品《樓上傳來的歌聲》,以一個悲劇故事,去描述思覺思調患者在情愛關係中遇見的實際困擾。電影情感聚焦在阿樂與完美愛情的距離,以阿樂自己在腦海裡建造出的「欣欣」去對應現實的空虛與荒蕪。《幻愛》能將這樣情緒拿捏到抓住觀眾的心,一部分亦來自它並不迴避這種「自欺」的愛情假想。

儘管是思覺失調患者,但電影中的阿樂其實心思清晰,故事建立在他深知幻覺存在的前提下運作,才讓他無法自拔投入幻想的行為深具說服力。愛情是以一種假想的幻象存在,以致我們必須要透過自我欺瞞才能持續投入,或是它可以是一種平衡互信的相處模式,《幻愛》在這個危險的問題裡勾動觀眾的心弦:如果明知道它是有毒的,但我們卻仍然需要它呢?

觀看《幻愛》其實是個好消耗的過程。它一面供給一種愛情完美的甜蜜糖衣,一面又輕輕地讓我們用現實的方式在耳邊提醒自己:你要當心,這一切可能都不是真的。愛於是就發生在兩界的交界口,在糖衣與現實之間。

小編創作不易,麻煩幫忙點一下關注,小編會努力為大家帶來最新電影信息和電影跟蹤,可以私信影片連結。

#幻愛影評#

相關焦點

  • 淺談《幻愛》:一場關於愛情本質的「辯證」
    ,《幻愛》透過虛實關係的拉扯作為榥子,與其說編導旨在描述一段苦戀的起承轉合,事實上電影更側重於兩段愛情的切換過程。上下層的階級隱含「虛/實」與「Sane/Insane」之間的隔閡,《樓上傳來的歌聲》整體採取較冷靜和疏離的影像風格,悄悄地揭取欣欣的真實身份,主題包裹的是個體的邊緣化。相形之下,《幻愛》明顯側重於愛情本質的辯證。從結構而言,片首三十分鐘編織的是徹底的純愛,欣欣與阿樂的故事好不甜蜜,卻在輕鐵站臺上一語道破。
  • [幻愛][2020][香港電影][愛情/懸疑]
    《幻愛》
  • 淺談電影《幻愛》的倫理困局
    我相信,電影《幻愛》的出發點的確包括對精神病患的關懷,譬如「食藥唔等於好返」的說法,跟前作《樓上傳來的歌聲》同步的邊緣處境;電影至少不滿足於生物醫學的治療角度,嘗試透過描述精神病患跟社會、跟他人、跟自我的互動,把故事開展出來。電影的出發點跟成果之間的巨大鴻溝,很可能是《幻愛》最令人感到可惜的部分。
  • 《幻愛》:現代人的愛情,大多只是幻愛一場。
    在本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由周冠威執導、劉俊謙和蔡思韻主演的《幻愛》獲得了6項提名,雖然最終並沒有獲獎,但其實這部電影早在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香港電影導演會年度大獎等都獲得不俗的成績,兩位年輕演員甚至擊敗一眾前輩,斬獲最佳男
  • 2020最強港片《幻愛》,港版「範少勳」迷上《返校》殷老師!
    近期有一部香港影片《幻愛》有著極佳用戶評價,男主劉俊謙心蕩神馳就獲五星好評,一舉入選金馬最佳新人獎,女一號則是一人分飾兩角的高超表演也被視作這屆金馬遺珠,此片得到大神林夕的高度讚譽,快討論一下愛情優秀電影的詳解吧!
  • 淺談《幻愛》劉俊謙:「不得不做」的角色表演
    不久前,在中國香港影圈出盡風頭的《幻愛》由周冠威執導,周冠威在幾年前頗受爭議的短片集《十年》裡有出色表現,他執導的段落將敏感的政治話題透過正面、反面的角色論述,交織呈現不同的觀點。既傳達某種程度「不切實際」的一面,又點出懷抱信念者「不得不如此」的心境基礎。
  • 再封電影院《幻愛》破800萬被停播,導演:希望今天不是最後上映
    戲院即將關閉7日,《幻愛》團體都有在Facebook專頁上呼籲想看電影的觀眾記住今日(14日)入場!《幻愛》劇照導演周冠威今日(14日)接受訪問時表示:「《幻愛》如果按照正常的票房走勢,其實過一千萬叫做裡程碑,對一套獨立本土電影、小品,可以在疫情底下過到千萬的話,對我們團體會是一個很大的鼓勵
  • 《幻愛》劉俊謙和蔡思韻紅足一年,顧定軒後來居上
    從香港方面說起的有憑港產片《幻愛》極速彈起的男、女主角劉俊謙和蔡思韻(Cecilia),劉俊謙飾演一名小學教師,其實是位思覺失調症康復者,他跟葉嵐(蔡思韻飾)在街頭偶遇,對她一見鍾情,後來幻想出「欣欣」(蔡思韻飾
  • 《幻愛》近十年最佳香港愛情電影
    合拍片的盛行影響香港愛情電影最深,大量香港型男配中國美女的愛情電影如雨後春筍襲來,毫無來由的畸形搭配,《單身男女系列》是當中的佼佼者,《北京遇上西雅圖》是異類,要找一套好看的香港本土情懷愛情電影,要追溯到10年前的《志明與春嬌》(續作已變質),香港人等了十年才迎來一套屬於香港人的愛情故事。
  • 34部國外電影裡的「中國」
    該片由長谷川一夫和李香蘭主演,以上海和江南為故事背景,講述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人與中國女性的異國戀曲。該片與同為兩人主演的《白蘭之歌》和《熱砂的誓言》合稱「大陸三部作」,為抗戰時中國佔領區的代表電影作品。1999,法國、西班牙,「愛在異鄉的故事 Augustin, roi du Kung-fu」該片是張曼玉繼《女飛賊》後主演的另一部法國電影。
  • 《幻愛》2020香港高分懸疑劇情!當意念代替生活現實...
    ◎片  名 幻愛◎譯  名 Beyond the Dream◎年  代 2020◎產
  • 「影評」《麥路人》:香港麥當勞「麥難民」的生活悲歌
    ,劇情描述一群以麥當勞過夜的難民,即「麥難民」(McRefugee)的生活辛酸,他們各自有家歸不得的苦衷。這部電影集合了郭富城、楊千嬅、萬梓良、張達明及劉雅瑟等,演技人氣雙雙在線,觸動觀眾淚腺。在觀影前,洋蔥圈覺得可以了解有關「麥難民」現象的問題,這個獨特的麥難民現象,不只在香港,整個東亞地區:包括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甚至臺灣等地,也有少數人寄居在24小時營業的快餐店裡。
  • 《幻愛》【幻愛】:對抗理性?
    後來在二千年初還有以美孚為背景的《男人四十》,以小巴司機生活貫穿全篇的《忘不了》,當然還有我認為許鞍華最出色的作品《天水圍的日與夜》,生活氣息濃厚,只有香港人才能體會當中的柴米油鹽生活味。但差不多相隔二十年了,這種香港氣息在《幻愛》中才得以重拾。當《少年的你》被狠批為「中國香港電影」,《幻愛》則取材自屯門生活。單是取景,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仔,實在看得著迷。
  • 「幻樂之城」王菲出山,她不再是"夢中人"
    看看最近燃到爆的綜藝「中國新說唱」、「中國好聲音」、「我家那小子」豆瓣也僅5.3,6.6,6.3。從豆瓣評分來看,「幻樂之城」果然沒讓大家失望。而且確實有點出挑。音樂+電影+直播的新玩法。音樂電影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歌舞青春」「寶萊塢生死戀」「愛樂之城」這三部經典音樂電影是多少人的菜。而現場直播的形式更是司空見慣,如「我是歌手」。而「幻樂之城」正好結合了以上三點:音樂、電影、現場三合一,把一氣呵成的音樂現場用電影故事+音樂現場表演。
  • 這是近十年來的最佳香港愛情電影故事
    在日益緊縮的今日香港,港人還能拍什麼電影?純港片還是合拍片?這部電影就告訴了你們答案。《幻愛》為周冠威導演新作,講述思覺失調症患者李志樂與心理輔導員葉嵐之間的故事。《幻愛》主要取景地為香港屯門,而非多數外國人熟知的金鐘、旺角或銅鑼灣等地,由於不是香港的核心地區,連港片裡也不容易見到這個小鎮。屯門最大的特色是輕軌,輕軌也成為本片幻夢與欲望的重要媒介。
  • 「影評」金馬影展《在我和天空之間》:不是沒哭,而是哭不出來
    從《無援》、《人造天堂》再到《悲傷假期》,青山真治早年的「北九州三部曲」都是在孤獨與壓抑中,以冷僻的電影語言直視心靈,尋找生命中的救贖。但事實證明,從2011年《東京公園》後轉戰商業電影的青山真治依舊處於水土不服的狀態。
  • 電影《春光乍洩》精彩影評及觀看資源
    下面是收集網友觀看《春光乍洩》電影的精彩評論電影觀看地址:關注本公眾號後留言「電影資源」,可自動獲得該電影觀看影評一:看了《春光乍洩》之後,我在網上把劇情講給網友聽,我在屏幕上一行一行不停地打著字,等打完了,過了一會兒,她才慢慢的回過來一句話:「隔著屏幕,我都能感覺到你的悲傷……」    張國榮死後,有一個女榮迷
  • 映畫 香港電影中為啥總是有「臥底」?
    ,就不配稱為香港電影。觀眾對於香港電影中臥底的出現,認知度達到極高。「臥底」便成了香港電影的某種身份。臥底題材並非香港電影獨有,亦非新鮮事物,古龍的武俠小說裡已出現不少臥底和內奸,金庸筆下家喻戶曉的韋小寶,遊走於皇帝與天地會之間,左右逢源又兩面不討好,更可視為雙重臥底的先驅。
  • 「哈利波特」在這部電影中把「夢女神」從好朋友發展成「戀人」
    丹尼爾·雷德克裡夫一直是飾演「哈利·波特」的演員,該系列電影的粉絲甚至把他看成「哈利·波特」的化身,直接把他叫做「哈利仔」。「哈利·波特」丹尼爾·雷德克裡夫。那「夢女神」是誰?這有點冷門了。「夢女神」佐伊·卡贊。
  • 「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變成電影推介會…
    ▼第三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網上頒獎禮完整版▼今屆金像獎受疫情影響,關注度的確較往年少,而另一關鍵相信與17部候選電影中,有5部(接近1/3)並未在2019年正式上映有關,即是除了評審及傳媒,一般觀眾根本未能欣賞到,這安排無疑令大家的投入度大減,也會否與頒獎禮以表揚過去一年有出色表現的宗旨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