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中國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男女演員、推薦電影等三項大獎的中國香港愛情電影《幻愛》,近日再以最佳新演員、最佳改編劇本、最佳音效等三項入圍問鼎2020 金馬,更將於10 月15日於臺灣上映。《幻愛》由《十年》導演周冠威執導,描述一位渴望愛情的思覺失調病症患者,試圖辨清飄移在真實與虛幻之間的愛情。
本片在中國香港斬獲好評不少,但也有論者以女性主義切入,直指其不足之處,論電影反映出異性戀男性的愛情劇本,或社會中的厭女陷阱,實難辯駁。有次與一位女性友人在酒吧小酌,她點出觀看《幻愛》時,因為女主角葉嵐的臺詞而數度感到尷尬不悅,我亦驚覺不同的性別經驗,可能影響我們對電影的直覺感受,但回到對電影的另一層直覺,《幻愛》亦重新召喚出一種對愛的幻想:我們希望別人能代替我們,來肯定我們自己被愛的價值。這種幻想建立在我們認知到它不可能實現的前提下強大。
雖是敘述思覺失調,但電影主軸擺在敘述都會人求愛不得的茫然,其實接近浪漫喜劇(romcom)的變形:雖然意不在逗人笑,但本意是著力在強調一個個體的不足,藉此來滿足一個只有兩個人結合才能克服的情境。不論故事的前提背景是什麼,結局時常是發現愛情的可貴。可貴過家族、可貴過名利、可貴過種族階級、可貴過個性差異。這種需要「兩個人」協作的價值觀,常常過分完美對另外一人的描繪,不論是找不到缺點的性感溫柔男神、或是永遠故作堅強但內心渴望營救的美麗女主角,都是浪漫電影的常見產品。
《幻愛》奠基在其上的優勢,來自導演周冠威於形式上的細膩,超越一般浪漫愛情電影的呈現水準。導演透過鏡位選擇與攝影風格的協作,刻意虛化完美女主角「葉嵐」的樣貌,並將其分為兩角,以男主角阿樂的主觀供觀眾帶入。電影開場架構挪移自導演2006 年的短片作品《樓上傳來的歌聲》,以一個悲劇故事,去描述思覺思調患者在情愛關係中遇見的實際困擾。電影情感聚焦在阿樂與完美愛情的距離,以阿樂自己在腦海裡建造出的「欣欣」去對應現實的空虛與荒蕪。《幻愛》能將這樣情緒拿捏到抓住觀眾的心,一部分亦來自它並不迴避這種「自欺」的愛情假想。
儘管是思覺失調患者,但電影中的阿樂其實心思清晰,故事建立在他深知幻覺存在的前提下運作,才讓他無法自拔投入幻想的行為深具說服力。愛情是以一種假想的幻象存在,以致我們必須要透過自我欺瞞才能持續投入,或是它可以是一種平衡互信的相處模式,《幻愛》在這個危險的問題裡勾動觀眾的心弦:如果明知道它是有毒的,但我們卻仍然需要它呢?
觀看《幻愛》其實是個好消耗的過程。它一面供給一種愛情完美的甜蜜糖衣,一面又輕輕地讓我們用現實的方式在耳邊提醒自己:你要當心,這一切可能都不是真的。愛於是就發生在兩界的交界口,在糖衣與現實之間。
小編創作不易,麻煩幫忙點一下關注,小編會努力為大家帶來最新電影信息和電影跟蹤,可以私信影片連結。
#幻愛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