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光拍攝之所以受到很多攝影師的青睞,的確可以創造出很多獨特的有感染力的藝術效果。尤其是逆光拍攝人像作品,在表現人物的頭髮、輪廓以及特殊的唯美效果時,有著非常不錯的表現力。
但是,逆光拍攝的難度也相對更大一些,稍有不慎,拍出來的照片就會有光斑等各種問題。所以,分享幾點逆光拍攝的技法供大家參考。
拍攝時間的選擇
拍攝時間的選擇對於攝影效果是有很大影響的,一般選擇在早上八九點鐘或者下午四五點鐘的時候最佳,逆光拍攝更是如此。這段時間的光線相對比較柔和,拍攝出來的照片更加生動、有層次感,也更容易營造出理想的光影效果。儘量避免選擇在過強或過暗的光線環境下拍攝。
另外,這兩個時間段拍攝時,地面上的物體基本上完全是被逆光照射的,因此效果更為強烈,畫面感覺更有美感。
正確的曝光與測光方式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最能決定逆光拍攝效果的就是曝光。如果能掌握正確的曝光方式,基本也就具備了駕馭逆光拍攝的能力了。
對於大多數拍攝對象而言,無論是評價測光或者矩陣測光,正常情況選擇一種基於畫面整體情況的測光模式都不會出錯。但是,這也只是基於正常拍攝狀態下的選擇,如果在逆光拍攝時仍然選擇這樣的測光模式,就很容易出現問題了。因為逆光的情況下,來自背景的光線會嚴重誤導測光系統,甚至出現讓拍攝主體嚴重過曝的情況,變成了類似於剪影的效果。
當然,如果你本來就是想拍出剪影效果,那就可以採用這種過曝的拍攝方式。
逆光拍攝時,一般還是選擇點測光或者區域測光模式,以便對拍攝主體進行更準確的測光。在這樣的測光模式下,基本可以排除背景光線的影響, 讓拍攝主體得到正確的曝光。
有些相機可能沒有點測光的模式,也可以選擇將距離拉近或者焦距拉長,在構圖方面突出拍攝主體的位置,儘可能達到理想的拍攝效果。
拍攝環境的影響
拍攝環境對於逆光拍攝的效果也是有明顯影響的。一般來說,逆光拍攝不太適合在太過空曠的場地完成。因為背景太過空曠時,容易出現背景泛白或者主體形象偏暗、偏黑的效果。
所以,一些背景比較暗的場景對於逆光拍攝是不錯的選擇。野外的草地和樹林都是攝影師習慣選用的逆光拍攝環境,還有些攝影師偏愛有透過葉子間的縫隙形成的光斑,都能取得不錯的效果。
合理補光和遮光
在光線太強、太硬的時候,逆光拍攝時臉部的陰暗面反差很明顯,容易丟掉不少細節,這時候就需要進行補光處理。
通常情況下,攝影師都是採用閃光燈或反光板來進行補光,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縮小這種反差,讓暗部增添一些亮度,有利於表現細節和層次感。
為了避免眩光的出現,在逆光拍攝時還要在鏡頭上加裝遮光罩。必要的時候,還可以藉助手或者卡紙在鏡頭上方擋一下。每個攝影師都有著不同的拍攝習慣,這些都是在不斷嘗試和實踐中獲得的。多借鑑別人的拍攝經驗,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