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恐懼,有哥斯拉那麼大

2021-02-16 X-MOL資訊

作為史上最慘暑期檔的頭陣電影,《哥斯拉2:怪獸之王》撲街了。小氘抱著滿懷的期待進了電影院,還專門買了IMAX場,結果是相當失望。雖然影片口碑不佳,但《哥斯拉2》憑藉系列最大體型哥斯拉和最久怪獸打架片段放送,仍然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一波對怪獸電影的討論熱潮。

可能很多年輕人或非怪獸電影迷對哥斯拉的印象都來自於近年上映的兩部好萊塢哥斯拉電影。其實這是一個誕生於1954年的超長壽電影系列,《哥斯拉2》是系列中第35部作品。體型將生物學極限甩在身後幾百條街的哥斯拉,毫無疑問是人類的幻想產物,但幻想並非完全虛幻,它也是某種人類社會現實的映射。哥斯拉的誕生過程充滿了悲劇性和現實性。

《哥斯拉2:怪獸之王》電影海報。圖片來源於網絡

哥斯拉誕生於人類對核武器的恐懼。眾所周知,日本是迄今為止地球上唯一一個遭受過核打擊的國家。1945年,美國人投放的兩枚原子彈徹底擊碎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精神支柱,同時也開始了日本人對核的恐懼心理。不過哥斯拉並不是直接誕生於這一時期,而是起源自另一段悲劇事件。

1954年,美軍在比基尼環礁進行核試驗(代號「Castle Bravo」)。試爆的氫彈的威力相當於1500萬噸TNT,比預期多了近3倍!並且產生了波及數百英裡的危險放射性沉澱物。從下圖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當時一艘名為「第五福龍丸」(英文譯名「Lucky Dragon」)的日本漁船正好很不幸地在距離爆炸中心非常近的區域作業。船上的23名船員遭受了急性放射病。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危害還遠沒有結束,放射性沉澱物隨著氣流和洋流向著東亞飄散,日本南部海域的核汙染魚類進入了日本人的餐桌,可以預見這會產生持續性的傷害。

Castle Bravo核試驗中爆炸點和波及範圍。圖片來源:ploughshares.org [1]

這一事件震驚了日本社會,被視為美國對日本平民的又一次核攻擊,日本社會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核反美運動。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怪獸哥斯拉被創作出來,它成為了日本人核恐懼的象徵。最初的哥斯拉被描繪成一種居住於海底的遠古巨大生物,它其實是美軍核試驗的受害者,因為氫彈破壞了周遭的深海生物系統,哥斯拉不得不上岸,對東京大肆破壞,以發洩怒火。一些評論家認為哥斯拉對城市的破壞,象徵著核彈摧毀城市。美國不曾直接用核彈攻擊東京,但日本人心底深植這一恐怖場景,並借哥斯拉之手實現。

自此哥斯拉系列電影作品不斷拍攝,逐漸成為聞名全球的超級怪獸。在不斷創作中,哥斯拉的意涵和現象也在變化,其中最明顯的是體型的變化。哥斯拉誕生之初約50米高;2000年之前,它不斷在成長,1995年時達到了驚人的100米,整整是初代的2倍高;但從1998年開始,影視作品中的哥斯拉又開始縮小,2003年時基本恢復到初代的尺寸;不過,2004年開始,哥斯拉又開始快速膨脹,在這部最新電影中,哥斯拉達到歷史最高身高——120米!

早期的哥斯拉電影拍攝。圖片來源於網絡

達特茅斯學院的兩位學者對哥斯拉體型的快速變化產生了興趣。他們認為如果哥斯拉是現實存在的生物,應該是已經滅絕的某種恐龍的近親,它的古老程度不亞於脊椎動物中的腔棘魚。經過他們的測算,一種生物想如此迅速的增長體型,其面臨的選擇壓力是自然狀態下的30倍以上。

誕生以來哥斯拉體型的變化。圖片來源:Science [2]

有人可能覺得去研究這種幻想生物的進化是很愚蠢的行為。其實不然,就像它的誕生一樣,哥斯拉體型的變化也反映了人類社會的一些深刻變化。

是什麼呢?

人類的恐懼在變化。

1954-1995年,這一時期全球政治的大背景是美蘇冷戰,對當時的人類來說,核戰爭一觸即發。源自核恐懼的哥斯拉自然會隨著恐懼的增強而不斷變大。不僅是哥斯拉,這一時期的幻想題材電影多是悲劇氣氛。但隨著冷戰結束,人類迎來了短暫的和平發展時期,哥斯拉的體型伴隨著焦慮情緒的降低而縮小。

但很快,人類社會又進入了一個漫長的動蕩時期。看看我們當下的世界政治格局:地緣政治不穩定;難民數量劇增;恐怖活動橫行;許多所謂的民主國家選舉出民族主義領導人,加強邊界和全球軍事存在……達特茅斯學院的兩位學者甚至發現,哥斯拉的身高竟然與美國軍費增長高度相關 [3]。

哥斯拉身高和美國軍費增長的高度相關性。圖片來源:Dartmouth College [3]

另一方面,地球本身似乎也正變得越來越不適宜人類生存。2003年,五角大樓發布過一份報告預言,氣候變化導致的糧食和水短缺,會引發難民潮,進而觸發緊張局勢和國際衝突。很不幸,這份報告的預言幾乎成真。雪上加霜的是,世界頭號工業大國和溫室氣體排放國——美國卻由總統川普宣布退出全球旨在聯合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而且川普也多次公開宣稱「全球變暖是騙局」並大幅削減相關科研經費。這讓人們不得不對《巴黎協定》的未來產生懷疑。

在這種焦慮的氛圍中,作為人類社會恐懼象徵的哥斯拉自然急速增長。

哥斯拉歷年來的體型變化。圖片來源:Noger Chen / Dartmouth College [3]

不過,除了體型的變化,哥斯拉與人類的關係也在變化中。從最初單純的破壞者,到如今地球平衡的守護者。人類並肩方能戰勝破壞者哥斯拉,人類與守護者哥斯拉並肩方能戰勝更強大的外敵(例如外星怪獸基多拉)。

1965年桑格斯說過:一場足夠大的災難,或許能夠消除人類彼此的敵意,而共同面對強大的敵人。

這或許是哥斯拉作為恐懼化身之外的新內涵。

參考資料:

1. Sixty Years under the Shadow of Castle Bravo

https://www.ploughshares.org/issues-analysis/article/sixty-years-under-shadow-castle-bravo

2. A movie monster evolves, fed by fear. Science, 2019, 364, 840-841. DOI: 10.1126/science.aax5394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43/840

3. Godzilla Is Back and He's Bigger Than Ever: The Evolutionary Biology of the Monster

https://www.dartmouth.edu/press-releases/godzilla_back_hes_bigger_than_ever_evolutionary_biology_monster.html

(本文由氘氘齋供稿)


本文版權屬於X-MOL(x-mol.com),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歡迎讀者朋友們分享到朋友圈or微博!

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化學 • 材料 領域所有收錄期刊

相關焦點

  • 日本怪獸哥斯拉:越把我塑造的無敵,越流露出人類的恐懼
    日本廣島和長崎曾被美國兩枚原子彈「光顧」過,在這個過程中哥斯拉是日本人對於戰爭的反思和恐懼,這也是戰後創傷的表現。從恐怖的怪獸,變成人類的守護者。最初2014年的哥斯拉誕生於核輻射而變異的怪物,它的出現不亞於原子彈對人們的威脅,但影片卻最終將哥斯拉塑造成一個挽救人類的守護神。
  • 哥斯拉的銀幕進化史,其實就是人類情感的演變史
    《哥斯拉2:怪獸之王》(2019)因為一切怪獸都來自於人,哥斯拉也不例外。大銀幕上的怪獸都是人類內心情感的的投射,怪獸電影就是這些恐懼、欲望、歡喜、矛盾等情感的具象外化和文化隱喻體。《金剛大戰哥斯拉》(1962)海報隨著日本社會和經濟的飛速發展,民眾鬥志日益高漲,生活水準不斷提高,漸漸掩蓋了對核武器的恐懼,哥斯拉也變得不再那麼嚇人。
  • 哥斯拉:日本人靈魂深處的陰影與恐懼
    時下《哥斯拉》正在熱映,如果非要一本正經地分析這樣一部主打視覺特效的爆米花爽片,屬實有故弄玄虛之嫌。不過《哥斯拉》這個大IP從1954年出現至今,已經火了65年。僅僅是怪獸打架恐怕還成為不了半個多世紀的經典(目測這個大怪獸還能繼續在熒幕上蹦躂半個世紀)。哥斯拉之所以經久不衰,與其喚起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某種共鳴有關。
  • 恐怖象徵哥斯拉,為什麼會成為人類的同伴?
    然而在上世紀「哥斯拉」這一形象剛剛誕生的特攝時期,哥斯拉與這種形象相差甚遠。最早的哥斯拉,是人類濫用核能造成的後果,既是恐懼的化身,也代表著大自然對人類之傲慢的懲戒。1954年3月1日,美軍在太平洋比基尼島進行核試驗。由於爆炸當量計算失誤,安全區內包括「第五福龍丸號」在內的多艘日本捕魚船受到嚴重的核輻射。在美國的外交壓力下,日本當局草草結案,終於不了了之。
  • 《哥斯拉》系列電影,為何隱藏著日本對於歷史的一種恐懼?
    於是《哥斯拉》系列電影便產生了一個與《金剛》系列完全不同的主題,《哥斯拉》中更多的是強調一種反戰和科技恐懼的主題。這一主題的確立使得《哥斯拉》中怪獸有了獨特的定義,它們是人類發展科技改造自然的副產品,但是卻是為了毀滅人類而存在的,兇殘無比。
  • 11.9日本【哥斯拉:噬星者】21世紀初被哥斯拉奪走了地球的人類
    21世紀初,被哥斯拉奪走了地球的人類,將一部分人類送往其他恆星系移居,但這一計劃以失敗告終。失意地回到地球的人類,面對的是兩萬年後巨變的地球。   一切動植物都擁有哥斯拉細胞,化作「怪獸行星」的地球。君臨於此的,是身高超過300m的史上最大哥斯拉「哥斯拉·地球」。   燃起討伐哥斯拉執念的主人公晴男,與人類的子孫種族弗圖亞相遇。
  • 5月將上映電影《哥斯拉大戰金剛》!這兩大怪獸IP到底有什麼仇?
    這次的哥斯拉大戰金剛據悉是骷髏島的第二部,將成為怪獸電影宇宙奠基之作。金剛本剛的電影共有8部,相比之下哥斯拉的履歷可就豐富多了。自1954年誕生以來,包括日本電影、美國電影、美國動畫等在內,哥斯拉相關作品多達幾十部,形象版本多達數十種,是人氣最高的大怪獸!最近的作品是2019年的《哥斯拉:怪獸之王》。
  • 1998版《哥斯拉》:其實人類就是哥斯拉的父母!
    這部電影中的哥斯拉來自人類的核子彈,由於長期核輻射,加上空氣異常,小島上的爬蟲基因突變,一直大蜥蜴被輻射之後,變成了哥斯拉。,哥斯拉本來無罪,它本想快樂的生活在地球上,是人類的實驗把他們弄得無法生存。
  • 《哥斯拉:噬星者》人類與哥斯拉的爭霸戰
    1、哥斯拉三部曲——怪獸行星、決戰之都、噬星者。三部都在幹架,第一、二部是地球人與哥斯拉幹架,第三部是地球人幫助哥斯拉和外星怪獸幹架。老一代地球人在這三場幹架中拋棄了霸主心態。2、哥斯拉是集成了人類各種最具破壞性的技術,同時有長生不老、迅速再生、極速適應等能力的頂級生物。簡直就像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神」。
  • 問答 哥斯拉為什麼要幫人類守護地球啊?
    看完新版《哥斯拉》,許多觀眾百思不得其解,為啥哥斯拉要不計回報冒著生命危險無私的出來幫助人類打大蚊子CP,然後深藏功與名,留下炫酷的背影!!!
  • 《哥斯拉2:怪獸之王》為什麼人類無法打敗哥斯拉?
    雖然電影中的科技似乎並沒有達到能製造機械哥斯拉的那種水平,但是在動畫電影哥斯拉中,人類最後因為怪獸肆虐而失去了地球。而其中也表達出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如果人類的科技足夠,機械哥斯拉確實能夠打敗哥斯拉,但是其本身也會成為了和哥斯拉一樣的怪獸。當人類對自己的造物失去控制的時候,新的哥斯拉就會在人類的手中誕生。
  • 《哥斯拉:怪獸行星》哥斯拉VS人類,誰才是地球的統治者?
    作為哥斯拉三部曲中的開篇之作,這將是人類與「史上最大哥斯拉」的決一死戰。在作品中的相關資料和科學技術上也可以反映出來,比如說在窗戶的設計上,設計一扇大窗戶對他們的科技力來說極為困難,所以就在外壁上設計了面積較小的窗戶,這在工業技術層面也可以有更強的說服力。
  • 求求哥斯拉把人類一口噴死吧!
    就在所有人都把目光挪到六月的時候,一隻小…額不,大怪獸一把摁住五月的尾巴。3天4億,妥妥的爆款相。哥斯拉2:怪獸之王但是呢,這場架也不是那麼好約的,因為哥斯拉和基多拉還沒醒過來。 所以影片的前面三十分鐘內容,大概就是女主作大死,非要把怪獸放出來。
  • 《哥斯拉2:怪獸之王》想看的爽?忽略人類,看哥斯拉大戰特效
    導演編劇腦洞大開,將怪獸哥斯拉塑造成為人類服務的幫手,這種形象在5.31將上映的《哥斯拉2:怪獸之王》中,更是發揮的淋漓盡致。女主所在帝王組織放出曾經的怪獸之王基多拉,作為王者的基多拉則召喚出了眾多怪獸。
  • 機械哥斯拉偷偷發育兩萬年,人類擊敗哥斯拉最後的希望
    在上一部電影中晴生的計劃奏效成功的擊殺了一隻哥斯拉但是把人類趕出地球的那一隻哥斯拉並沒有死被擊殺的那只是哥斯拉的亞種 是一種生物擬態的表現在上一集中我們提到 環境針對哥斯拉做出了改變那麼這種哥斯拉亞種也是在適應環境或者說是適應哥斯拉經過了2萬年成長的哥斯拉隨手一個原子吐息 幾乎團滅了整個作戰部隊
  • 導演:《哥斯拉大戰金剛》有更多人類戲份,網友:人類戲份請刪除
    《哥斯拉大戰金剛》是一部萬眾期待的怪獸大片,畢竟在影片中史上最經典的兩大怪獸將會在其中上演相愛相殺的戲份,而影片原本是定在2020年上半年就要上映,可惜推遲多次,到現在我們連個預告都沒能看到,一些粉絲可能等得十分心焦,而除了推遲,這部電影的幕後還發生了更加令人哭笑不得的事——影片的出品方打起了
  • 恐懼所滋養:哥斯拉系列電影掠影
    有人調侃現今日本大概有兩大事件會引發恐慌,一件是SMAP解散,還有一件就是哥斯拉襲擊東京灣。很不幸,今年,這兩件事情都發生了。
  • 《哥斯拉:怪獸星球》《哥斯拉怪獸之王》曝新圖,人類大殺器登場
    哥斯拉系列首次改編成動畫電影,《哥斯拉:怪獸星球》今天再次曝光了一款海報,哥斯拉真面目現身。
  • 金剛比哥斯拉更具人性?導演解釋兩大怪獸與人類間的情感連接
    《哥斯拉Ⅱ:怪獸之王》 的導演麥可·道格堤 解釋了哥斯拉和金剛在與人類間的連結上有何相異之處。
  • 《哥斯拉大戰金剛》:哥斯拉因不明原因暴走,金剛成人類最後希望
    因此,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此系統被反派改造,其釋放的信號足以讓哥斯拉暴走。但這麼一來依然有很多說不通的地方,倘若其信號強大到足以讓怪獸之王哥斯拉失控,那麼其餘的泰坦巨獸不可能不受到影響。金剛尚且可以說是因為它本身對這種信號有抗性,畢竟預告裡明確說明金剛不向任何怪獸俯首稱臣,那麼模仿怪獸聲音的Orca系統對它自然也沒用。那其餘的泰坦巨獸呢?要知道《怪獸之王》裡哥斯拉殺死基多拉以後,人類一共列出17隻泰坦巨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