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中建三局安全總監,中建三局火神山醫院項目指揮部臨時黨委副書記、指揮部工程組組長。疫情期間,中建三局牽頭承建了火神山、雷神山醫院,10天建成火神山醫院,12天建成雷神山醫院,用中國建設的「中國速度」助力武漢戰疫勝利。中建三局獲評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
9月27日下午,湖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首場報告會在武漢舉行。趙軍作為抗疫代表發言,一起來聽他的故事——
大家好,我叫趙軍,來自中建三局,是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的一名建設者。
1月23日,臘月二十九。湖北省、武漢市決定參照北京「小湯山醫院」,10天內在武漢建設一座應急醫院,也就是後來的火神山醫院,中建三局牽頭承建。
疫情就是命令,接到參加火神山醫院建設的電話,我立刻動身,馬上趕到了工地現場。
10天要建成一座傳染病醫院,難度可想而知,而此時正值春節假期,武漢也已「封城」,職工放假、工人返鄉、工廠停工、店鋪歇業,人從哪兒來?機械從哪兒來?材料在哪兒?設備又在哪兒?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面,兩天後的大年初一,我們又接到通知,要承建一座規模更大的雷神山醫院。光拿材料來說,兩座醫院建設就需要4900多個板房,我們粗略算了一下,即使把全武漢所有工地符合要求的板房拆完都不夠,甚至全湖北省內拆運過來,也不夠!
就在這時,建設醫院的消息也很快在三局內部傳開了,工作群、朋友圈全部刷屏,「我是黨員,我帶頭」「我在湖北,我請戰」「我在武漢,馬上到」。雖然只是隻言片語,卻給了我們莫大的信心。
分公司經理殷廣建家在鄭州,患有糖尿病等多種疾病。妻子抱著年幼的兒子哭著勸他不要去,他說:「我的兄弟們都在拼命,我在家坐得住嗎?」
來自山東的建築工人田志陽,臨行前偷偷寫下遺囑:「如果我有個萬一,讓兒子向著武漢的方向磕個頭就行,不用為我難過。」
項目經理吳龍兵常駐馬來西亞,腿腳上有傷,本來要回國養傷,聽到建設應急醫院的消息立刻請戰。考慮到他腿腳不便,現場指揮部多次婉拒,誰知他拖著行李直接趕到工地,他說:「哪怕讓我守工地大門也行!」
大年初一,項目進場第三天,工地急需安裝工人,而當時湖北省內的工人已經調集完了。怎麼辦?晚上12點,我們給中建集團打電話緊急求援。8個小時後,第一批從全國各地支援的500名工人就全部到崗,我不知道在這8個小時裡,這些工人是怎樣告別熟睡的妻兒,踏上遠方的徵程,但我知道,他們在疫情肆虐的時刻慷慨出徵,逆行武漢,每個人心中都做了最壞的打算。
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短短幾天,4萬多名建設者火速集結。一時間,工地上人山人海。
人來了,物資在哪裡?湖北省、武漢市全力支持,開闢綠色通道,保障項目建設。一批批國家隊來了,許許多多的民營企業也來了。他們部分晝夜,組織工人生產,源源不斷向武漢送貨。
我記得,當時工地急需一種防水卷材,我們找遍了全城,後來,終於得知在黃陂有現貨。由於社區封控,貨主無法外出,當他聽說是為了建火神山醫院時,馬上打來電話:「把門撬開,要什麼,自己拿!」
很快,4900多個箱式房、2500多臺大型設備、20萬平方米防滲膜、400多萬米電線電纜從全國各地匯集到工地。
這背後,是全國2560多家分供商的攜手同心。
每一份物資、每一筆援助,都是成就奇蹟的一部分。正如1.2億「雲監工」所說的:我們把最硬的鱗都給你。眾志成城,就沒有翻不過的山;心手相牽,就沒有跨不過的坎!
在物資從四面八方湧來的同時,施工也在不分日夜地進行。常規需要至少兩年的工期,分別壓縮到了10天和12天。平時都是以天為單位來安排工期,現在細分到小時甚至分鐘,實現了上百家參建單位、近千道工序、幾萬名建設者的無縫對接、高效協同。
連續作戰,不眠不休,對我們是一場生理和心理的極限大考。每天,只能休息三四個小時,困了,有的人就靠灌花椒水提神,有的人實在堅持不下去,就躺在地上眯一會兒,醒來繼續戰鬥。
有一天,我看到工地上還有一塊地沒有按期完成場平,當場就對負責人饒方平發了火。他沒有一句怨言,紅著眼,說了一句話:「今晚要是幹不完,就把我埋在這!」事後我才知道,他已經三天三夜沒有合過眼。這樣的事,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
為了完成供氧系統焊接,有位名叫程麗的女同志,帶著特級焊工組成的突擊隊,一幹就是三天三夜。這些人平時可都是焊艦船焊潛艇的國寶級焊工,眼前的這一幕讓大家心疼不已。我對他們大吼:「別幹了,再這樣下去,要出人命了!」沒有一個人停下來,直到全部幹完。
火神山醫院交付的前夜,需要緊急加裝淋浴設施。正在現場指揮安裝的蔡革華,突然接到妻子的電話:「爸媽都感染了,你怎麼還不回來!」匆匆安慰完妻子,掛掉電話,蔡革華忍不住蹲在地上嚎啕大哭。幾分鐘後,他擦乾眼淚,再次出現在了安裝現場。
倒,也要倒在路上!這一仗,哪怕把我們打殘了、打廢了,也絕不後退!
2月2日,火神山醫院終於交付。但我們的工作還沒有結束,還需要有人留下來保障醫院運行。這需要出入病房、直面病毒,更是一場生死考驗。首批25名突擊隊員來了,我說:「今天只問你們兩個問題:是不是黨員,願不願意留下。不用當眾回答,寫在紙條上就行。」紙條被一張張打開,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掉下來——22張紙條寫著:「是黨員,願意留下。」剩下3張字條寫著:「不是黨員,也願意留下!」後來,500多人的維保團隊一直戰鬥到醫院休艙。
從2月4日收治第一批患者,到4月15日雙雙關閉,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累計治癒患者4879人,為實現從「人等床」到「床等人」的根本轉變做出重大貢獻。
9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專門提到「用10多天時間先後建成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並向為這次抗疫鬥爭做出重大貢獻的廣大工程建設者致以崇高敬意。
作為食荊楚糧、飲長江水的企業,能與英雄的城市共克時艱,和英雄的人民共衛家園,我們感到無比驕傲、無比自豪!
從36年前創造「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到如今創造「十天建成一座醫院」的「中國速度」,這是一家企業聽黨召喚、使命必達的速度,更是中國人民眾志成城、不懈奔跑的速度!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