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中國速度」——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15日正式關閉

2020-12-27 華夏經緯網

  根據了解,將於2月3日前建成交付使用的火神山醫院,其「火神山」並非屬地的原名,它是近日被建設者們賦予特殊意義的最新命名。原來,楚文化傳說中的湖北乃古楚之地,而楚國人被認為是火神祝融的後代,祝融(帝嚳)則是黃帝的子孫。人的肺部五行屬金,火克金。而荼毒人類肺部的新型冠狀病毒懼怕高溫,火神正好能驅瘟神,於是「火神山」之名應運而生。

  至於雷神山,也是對應著中國民俗文化的傳說:雷神是懲罰罪惡之神。凡有違背人倫法理且犯下不可饒恕罪責者,則將遭受五雷轟頂而斃亡。這便是「雷神山」一名的來歷。

  今天的中國,舉國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一場防控阻擊新型冠狀病毒的人民戰爭正在取得勝利,此刻有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加盟」,人們的精神力量更加充分!

圖片來源:網絡

圖片來源:鳳凰衛視

  湖北,荊楚大地、雲澤之鄉。楚人,自視為火神祝融的後代。當下,一場「火神」驅趕瘟神的角鬥戰事正酣。今天,一座名為火神山的醫院,正式落成。戰疫魔,增添了新的利器,開闢出新的戰場。

  總建築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架設箱式板房近兩千間,接診區病房樓ICU俱全……這個建築面積相當於半個北京「水立方」的「戰地醫院」,從開始設計到建成完工,歷時10天。

  經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批准,中國人民解放軍抽組1400名醫護人員,於2月3日起在這所醫院承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療救治任務。

  過往抗擊重大疫情,也曾經創造過奇蹟。2003年4月,北京建成可容納1000張病床的小湯山醫院,兩個月內收治了全國七分之一的「非典」病人,其間無一名醫護人員被感染,創造了人類醫學史上的奇蹟。

  當年建好小湯山醫院用了7天。現在的工程能力更高了,10天完成任務,很困難嗎?

  緊急的疫情讓人們已經忘記了,武漢抗疫鬥爭高峰是在春節前。小湯山建設是在4月份,火神山醫院建設其間,適逢大量工人假期返鄉,「別說原材料採購、物流運輸,就連工地上吃喝拉撒,這些後勤都難以保障。」武漢市城建局一位工作人員介紹。

  疫情,不等人。與死神競速,情勢緊迫,間不容髮。各方面迅速動員,進入戰時狀態。

  「很多設計標準、設備配備,都要優於當年的小湯山『非典』專科醫院。」原北京小湯山「非典」醫院院長張雁靈說,火神山醫院的建成並投入使用,將對防控疫情產生重大意義。

  「火神山項目是在極度壓縮的時間、壓縮的空間內,展開的一場戰役。」火神山建設指揮部一位負責人說, 「沒別的,就是豁出去,幹!」

  中建三局董事長陳華元說,武漢是我們的家園,這是一場保衛戰、生死戰,建好火神山醫院就是保衛大武漢,「必須不惜代價,不講條件,不懼困難,盡銳出戰。」

  有國外網友評價,晝夜不停的挖掘機大軍及建築工人、源源不斷輸送至武漢的物資,「整個國家都為這場戰鬥做準備,速度不可思議。」

  「我一生中從未見過這種動員。」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賽1月31日在日內瓦舉行的發布會上說, 「也許你正在關注的是中國將在10天之內建成的一家大醫院,但這不是他們正在採取的措施的唯一目標,我相信這些措施將扭轉(疫情)趨勢。」

  火神山醫院完工了。很多工人、設備將第一時間轉戰,前往同樣收治疫情感染患者的雷神山醫院,繼續他們的戰鬥。

  這張標註了日期的拼版照片顯示的是武漢火神山醫院從開始設計到建成完工,歷時10天(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在中國湖北,武漢,從一塊平地上建造火神山醫院,1000個床位,具備新風系統、負壓系統、急救室、汙水處理、食堂、水電氣網,並容納2000醫護人員的住宿,需要10天。不論是什麼大工程,在這個工程的背後是一群人的付出。我們感嘆鳥巢、大興機場的設計,感嘆中國的速度,送上基建狂魔的「美譽」。

圖片來源:鳳凰衛視

  1月25日,大年初一,武漢火神山新型肺炎專科醫院建設號角剛剛吹響,武漢市又緊急決定半個月之內在江夏區黃家湖再建一所雷神山醫院。

  5萬平方米、7.5萬平方米、近8萬平方米,面對疫情蔓延的兇猛勢頭,短短6天,雷神山醫院總建築面積三次增加,床位從1300張增加至近1600張,總體規模超過兩個火神山醫院。這裡整體參照戰地醫院形式,主要包括醫療用房區、醫護保障區、醫療輔助區。

  2月6日,雷神山醫院開始移交。趕在這之前完工,難度可想而知。 「每一個祖國需要的時刻,每一個艱難險阻的時刻,我們從不退縮。這一仗,我們同樣要打贏,也一定能打贏。」中建三局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華元向員工發出號召。

  「速度的背後,是我國建造技術的創新。」在雷神山醫院現場指揮的中建三局一公司黨委書記吳紅濤說,兩個醫院的建設均採用了行業前沿的裝配式建築技術,最大限度地採用拼裝式工業化成品,減少現場作業工作量,節省大量時間。同時將現場施工和整體吊裝穿插進行,實現了效率最大化。

  短短10天,雷神山醫院迅速崛起,為戰勝疫情再添助力。

  2月8日晚上八點鐘,武漢雷神山醫院收治了第一批轉運過來的新冠肺炎患者,之前已經入住的第一批醫療隊也將開展相關的救治工作。(總臺央視記者 王波濤 魏軼)

  讓世界刮目相看、令全球敬佩驚嘆的「中國速度」,雷神山、火神山醫院基建奇蹟的背後,是萬名建設大軍的日夜奮戰、不停不息、與時間賽跑、與生死競速。

  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頂著全國矚目的重大壓力,還是在春節假期缺工人、人員密集風險高的大環境下,要調配大量的人員和物資,部門之間要默契配合,共同完成一項零失誤、零感染的任務,這件事放眼世界,只有中國能做到。

來自五湖四海的網友,自稱「監工」、「包工頭」,紛紛圍觀工地建設直播 圖源:中國網

  按照規劃,火神山醫院於2月2日建成,這意味著從1月23日進場施工到竣工,僅有10天的建設工期。相比之下,雷神山醫院更是「神速」。自1月26日正式開工以來,僅僅5天,總體建設進度已完成60%以上。

  「速度的背後,是我國建造技術的創新。」正在雷神山醫院現場指揮的中建三局一公司黨委書記吳紅濤說,兩個醫院的建設採用了行業最前沿的裝配式建築技術,最大限度地採用拼裝式工業化成品,大幅減少現場作業的工作量,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同時,在外部拼接過後進行整體吊裝,將現場施工和整體吊裝穿插進行,實現了效率最大化。

  1月28日,在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來自中建三局的工人在加緊施工。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火神山醫院施工項目有2000多名工人和近千臺各類大型機械設備及運輸車,24小時輪班作業。

  負責火神山施工的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技術部經理葉建介紹,1月23日進場當晚,中建三局迅速調集了武漢市正在加班的5個建設項目中的1400多名工人,場地平整等工作才可以迅速展開。

  與此同時,中建三局還廣發「英雄帖」,通過勞務分包公司迅速召集工人。湖北含璋勞務公司總經理付劍平說,1月23日晚接到通知後,24日一大早就帶著一輛大巴直奔恩施,沿路到宜昌、荊門、荊州、仙桃等地接回工人;同時,又動員武漢周邊農村的工人結伴前來。正值春節,「他們也希望早點把醫院建好,早點消滅疫情。」付劍平說,24日當晚,他們帶領300多名工人進場施工。

  圖片來源:網絡

  雷神山醫院病房內設有一個由兩層玻璃和紫外線系統構成的傳遞艙,病人的餐食和藥品都會從這個傳遞艙傳遞進來,通過傳遞艙內的紫外線系統消毒,避免感染。每個病房安置有兩個床位,房間內有獨立的衛生間。

  「既要嚴防汙染周邊環境,也要嚴格控制院內交叉感染。」雷神山醫院項目的總設計師、中南建築設計院黨委副書記楊劍華介紹,醫院以「潔汙分流、醫患分流、人物分流」為原則,採用嚴格的「三區兩通道」設計,醫護人員按「清潔區—半汙染區—汙染區」的工作流程布置工作區域。每進入一級區域,醫護通道與病患通道完全分離,為醫護工作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環境。

  「不會汙染附近湖泊。」中建三局安裝公司技術負責人李永峰介紹,醫院的廢水從排出到處理合格要經過7道嚴格的工序,先在院區內經過全封閉的收集和預消毒處理,再提升到汙水處理站進行生化處理,最終經系統檢測合格後,才會排入市政管網。

  李永峰測算,每所醫院每天最多會產生800噸—1000噸汙水,而每所醫院的汙水處理能力最大能達到每小時80噸,「也就是每所醫院每天最多可處理2000噸汙水,現有處理能力非常充足。」對於雨水也不「放過」。中南建築設計院防水設計師張頌民介紹,為防止雨水滲入地下,隔離區內地面全部做了硬化處理。通過混凝土基層、防滲膜和鋼筋混凝土地面層等三層防護,確保無雨水下滲。而雨水經收集進入院內調蓄池,經消毒後排入城市汙水系統。

  「這兩所醫院的選址都位於武漢市常年主導下風向。」楊劍華介紹,兩所醫院所在的後官湖和黃家湖地區都是下風向,且所有房間排風均經過消毒殺菌及高效過濾處理達到國家標準後,才高空排放。

  楊劍華說,醫院絕大部分醫技用房為負壓房間,並在病房、ICU按相關規範加大新風量。這樣的話,房間內的壓力比外面低,可以有效避免病毒隨著氣流傳到外面,汙染室外空氣。

  據了解,火神山醫院建成後,將整體移交給解放軍相關單位管理,作為專科醫院,用於集中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火神山醫院採用的是貨櫃房,而雷神山醫院為鋼架臨時建築。對於疫情過後兩所醫院是否繼續保留使用,武漢市城鄉建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得有待疫情過後再予研究決定。

  從功能上講,兩所醫院建成後可滿足長期使用的需要。同時,由於採用標準化、模塊化設計,所有建築均可快速拆除,部件經消毒處置後可周轉使用。

  新冠肺炎來勢洶洶,在疫情開始時,我們屬於被動的一方。以武漢為首的疫情重災區醫療資源緊張,當時武漢市醫院的發熱門診一天要接診1000多例病患,病房、病床和醫護人員根本不夠,醫院沒有能力收治所有患者,很多疑似病例不能得到及時確診。在這種情況下,國家緊急調動資源,集中全力與疫情賽跑,為解決患者「收治難」問題,千方百計增加床位供給,指導武漢市改造擴容定點醫院,一個月內就將新冠肺炎收治床位從5000多張增加到2.3萬張,其中重症床位達到9000張。

  在這期間,雷神山火神山醫院拔地而起。2月2日,火神山醫院完成驗收,1000張床位共用時10天。2月6日,雷神山醫院竣工,1600張床位僅用時13天,中國速度讓世界又有一次新的認識。據說,新華社的系列報導瀏覽量超過3000萬次,轉發、點讚、評論超過200萬次,成為海外社交媒體平臺近期受到持續關注的熱點。

  「上帝花了7天時間造了天地萬物,我覺得上帝應該是中國人。」「不敢相信!這要是在美國得花5年。」「只有中國可以!」這也是眾多國外網友在留言中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圖片來源:央視網視頻截圖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表示,「兩山」醫院確實是這一次抗擊肺炎疫情的標誌性的兩家醫院。這兩家醫院,現在火神山還有40多名患者,雷神山還有15名左右的患者。就在今天(4月10日)晚上,我們跟省市衛健委的,還有幾家醫院的同志們一起在研究,也要在15號之前把這兩家醫院的病人也要清空,要轉到同濟、協和、人民和中南這4家醫院當中去。然後,「兩山」醫院,也要關閉,經過消殺以後,把它關掉,備用。也就是說這兩家醫院不會馬上拆除,還是會保留一段時間的。

  綜合澎湃新聞、中華網、新華網、騰訊網、長江日報等媒體整理

  

編輯策劃:侯哲

  製圖:潘磊

 

責任編輯:侯哲

相關焦點

  •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加減法
    「武漢雷神山醫院,休艙!」4月15日上午,武漢雷神山醫院正式關閉,結束了它在此次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特殊使命。武漢火神山醫院也在同一天關閉。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兩座被稱為「奇蹟」的醫院,在武漢疫情最危急的時刻火速建成,兩個月裡救治數千病患,最終迎來關門時刻。
  • 雷神山寶寶和火神山寶寶的故事
    4月14日,隨著最後一批患者轉院,武漢雷神山醫院患者清零。15日,雷神山醫院正式休艙。 兩個月過去了,雷神山醫院患者清零勝利關閉。而備受網友們關注的「雷神山、火神山寶寶」,也都擁有了自己的名字。 雷神山寶寶--王蘇恆 父親是中國鐵塔武漢分公司江夏區域經理王鵬。
  • 建證戰疫: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守護者聯盟」
    2月13日,武漢市發布寒潮黃色預警,預計14日夜間到15日,武漢將出現強降溫、大風和明顯雨雪天氣,陣風可達8到10級。儘管火神山醫院的管道設備都達到了抗風雪標準,但考慮到天氣的極端性和疫情的嚴重性,必須再加一道保險,確保萬無一失。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維保隊員火速集結,開始加固作業。
  • 踐行初心使命 奮力建成火神山雷神山醫院
    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1月23日、25日,在湖北武漢疫情肆虐、急需專門醫院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緊急時刻,中建集團先後接到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任務。這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也是一項急迫的救命工程。
  •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關閉,中建集團的3萬多建設工人怎麼樣了
    文 |《財經》記者 謝麗容 劉以秦 編輯 | 馬克 4月15日,武漢抗擊疫情的兩家標誌性醫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光榮退役,關閉後,兩家醫院將消毒殺菌後備用,不馬上拆除,還會保留一段時間。
  • 中建一局三公司:雷神山醫院是這樣建成的|武漢|劉記偉|雷神山醫院|...
    中建一局三公司青年突擊隊在雷神山醫院項目施工中。 劉記偉攝經過10多個晝夜的連續奮戰,武漢雷神山醫院於2月8日實現交付使用並接收首批患者入住。雷神山醫院的建設是一場與病魔的生死競速,飽含著無數人的艱苦付出。
  • 「兩山醫院」的「守護者聯盟」:中建三局承擔火神山、雷神山醫院...
    來源:經濟日報2月2日、6日,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先後交付以來,「兩山醫院」實現高效運轉。截至4月1日,火神山醫院累計治癒出院患者達2766名,截至4月4日,雷神山醫院患者不足70人。武漢疫情防控形勢一天天好轉,但在「兩山醫院」裡,忙碌的腳步從不曾停歇。
  • 趙軍:「火神山」「雷神山」彰顯中國速度
    趙軍,中建三局安全總監,中建三局火神山醫院項目指揮部臨時黨委副書記、指揮部工程組組長。疫情期間,中建三局牽頭承建了火神山、雷神山醫院,10天建成火神山醫院,12天建成雷神山醫院,用中國建設的「中國速度」助力武漢戰疫勝利。中建三局獲評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
  • 我在武漢援建火神山、雷神山、方艙醫院,我自豪!|馬彩利|武漢|武漢...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一個原本普通的裝修工人也成為了一位勇敢無畏的逆行者來自臨海杜橋的馬彩利在封城後的武漢,率領團隊全力投入到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援建工作馬彩利:臨海建設者,在武漢有一支自己的工程隊
  • 火神山雷神山建設中的民企身影(十四)
    2月2日,火神山醫院工程完工,並舉行了軍地交接儀式。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項目建設以來,始終牽動著億萬中國人的心,許多民營企業自發以各種形式,捐資、捐物、捐服務,主動投入、積極參與醫院項目建設,為武漢「小湯山」保駕護航,民營企業的身影出現在項目建設各個環節。
  • 馳援火神山、雷神山!獅山門窗行業「隱形冠軍」詮釋大擔當!
    為傳遞正能量,以優秀傳統文化提升企業軟實力,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今日(5月8日)上午,佛山市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會走進了位於獅山的廣東億合門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合門窗」),尋訪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援建者,致敬抗疫英雄!先戰火神山,再戰雷神山他們平均每天睡眠不足5小時!
  • 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建設 千萬網友二十四小時「雲監工」 杭州...
    都市快報訊 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兩所醫院正在爭分奪秒建造中,預計將於2月5日交付使用。根據最新設計,雷神山醫院總建築面積擴大至約6萬平方米。可能沒有哪一個建築工地會有這麼高的關注度,可以說,大家的心情是一致的,都希望把醫院早日建成投入使用。而在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建設中,我們杭州多家公司亦有貢獻。
  • 北科大課題組參與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排風設計
    光明網訊 記者從北京科技大學方面獲悉,該校土木與資源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副教授許鎮帶領5名研究生組成課題組,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參與了由清華大學主導的抗疫醫院排風環境汙染快速分析的聯合科技攻關,為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排風設計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 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LOGO的中華文化精髓和周易玄機
    其於2020年2月1日建成,2月2日正式交付給中國人民解放軍。 今天,洛書來說說武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LOGO設計是如何展現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 雷神山和火神山結合起來,木生火,木的作用下,火燒旺以克金。所以,雷神山醫院也是必須建的。 醫院名字:雷神山 中國民俗文化的傳說:雷神是懲罰罪惡之神。
  • 科創新動力丨科技支撐創造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奇蹟
    這是對兩山醫院全體建設人員和集團全體幹部職工的極大鼓舞和激勵,是對集團勇擔央企使命、奮力完成兩山醫院建設的最大褒獎和肯定。為何能在這麼短時間內成功建成兩所醫院?2020年第14期《求是》雜誌刊發周乃翔書記署名文章《踐行初心使命奮力建成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強調,「科學技術是戰勝疫情的銳利武器。」
  • 今晚《火神山》詮釋中國速度
    劇中,以陳如(陳數飾)為代表的軍人醫生們,將用實際行動詮釋何為「中國速度」。確診患者蔣雲英會偷偷從醫院跑出來,拒絕隔離,拒絕配合流調人員的相關調查;密切接觸者朱喜翔會故意瞞報行程,想方設法從北京「逃離」……甚至,流調人員有時還要面對患者的責罵,卻只能「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今昔航拍對比 網友:願永遠關門大吉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今昔航拍對比 網友:願永遠關門大吉 2020-10-27 17:36:04  來源:北京青年報
  • 最美吊裝人:火神山、雷神山建設者的故事
    1月30日,大年初六,是武漢火神山動工建設的第七天,也是中聯重科武漢援建隊奮戰的第七天,這隻由客戶、中聯重科服務工程師組成的「最美建設」隊伍放棄回鄉和家人團聚的機會,只爭朝夕,奮戰一線,誓與武漢同在,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拼搏到底!今天,讓我們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 3天定施工圖,雷神山醫院設計主創成員廣州設計周開講
    3天定施工圖,雷神山醫院設計主創成員廣州設計周開講金羊網  作者:  2020-12-11 2020年,雷神山醫院和火神山醫院,成為武漢扭轉抗疫局面的關鍵節點,成為當代建築史上的奇蹟。
  • 西山居、小米、雲米向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捐獻大量物資 總額達248.57...
    @小米公司官方微博今天發布公告,宣布小米集團、西山居和雲米公司向武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捐贈大批物資,總金額248.5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