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易幟」的前前後後【中國近代史第22課拓展】

2021-02-07 歷史學考選考

1928年冬,已是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寇炸死後的六個月,張學良雖當上了「東北軍保安總司令」,並痛下決心,雪國恥,報父仇,結束北洋軍閥的割據時代,及早實現「南北統一」。但這一義舉,一方面因日方的悍然阻撓,另一方面又受到「親日派」人物楊宇霆、常蔭槐的牽制,故而「遲遲未能如願」。因此,「國府」特派張群、吳鐵城於1928年冬北上瀋陽,會同宋大章,相偕下榻於交通銀行,出面接待的是該行總理梁士詒、北洋政府交通部長葉恭綽和曾任張作霖的外文秘書並與少帥相熟的該行襄理李振五。三位特使正待與少帥張學良晤談而尚未成行時,不意「親日派」竟密令扣留三人,幸虧這份電令為奉天電信局局長朱光沐知悉,乃急告李振五,李即迅報張群等人,經緊急商定:由吳鐵城與宋大章連夜直奔張學良府邸,面晤少帥。這次夜談,雙方推心置腹,肝膽相照,沐釋了張學良的某些疑慮,更堅定了「易幟」的決心。嗣後,張學良又經過縝密策劃,不顧日方之阻撓,毅然於12月29日宣布「東北易幟」。那一天,瀋陽市的大街都降下了「五色旗」,換上了「青天白日旗」。日本政府鼓動「東北獨立」,妄圖宰割中國的陰謀終告破滅。接著,張學良又在1929年新年慶賀「易幟」的晚會上,處決了勾結日寇、圖謀不軌的楊宇霆、常蔭槐。孫中山先生關於「南北統一」的遺願,終告實現!

一、皇姑屯事件

1928年5月,張作霖在日軍壓境,北京危在旦夕的情況下,採取內結蔣介石,外聯英美的辦法,穩定北京,保住取得的地位,這個行動是日本不允許的,日本根據東方會以的精神,要使整個滿洲和東北脫離中國,置於他的殖民統治之下,因而第二次北伐時,日本以一方面增兵,秦皇島,一方面逼張作霖退回東北,張作霖在日本的逼迫下,被迫退回東北,提拔看到張作霖吃吃不願意退回東北,預想到張作霖不願為他們效力,決定卸磨砂驢。1928年6月3日晚張作霖從北京坐火車回瀋陽,日本關東軍參謀在瀋陽附近的皇姑屯埋下38袋炸藥,6月4日早上,張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

皇姑屯事件是日本侵華史上舉世皆知的大事件,這些帝國主義分子炸死張作霖的目的是,引起東北政局混亂,趁機佔領東北,是日本長期以來霸佔東北的產物,也是日本東方會議的最高國策的產物。(東方會議,即大陸政策)

二、國內外競相爭取的人物

張作霖死後,遺囑東北的事,交付張學良家襲父業,接替張作霖,成為東北的最高統治者。由於東北的換旗問題,張學良一時成了國內外競相爭取的人物。

面對風雨飄搖的現實,年僅28歲的張學良表現了出了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使東北沒有發生重大變化。外有日本的虎視眈眈,一再在東北製造混亂,妄圖趁機佔領東北,現實「東方會議的最高國策」 關內有蔣介石的南京政府的北伐,內有親日分子的破壞,面對現實,展現了採取了幾點措施:

首先,宣布停止內戰和睦鄰主義政策。

其次,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試探與威逼,殺父志仇暫隱心裡。虛以周旋,穩定東北的大局,等待將東北五色旗改為青天白日旗後,蔣介石立即在瀋陽設立政治分會,張學良任主席,給他統治東北的權利,張學良立即密電南京政府,易幟不難,暫緩時日。

三、東北易幟

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不顧日本的反對,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義。服務國民政府改旗易幟。以南京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取代北京政府的紅 黃 蘭 白 黑五色旗。表示規附南京政府,做了一件維護國家統一的好事,南京政府任命張學良為東北邊防司令官,從此北洋軍閥成了歷史名詞,南京政府在形式上統一了中國。

四、評東北易幟

張的「東北易幟」是許多歷史因素錯綜複雜互相制約鬥爭的結果,這中間有蔣介石對張學良的拉攏妥協,也有美國直接、間接作用的影響,但張學良個人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張作為一個軍閥,有著軍閥不可避免的毛病,比如不懂民主、法制,「奉方對黨治毫無所知」。但是張知道作為一名中國人應該有的愛國情懷,知道輿論的力量。所以在面對日本的威脅利誘時,他甘冒風險,堅定地團結新舊倆派人物,一起選擇同國家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道路。

【對練】

南京國民政府形式上統一全國的標誌是()

A.「寧漢合流」

B.「東北易幟」

C.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

D.皇姑屯事件







解析:選B。1928年張學良宣布改旗易幟,標誌著南京國民政府形式上統一了全國,故B項正確。


相關焦點

  • 說不盡的張學良:東北易幟後的「特別行政區」
    從1984年的《少帥傳奇》到今年初的電視劇《少帥》,中國大陸的影視作品一直都把張學良塑造成愛國將領。為了國家的統一,張學良實行「東北易幟」,對蔣介石絕對服從,在「九·一八」事變中奉行不抵抗政策,不僅丟了東北,還做了替罪羔羊。然而通過近年出版的《張學良口述歷史》等書,再結合史學界一些新的學術研究成果,有些事情可能並非影視劇演繹的那麼簡單。
  • 民國初年東北易幟,張學良裂土封侯,日本關東軍為何卻痛苦不堪?
    1928年6月4日,在日本關東軍大佐河本大作的策劃之下東北王張作霖遇刺身亡,張學良繼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後對日本人十分不滿,開始頻繁和民國政府聯繫。此時北伐軍雖然擊敗奉系,但是關外奉軍實力仍舊不可小覷,而且蔣介石和李宗仁等南方勢力對進攻東北毫無興趣,雙方開始進入東北易幟談判階段。
  • 因為他在其中的周旋,才能讓東北順利易幟,不愧是千古功臣
    為此,少帥為了穩妥起見,決定熱河先行,於7月19號易幟。當時的熱河的易幟,是在東北易幟之前進行的,熱河在老帥時期雖然是在奉系的管轄範圍之內,但卻不是日本能伸手夠的到的地方,當時的日本勢力只是限於南滿。當然了,日本人也不是傻子,這熱河的易幟,分明就是給東北易幟打前陣啊。
  •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第22屆青年學術論壇在杭州舉辦
    會議合影      2020年11月28-29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與杭州師範大學浙江省民國史研究中心合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第22屆青年學術論壇在杭州師範大學隆重舉辦並圓滿閉幕。任雯婧《九一八事變前後法國聲索西沙群島主權研究補正》,通過辨析法國外交部和安南提出的歷史資料,指出西沙群島「隸屬安南」只是法國為滿足本國政治需要胡亂拼湊的說辭,九一八事變的發生,使中國的陸上和海疆主權均面臨嚴峻危機。
  • 為何張作霖一死,張學良就提出東北易幟,換成了青天白日旗
    東北易幟時期,算是這個少帥的人生巔峰!這就是當時著名的東北易幟事件。年12月29日即完成東北易幟」。東北易幟五、易幟後的張學良東北易幟後,張學良被授予陸軍上將軍銜,並當上了中華民國全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即副座,名義上僅次於蔣介石。
  • 少帥張學良「易幟」前夕的軼聞
    熱愛話劇的他早在四十年代就與程之等名演員同臺演出過,想不到在退休前後還參演了《大唐名相》《封神榜》《楊乃武與小白菜》《名優之死》《畫魂》《圍城》等多部電影電視劇的拍攝。交談中宋伯伯向我們講起了當年他父親受孫中山先生「南北統一」大業的委派與張學良將軍的有關「東北易幟」的往事:
  • 史話帥府——讓青天白日旗在東北大地升起(下)
    在獲悉東北即將易幟的消息後,日本朝野震驚,開始對東北易幟橫加幹涉。首先出場的是日本駐奉天總領事林久治郎,短短幾日,林久治郎三次造訪大帥府,對張學良疾言厲色,不斷施壓,警告張學良不要與南京合作,否則就將視為與日本對抗。
  • 2013年中國近代史論文目錄_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周進、陳麗紅、馮雪利.北京黨史,3中國東北近代歷史與東亞的關聯.權赫秀.東北史地,2民國時期的新疆學術研討會綜述.魯迪.西域研究,4單向度歷史視野的局限及其克服——關於中國近代史研究範式的演變與論爭.牛方玉.山東大學學報,4試析20世紀上半葉史學理論著述與近代歷史學的轉型.葉建.天津社會科學,6跨文化晚清史研究的幾點認識
  • 中國近代史人物事跡傳略
    獲取資料、投稿轉載、商務合作加小編微信LSWK222使用方法:通過微信文件助手轉到微信電腦版在多媒體播放中國近代史人物事跡傳略33、譚嗣同:1898年戊戌變法後犧牲。戊戌六君子之一。34、劉光第:戊戌六君子之一。35、林旭:戊戌六君子之一。36、楊銳:戊戌六君子之一。37、楊深秀:戊戌六君子之一。38、康廣仁:戊戌六君子之一。39、西摩爾: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英國海軍司令。
  • 張學良改旗易幟前,土肥原向他提出一個要求,張學良一聽怒了
    為了能夠快速的掌握武器的使用要領,張作霖除了啟用大批的軍校生之外,還在東北建立了陸軍大學培養軍事將領,但是因為辦學不夠規範收效甚微,於是張作霖在執政期間還僱傭了大量的日本顧問。
  • 2020年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03708衝刺模擬題(附答案詳解)1
    點擊查看: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點擊進行諮詢》》 為了能讓各位考生能更加高效率的備考,中國教育在線為大家提供了2020年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03708衝刺模擬題(附答案詳解),供大家參考。預祝大家順利通過考試。
  • ...影響中國東北 第8號颱風巴威強度三連跳或成史上最強颱風
    據@中國天氣消息,今天(8月27日)8時30分前後,今年第8號颱風「巴威」在中朝交界附近的朝鮮平安北道沿海登陸。預計登陸後,「巴威」將逐漸轉為北偏東到東北方向移動,將穿過我國東北三省強度逐漸減弱。雖然,「巴威」並未在我國正面登陸,但它仍然會給我國東北三省尤其是遼寧地區帶來很強的風雨影響,影響不容小覷。
  • 1840年鴉片戰爭前後的世界格局——中國近代史開端
    但此刻的普魯士雖然開始走向強盛、但在1840年前後,普魯士還沒有完成對德意志的統一。從普魯士蛻變為德意志帝國,還要等到20多年以後,在普法戰爭中取得勝利,俾斯麥上臺以後,才贏來了強勢的德國。      清朝入主中原後對外部世界仍閉目塞聽,以農業自然經濟為主的生產力也持續低下。中國「男耕女織」傳統下的農婦用手臂勞作一天只能織土布1米左右,19世紀初英國以蒸汽機驅動的一臺紡織機每日可織布1萬米以上且質量更優。由於工業化與農業化的巨大差距,1840年清政府財政收入不過4000萬兩白銀,同年英帝國的財政收入為5200萬英鎊,按當時貿易匯率折合3.46億兩白銀。
  • 常蔭槐拒絕易幟,張學良怒殺楊常
    在奉系軍閥中,常蔭槐的個人履歷並不突出,最出風頭的兩件事是反對東北易幟和被張學良槍殺,他和楊宇霆被槍殺于帥府老虎廳的消息當時轟動全國,稱為「楊常事件」。 常蔭槐(1888年——1929年)字瀚勃,吉林梨樹縣人,畢業於奉天法政學堂第二期。第一次直奉戰爭期間任騎兵第三旅參謀長。
  • 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的時間為,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這是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也是中國人民追求國家獨立和民族復興的歷史。中國近代史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鴉片戰爭鴉片戰爭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由於當時中國的自然經濟佔統治地位,在中英貿易中,中國處於出超地位。為了改變貿易入超的狀況,英國不法商人向中國走私鴉片。
  • 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歷史系列第472講)
    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是他一生少有的對國家民族的大貢獻。自然,他之所以這樣選擇,也有自己的考慮。中國的軍閥不是天使,首先要考慮的是自己小團體。就張學良來說,東北軍是他需要優先考慮的。在當時情況下,張學良投靠日本人是不可能的。
  • 《近代史研究》1979年第2期
    軍閥統治下的中國 伍豪北洋派正統後的賣國成績反直派最近的情勢孤軍奮鬥的孫中山全中國國民運動將興起了北洋派軍閥的勢力在中國歷史上已佔有二十多年縱的地位中美關係史研究:向前推進,還是向後倒退?──評《略論中美關係史的幾個問題》 丁名楠 張振鵾《世界歷史》1979年第3期發表了汪熙同志的文章《略論中美關係史的幾個問題》(以下簡稱《略論》),作者對百餘年來兩國關係史上的一些重大問題,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
  • 「滿清非中國」日本是如何給東北人洗腦的?
    近代日本在日俄戰爭中獲得勝利,勢力擴張至關東州和我國東北部分鐵路的路權,從此日本開始了對中國本土的滲透和入侵。從這個時候開始,一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撤出中國,東北地區經歷了長達40年的與日本的深度接觸。
  • 中國改名「失敗」的城市:古名聽著霸氣,改名後大不如前
    現在,中國的發展不容忽視,在各個方面都緊跟各國的步伐,在國際上也取得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僅在70多年間,我國就展現出飛速發展的超凡實力,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許多城市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在近代也改了名字,大多數名字都比較成功,但也有一些改名失敗的城市,改名後反而不像以前那樣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