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一生活了101歲,政治生命卻很短。東北易幟時期,算是這個少帥的人生巔峰!
1928年6月4日皇姑屯事件張作霖的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炸藥炸毀,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本人被炸死之後。1928年12月29日僅僅過去半年,接管東北軍大旗的張學良便通電全國,宣布遵守三民主義,服從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從此大帥府上的北洋政府五色旗正式換成了代表南京政府的青天白日旗。這就是當時著名的東北易幟事件。
原本張學良部與蔣介石部商議的是1929年1月1日正式進行易幟換旗,然而心急的蔣介石硬是連3天時間也等不了了,急電至張學良稱:「易幟不必等到1929年1月1日,於1928年12月29日即完成東北易幟」。可見蔣介石對於東北易幟盼望之心切,對於生變之恐懼。然而當時老帥張作霖的很多部下甚至都沒見過青天白日旗長什麼樣子,更是不理解為什麼東北王剛去世少帥就要「投降」?
事實上東北易幟的舉動並不是投降,是促成全國統一的愛國舉動,而東北易幟原因也是複雜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老帥一死,東北控制權不穩,日本人虎視眈眈
老帥張作霖一死,張學良就發現自己雖然名義上掌管著東北軍,但是東北軍部下楊宇霆等高層人物各懷心腹,本來大家跟著老帥一起當軍閥打天下,講實在一點就是要佔地盤的,但是兩次直奉戰爭早就已經掏空了本來富裕的東北家底,再加上老帥剛死,少帥還未立威,日本人在一旁虎視眈眈。
而日本人的態度也很明確,如果能為我所有,扶植成為傀儡政權就為我所有,否則就將其摧毀,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就是一個例子。張作霖玩了日本人一輩子但東北寸土未失,但是張學良可沒有這個能耐,張學良很快就明白了。擺在他面前的只有三條路:1、繼續與日本人對抗,成為第二個張作霖。2、與日本人合作,背上賣國的罵名。3、投靠孫中山建立的國民政府,抱上一條大腿。事實證明,張學良選擇了第三條路,在民族大義上他不糊塗。
二、東北軍在當時的軍閥混戰中是一個可以打翻局面的籌碼
1928年左右正是反蔣聯盟的高潮,由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各大派繫結成的反蔣同盟集結了百萬的軍隊,而當時蔣介石僅有50多萬中央軍與之抗衡,局面對蔣介石是非常的不利的,所以蔣介石也全力拉攏以張學良為首的東北軍。張學良當時用兵30餘萬,同時擁有全國最大的、成系統的瀋陽軍工廠,老帥張作霖去世時給張學良留下了德國、俄國混編的坦克部隊,甚至還攢出來近300架飛機,可以說是在當時的年代裡一股強大的重工業力量!可以說,當時的東北軍投向哪邊就可以直接影響勝利的天平!
小編不禁回想,這一幕與歷史上的官渡之戰何其相似,當時的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對峙,荊州牧劉表也是坐擁重兵可以直接決定勝利天平的方向,可以說不管劉表當時做出什麼樣的選擇,都是對自身有利的,可惜劉表生性優柔寡斷即便劉備對其多次勸諫仍然沒有及時站隊,從而錯失了發展自己的最好機會。在曹操在官渡之戰取得勝利後隨即展開了對劉表的討伐,劉表也於當年在驚恐中去世。此時張學良的處境與彼時劉表是何其相似,如果他現在不做出選擇,軍閥混戰結束之後,無論哪一邊取得勝利都會將怒火遷移到他這邊,所以不如儘早站隊。而站隊蔣介石,張學良也是出於三民主義的考慮,畢竟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軍閥都是各自為戰,沒有一個統一的思想,即便是取得了勝利也會因為分贓不均等事情再起戰火,因此不願看到家國再次淪落在戰火蹂躪下的張學良,投靠了當時的中央政府,一個有思想,有政治綱領章程的國民政府。
三、全國人民希望尋求統一和平
自北伐戰爭之後,各路軍閥群起,連年徵戰不斷,且都是為了各自的地盤,集團利益。平常百姓發現苛捐雜稅多如牛毛、各路軍閥徵戰不停,政令不一。雖然說,當時的東北王張作霖整體上維持了東北地區的和平與統一,但是兩次直奉戰爭再加上當時土匪流寇四起的局面也讓東北人無時無刻不盼望著全國的統一。
四、張學良本人的思想及推動作用
張作霖是一個有野心、有鐵血手腕、有能力的軍閥,如果張作霖不死,張作霖是希望將東北地區獨立出來作為,成為一個像如今朝鮮一樣的獨立國家的。但是他的兒子張學良並沒有這樣的野心,他從小嬌生慣養、也沒有什麼生死危機,沉浮坎坷,自然也就沒有那麼大的野心,青年時期他在美國青年會中學英語、玩網球、開洋車,已然一副紈絝子弟的派頭,雖然成年後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是終究不如其父親一樣有著蓬勃的野心。
在他的思想中,中國人的武裝力量不應該內耗,這樣只會讓日本人、俄國人有可乘之機。所以張學良主動推動著東北易幟。當時的局面下,蔣介石十分渴望東北能投入國民政府的麾下,但是東北畢竟山高皇帝遠,在張學良以為其父下葬等理由多次提出的易幟延期中,我們可以看到蔣委員長除了多次催促之外並沒有什麼好的反制手段,可見東北易幟這一點上蔣介石確實鞭長莫及。主要還是要取決於東北軍首領張學良的態度。
五、易幟後的張學良
東北易幟後,張學良被授予陸軍上將軍銜,並當上了中華民國全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即副座,名義上僅次於蔣介石。為當時的國家武裝力量最高副統帥,一時間風頭無兩。而東北軍也是內部自成體系,並沒有被蔣介石過多控制。東北易幟後,張學良率領20萬東北軍主力入關同中央軍南北夾擊,一舉擊潰了反蔣聯盟主力!至此,張學良達到了自己的人生巔峰。
至於後續的918事件、西安事變則都是後話了。
其實張學良本人,活了整整101歲,見證了一個世紀的起起伏伏,但是政治生命卻很短,用他自己的話說:「我的生命就到36歲(西安事變)就結束了」